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殿室内151.69平方米,屋顶为仅次于庑殿式的歇山顶,门窗、彩画装饰与紫光阁相同。武成殿回廊的彩画却是另一种风格,为了点缀庭院的典雅气候,在额枋上采用了江南风格的苏式彩画,有山水、花卉、人物等,显得十分生动。
摄政王府旧址
摄政王府始建于宣统元年,王府建筑分中路、东路、西一路和西二路。王府虽华丽,但摄政王却没有福气享用,在王府建成之时,清王朝覆灭,摄政王府便成了北洋军阀政府国务院的办公之地。
在中海西岸,紫光阁以西不远处,是万寿宫旧址,万寿宫始建于明嘉靖时期。明末清初,这一带的宫殿颓坏,殿址湮没。
康熙年间,在万寿宫旧址之地修建了蚕池口天主堂,1887年(光绪十三年)天主堂迁往西什库,此地变更名为集灵囿。
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逝世。醇亲王载沣的幼子溥仪继位,年号宣统,载沣为摄政王。
宣统元年,在集灵囿修建了摄政王府。按清朝规例,皇帝之子成年后封王分府,根据不同的王位品级,按规定形制建府,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
亲王的爵位最高,府第也最尊崇。王府的基本建造形制,中路一律相同,东西两路可自配置,有的设有花园。按《大清会典》记叙,王府正门五间,正殿七间,俗称银安殿,台基高四尺五寸。正殿只在举行大庆典礼时才开启使用。银安殿之北为二门三间。正北为后殿,即神殿,均为五间,两侧有东西配殿。
载沣为摄政王,其子为皇上,摄政王府的规制当然有别于其他王府,仅就王府建于中南海,就足见其享有一定特权。
摄政王府的建筑分中路、东路、西一路、西二路,最西面叫西花园,南面是马圈,内有马神庙。
王府的中路是中心地区,建筑华丽、气派。有高大的宫门,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妩媚而威严。东路和西一路门前有对称的八字影壁,把整个主体建筑合为一体。从中路进入宫门,有一条丹陛道直通正殿――银安殿。殿前有月台和抱厦。银安殿当时计划做摄政王的客厅,为此,在设计、施工、装修上都非常讲究。银安殿后面是一座神殿。殿后有后照楼,楼后有垂花门,门内为思谦堂。中路宫门和正殿全用绿琉璃瓦铺顶,梁枋全用苏式彩画。室内装修也很讲究,有黄花梨木的花罩、硬木隔扇等,而且都装上了电灯。
东路是膳房、成衣房及杂役等的住处。在东侧是摄政王府马号。马号坐北朝南,为东西二个院落。建筑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东院有北房、南房和西房。西院有北房、南房、西房。院内保存有石马槽。
西一路叫“大圆宝镜”,是一片住房。
西二路称“十洲尘静”。在这一路院落中,有云片山石假山,山北有平台抱厦,内有几间穿堂小房,后面是一道钩栏,入内即为十洲尘静的正院。十洲尘静的北房有一条穿堂甬道。最后面院落里的正房是一高台双卷房,两个卷棚式屋顶连在一起的房屋。这个房屋曾成为国务院会议厅旧址,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周恩来总理在这里主持召开国务会议。
西花园的一组建筑有游廊、水池、山石、厅室等,这些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相传,载沣曾在西花园内居住过。
摄政王府从宣统元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在大兴土木过程中,清王朝覆灭了。投机钻营的袁世凯,凭他两面派的伎俩,当上了大总统,他将总统府设在中南海居仁堂,国务院设在刚修好的摄政王府。并在王府的西面打通了南北街道,定名为府右街,此后,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务院也曾在这里办公,后为北平市政府所在地。
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
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与紫光阁隔海相对的芭蕉园,是明代各皇帝实录修纂告成,来此焚烧草本的地方。明清两代中元节,作法事、放河灯,也都是在这里进行。
“见说斋坛密,前朝太乙祠。莺边花树树,燕外柳丝丝。宫?人稀到,词臣例许窥。今朝陪豹尾,新长万年枝。”清代诗人成德的咏《蕉园》,指的是中海东岸,与紫光阁隔海相对的蕉园。
