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上巳临水

清明刚过,上巳已至,这也是我国古代最为隆重的交游节会之一。

殿春之际,玄鸟翩飞。据郑玄《礼记·月令注》:“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而孚乳,嫁娶之象,媒氏之官以为候。高辛氏之出,玄鸟遣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为‘?’,神之也。”后人不仅给简狄立祠,并且在玄鸟飞至的节候,祭祀高。这一习俗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化为后世的上巳节。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是“临水祓禊”。这是随传说简狄与其姐妹三人行浴时,吞玄鸟卵而生育,瓜瓞绵绵,绳绳不绝,而产生的一种模拟性的行为。《周礼·春官·女巫》有“掌岁时祓除衅浴”之说,可见祓禊习俗自周已经形成。郑玄注《周礼》说:“岁时祓除,如今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春风和煦,阳气充盈,临水洗澡,用温馨的清水涤除身上的污垢,今天看来仍是清洁卫生的,而其初却意味着拂除邪气,还祥得子,具有明显的祈求生育的色彩。

生育是以婚配为前提的,稍加考察便可发现,上古时期的上巳节亦即择婚节。陈元靓在《岁时广记》(卷一八)中甚至提出:“巳者,社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就是说,上巳与上古之“社”的活动的内容是相同的。何谓“社”?上古“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这“社”实在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春秋·庄公二十三年》云及“公如齐观社”,《春秋》三传均以为“非礼”。《穀梁传》还具体指出“非礼”的原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郭沫若先生在《释祖妣》中引《说文》“尸,陈也,象卧之形”,指出所谓“尸女”当即通淫之意,所谓“社”即男女燕私之处。郭先生还探隐索微、触类旁通地考得甲骨文字“祖”、“社”为一。“古人本以牡器为神,或称为祖,或谓之社。”自有宗庙之后,“祀于内者为祖,祀于外者为社。”上古人尚在神前配偶成婚,所以每至仲春,韶光融融,柳色一新,人们便从各处涌向社相聚和合。周代仲春社欢的浪漫风情在《诗经》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如《郑风·溱洧》云: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兰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处洵眊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兮,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眊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芍药。

诗中“且往观乎”之“观”即庄公“如齐观社”之“观”。郭沫若先生指出,此诗“咏溱洧之间游春士女既殷且盈而两相欢乐。‘女曰观乎?士曰既且’,观者欢也,委言之也”,这是十分贴切的解释。历代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这是古代第一首上巳诗,描写的是社欢之前的沐浴仪式,“于溱洧之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事物纪原》卷八引《韩诗》)。

上古这一渗透着婚配和生育愿望的上巳临水的风俗在后世上巳游乐活动中有曲折隐约的反映。如魏晋上巳时有“曲水浮素卵”、“曲水浮绛枣”的活动,即将彩蛋和枣子漂投入水中,蛋、枣顺流而下,人们各守候一处,当蛋枣漂流到自己的面前时便取而食之,与“曲水流觞”形式相似。晋潘正叔《三月三日洛水作诗》之“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陈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之“浮枣漾清漪,落花悬度影”所描写的就是这种风俗活动。显而易见,其“卵”寄“卵育”之意,“枣子”寓“早日得子”之意。这一卵、枣在水中漂游的情景正是上古男女在水中浴涤祈祥的巧妙的置换变形。至于上古上巳社欢求育之风后世亦赓续不断。据《汉书·本纪》: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公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其家。帝上巳祓禊灞上而过焉。《岁时广记》卷一九“归艳女”、“索幽婚”条所载异闻亦是上古上巳婚配之风的曲折反映。直到近世汉族某些地区上巳社欢风俗仍依稀可见。

