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2章 梦回故苑八百春!太液水云皆典故(9)

  9月22日,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英法联军在进行了休整并补充了给养和装备之后,于10月5日自北京东郊绕向北郊,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10月6日,联军占领海淀,到达圆明园。管理圆明园的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当天,法国侵略者闯入了圆明园。他们发现园中“一间一间的屋子,充满着价值连城的物品”,“一间一间的大厅,置有价值巨昂的瓶缸”,一座座库房堆满质量优良的绸缎和珍贵的毛皮,于是尽皆显露出野兽一般的贪婪,饱掠而归。英侵略军得知法军“整个军营满堆着成打的钟表,无数的绸缎和一切你所想象的物品”,也蠢蠢欲动,随即于次日加入了对圆明园的洗劫。除了疯狂的抢劫,他们还野蛮地破坏,粗俗野蛮的联军士兵撕毁珍贵的古籍并用以点火吸烟,用刺刀戳破挂在墙上的名画,遇到珍贵却难以携带的瓷器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10月18日和19日,英军再次出动大批士兵焚毁了圆明园,许多未被英法联军掠走的珍贵古籍、档案、书画和满园雕梁画栋,尽皆化作飞灰。英法侵略军灭绝人性地焚毁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圆明园之后,又严重摧残了颐和园。

  两园被毁,慈禧失去了恣情享乐的场所。1864年,慈禧垂帘听政后,力图恢复圆明园,可因财力枯竭,又有部分臣僚直言反对,修复圆明园的动议搁浅。即使重修颐和园也是困难重重,难遂心意。

  光阴荏苒,转眼间到了光绪十二年(1886),此时光绪皇帝已满16岁,按古制已是一名成年男子,可以堂堂正正地以皇帝名义主持大清国的军国大政了。慈禧尽管十分不愿意放权归政,但她不会忘记十二年前第二次垂帘时的诏书,煌煌诏书中这样写着:“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是啊,慈禧不能不顾及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不顾念群臣与万民的议论。尽管她十分不原意放权,但她还是决定也必须“归政”。数日数夜的周密思考,她觉得最主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大权,不是坐在帘子后面的形式。于是,她决定一面归政,一面仍由她“训政”数年。慈禧在准备退居幕后的时刻,乘机大兴土木,作为她“归政”后颐养享乐的场所。首先大规模修建就近的西苑,以后再逐步修建颐和园。勘修三海工程早在前一年就开始了。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九日,慈禧亲下“懿旨”,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奉宸苑会同醇亲王奕负责组织修建,并要他们“随时具奏”。除修葺原有的建筑外,重点兴建仪銮殿一组建筑群作为她日常起居的寝宫。她看中“太液秋风”的风光,选择在中海西岸中段、丰泽园与紫光阁之间的空地兴建宫殿。后来又向西扩展地盘,以西什库地面对换法国建在蚕池口的天主教堂和百鸟房,又由总署筹拨十余万两银子去收购该处住户、铺户的房地产,然后“圈砌围墙,以昭严密”。

  清宫档案《中海修建仪銮殿两卷殿各座殿宇楼房游廊门座墙垣海墁甬路等工丈尺做法清册》,对仪銮殿这组建筑群的规模、样式及做法等,都有具体详细的规定。这是一组以仪銮两卷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的传统宫殿式建筑群。仪銮两卷殿是正殿,规模最大,共五间:正中一间作为召见大臣的地方,和它相邻的东次间做慈禧的寝宫,五间共面阔六丈九尺。进深达六丈余,比保和殿的面积还大,极为宏敞庄严。殿顶建成两卷形式,两卷殿即由此而得名。

  仪銮两卷殿的前后各有东西配殿一座,共四座,每座五间;它们的后面有福昌殿,也是五间,规模略小于仪銮两卷殿。所有这六座宫殿,前后均有游廊相通。福昌殿后还有一座后罩楼,共十九间。在两卷殿东西两侧及前后东西配殿的后院、后罩楼的后院、东西扒山游廊后院,各建值房一座,共十座作为侍候慈禧太后及后妃的宫女、太监的住房,李莲英即住在两卷殿东侧的值房内。两卷殿前面有屏门一座,叫仪銮门,门前有琉璃影壁一座,最南面还有一座宫门,门内有东西朝房各一座,是大臣预备召见和办公的地方。整个建筑的四周围以高墙。仪銮殿的内部装饰及各种家具陈设,十分讲究,力求精美,富丽堂皇。

