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家国不分的中国古代社会,谁人一旦登上最高统治地位,就享有了对全体臣民的统治权,获得了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因此,历代的最高统治者无论是从血与火的争夺中夺取了皇位,还是依靠血缘关系坐享其成地获得了皇位的继承权,都要隆重热烈地举行登极仪或禅位礼,以此来粉饰自己获得的统治权是多么的合理合法,神圣不可侵犯。为此,他们都往往要使用新的纪元年号,颁布诏书通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统治是名正言顺的代天行令。此外为了显示皇恩的浩荡无边,新皇帝心怀爱民如子的宽厚仁爱之德,每一位新皇帝在登极、亲政之时都要大赦天下。为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有关登极、禅位的礼仪,本章在介绍登极、禅让礼仪之余特将颁诏仪和大赦仪的主要内容择要附录于后。
1.1 我们在观看《末代皇帝》、《三国演义》、《唐明皇》等历史电影、电视剧时,几乎都能看到规模浩大的皇帝登极仪。那么,什么是登极仪?皇帝即位为何要举行登极仪?这一仪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而言之,登极仪是中国古代皇帝即位时举办的一系列礼仪的总称。秦以前,从夏启开始,历代最高统治者是否举行登极仪,登极仪的详细情况,现在都不能够确知。自秦始皇六合天下,一统全国,确立皇位之尊后,几乎历代统治者在开国之初或新天子即位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借以显示皇权的合法性,并宣布新的统治时期的开始。《文献通考》云:“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由此可见,登极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来讲,因为只有通过这一仪式中的祭天、告祖活动,才能使皇帝成为名正言顺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发号施令才是“代天行令”,所以这一仪式堪称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因为这一礼仪包含的仪式繁多,场面庞大,涉及的人数众多,所以可以说是礼仪活动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活动。
秦及西汉,这一仪式还处于草创阶段,到东汉时,皇帝登极仪式的规模和制度已趋于严整。汉光武帝刘秀在郜称帝时,就在郜地之阳营造了坛位,祭告天地、祖宗。此后历代有变革发展,明清两朝,登极典礼最为完备。无论是规模的浩大,还是制度的严格,都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各代。总括历代仪式,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皇帝亲自或派遣专门官吏去祭飨天、地、宗社,祗告受命于上天和祖宗;二是皇帝亲御正殿,穿戴衮冕礼服端坐在御座之上,接受文武百官拜贺行礼,称臣上表,确立君臣之分;三是颁发即位诏书于中外,宣布改元大赦。通常来说,开国君主的登极典礼比较隆重,有奏乐、舞蹈、赐宴、鸣钟鼓等喜庆仪式。至于某一朝中旧天子驾崩,新皇帝即位,因为受丧事影响,典礼都比较简单,赐宴、奏乐等各种仪式都不举行。在此,我们选取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的登极仪和清太宗皇太极在崇德元年(1636)的登极仪,对登极仪式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作一叙述。
