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2章 翁姑禁忌(3)

  相传,有一木匠因贪路错过了宿头,便在一座古庙中歇下。正睡之间,忽听殿堂外“扑通”一声响,接着便是一阵阴风刮进庙来,木匠有点害怕,赶紧点上灯烛,借着烛光一看,只见一个头如斗,眼似铃,青面獠牙,披头散发的怪物出现在门口,木匠下意识地叫了一声“鬼”。鬼伸出利爪向木匠扑来,木匠于慌乱中抓起了放线用的墨斗,刚准备与鬼争斗时,谁知那鬼一见墨斗后立即将爪子缩了回去,还连连后退,不敢向前了。木匠盘腿而坐,口中喃喃有词,与鬼对峙着。

  一会儿,远处传来了鸡叫声,鬼掉头跑了。木匠大着胆子在后面追,将鬼追进殿堂,钻进一副棺材里,木匠赶紧将棺盖盖了,用墨斗在盖上放了一条线,把鬼镇在棺里了。从那以后,木匠们不管到哪里去,身边都带着墨斗。

  7.鬼怕渔网。因为古时候的渔网在织成以后要用牲血(猪血)染一下,以驱鬼邪。传说,从前有两兄弟,都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们碰上了鱼群,舍不得将鱼放走,便多撒了几网。不觉,天黑下来了,出现了一个青面獠牙,手执钢刀的恶鬼,它想要兄弟俩的脑髓。兄长把鬼的钢刀骗到手,装出要割头的样子。弟弟悄悄把船划向恶鬼后面将渔网撒过去,把鬼罩住了。恶鬼手里没有了刀,在网中左冲右突,想要跑出网来,可怎么也冲不动,只好将身子一缩,想要变化了出得网来。兄长一看,说了声不好,急中生智,将手指咬破,把血往鬼身上一弹,也洒在了网上。鬼一见就动弹不了,兄弟二人用网把鬼捆了扔入水中。从那以后,人们知道鬼怕血网,所以,在新网织成以后,就用猪血将网浸透,下水捕鱼时就不怕鬼了。

  五、鬼怕一些动物。

  1.怕神鹰。神鹰有镇妖驱鬼,保佑平安的作用。山东有于春节窗户内侧墙上贴神鹰的习俗。

  2.怕牛。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太上老君是道教教主,有牛出现,任何鬼怪岂有不怕之理。又传,阎罗王错判了孙悟空手下八百猴子的阳寿,惹得孙悟空闯进阴曹地府,大闹阎罗殿,阎王被追得落荒而逃,正在无处躲藏之际碰见了牛魔王,便向牛魔王祈求,让牛魔王劝解一下孙悟空。孙悟空与牛魔王有八拜之交的兄弟情感,听了牛魔王的劝解后,饶了阎王的小命。阎王很感激牛魔王的救命之恩,回到阎罗殿后,立即发出手谕,禁止鬼对牛有所非礼,否则,就要下油锅煎炸,从此,鬼一见了牛就要退避,不敢有犯。

  六、鬼怕的植物。

  鬼最怕的植物就是桃树。桃木是我国传统的辟鬼镇物,桃符就是代表。鬼怕桃木是因传说中,鬼被镇在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树下而服服帖帖,这是民间宗教观的认识。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个少年一人到山上去玩,忽然听见了打石头的声音,他顺着声音寻去,看见一个披着长发,浑身长满黑毛,蓝眼睛,鼻子又扁又大,血盆大口的一个山鬼正在一个小洞口打石头。山鬼一看见少年便大喝道:“你是哪家娃,敢闯到老爷的家里来!”少年并不害怕,正色道:“你这恶鬼不知害了多少百姓,我今天要跟你算账了。”鬼听了后怪叫一声,向少年扑来。少年将身一闪,躲到石头后面,鬼又扑来,少年一边躲,一边用石头打鬼。鬼不怕石头,一直追着少年。少年正巧来到一棵桃树下,顺手折了一枝桃枝后绕到鬼的后面,朝着鬼头狠力一打,把鬼打昏了。鬼稍昏即醒后,拔腿就跑,少年紧追不舍,挡住鬼的去路。鬼看见少年手中的“宝鞭”后被吓得就地一滚,变成了一只硕大的黑老鼠,仓皇逃窜。少年照着黑老鼠只一“鞭”,黑鼠化作一摊血水。