  在仪銮殿东邻另辟一大院落,修建膳房、茶房和药房,供慈禧等人吃喝、看病。其中寿膳房三座,寿茶房两座,前后院有东西厢房共八座。寿药房相当于一所医院,有前药房两座,后药房一座,前后院共有东西厢房六座。这组建筑群四周也围上院墙。在仪銮殿西面,建造了四所宅院,每院有正房和东西配房各一座,游廊相接。

  仪銮殿建筑群工程耗资数百万两银子。三海工程由德顺、聚顺、恒顺、天利、三成、东升、义升、德成、德兴、义和、聚丰、德源、隆聚和广泰等十余家木厂巨商承包。由于宫廷内库空虚,常常不能如期发款,厂商不得不单独或联名索取,往往多次讨偿仍得不到支付。为了工程的进度,更为了早日住进仪銮殿,光绪十一年十二月,慈禧下令粤海关监督设法筹款100万两,并强令他每年“报效”3万两,逐年还清此款。

  醇亲王因急于要得到100万两银子支付西苑修建费,不得不致函李鸿章诉苦说:不催厂商加紧工作,怕延误工期;要催厂商,各商便反过来纷纷催讨工款。“既不敢琐渎无听,又无法商诸同事,惟与立山蹙额相对,是可愁亦可笑也……智力已竭,而工效尚远。”又不愿负“借洋款修禁苑之名”,怕“受谰语訾议,殊为不值”。万不得已求李鸿章帮帮忙,“指称创建京师水操学堂或贵处某事”,借洋款80万两,以资急需。李鸿章自然乐于帮忙,共同商定,此项借款将来由闽海关提拨归本,由江海、津海、浙海、江汉四关道按年摊派报效息款。这样,醇亲王才得以“不居借洋款修禁苑之名”,而实际借洋款修禁苑之惠。由于三海工程进度紧,工匠报酬低,光绪十二年十三年,曾先后爆发了三次工匠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但均遭到清廷的镇压,并增派大量清军弹压监督工匠。

  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仪銮殿和三海工程于光绪十四年四月先后竣工。

  早在二月初一日(1888年3月13日),即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恳请慈禧住进西苑。随后又发布“懿旨”,郑重其事地宣称:“凡苑囿之设,搜狩之举,原非若前代之肆意游畋。此举为皇帝孝养所关,深宫未忍过拂,况工用所需,悉出节省羡余,未动司农正款,亦属无份国计。”这一派胡言,纯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在上谕中,慈禧急不可耐地宣布:择于四月初十日(5月20日)驻跸西苑。可惜,虽吉日良辰到,但仪銮殿油漆未齐,暂不能使用,而又不便更改驻跸时辰,慈禧感到扫兴,无奈之中,只好临时屈驾西苑丰泽园内的澄怀堂。直到七月初一日(8月8日),慈禧才移驾仪銮殿新宫,此后数年内,慈禧大部分时间均住仪銮殿。

  慈禧训政两年多之后,于光绪十五年元月(1889年2月)为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并宣布归政,住仪銮殿颐养天年。但她何尝真正放弃统治权力?无非是幕前改幕后,继续操纵权柄,视光绪如木偶。仪銮殿替代了养心殿,成为统治权力的中心。各种奏折、上谕均要送仪銮殿由慈禧审阅,光绪皇帝遇事都得进仪銮殿向慈禧禀奏。慈禧照常在仪銮殿召见大臣,商议政事。正如时人所言:“皇上亲政后,遇除授尚书、侍郎、将军、督抚各缺,仍恭请皇太后懿旨简用,盖由圣德谦冲,于用人行政诸大端犹彳复禀承慈训,以示不敢独断。”可见,慈禧把用人的大权牢牢地抓在手里。尽管如此,慈禧对光绪还是不放心,因此,密布了间谍,随时搜集情报,对光绪的监督极严,甚至竟把心腹派到了光绪身边。

  光阴飞逝,一瞬间又是一年过去了。当时间推移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时,慈禧已年逾古稀,寿达七十有四。至此她涉足皇宫已58年,统治大清达48年。