1.2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首先设立圆丘行祭告礼(古代帝王在国中出现即位等大事时,举行的祭天地、宗庙、社稷及百神的礼仪)。祭告礼完毕后,校尉在祭坛前的东南方设金椅一把,在金椅前设一张摆放衮冕服的供案。丞相等大臣率文武百官跪在供案前启奏说:“祭告礼都已进行完,请即皇帝位。”接着群臣把朱元璋扶拥到金椅上就座。百官排班列序,执事官将冕服案、玺宝案举到皇帝面前,丞相与几位重臣捧着衮冕服跪行到案前,放到桌案上,接着丞相等又把衮冕服替皇帝穿上,然后归班。通赞官高唱“排班!”百官排列整齐后,通赞官行鞠躬礼。奏乐,当音乐大作的时候,对朱元璋行四拜礼,百官随通赞官行四拜礼,拜朱元璋,礼结,乐止。通赞官高唱“班首前行!”引礼官引导丞相行至朱元璋面前。通赞官高唱“跪!举笏行拜礼!”丞相跪倒在地,举起笏板行拜礼。承传官高唱“所有的官员全部跪下!”百官马上跪下。捧玉官打开玺宝盒,取出玉玺,跪着交给丞相。丞相捧着玉玺启奏皇帝说:“皇帝进登大位,臣等现在恭谨地献上御用宝玺。”尚宝卿接过玉玺,放入玉玺盒中。通赞官高唱“就位”,行一拜礼,百官随通赞官行一拜礼,平身。通赞高唱“复位!”引礼官引导丞相从西边退回原位。通赞官高唱“鞠躬,行二拜礼,平身,捧笏板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三次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跪右膝,拿下笏板,俯身鞠躬,行四拜礼,平身。”百官随着通赞官的喊声行相应的礼仪。待百官平身后,皇帝宣布退朝,百官退。礼毕,皇帝在仪仗队簇拥下,到太庙奉上追尊四代以上男女祖先的宝册,并再度告祭社稷。从祖庙返回,皇帝穿好衮服,御坐奉天殿龙椅,百官上表称臣,行拜贺礼。在此之前,侍仪司要先行安排。在殿上丹墀中间,内道西北面摆设上表桌案;在内道上下,东西两边设置丞相以下百官的拜位,不同品级的位置各不相同,按行排列。北面有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的位置,他们立于表案之西,东向;表案之南有东西相对而立的纠仪御史二人。东西陛下有宿卫官、镇抚官;他们的南面有护卫百户二十四人;稍后,有知班二人东西相对立于文武官拜位北面;通赞、赞礼二人立于知班之北,通赞官在西,赞礼官在东;再稍北有引文武班四人东西相对而立;引文武班稍南,又有引殿前班二人;引文武班之北,有举表案二人;西阶之下,东向而立有举殿上表案二人。在丹陛之上,西面有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东向侍立;东面有宣徽院官三员,西向侍立。大殿中门左右两边有仪鸾司官员,东西相对而立。大殿东西二门,左右两边有护卫千户八人东西相对而立。鸣鞭四人排列在殿前班南面,面北而立。殿门左右有将军六人东西相对而立。丹陛之上的四个墙角,有东西相对而立的天武将军四人。殿上正中有尚宝司摆设的宝案,宝案南面有侍仪司摆设的表案。
文官侍从班、起居官、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于殿上的东面,面向西;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的西面,面向东;受表官位于文官侍从官之南,面向西;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卷帘将军二人位于帘前,都东西相对而立。这天清晨,拱卫司就要在午门外的东西两边陈设好卤簿,排列好甲士;在奉天门外的东西两边排列好旗帜和仪仗。其中有十二位甲士护持十二面龙旗排列在左右两边;北斗旗一面,大?一面排列在前,豹尾一挂居于后面,分别由三名甲士护持;左右各有三十二面护旗;此外日旗、月旗、青龙旗、白虎旗、风旗、云旗、雷旗、雨旗、江河旗、淮济旗、天马旗、天鹿旗、白泽旗、朱雀旗、玄武旗、(木、火、水、金、土)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由甲士五名护持,其中一人执旗,其余四人执弓弩。皇帝五辂也要摆设在奉天门外的丹墀上,玉辂居中,左面是金辂、革辂,右面是象辂、木辂。五辂左右两边分布有黄麾仗、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尾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幡、传教幡、告止幡、绛引幡、戟氅、仪锽氅等各三行。