蕉园,明代崇智殿旧址,因种植芭蕉,时称“芭蕉园”,又名“蕉园”“椒园”。明代廖道南芭蕉园诗有“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之句。明朝各代皇帝的实录修纂告成后,都来崇智殿焚烧草本。清顺治年间,改蕉园为万善殿,内供三世佛像,专选一些老诚忠厚的太监削发当和尚,焚修香火。
明清两代中元节都在这里作法事、放河灯。相传,旧历七月十五日,是目莲和尚救母之日,叫中元祭扫。佛教故事传说,目莲和尚的母亲,生活于饿鬼之中,终日难以得食,释迦牟尼佛便下令作盂兰盆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将五味百果放于盆中,“供养十方大德”,此后,其母果能得食。目莲死后,他的弟子照例举行盂兰盆会,于是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每年七月十五,京城各街巷都要搭建高台,上设鬼棚座,讲经文,放焰火,以济孤魂。临池焚化彩纸制作的法船,燃点河灯,称作“慈航普渡”。皇宫王室,更是热闹非凡。
每年中元都在万善殿设盂兰道场,从十三日到十五日,在西苑三海放河灯,由小太监手持荷叶燃烛其中,布列两岸,数以千计。还用琉璃作河灯数千盏,置于太液池中。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由瀛台南过金鳌玉虫东桥,绕白塔山到五龙亭而返。
相传,明朝的天启皇帝是一个不爱理政的皇帝,他的乳母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合揽大权。天启五年五月,皇帝祭方泽还宫,欣游西苑。魏忠贤与客氏正乘大船荡漾于万善殿附近湖面,饮酒作乐。皇帝在两名小太监陪同下乘坐小舟,忽然狂风大作,龙舟翻覆,皇帝与两太监都掉入水中。客、魏幸免灾祸,但他们见死不救,两名小太监被活活淹死。皇帝虽保住了性命,但由于这次惊吓,而使病情加剧,造成过早送命。
蕉园的主要建筑有万善殿、千圣殿、迎祥楼、朗心楼、大悲坛、悦性楼等建筑。清乾隆年间,蕉园是小内监读书的地方。
万善殿为主体建筑,殿额“普渡慈航”,大殿供奉三大士及十八罗汉,殿后供南海观音像。后殿为千佛像,中有檀香塔,塔形八方七级,全部用紫檀木雕刻,形态尊雅,为明代遗物。塔中金佛,早已散佚。悦性楼、集瑞馆在塔西,塔东是大悲坛,两旁分立关帝像和托塔李天王像,正中供奉骑狮犭孔三佛像,后为十二神像。在西边的龙王堂里,有塑像17尊,系江、湖、河、海诸龙王。乾隆皇帝在万善殿内写下了不少瞻礼诗。
在蕉园还有一棵人字柳。据说乾隆年间,一棵大柳树被大风吹折一枝着地,本株倾斜欲倒,因以折枝支撑,即而成活,与原株作人字形,遂成蕉园一景。
太液秋风水云榭
水云榭,即水中凉亭。这座建在中海海中的凉亭,建造绝妙,云霞倒映水面,小亭宛然云水之中,似出水芙蓉、夏日荷香四溢,仿佛洞天水国,为此,水云榭被列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水云榭,位于万善殿的西门外。清乾隆手书“太液秋风”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榭中。这座建在中海水中的凉亭,环境美妙,云霞倒映水面,小亭宛在云水之中,似出水芙蓉、夏日荷香四溢,真是人间洞天水国。真如清朱彝尊《早秋水云榭》诗说的“残暑秋逾炽,凉风午乍催。微波莲叶卷,新雨豆花开。宛转通桥影,清冷傍水隈。夕阳山更好,金碧涌楼台。”
昔日亭右有小渡,从此上船,西可通居仁堂,南可达勤政殿,北可至金鳌玉虫东桥,真是一处胜境。为此水云榭被列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关于“太液秋风”水云榭,“燕京八景”之由来,李临淮在“燕京八景”辨析一文说:“燕京八景虽然史籍明确始自金明昌时,但却失载具体地点。此后,景点位置和景名多有异议,诸说并立。为廓清是非,有必要加以辨析,择善而从,钩沉索隐,清源正本。”
李临淮在《太液秋风》一书中这样记叙道:金代太液池位于中都宫城以西的同乐园内,园中湖水与琼林苑内鱼藻池相连,统称西华潭,即太液池,是燕京八景之一――太液池的所在地(今宣武区青年湖,现尚存水面6.4万平方米)。《中州集?朱澜宫词》:“太液芙蓉上下天,秋波澹澹白生烟,采莲宫女分花了,笑把兰篙学刺船”。就是描写太液秋波的景色。元灭金后,中都宫殿,御苑多被乱兵所焚,而太液池水域和残留的临水建筑,成为当时人们游赏之地,元人葛逻禄?乃贤亲临凭吊前朝故宫遗迹,曾有《西华潭――金之太液池》诗:“秋水清无底,凉风起绿波。锦帆非作梦,玉树忆清歌。帝子吹笙绝,渔郎把钓多。矶头浣纱女,犹恐是宫娥”。诗中充满吊古兴怀之感。
元代,以万宁宫为中心另建大都城,将皇城之西,密迩宫禁的琼华岛附近水域,始称太液池,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