  自那以后,留下了门窗上插桃枝用来驱除鬼邪的习俗。

  鬼还怕菖蒲和艾。旧时于端午悬菖蒲于门户以辟鬼邪。悬菖蒲之俗晚于悬艾。以艾、菖蒲作人形,或以菖蒲作剑状,称为“蒲剑”。此俗始于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云:“端午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用以辟邪。

  另有松柏枝和苇均可辟邪的说法。旧时,我国人民于春节时,家家门前均要立松柏树枝以驱除鬼邪,松被历代帝王封为“王公”,所以鬼见而畏之。苇是缚鬼之物。《荆楚岁时记》中云:“元旦门上,‘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苇索即芦苇之索。

  七、其他。

  1.鬼怕痰。有一则传说云:先母舅孙公输卿,言有视鬼者,与三五知交,倾谈一室,或坐或卧,均不拘形迹。一卧者,偶欠身吐痰,痰落墙隅。视鬼者不禁狂笑。众问故,曰“有一鬼,立于墙下。某君唾痰,恰中鬼面。鬼为痰涎所沄,其一种不耐状态,实难形容,皱眉摇首,四肢俱动,挥之不能,受之不甘,缩身墙角下,作种种无可奈何状,故我见之,不禁发笑也。”众向其指处视之,惟痰涎一掬,另无所见。

  2.鬼怕冷淡。《子不语》卷十四中记载:“扬州罗两峰自言能见鬼,每日落则满路皆是,富贵家尤多……”杨子云曰:“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贫苦寥落之家,鬼往来甚少,以其气衰地寒,鬼亦不能甘此冷淡,故也。”“谚云:穷得鬼都不上门,信矣。”由此可见鬼与人一样,也是嫌贫爱富的。

  3.鬼怕吹气。《子不语》卷九中云:“娄真人劝人遇鬼勿惧,总以气吹之,以无形敌有形。鬼最畏气,转胜刀棍也。”

  另有一传说,一个唱花脸的大胆戏子,一个人住在房里,半夜时分,听见有响动,睁眼一看时,从天花板的窟窿里伸出一条人腿来,穿着绿裤子,一双绣花鞋。一会儿,一个姑娘出现在他的眼前。两人为睡觉的地方争了起来。姑娘见戏子不让,就变成了一个很难看的鬼,戏子也不示弱用油彩把脸涂得五颜六色,与鬼对峙。鬼一看,不禁打了个寒噤,随后,对着戏子吹了三口阴气。第一口吹得戏子脸上冰凉,第二口吹得他浑身发冷,像掉进冰窟窿一样。第三口吹得戏子顿时觉得浑身麻木。但戏子心想,邪不压正,我也吹她三口,随后,鼓足劲一口长气吹去,那鬼倒退了一步,第二口吹去后,鬼打了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吹完第三口,那鬼跪在地上连连求饶,并说她从此再也不敢兴妖作怪了。

  4.鬼怕火。苏北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叫潘大的人,长得五大三粗,胆子也大。一天晚上从朋友家回来准备过桥时,发现木板坏了,河边站着一个妇女,因为无法过河,正在那里啼哭。潘大便大发慈悲之心,背她过河。一下到河里,就觉得背上奇重无比,好不容易上得岸来,发现自己背的是一块棺材板,他知道自己遇上鬼了,就把棺材板背回家里,点起火来烧。棺材板烧完后,地上留下一摊血。

  自那以后,人们认为火可以驱鬼,于是,在夜晚行路时,只要点一支烟,就可以防鬼了。

  还有一个传说,有一个人叫李醉鬼,常在外面喝酒,很晚后才回家,回家的路要经过一块乱坟岗,他也不怕。一天晚上,李醉鬼喝完酒路过乱坟岗时忽听有人在他耳边说:“李大哥,我今天下山时把腿摔伤了,你能背我一段路程吗?”李醉鬼此时迷迷糊糊,看不清它是人还是鬼,便不假思索地说:“行,我背你。”一个影子就爬在李醉鬼身上了。快到家门口时,只听背上的“人”说:“谢谢大哥,前面不远就是我家,我自己可以回去了。”话刚说完,背上的影子像一股清风吹走一样,不见了。

  一连半个月,李醉鬼一到这里就背那个影子,他觉得有点奇怪了,便对老伴说了,老伴听后还以为他是说醉话,便说:“你明天把它背回来,让我看看是什么人。”