丹墀左右陈列各种幢、节,有向节、金节、烛龙幢、青龙幢、白虎幢、班剑、吾杖、立瓜、卧瓜、仗刀、铠杖、戟、骨朵、朱雀幢、玄武幢等各三行。殿门左右有校尉擎执的一把圆盖、一把金交椅、一个金脚踏、一个水盆、一个木罐、一把团黄扇、一把红扇。当侍仪舍人二人举着表案进入大殿,放好后,击鼓一通,百官都穿好朝服。第二通击鼓时,百官各依品位东西相对地站在午门以外的北边,通班、赞礼、宿卫、镇抚等官都进入大殿各就各位,侍卫官、尚宝官、侍从官各自带着自己的应用器物进入大殿。第三通击鼓时,丞相以下的文武百官依次进入大殿,各就各位。当皇帝身着衮冕服升坐御座时,大乐、鼓声、吹奏声响起,当音乐停止时,卷帘将军卷起皇帝面前的帘子,尚宝卿把玉玺放到桌案上。拱卫司鸣鞭(静鞭:黄丝,长一丈三尺,阔三寸;梢长三丈,渍以蜡;柄木质涂朱,长一尺,刻金龙首。鸣鞭,就是振动鞭子,使它发出声响,使人肃静),引班引导文武百官进入丹墀拜位,北面而立。百官初行时,奏乐开始,百官各入拜位后,音乐停止。知班高唱“班齐!”赞礼高唱“鞠躬!拜!”百官随声而动,音乐随声而起,百官四拜平身,音乐停止。捧表以下官员由大殿西门进入殿内,内赞高唱“进表!”捧表官跪着行进到表案前,受表官跪在表案东面,举笏板行礼,受表,将表放在案上,然后放下笏板躬身退到殿内西面,面向东而立。内赞高唱“宣表!”宣表官走近表案,举笏板行礼,跪行宣读表章,与此同时,展表官也举笏板行礼,然后与宣表官一同跪下展开奏表,待宣表官宣读完表章,展表官放下笏板,将表章重新放回到表案上,然后退归原位站立,宣表官俯身退下,与捧表官等走出大殿西门,从西面台阶上走下,复归原位。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大作,百官鞠躬,行四拜礼,音乐停止。赞礼官又高唱“举笏板鞠躬!三舞蹈!跪!山呼!”百官随声而动,拱手加额,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乐工、军校齐声击鼓与之相呼应。赞礼官接着高唱“放下笏板!”百官放下笏板,平身,音乐高奏,百官又行四拜礼,庆贺结束。皇帝派遣官员册封皇后、皇太子。并下诏周知全国,改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大赦天下。登极礼宣告结束。
1.3 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登极。他首先亲率内外贝勒以下文武百官出德盛门,到天坛告祭天、地礼,礼毕。文武各官先到天坛东面新筑的登极坛下,捧玉玺四颗陈设到坛上的桌案上,把天子大驾卤簿(皇帝外出时所带仪仗)陈设到坛前。然后由导引官前往引导皇上由中间的台阶登上大坛,坐到金交椅上,诸贝勒大臣在左右两边按顺序排列。排列完毕,鸣赞官高唱“跪!叩头!”众官都行三跪九叩头大礼,然后平身。鸣赞官又高唱“跪!”众官跪倒,和硕贝勒等捧起玉玺跪献给皇太极,皇太极接过玉玺,交给内院官装入玺宝盒内。诸贝勒等复归原位。鸣赞官又高唱“跪!叩头!”众官都行三跪九叩头礼,然后平身。鸣赞官再高唱“跪!”众人都跪下。宣读官手捧用满文、蒙文和汉文三种文字写成的表文,站立在坛东,依次宣读皇上的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待宣读官宣读完,鸣赞官又高唱“叩头!”众官都行三跪九叩头礼,平身。鸣赞官高唱“退!”诸贝勒、群臣都退出班位。仪仗队排开,奏乐,皇上还宫。
第二天,诸贝勒大臣率文武官员齐集殿前,分两边按排站立,皇上登殿,奏乐。鸣赞官高唱“排班!进!跪!叩头!”贝勒大臣带领满族文武官员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身。鸣赞官高唱“跪!”贝勒大臣带领满族文武官员跪倒,捧起“称臣贺表”,跪着进献,侍臣接表,到御案前跪下宣读贺表。宣读完毕,鸣赞官高喊“叩头!”上表各官都行三跪九叩头大礼,平身。鸣赞官高唱“退!”各人都退归原位站立。其次外藩大臣进献贺表,行礼。再次汉官进献称臣贺表,行拜贺礼。最后执事各官,都察院官员和鸣赞官都要各行三跪九叩头大礼。然后皇太极命令诸贝勒大臣、文武百官都按班就序坐好,众人叩头谢座,皇太极赐宴。宴会结束,皇太极还宫,众官退去。有关部门下诏通令全国,并实行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