上巳节由择婚性的交游节会逐渐演变为娱乐性的节会,大约可以魏晋时将原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节固定为三月三日过节作为这个演变过程的转折标志。当时,每至三月三日,女子便可以解除平日禁忌,到水边尽情嬉乐。洛水之滨最为热闹,“公主以下,莫不方轨连轸,并至南浮桥边禊。男则朱服耀路,女则绵绮灿烂”(《夏仲御别传》)。整个洛水人头攒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沙场,列罍樽,飞羽觞”(《洛禊赋》),一展欢情,“荫朝云而为盖,托茂树而为庐”的“男女雾会”也比比皆是(《禊赋》)。梁简文帝《三日率尔成诗》写道:“云起相思观,日照飞虹桥。繁华炫姝色,燕赵艳妍妖。金鞍汗血马,宝髻珊瑚翘。兰声起縠袖,莲绵束琼腰。相看隐绿榭,见人还自娇。”这可以说是一幅绮错婉媚的六朝上层妇女上巳嬉游图。

唐代上巳节,长安士女大都集于曲江修禊游乐。杜甫《丽人行》描绘开元上巳情景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麟麟。”唐时洛滨仍是重要的修禊之处,据白居易《祓禊日游于斗门亭》记载,开成二年三月三日因“人和岁稔”,修禊活动格外隆重,整个洛水上下,簪组交映,歌声间发,士女熙熙攘攘,“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皔”,“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舞急红腰凝,歌迟翠黛低”,到处欢声鼎沸,亲情流溢。

唐代上巳节妇女临水游乐之风发展到极致的同时,一系列杂俗也随之出现。如献鞋履、结钱龙、为龙饼、祭蚕神、祈蚕福、占桑柘、祝荠花、忌果菜等,其中许多都与女性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如祭蚕神,这是一项富有女性色彩的农事祈祥活动,魏晋前例在上元进行,自隋始改为上巳。在成都,是日远近都要祈蚕福于龙桥。另如在池阳等地,上巳妇女以荠花点油,祝祷一阵便洒之水中,若成龙凤花卉之状,则以为吉利,谓之“油花卜”。这一嬉水游戏与临水祓禊祈祥,在精神上也是一致的。

唐代以后,上巳节逐渐与清明节合流,但修禊流风却代代可见。在许多少数民族,三月三一直成为重要的青年男女的交游节会。如壮族三月三为歌节,这天姑娘们穿戴得如花似锦,小伙子打扮得英俊潇洒,从四面八方向风景秀丽的河边汇集(亦有在山谷、林篁等雅静处),来往穿梭,挨挨擦擦,神采飞扬,情流奔迸。一会儿男女引吭对歌,互相都希望用歌声传达柔情蜜意,引来心上的人。如果是早就心心相印的情人,必定很快就闪入河滨幽静处或花间丛莽谈情说爱去了。侗族三月初二,姑娘们就三五相邀,下水捞鱼虾,与男友在山坡上备办野餐。三月三日进入欢庆节日的高潮。早晨,姑娘们打扮好聚于莫嘎树下,小伙子早就等在那里,伺机向意中人讨手中装着大葱和蒜苗的篮子,得到者说明姑娘有意交结,赢得观众“呼”的赞叹,得不到者则会受到人们“嘘、嘘”的嘲讽。中午姑娘们、小伙子们聚在寨中心劲歌狂舞,久久不息。另外,布依族、黎族也都有三月三男女交游的节庆活动。尽管各民族的“三月三”都有本民族的传说依据,但究其古老渊源,都与华夏民族古代上巳遗俗血脉相连。

这一古老的风俗还流播东瀛。据《日本书记》,显宗天皇元年三月上巳开始举行曲水宴。据称,奈良时代(相当于我国盛唐时代)宫内的“曲水流觞”,就是由在日的汉人指导进行的,从内容到形式都一仍中国的祓禊习俗。这一风俗活动经过“流觞—流邹(偶人)”的逐步演进而成为现今的桃节。其主要形式是在女儿出生后过第一个三月三时,向她赠送一套姿态各异的玩偶,以后每逢三月三都要陈列一番,以示女儿过节。其中寄寓着为女儿去灾解厄、祈求婚事吉祥的心理,故“三月三”又径称为“女儿节”。沿波溯源,这一现已带有浓郁的异国风情的节庆习俗,不正是华夏民族那古老的上巳“女儿节”的历史的见证?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