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7章 克林顿访华谱新曲!江泽民迎宾开纪元(28)

  当我们共同前进的时候,让我们――中国人和美国人,保护好我们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生存环境。这样做,也可以保护好我们辛辛苦苦为后代建设的未来。

  谢谢你们。(掌声)

  世界环境政治――责任和参与

  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看到了地球。历史学家最终可能会发现,这一事件对思想的影响可能比16世纪哥白尼革命还要大。哥白尼革命证实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从而改变了人类的自我形象。从太空,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地球,一个由云彩、海洋、绿色构成的人类栖息地。然而,在宇宙中它太小,在人类社会凶猛的吞噬下,它又太脆弱。

  这一认识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自我形象的认识,而且改变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传统思想,动摇了历来坚信不疑的社会发展观念。我们可以比往任何时候都更快送达信息和物资,可以用较少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商品,科学技术向我们提供了更深刻和更好地认识自然系统的潜力。然而,人类正在急速地破坏这个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许多变化是伴随着威胁生命的公害出现的。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巨大的空洞,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了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了海平面的升高和沙漠扩大。由于过度使用化学燃料,密集地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些废物在全球上空飘荡,和水蒸气混合发生化学反应,通过降雨返回地面,形成“酸雨”。酸雨蔓延到世界各地,欧洲至少有数百万公顷的森林在酸雨的摧残下消亡,几千个湖泊成为死湖。我国的长江以南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酸雨带。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25%,而能调节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被人类砍掉了2/3.

  现在,和人类休戚相关的土地也敲响了危机的警钟。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耕地碱化,绿色迅速隐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向全人类发出了警报。环境灾难将成为21世纪人类真正面临的灾难。人类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记录是骇人听闻的。地球的危机实质是人类自身的危机。

  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使得经济增长给人类带来的有限好处不足以弥补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损失。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至上论者眼里,环境保护的概念是可笑的。在有些人眼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还属于国家机密,不能公之于众。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中华文明是会随着水土一起流失的。在中国人越来越难以居住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认为,今天中国的环境是全世界最差的环境),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究竟好处何在呢?

  经济增长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发展,物质富裕更不能同等于生活幸福。环境不能同人类的活动、愿望、需求相割裂而独立存在。环境是我们大家生存的地方,发展是在这个环境中,环境问题涉及人类的生存,同时也涉及社会的平衡发展问题。目前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把前所未有的压力置于土地、水源、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之上。社会经济发展不能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环境问题不单纯是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问题,而是更深刻地涉及到社会发展问题。贫穷、不平等和环境退化之间有着非常内在的联系。人类需要的是可持续性的增长。人们开始注重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寻找一条使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之路。

  社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必须使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广泛的贫困绝不是不可避免的。贫穷本身是一种邪恶,而可持续发展则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一个以贫穷为特点的社会将永远摆脱不了生产和环境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

  环境问题越来越是一种新的政治,一种新的世界政治。

  克林顿总统到桂林访问,显然不是去游山玩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正好给了克林顿借桂林之题发挥环境保护政治的方便。他在桂林的所言所行,有着美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环境政治的背景。当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形成,有着各种来源。如对自然的超越现实的热爱;提倡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主张公共土地和资源属全民所有;关心环境和职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等等。起初,环境保护运动建立在科学的功利主义这个前提之上,后来,随着这个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环境保护”的价值日益深入人心,当初零散的、孤立的微弱活动,终于演变成“环境保护”的文化价值运动。