  进入这一年的十月以后,慈禧着实感到力不从心,体乏无力,最终病倒在仪銮殿。

  慈禧病倒之后,虽然没有意识到不久就会升天归西,但她也深感年已古稀之人,病倒之后,就会有死亡的危险。所以,她一方面牢牢地控制着朝廷大权,以便在她临终前的一刻仍然掌握着清王朝的统治权;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为自己的身后事想一想,作一些必要的安排。

  慈禧躺在病榻上,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醇亲王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迎入宫中。光绪驾崩之后,慈禧就将她的决定宣示朝廷内外,立溥仪为大清入关后第十代皇帝,也是慈禧扶植的第三个傀儡皇帝。

  新君虽立,但旧规不改,慈禧依旧把握着权力。早在立溥仪登极之前,就有了一道确立太皇太后慈禧权力的懿旨:“现值时事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秉裁政事。”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在瀛台涵元殿与世长辞。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在中南海仪銮殿的御榻上,慈禧太后正在静卧。这几日她的病情明显地加重了,尽管御臣们费尽心血为她医治,但病情仍未见好转,反而日甚一日。尽管全国各地应诏赴京的名医们轮番诊视,病案、药方开了一大堆,但似乎还是没有回天之力。

  惟独令慈禧欣慰的是,光绪于她之前先逝。她似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于是她轻轻地闭上眼睛,开始了她像普通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一样,回首往事,抑或进行一番忏悔。

  七十四年,弹指一挥间。幼年时的事似乎早已淡忘,回想不出多少来。只有宫廷生涯如昨日般地记忆犹新。回想五十八年历程,慈禧心中五味涌聚心头,不由地老眼流出泪来。

  她通过“奋斗”赢得了自身的“尊荣”,力压群芳,得到了咸丰的宠幸,获得了权力与地位;通过奋斗,她击败“三奸”,得到了垂帘的荣耀,获取了听政的权力。为了权力,抛却人伦,什么叔嫂之义,什么母子之情,统统见了鬼。为了权力,变得毒辣残忍。始终信奉和坚持一个原则:朝中不论何人,想从自己手中拿走一点权力,那对不起,请你先下台!何等精明能干的奕讠斤,为打倒肃党立下大功,但居功自傲,扩张权势。为杀他的傲气,借蔡寿祺劾疏,罢免他议政王的头衔,并多方限制,终于使他拜倒在自己的脚下;慈安,心地善良,但却是独揽大权的障碍,无毒不丈夫,主动送慈安一盒糕饼,就打发慈安见了祖宗;亲生儿子同治,总想限制自己的权力,为铲除他,关键时刻断其医药,令他早归西天;光绪,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皇帝,竟不顾祖宗家法,搞什么维新,到头来,还不是成为自己的阶下囚,并先于自己去见列祖列宗。

  慈禧在御榻上,回想自己一生对权力的角逐,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那微笑便长长地停留在她那苍老的脸上。但是,当她目视大清帝国的命运时,她又感到了茫然,脸上的笑容顿消,随即,老泪从她那松弛的眼皮下流了出来。

  是啊,大清帝国的命运是太悲惨了。

  慈禧降生的时代,正值大清帝国中衰之际,而此时西方列强正垂涎东方中国的富庶,在想尽办法撬中国的大门,慈禧6岁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隆隆的炮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接踵而入,大清防不胜防,慈禧入宫得宠于咸丰之时,太平天国革命正轰轰烈烈。不久,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内外交困,急急逃往热河。在咸丰纵情声色、不问政事的情况下,肃顺等人揽权逞凶,后妃不甘受人指使,便结成联盟,联合奕讠斤,击败肃顺,垂帘听政,登上政治舞台。慈禧与慈安、奕讠斤制定了对洋人妥协,集中全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政策,终于外揖洋人,内平太平天国。形成了所谓“同治中兴”。但好景不长,中法战争中,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造成了不战而败的局面。十年之后,泱泱大国竟败给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丧失主权,加深了半殖民化。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又落个西逃下场,最后不得不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收场,但这次使中国走进了半殖民的深渊,大清帝国命运几乎掌握在洋人手中。

  慈禧回想到这些时,眼泪不住地往外涌,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显露出了狰狞,她为这些事怨恨过。她怨恨道光与咸丰,怨恨肃顺、载垣、端华。她还怨恨奕讠斤、慈安、光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怨他们办事不力,以致国衰。慈禧惟独不怨恨自己,她反而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她认为“自己不损于任何一个男性统治者!”“把一个破烂摊子,收拾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不管怎样,“自己统治下的大清帝国,还算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不管怎样,慈禧还是想到了她自己:破坏大清祖制垂帘听政,又置列祖列宗不得重用太监、更不允许他们参政干政的祖训于不顾,重用了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致使他们为虎作伥,权倾内外。或许是最后的良心发现,慈禧在临终之际留下了这样的遗命:“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未刻,慈禧在中南海的仪銮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慈禧去世不久,大清帝国就在武昌起义那隆隆的炮声中灭亡了!