明代,北京城基本沿元大都的旧制,把西苑列为禁苑。在太液池南端开凿南海,与中海、北海并称三海,将“太液秋风”景观,附会在皇城以内的太液池上,改名为“太液晴波”。邹缉在《北京八景图》中说:太液池“东南有仪天殿,中架长桥,以通往来,又有土台,松桧苍然,天气清明,日月氵晃漾,而波澜涟漪,清彻可爱,故曰太液晴波”。
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手书“太液秋风”碑立于中海水云榭,并赋诗赞美:“微见商?苯未生,镜栏玉虫东影中横。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爽人金行闾阖表,波连瑶渚耀台瀛,高秋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日晴”。乾隆帝对燕京八景的定点立碑,是很有主观臆断成分的,这一点连他自己也是毫无隐讳的。但在太液秋风景点定位上,却也表现了他在风景美学上的艺术水平。金代的太液秋风景点已荡然无存,作为元、明、清三代的太液池,在这里留碑缀景,当无不可。何况,中海湖面狭长,与南海、北海一起连成茫茫水域,每到秋季,天高气爽,金风吹过,碧波荡漾,水天合一。
“太液秋风”为燕京八景之一。这里云光映水,小亭如出水之莲,披波之燕,碧带环绕,再加昔日荷花四漫,颇有点洞庭水国的味道。水云榭建于康熙年间。康熙专门写了一首《水云榭闻梵声诗》云:“水榭围遮集翠台,熏风扶处午云开;忽闻梵诵惊残梦,疑是金绳觉路来。”这是很少见到的康熙写景诗。后来,乾隆皇帝也随诗附和一首:“云无心出岫,水不舍长流;云水相连处,苍茫数点鸥。坐席生烟云,石栏俯秋水;空明是我心,何如漆园吏。”
如今,站在水云榭四望,背面是北海大桥,背倚琼岛白塔;南面可越过宽阔的水面遥望瀛台;东岸万善殿、千圣殿是近景;西岸绿荫丛中掩映着金碧辉煌的紫光阁;远处碧波千顷,近处荷花映日。
金鳌玉虫东桥
正爱湖光澄素练,却看人影度长虹。位于水云榭以北,横跨中海、北海水面的金鳌玉虫东桥,元时为木桥,明代改为石拱桥,桥东的承光殿,恢宏壮丽,原有的三棵古松,枝干槎牙,引人驻足。
金鳌玉虫东桥,又名白石长桥,位于水云榭以北,横跨中海、北海水面。元代时是一座木桥,明世宗年间改修石拱桥,桥东桥西各有牌坊一座,西名“金鳌”,东名“玉虫东”。董古有诗曰:“正爱湖光澄素练,却看人影度长虹”。清代诗人查慎行《玉虫东桥观荷花》曰:“水风凉透鹭鸶肩,一镜争窥万柄莲。不是玉楼金殿影,直疑身到过湖船。”清代诗人张廷路的《晓过玉虫东桥》曰:“百尺长虹卧碧波,菰蒲两岸晓烟多。水风吹绿不知暑,日日藕花香里过。”
金鳌玉虫东桥有九孔,南北各有乾隆御制诗联。南联:“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圆桥水中央”,横批为“银潢作界”。北联:“绣谷纹开环月珥锦澜绮皱焕霞标”。横批为“紫海回澜”。这座长桥,在明清两代都列为“禁地”。直到民国才准许行人通过。人们称之为“北海大桥”。1958年人民政府对这座长桥进行了改建。经改建后的“北海大桥”,桥面由原来的8米拓宽到34米,除了人行道和慢行道外,尚可并行8辆汽车。改建后,桥面坡度下降2%,东西牌坊皆被拆除。使它成为贯通内城东西交通的一条重要通道。
在金鳌玉虫东桥之东是承光殿。清代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中这样记道:
承光殿,在金鳌玉虫东桥之东,围以圆城,设以睥睨。自两掖洞门而升,中构金殿,穹窿如盖,华榱绮牖,旋转回环,俗曰“圆殿”,外周以廊,向北金鳌垂出垣堞间,甚丽。昔日古松三株,枝干槎牙,形状偃蹇,如龙奋爪?空,突兀天表,金、元旧物也。今止存其一。明李文达赐游西苑记云:“圆殿巍然高耸,曰承光。北望山峰,嶙峋??;俯瞰池波,荡漾澄澈:山水之间,千姿万态,莫不呈奇献秀于几窗之前。”韩右都御史雍赐游西苑记云:“圆殿,观灯之所也。殿台临池,环以云城,历阶而登,殿之基兴睥睨平。古松数株,耸拔参天,众皆仰视。时则晴云翳空,炎光不流,暖风徐来,花香袭人。俯睥睨而窥其西,以舟作浮桥,横亘池面。北则万岁山在焉。”殿废于康熙七八年间,云有蝙蝠大尺余者。南向二亭,尚出雉堞,正门闭塞,久不启。金朝夕骑马过其下,辄爱古栝之夭矫苍翠,而于雪朝月夜,更徘徊不忍去云。
承光殿古栝行
承光古栝双槎牙,苍皮耸干参云霞。
经冬颜色郁深翠,入春发叶如蒋芽。
白头老监说旧事,西苑圆殿频矜夸。
花香露气接大内,径路窈窕疑仙家。
雕阑四围粉堞压,绮窗十面珠帘遮。
当时严肃是禁地,那许桥上驰曲车。
金元旧物历代重,颓枝半折轻杉叉。
侵霜溜雨积岁月,漏鼓听遍朝元挝。
西偏盘曲势舞凤,东头突兀形惊蛇。
我行低徊策款款,仰面叫绝声呀呀。
洞门久闭长狐兔,安得启户争投置?