  现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认为,人们要承担保护环境的道义上的责任,而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渗透到法律系统、经济生活、政治活动、教育系统、科学、农业、娱乐中,有关的知识、伦理、美学、忧虑、怨恨,已经把环境保护转变为一种群众性的改革运动,甚至可以说,这场运动朝着和平和社会公正的方向发展,很可能成为这一代人的伟大事业。在美国政治中,在竞选中和公共生活中,必须涉及到环境问题。国家政治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保护国家土地和资源的努力在政治议事日程上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发言权。美国副总统戈尔就是一位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专家。从克林顿挑选他作为自己的搭档,就可以体察到环境保护在美国政治中的突出地位。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互相协调的政治行动的责任感。人类面对的是共同的危机,需要的是共同的安全,期待的是共同的未来。环境危机的挑战超越了国家主权的界线,也超越了局限的经济发展策略。各国人民寻求更高的政治理想,追求共同的目标,增强政治决心,以面对人类共同的未来的时刻已经来临。所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让所有对立的集团和贴有政治标签的宣传手册显得苍白无力。

  酸雨不认国界,沙漠化不分左派右派。意识形态上的剑拔弩张,大张旗鼓的政治运动,都解决不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全球环境问题,向国家主权提出了严重挑战。地球是全人类的资源,在管理全球共同的资源和共同的生态系统,如海洋、外层空间和南极洲等方面,传统的国家主权形式引起了特别的问题。要制定国际上一致同意的海洋管理制度,肯定是最有创建的尝试。人们日益关注太空空间轨道的管理。国际社会应该寻找、制定一个保证空间为全人类谋福利的计划。南极洲的管理也是如此,应该使更多的国家参与制定和执行南极洲的管理体系。

  然而,在环境问题上,政府以往的认识是十分狭隘的,只关心局部问题和眼前利益,很难充分认识全球性变化的速度和范围,也不能充分认识对国家变革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需要广泛的参与和行之有效的国际合作,要求各国政府进行改革,以便协调生产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对付环境、发展的挑战方面,实际上各国政府都未能制定有效的政策,保证环境免遭破坏。许多国家的政府只是迫于人民的压力,才设立环保部门,开始环保工作。然而,这些部门的工作,都是在环境遭到破坏之后的补救工作:植树造林、治理沙漠、改善城市环境、恢复自然生态面貌,等等。而且中央经济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能业务往往非常狭窄,过于注重生产和增长的数量方面,其相关的污染问题则留给环境部门去解决。

  再者,环保部门的权力又是非常有限的。迎接环境危机的挑战,就需要有重大的机构上的改革。就在访问桂林的几天前,克林顿总统在北京呼吁,做出新的由青年推动的努力来改善环境。听众对他的讲话报以掌声。从灰蒙蒙的烟雾笼罩北京上空就可以明显地看出,环境保护在中国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他说,在中国和在其他国家一样,青年必须率先行动。换句话说,环保意识首先是在青年中建立起来的。

  据估计,由于空气与土壤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水资源匮乏,森林滥伐和出现酸雨,中国经济遭到的损失相当于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在上海对美国及上海商界领袖的讲话中,克林顿又特地提到环境问题:“当我们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确保经济的发展不会带来环境灾害。由于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的疾病在中国的健康问题中排第一。每一条水域的主体都被污染了。全国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中国将要承担这个不幸的事实,即代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让我们的星球日益变暖的温室气体的国家。”在桂林,他又说,环境保护问题不必会带来那些问题。他说,如果做得正确,环境保护计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工资较高的就业机会。

  环境问题需要全球人的联合行动,特别需要人们的全球意识。每年4月22日是“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这一天,大约有两千万美国的青年人,聚集在街道、大学、河岸、公园、公司和政府机关门口,表示他们对国家环境现状的不满。后来这一天被称为“地球日”,它预示着环境革命已经开始了。“拯救地球的战斗将代替意识形态方面的战斗,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人们高呼:“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环境运动要求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逐步培养对地球的忠心和爱心,建立一套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珍惜每一分自然资源,爱护一草一木,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每一种动物,并尽力保护它们。这些观念是全新的,超越国家政治,超越任何一种宗教。“我们的家在同一个星球,我们是同一个银河系的星球”,把人类联成了一个整体,使人们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改变着许多基本的意识:绿色具有和平的价值,环境伦理包含有人道主义的内涵。人类对环境负起责任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克林顿提到环境保护的意义:“我们宣布要进一步为我们的能源和环境倡议作出努力。你知道,这也很重要。你们有些与空气污染导致第一号疾病长期相关的问题,主要是水源被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我们必须找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的办法。所以这是――我向你们预言,从现在起十年后,人们将回顾现在并说这是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们会同意继续为之努力。”