  隆裕太后中计海晏堂

  武昌起义爆发之际,正在彰德老家养“足疾”的袁世凯,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

  1911年11月1日,北洋军攻占汉口的当天,清廷宣告解散“皇族内阁”,授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于13日进京组阁。

  16日,袁世凯内阁成立,阁员多是他的党羽和老朋友,他为了将中央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载沣交出了“监国摄政王”的大印,又由隆裕太后申明“家法”:亲贵不得预闻政事。

  诡计多端的袁世凯一步一步地实施他既定的计划。他调冯国璋进京,接管载沣控制的禁卫军。从而达到了只有他才是清王朝中惟一真正掌有实权的人物,隆裕太后以及小皇帝溥仪已成为傀儡。

  袁世凯为了早日当上总统,便又开始构想心计,盘算着逼迫清帝退位的策略,想着想着他笑出声来:威胁与利诱。妙计!妙计!

  中南海,海晏堂。袁世凯拜谒隆裕太后之后,便开始施展他早已想好的妙计来。

  袁世凯面对隆裕太后,引经据典,软硬兼施,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太后呀,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灭亡的,而那些亡了国的国君,其结局都是惨不忍睹的,有的被割舌杀头,有的被千刀万剐”。

  袁世凯说到这,看了看隆裕太后,见隆裕太后脸色煞白,脑门儿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见此情景,袁世凯又乘胜追击:“可是你想想,现在大清皇帝退位,既可以享受每年400万两银子的生活费,又能保持其尊号,这可是相当不错的优待条件了!”

  隆裕太后此时已是涕泪涟涟,并小声地哭了起来,袁世凯接着说道:“在谈判中我们简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到这个优待条件,不管怎么说,这是微臣的一片心意呀!”

  这时,隆裕太后止住哭声,哽咽地说:“我们母子两人的命,都吊在我的手上了,我总得要好好想想,只要我们母子平安,大清皇族不出什么大的变故,我也顾不上列祖列宗了。”

  袁世凯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不能吓唬太多,也不必劝得太多,这不是一次、二次就行的事,于是便告辞回府。

  袁世凯在府中再一次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但忽然他想起了一件事,顿时笑容全消。他想到了铁良、良弼等人。这些人主张要拼到底,有人甚至还要重组战时皇家内阁,作最后决战,即使大势已去,也还要退保一隅之地,宁可失败后逃亡海外,也不甘不战而屈。他们公然成立什么“宗社党”,叫嚣要推翻他们的所谓“私通革命军的奸细内阁”。袁世凯想到这,不禁骂了一句:“该死!”

  的确,由于这些人死死地维护着清皇室,使得隆裕太后迟迟下不了决心。

  而恰在此时,北京城发生了两件事,实实在在地帮了袁世凯。

  1912年1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袁世凯乘马车由东华门到外务部新衙门办公,车走过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突然一颗炸弹从茶馆扔了出来,只因马车跑得快,袁世凯没有被炸死。

  这次刺杀未遂,对袁世凯的政治投机造成了有利的因素。过去,清朝的文武大臣们都责骂袁世凯是清朝的大奸臣,要把大清帝国葬送得一干二净。而经过这场风险后,隆裕太后开始相信他是清朝的忠臣,当天就派一名特使到袁府表示慰问,同时还赐封他为一等侯爵。袁世凯不由得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十天之后,北京城又一出人意料的大事发生,清廷禁卫军第一协统兼军咨议良弼被刺身亡。

