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起名取字

氏族者,古史官所记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辨昭穆,故古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统。左丘明传《春秋》,亦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下级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马、司徒;氏于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地,则三乌、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于是受姓命氏,粲然众矣。

这是唐人柳芳《姓系论》中一段关于姓氏缘起的阐述,这里引证意在说明姓氏在原始社会的价值只在于保存具有特定名称的全体氏族的共同世系,并无贵贱尊卑之分,而一旦进入农业文明的私有制社会,姓氏这个人类个体之间相互区别的简单的符号,最敏感地反映出母权制与父权制的势力迁移,成为受封建邑的表征,阶级地位的标志,深深地打上宗法社会的烙印。

从现今可查考的文字记载看,在原始社会后期,女性与男性一样,有氏有姓有名。如《史记·殷本纪》首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史记·周本纪》首载:“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这里“有娀”、“有邰”即为氏族名称,简、姜为姓,狄、嫄为名。

入周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姓仍为家族的普遍标志,为本家族各班辈所有成员通用,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规定好的,而氏只有贵族男子才有,因为氏可别贵贱,所以贵族男子干脆只称氏而不称姓。姓在当时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别婚姻”,“礼不娶同姓”,否则将受到物议。春秋时鲁昭公娶了同为姬姓的吴女为夫人,称为“吴孟子”以遮人耳目,孔子未能明察,当别人诘问昭公懂不懂礼时,孔子随口答曰“知礼”,受到一通嘲弄(事载《论语·述而》),可见妇女的姓是极受注意和重视的。至于妇女的称呼偶于姓下加“氏”字,如姜氏、姬氏、妫氏,这种情况下,“氏”之前的符号代表姓,与前面提及的如“有娀氏”的氏代表氏族不同。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氏族贵族的日趋崩溃,姓氏制度发生了许多混乱,姓与氏的区别逐渐消失,使用上无男女之别,意义也合二而一。

但是在取名问题上,入周以后男女之间长期保持区别。《礼记·内则》记载,婴孩出生三月之末,就要选择吉日剪理胎发。男婴于头顶两侧各留发一束,名为角。女婴头顶留相交通达、一纵一横的两撮头发,名为羁。同时为男婴取名,女婴取名之礼不见记载。《左传·僖公十七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曰圉,名女曰妾。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妇女还是有名字的,但取得极其随便,并且从先秦文献看,妇女的名字几乎没有公开使用过,几同无名一样。

那么,怎样公开称呼那些芸芸女子呢?比较普遍的是姓前冠以序表示。《礼记·曲礼上》称当时“男女异长”,即男孩与女孩作为两个序列各用孟(伯)、仲、叔、季(少)排列行第。女孩在姓前冠以长幼之序便为全称。如孟姜、伯姬、仲子、叔隗、季嬴、少姜皆如此类。由于当时女孩活动的范围局限于家庭内部,一般没有公众活动,所以并不存在同姓同序的女子相混难辨的社会矛盾。所以这种称呼方法最为通行。

大约从汉代起,女子又公开使用自己的名字了。如《女诫》的作者班昭即有两名:一名昭,一名姬;佐高祖定天下的吕后名雉;当垆卖酒的相如之妻名文君;促使文帝废除肉刑的淳于意之女名缇萦……实在不胜枚举。自汉代始,女子还兴呼小名,如吕后小名娥癆(一说娥癆为其字),武帝陈后小名阿娇,光武帝郭后小名圣通。长成之后小名往往仍然行世。女子之名被长期地掩埋,在汉代这个封建社会第一个高峰时期又出现,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它体现了在比较开放、健康向上的时代人的本位意识的加强。当从母权的地位上被颠覆后,女性变为家庭的奴役,而统一帝国的伟大气象和声威催动着人性的解放,也呼唤着女性超越个体家庭,向社会挪动出那艰难踉跄的步履。

与姓名问题相联系的还有字和号。取字自周以后列为女子的“成人礼”,一般到了十五岁“及笄而字”。名不显而以字行的情况在早期比较普遍。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为女子起名取字也比较注意推敲,通常以“字”作为“名”的补充和解释,和“名”表里比附,所以又叫“表字”。后代蔡邕女名琰。琰,美玉,“冰锷含彩,熠熠有辉”,故以“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经·大雅·云汉》的“昭”为表字。另如晋代才行出众的李婉字淑文;以织锦回文诗著名的苏蕙字若兰;唐代风流多情的诗人薛涛字洪度;明代文论家杨慎之妻黄峨字秀眉(四川遂宁人),其名和字意义的互补关系都十分明显。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称别号。古代文人往往取号以寄托志趣爱好。女子有号,亦始于汉代。汉和帝曾诏谕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承其兄班固著述《汉书》的鸿业,后数召入宫,令皇后和贵族妇人师事班昭,号曰“大家”。后世她的“大家”之号的影响因《曹大家集》和《大家赞》的流传而大大超过了本名。宋代以后,许多闺阁才人都各有别号,如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吴绡号冰仙,张学象号凌仙,汪亮号采芝山人。这一现象隐约透露出,伴随着文明的进程,一部分知识女性力图在父系文化的压抑氛围中辟出一角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