  这就是新的世界政治。新的世界政治有着新的话语,一套环境保护的话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划定疆界、制定协议、经济合作、贸易、政治联盟和军事行动,至少环境保护问题以各种方式被搬到世界政治的谈判桌上。如果你要进入世界政治,把握谈判桌上的前沿课题和流行话语,你就必须说到环境保护。

  克林顿总统在桂林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人士和专家会谈,从相当的意义上就是谈一种世界政治。他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美国的总统,到中国访问,专门谈到环境保护,一方面向美国人民表态,他对环境保护念念不忘,即使在极其繁忙的外事活动期间,他也要把对环境保护的关心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他用行动向中国表示,环境保护如此重大,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不可不涉及,不可不作出姿态,不可不作出意义明确的暗示:要实现中美两国广泛的合作,环境保护至少是不可或缺的话题。

  进入世界政治有多种途径,环境保护是最新一种流行。当大多数国家用环境保护作为外交的一种手段和对话的中介时,不涉及环境保护不仅意味着没有进入世界政治,不仅意味着对世界政治孤陋寡闻,而且意味着一种现代的愚昧无知。

  人类的危机还得靠人类自己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也得靠中国人自己解决。首先我们要有危机意识,把对环境的破坏看作是“国耻”,是愚昧不开化的表现。把环境保护的意识看作是一种现代的文明。中国要参与世界政治,就不可缺少环境保护运动。

  在中国,环境保护意识就其最好的状况也无非处在萌芽阶段或启蒙阶段,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还无从谈起。在国际的环境保护运动方兴未艾之时,中国的环境状况险象环生。中国近几年的经济起飞固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同时又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无以复加的破坏。在政策上,环境保护还要屈从于短视的经济利益。而政治权力对环保组织和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提心吊胆,生怕出现“非组织”活动。所以,环境保护在中国无论作为意识和运动,都要期待政治权力的觉悟。

  实际上,如果中国的环境主义要想获得真正的力量,就不能期待自上而下的推动,而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群众运动作为基础,而且要成为一种民主力量,以对抗保守的观念,督促整个社会把环境保护当作重大的议事日程,使“环境保护”变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全民运动。

  第八节 香港:未来从这里开始

  克林顿夫妇接受了一次充满东方特色的欢迎仪式。总统向900多位本港工商界领袖们阐述了美国对亚洲的政策。克林顿首先单独会晤李柱铭,各界人士稍有不满。这次首脑会谈最大的成就是双方达成核导弹互不瞄准的协议。

  克林顿总统访问香港纪行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7月2日乘坐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从桂林飞抵香港,展开访华行程的最后一站。

  原定晚上6时50分抵达赤角机场,但天气一度不稳定,下午时分曾降下滂沱大雨,好在至黄昏时已转成微雨。

  “空军一号”延迟到晚上8时35分才抵达,下降时机场四周已灯火通明,微雨也停了。克林顿是首位使用新机场降落的外国元首,也是首位在任期间访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美国总统。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及夫人赵洪娉,政务司陈方安生、礼宾司黄戴伟贤、美国驻港领事包润石赴新机场迎接。

  特区政府以隆重的规格欢迎贵宾,红地毯由专机舷梯铺至总统专车旁。此外,还请来一队醒狮队表演。

  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首先步下舷梯,其后为一批官员。而身穿深色西装的克林顿及穿着浅黄色套装的希拉里,大约8时50分步出机舱。可能由于晚上抵港缘故,克林顿夫妇步下舷梯时,并没有热烈挥手,只向在场人士轻微摆手数秒。