七年千回看未厌,惯闻下直栖宫鸦。
使其托根在深谷,但侣泽雉兴山?。
肩挑背负不知爱,歇凉墙脚时语哗。
常思解襟复科跣,酣睡密荫游羲娲。
含章之梅灵和柳,止增妖冶岂此加。
围城似瓮琼构废,或者留意除纷奢。
趋朝日日乐水木,往迹漫比槐排衙。
秋宵月皎寒晨雪,每过更觉流连佳。
兴酣搅辔忽欲堕,疏雨已齐河汉斜。
第三节 风云变幻几春秋美酒旌歌皆往矣(1)
尚美人为了向嘉靖皇帝献媚,心血来潮地竟在寝宫的貂帐中试放小焰火。慈禧太后在瀛台等处游览,一只虫子没长眼,径直落到西太后身上,惹得老佛爷大怒,一气之下,命令将所有榆树伐尽,致使那些百年古榆荡然无存。西苑三海要装电灯,就如特大“奇闻”,惊恐的“号外”一样,使众臣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拱卫军司令突然通知在京的文武官员:“皇帝早上9时三刻在居仁堂登极。”
美人饮酒作乐毁宫殿
嘉靖是明代第十一代皇帝,1521年即位。执政之初,他革除先朝蠹政,精简勋戚、宦官庄田,裁削锦衣卫等人员,惩治腐败官员,使朝政为之一新。但是不久以后他就日渐腐败。据历史资料记载,嘉靖帝果于刑戮,暴虐不仁,喜怒无常,好色无比。
嘉靖帝曾三次立后而又废后,导演了一部宫闱内部的暴虐史。陈皇后是嘉靖皇帝的元配,嘉靖元年七月册立为后,那时陈氏只有十五六岁,陈氏在后位仅7年。正当少艾年华的陈氏,何以过早地死去?原来陈氏是被嘉靖帝吓死的。嘉靖帝性极严酷,稍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一天,他与陈氏同坐闲谈,张、方两位妃子进帐送茶。嘉靖帝见妃子手白皙柔润,便握住抚视,久久不放。陈氏性格褊急,见此情形,便用力将茶杯往桌上一放,突然站起身,表示心中的不满。陈氏的举动,触犯了嘉靖。嘉靖帝勃然大怒,厉声呵斥不已。陈氏骇得胆战心惊不知所措,陈氏此时正值怀孕,竟至胎堕成疾,一病不起。不久,陈氏死去。嘉靖帝没有一丝怜悯之情,将丧事办得极为简单,梓棺下葬袄儿峪,并下旨梓棺不准出皇宫正门,如宫妃一样,从左门抬出去。
陈氏死后才一个月,嘉靖帝便立顺妃张氏为继后。张氏甚得嘉靖帝的宠爱,但嘉靖帝的那种喜怒无常、一触即发的火爆脾气,并不能在他所宠爱的皇后面前有所收敛。颇有淑德的张氏虽小心翼翼伺候嘉靖,但厄运还是迎头而来。
嘉靖十三年正月新春佳节,张氏侍嘉靖帝饭宴庆贺,乘嘉靖帝高兴之时,张氏略有所建言。不想,嘉靖帝听后,勃然暴怒,喝令褫去皇后冠服,鞭责数十,第二天张氏便被废居别宫。
张后被废才几天,德妃方氏却在极隆重的礼仪中登上后位,这是嘉靖帝第三位皇后。按明朝祖制,立皇后时只谒内庙,不谒太庙世庙。但嘉靖帝根本不听礼臣的多次奏谏,竟率领方氏谒了太庙和世庙,并颁诏告示天下,还饬令命妇入宫朝见皇后,礼节的隆重繁缛,是册立前头两位皇后不能比的。但几年之后,方氏也被嘉靖帝所冷漠,最后在惊悸中死去。
嘉靖帝对待皇后尚且如此,对待出身低贱的宫女更不用提了,在政期间,仅被他下令打死的宫女就有200多人。
嘉靖帝还用酷虐宫女的方法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他后期迷信方士,尊尚道教,自称“真君”“仙翁”“帝君”等,在宫中遍设坛场,一心修玄,渴求强身长寿。当时炼制此类丹药的最流行方法是“秋石”和“红铅”,前者采用童男小便,去其头尾,收其中段,加药熬炼而成,后者系收取处女经血加药拌和、焙炼而成。为了炼制红铅,嘉靖信用道士,用摧残宫女身心甚至残害其生命的方法,不顾一切地采取炼丹的原料――经血,以炼制长生壮阳丹。嘉靖中叶以后,他曾三次大规模选择民间幼女入宫,每次数百人,“供炼药用也”。