  良弼是清帝退位的头等阻力,也是袁世凯当总统的主要绊脚石,袁世凯早就想把他干掉。但就在袁世凯想主意的时候,一个不怕死的好汉彭家珍出现了。

  彭家珍是老同盟会会员,曾留学于日本,回国后在四川、云南等省充任军官,武昌起义后,奔走呼号,鼓动革命。后来,又独自跑到了京城。他认为,共和为革命党人之目标,而良弼等死硬派是实现共和的绊脚石,他要铲除这个障碍。于是,他便自己购买原料,研制炸弹,做好了暗杀良弼的一切准备工作。

  1月26日,彭家珍在光明胡同良弼住宅的附近,等良弼下朝回家。

  良弼坐着马车出现了,彭家珍便驱车紧紧跟在后面,一直跟到了良弼家门口。

  看到良弼已从车上走下来,正要进门,彭家珍赶忙趋身向前,从口袋里摸出名片递给良弼。

  良弼感到很奇怪,便问:“什么事?深更半夜的,明天再说吧。”说着,便转身往门里走。说明迟,那时快,彭家珍趁良弼不备,猛然掷出一枚炸弹,良弼还没来得及回头,炸弹已在他家门口的石阶上轰的一声炸响,立刻把他的左脚炸飞。良弼顿觉疼痛难当,一声惨叫,便昏迷过去。

  良弼的侍卫赶紧上来准备把他架起来,正在这时,另一颗炸弹响了,几名侍卫当场炸死,彭家珍自己也被弹片击碎头骨,当场牺牲。

  良弼被炸后,腿上的血不住地外流,怎么也止不住,又碰上一位只会截肢的庸医,伤情没有控制住。没过两天,良弼就一命呜呼了。

  良弼一死,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敢再久恋北京,以免惹上杀身之祸,而逃往他地。在京的各位大员,也都纷纷哀求袁世凯能出兵予以重点保护,因而也一个个成了老袁手中的俘虏,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却浑然不知,而且还感激涕零。

  袁世凯乘机加紧了动作的步伐,一面将自己的嫡系部队调往北京,一面派赵秉钧等人入宫问安。

  隆裕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着赵秉钧的手,哀求他说:“你赶紧回去对袁世凯说,要他无论如何得保住我们娘俩的命啊!”

  到了最后摊牌之时,中南海海晏楼,隆裕太后和袁世凯再次相见。

  袁世凯这次没有威胁隆裕太后,而是完全是奴才对主子般关心的话语,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的温暖的话语中,作出了退位的决定。

  1916年2月12日,清室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宣布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告结束。

  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给予的优待条件共分甲、乙、丙三项: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共八款。其主要款项是尊号仍存不废;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每年四百万元费用,由中华民国拨用;大清皇帝,暂居宫禁,其私有财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共四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共七条。

  “优待清室条件”无异于承认共和制度之得以建立,是出自清朝皇帝的“恩赐”,故皇帝要受到充分尊崇,而且,一个“小朝廷”的保留,也为尔后国内外野心家留下了一个制造中国变乱的傀儡工具。

  在清帝退位,但仍暂居宫禁的溥仪,整日玩耍,无所事事,但因囊中羞涩,便干出了偷卖放生鱼的勾当。

  在明代时,北、中、南三海都是皇家苑囿,皇帝祝大寿、作道场或做佛事超度的时候,就买鱼放生,并刻个纪年牌拴在鱼头上。

  1950年,北京疏浚北、中、南三海,放干湖水清底时,在中海仅获得一条三尺以上的大鲤鱼,头上拴有一块银牌,牌上刻着大明万历某年字样。其实明代放生鲤鱼很多,为什么湖水清底时只找到这一条呢?除流失、死亡外,其余的多数鱼都被末代皇帝溥仪偷卖了。

  溥仪何以偷卖放生鱼?

  原来溥仪退位,国民政府予以优待,仍让他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由政府拨给他生活费用400万两白银。但这笔巨款对于一向挥霍无度的小皇帝一家仍不够用,再加上经手人员中饱私囊,因此溥仪有时免不了闹穷。于是便有人献策,把北、中、南三海的放生鱼偷捕出来卖,结果使这些“活古董”丧失殆尽。

  袁世凯皇袍加身居仁堂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出于权谋,于8月间特邀孙中山来京会面。孙中山携带他的夫人及黄兴、陈其美等先后到京。袁世凯在海晏堂亲自主持盛大欢迎公宴,特请国务院各总长、次长、总统府各要员七八十人及其夫人作陪,以示隆重接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