  无巧不成话,赵洪娉、陈方安生及黄戴伟贤均分别穿上红、蓝及灰色的旗袍,配上在旁表演的醒狮队,克林顿夫妇接受了一次充满东方特色的欢迎仪式。希拉里获得一名小女孩献上的一束鲜花。

  克林顿与董建华握手及寒暄数句后,随即坐上插了美国国旗及驻港领使馆旗帜的专车,前往前港督府,出席董建华为他访港而设的接风晚宴。车队长度逾1公里,车辆超过40部,场面十分壮观。

  克林顿在宴会上发言时称,他并不是首次到香港。早在十年前他与夫人希拉里便曾到港旅游。他风趣地说,当时他还并不很忙碌,故有时间来港旅游,而这十年中,香港已有很大的转变。他称赞香港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并引用前总统罗斯福的话:“我们的自由来自不断地寻找新事物”,香港正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都市,克林顿认为由董建华作为特区首长最为适合。他提出的理由是,董建华出生在上海,在香港长大,也曾到过英国和美国等地,他的儿子中亦有美国籍的,他本人喜欢英国的利物浦球队。故由这样一个国际人物当国际城市的行政长官,当然最为合适。

  出席晚宴的嘉宾包括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马毓珍,特区政府的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及立法会议员,本港商界名人和美国在港的商政要人等也参加了宴会。当中主宾席上,董建华坐主人座,右为克林顿,陈方安生,左为奥尔布赖特和马毓珍等,而董夫人和希拉里则坐对面。

  晚宴期间一直播放中国乐曲,而菜式主要以中式为主,如乳猪、蒜蓉龙虾、红烧鱼翅等;甜品据说是董夫人特别指定的姜汁豆腐花。

  之后总统夫妇下榻湾仔君悦酒店。

  由于克林顿总统必须在7月4日美国国庆日之前,赶回华盛顿参加庆祝活动,因此在香港的逗留时间极为短暂,行程可说是争分夺秒,将以26小时旋风式访问香港。

  7月3日早上8时半,夫人希拉里在会议展览中心与其他本港知名女士参加一个讨论会,而克林顿则在10时15分向美国商会发表演说,及与贸易发展局人士共用早餐。

  总统向900多位本港工商界领袖们阐述了美国对亚洲的政策。他表示对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安然度过充满信心,并相信香港能够带领亚洲走出困境。他再次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克林顿表示,中国之行,对于他的家人、参议院代表团、内阁成员和白宫来说,都是一趟非常好的旅程。他相信,对于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来说,也是富有成果的旅程。

  他认为整个行程安排在香港结束是很适当的。因为美国人民将香港当作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他目睹了中国发生的显著变化。中国的未来可以在香港体现出来,即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并拥有活跃的企业精神。

  他指出,由于缺乏自然资源,香港必须倚靠最重要的资源――香港人民。企业家、艺术工作者、具有远见的领袖、努力工作的市民成就了世界奇迹。香港市民梦想、设计、建造世界最高的建筑物、最长的桥。当香港缺乏土地时,则填海造地。

  克林顿强调,美国和一个繁荣、稳定、不断开放的中国,在诸如南亚核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南北朝鲜的和平谈判等领域合作,美国的国家安全将会大幅提高。

  他表示,美国非常希望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但问题是,一方面中国要在投资和市场的开放方面符合国际贸易组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承受经济转型和就业结构改变所带来的压力。

  克林顿强调,双方正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相信,最终会有协议,并且会包含合理的条款。美国明白,中国必须有过渡性的措施。

  他指出,尽管香港无可避免地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但香港仍然会扮演一个稳定的力量。由于具备强有力的政府政策、尊重法制、有坚强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法规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因此香港可以帮助亚洲国家走出困境。

  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见部分由直选立法会议员和各界人士。稍前一点,克林顿在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陪同下,与香港著名民主人士李柱铭单独晤谈了20分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