随着普法的广泛深入进行,几年来,有7亿人次接受了法律常识教育,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不断增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到1996年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程度不同地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45%的地方、49%的县市区正式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约50%的行政村开展了依法治村工作;一些乡镇、街道、工厂、学校等基层单位的依法治理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依法治林、治水、治税、治路、治电等行业依法治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各层次依法治理纵横结合的依法治理网络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法律服务业迅速发展。律师事务所从1993年的3600多家发展到1996年的8200多家,1996年律师办理诉讼和非诉案件达70多万件,比1993年增长90%多。1993年至1996年,基层法律服务一项累计就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372亿元。此外,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面向特殊社会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以及人民调解和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等,近几年也都有很大发展。
在“二五”普法的基础上,1996年5月1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标志着法制宣传教育第三个五年规划开始在全国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任重而道远,但在党的领导下,有12亿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是可望尽快实现的。
多党合作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使中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协商已形成制度,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逐步规范。五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谈心会、情况通报会达55次,协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地方党委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协商也有很大进展,许多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带头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重要外事、国事活动为多党合作增添了新的内容。1992年中共中央决定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重要外事、国事活动。到目前为止,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活动共150次;有6位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1997年6月30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陪同江泽民出席了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政权交接仪式。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密切了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并且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民主党派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改革、民主与法制建设等工作,提出重大建议100多项,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建议,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一些建议作了批示。
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增设了《民主党派建议摘报》,在报送领导同志的同时,抄送有关部委。1993年以来,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先后对三峡工程、山东、苏南、浦东和“京九”铁路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主持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
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共成立咨询服务机构近2000个,向社会各部门提供咨询服务项目达32000多项;发挥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协助引进资金人民币9.4亿元,美元8.2亿元,港币7.8亿元;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办学,共开办各类学校、培训班、进修班65000多个,培训总人数达165万人次;同时,派出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3.5万多人次到老少边穷地区,完成智力支边和开发扶贫项目2.6万多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全国监察、检察、审计和教育系统已建立起特约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制度,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土地管理局也聘请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税务检查员和土地监察专员。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有创新的发展,形成了一支可观的特约人员队伍。此外,国务院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办公室还邀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加一年一度的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工作。1993年中央统战部与中纪委下发了《关于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在反腐败斗争中作用的意见》,据此,有关部门每年都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反腐败的检查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也普遍重视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
各级领导部门积极加强党外人士的选拔和使用工作,安排一大批党外人士到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据统计,截至到1997年,全国担任地方县(处)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共计8300多人,比1996年增加了5.5%。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长、政府副主席、副市长、省长(主席)助理的党外人士23名;16个副省级市安排党外副市长、市长助理13人;全国359个市(地、州、盟、区)人民政府中已安排党外人士副市(地、州、盟、区)长、市长助理171名;全国省(区、市)人民政府已安排党外人士正、副局长181人;地方各省直厅(局)及市(地、州、区)人民政府中担任正副处长的党外干部6274人。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亦得到加强。各民主党派在积极贯彻基本路线、服务大局、履行参政党职责的过程中,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结合民主党派的实际,在思想建设、组织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1997年第四季度,各民主党派中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代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通过这次换届,各民主党派将实现跨世纪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上的交接。
教育事业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间,全党、全社会以及1500万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为我国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党、全社会普遍树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已深入人心。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把发展科技和教育列为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四大则进一步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教育要优先发展的方针。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逐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五年来,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把发展教育作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及经济上实现“两个转变”的支柱,真抓实干,大大加快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近五年,是我国教育立法成绩最显著的时期。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国务院颁布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教师资格条例》《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教育法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为发展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