由此酿成宫女宫变。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杨金英等十几名宫女乘夜深人静之际,用绳子勒住了熟睡中的嘉靖帝朱厚$的脖子,并用脚、拳和钗等袭击他的身体,演出了一场谋杀皇帝的骇人事件。由于宫女误结了活扣,嘉靖未死,宫女们都被凌迟处死。这一事件发生在农历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涉及宫廷隐秘。由于统治者在事后对宫变讳莫若深,有关资料少而不详,事变情况鲜为人知,其原因更是不清楚。上述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尚待进一步研究。
“壬寅宫变”后,吓坏了嘉靖帝,从此,他不敢在大内居住,便搬到了太液池内的永寿宫居住。
嘉靖皇帝离开大内,住进永寿宫,更加逍遥自在了。在永寿宫,每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1561年12月31日(嘉靖四十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夜晚,嘉靖皇帝怀抱他宠爱的尚美人,欣赏五颜六色的焰火。尚美人为了向嘉靖皇帝献媚,心血来潮地竟在寝宫的貂帐中试放小焰火。
尚美人的娇媚,尚美人的举止,博得嘉靖帝开怀大笑,嘉靖帝还不时地夸道:“美人放得好,放得好!”
尚美人见嘉靖皇帝很是开心,便更加放肆地点燃几个焰火。
但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干地燥,几个焰火同时燃放,一下子燃着了帐幔,由此引起了一场火灾。
帐幔之火,借助风势,升至宫顶,霎时,宫内大火四起,不多时,金碧辉煌的万寿宫化为灰烬。嘉靖帝连滚带爬逃出宫外,算是捡回一条命,但万寿宫内“凡乘舆一切服饰及先朝异宝尽付一炬”,财物损失惊人。
万寿宫被烧毁了,可嘉靖皇帝仍不愿回到大内居住,他漫步太液池,选择了金鳌玉虫东桥西头路北“列屋仅两层”的玉熙宫。
这场大火,纯属尚美人放肆献媚而起,但由于嘉靖宠爱她,并没有治罪于她,嘉靖反而安抚她,不要因此而受到惊吓,宫殿烧毁可以重修,美人吓坏玉体,而没有灵丹妙药可以医治。
嘉靖帝在劝说疼爱尚美人之时,下旨三道:第一道旨,命工匠民役快速修建永寿宫,其规制要好于前。第二道旨,命各地衙府进献珍宝。因为原来宫内的珍物被烧,各地需献宝,以此来复原状。第三道旨,是加封火灾肇事者尚美人为寿妃,并“赠其父尚臣为骠骑军右军都督佥事”。由此,可见嘉靖皇帝是多么荒唐。
1562年,永寿宫废墟上建成新宫,定名为万寿宫和寿源宫。
宫廷冰嬉在“三海”
冰嬉即滑冰,在过去又叫坚冰之战,是皇朝宫廷中冬季的一项冰上体育运动,也是我国古代体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滑冰、滑雪的记载,最早见于《隋书》。其活动的开展,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当时居住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室韦族,就喜欢“骑木而行”。元人解释“骑木而行”为:木马形如弹弓,长4尺,宽5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以及奔马。按这种解释,“骑木”,实际上是滑雪用的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