五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也超过了以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已使其比重超过普通高中,过去结构单一的局面从根本上改观。基础教育已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轨道转变,这场深刻的变革将为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带来深远的影响。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招生并轨、缴费上学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目标1997年已如期实现。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42个部委所属的614所高校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共建、合并、合作办学、划转、协作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这些改革改善了高校布局结构,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科研水平。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把“两基”工作列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这是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我国教育稳步发展的重大措施。到1996年底,全国92%的人口地区已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482个县(市、区)通过了“普九”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52.5%。五年来,全国共扫除青壮年文盲2440.6万人,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078个县(市、区)实现了扫盲目标,全国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6.1%。令人瞩目的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近两年启动实施,开始了本世纪末实现“普九”目标的攻坚战。中央财政拨出3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工程投入超过百亿元,这表明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扶持的力度,以缩小农村与城市、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这一工程的实施,被称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科教兴国”硕果累累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1992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五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十四大以来,全民科技进步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1996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1016.9亿元,比1991年增加了591.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0%;1996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14.8亿元,比1991年增加了556亿元,年均增长20.6%;1996年我国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273.2万人,是1991年的1.3倍,年均增长4.6%,其中科学家、工程师达166.7万人,年均增长4.3%。
五年来,我国基础性研究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明确,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攀登计划”保证了基础研究的顺利进行。
始于1992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攀登计划”,迄今已获得一批高水平成果。高温超导研究、证明定理的数学机械方法、五次对称准晶的发现、表面原子级操纵和加工技术、胰岛素分子正确结构的形成等成果都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五年来,“攀登计划”共计投资2.09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我国基础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渠道。自1992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投入不断加大,每年以5000至7000万元的绝对数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7%。1992年至1995年,资助项目的经费总额总计达到14.4亿元。
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从1991年的74个发展到1996年的153个,为我国科研的现代化和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了必要的物质准备,科技成果质量不断提高。1992年至199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经费支出总额为1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8.4%。
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制成功了“银河”电子计算机、“曙光”高性能并行处理机,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卫星、洲际运载火箭、大推力火箭,掌握了“一弹多星”技术等。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了社会进步。
迄今为止支持高技术研究的“863计划”民用领域共取得研究成果12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540项,38%的成果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领域获得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0%的实验室成果已形成商品,有的即将形成产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并用于肿瘤、肝炎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已有四种药物进入临床,七种完成实验室研究,为我国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我国工业技术改造起到了牵引导向作用,对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水平将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大中型企业的改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高技术产业通过自主开发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初具规模。据测算,1995年,我国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高技术产业创造增加值达1738.8亿元,实现利税512.6亿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的比重均在10%以上。随着我国高技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和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自1991年突破100亿美元以来加速增长,1993年突破200亿美元,1995年突破300亿美元,达319.2亿美元。1991年至1995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0%,比同期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分别高7.5和5.8个百分点。
1991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94.8亿元,1996年达到300.2亿元,是1991年的3.2倍,签约合同数也由1991年的20.8万项,增加到1996年的22.7万项,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由4.6万元上升到13.2万元,这表明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规模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技术市场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结合,架起了一座金桥。
1992年以来,我国技术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金额由1991年的12.77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6.94亿美元。
1996年,全国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1万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7%;获国家奖励的成果有647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53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36项。
专利技术日益活跃。1996年受理专利102735件,国内专利申请82193件,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为20542件,占申请量的20%。国内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增幅令人瞩目,1996年达到20302件,比1991年增长近二倍,这说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加强了专利活动,提高了商业意识。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也以较高的速度增长,1996年国内发明专利为11463件,比1991年增长了55.5%。
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五年来持续增长,1996年比1991年增长3.42倍,其中科技含量高的发明专利申请17054件。排位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香港、瑞士、荷兰、英国和瑞典。国外专利申请的逐年增多,表明随着我国的改革逐步深化,开放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对外商技术的吸引力逐渐增加。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党的十四大以来,人民解放军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认真贯彻军委确定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学习科学理论蔚然成风。全军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军的战略任务,五年来,共举办团以上干部轮训班9936期,轮训46.4万人次,集中论训、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紧密结合,理论学习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先后组织七次全军性理论研讨活动,93篇论文入选全国理论研讨会,五篇获“五个一”工程奖,走出了一条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相互促进的路子;编写出版了70余种理论学习书籍、音像作品,为部队理论学习提供了系统的教材和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