  第二天,李醉鬼喝完酒又来到了乱坟岗,影子在那里等着让他背它。李醉鬼二话没说,背着就走。刚到家门口就招呼老伴出来,老伴点着油灯出门一看,不由得“哎呀”一声,倒在地上。李醉鬼忙问老伴怎么了,老伴说:“你身后背着一块棺材板。”李醉鬼一听也吓了一跳,我怎么把鬼背回家了。便悄悄把棺材板放下,招呼老伴取火来,自己抱了一抱干柴,架起棺材板就烧。火光中隐隐约约看见一个鬼影在挣扎,还不停地乞饶。李醉鬼哪里肯饶,直将其烧死了。

  第二天,李醉鬼又从乱坟岗上经过时,听见鬼怪幽灵在叫着:“快跑,李醉鬼来了,谁要敢让他背,非烧死不可。”

  后来,人们就是根据这一传说,在小孩生病时,就认为是鬼魂附体,便把病人的外衣脱下,于门口燃起一堆火,把衣服扔到火里烧成灰,就意味着把鬼烧死了,病也就好了。

  5.鬼怕喷嚏。有一传说,几个闲汉在一起闲聊时说,没有人敢在夜里去城隍庙。张大胆说他敢去。来到庙里后,他也有些害怕了,正在此时,庙门外刮起一股怪风,一股寒气冲了进来。张大胆躲在供桌下面,被凉气一吹,不觉“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鬼听见了,没向他扑来,反而不停地打起了喷嚏。张大胆趁鬼打喷嚏的时候,拔腿就跑,一口气跑回家中。

  张大胆回到家中后,心想鬼也会打喷嚏,这样就好办了,便在厨房里拿了一瓶胡椒粉又来到城隍庙。进门一看,见鬼正拿着一条血淋淋的人腿吃着。他揭开瓶盖闻了一下,又打起喷嚏来。这招真灵,那个鬼也打起了喷嚏,而且越打越厉害,直打得满地乱滚。

  张大胆很得意,连闻瓶子,连打喷嚏,那个鬼可受不了,它一边打着,一边喊饶命,没有半个时辰,两腿一蹬,死了。

  从此,打喷嚏治鬼的方法流传下来了。

  6.鬼怕铁。俗话说,“手有三两铁,不怕鬼和妖。”此俗由钟馗的“镇魂神铁”的传说而来。阴曹地府的鬼怪差不多都被钟馗用此小戒尺揍过,久而久之,鬼只要一见到铁制的东西,便四处逃命去了。因为它们吃尽了小戒尺的苦头,生怕再被打了。

  7.鬼怕白米。俗话说,“出门不带刀,白米别忘袋中装”。相传,有一个鬼带领着三百鬼魂在一处为患,专门捉食小孩。后来有一个打鬼的英雄,名叫“米三抓”,他还是小牧童的时候就得到了真仙的指点,他拿着仙人给他的三抓白米,常进入深山,寻找鬼穴,为民除害。

  米三抓在一日的正午时分找到了鬼穴,从容地掏出米来朝着洞中分三次抛撒进去。米像长了眼睛一样,一颗米打中一个鬼。米到了鬼身上后,便燃起一团烈火,把鬼烧成了灰烬。

  阎王知道此事后,下令通告地府所有鬼魂,千万不要靠近身上带有白米的人,以免引火烧身。从此,不管有多少凶狠的鬼,只要见了带白米的人,特别是只带三抓米的人,它们都逃之夭夭。

  除了以上所说,民间还认为:红纸、铁钉、窗花、方石等物亦能驱鬼。糠、灰、鸡蛋,尤其是臭鸡蛋也能驱鬼,功效更好。还有说鞭、公鸡、狗亦能驱鬼。有了鬼信仰,驱鬼的东西也就多了。

  在鬼信仰中,认为鬼有三技,即“迷”、“遮”、“吓”。

  蔡魏公有一姓吕的表弟,别号“豁达先生”。有一次,他路过柳湖西乡时,天色近晚,但行人隐约可辨。此时,前面来一女子,脸涂脂粉,手拿一根绳子,慢慢向他走来。她一看见吕先生后慌忙躲在一棵大树下,绳子却遗落在地上。吕先生把绳子拾起时却变成了一条草绳,嗅了嗅,觉得有些腥味。心里已经明白,这女子是一个吊死鬼。便把草索藏在怀里,继续向前走去。那女子见吕先生这样,即刻从树下走出,抢先挡住了他的去路。吕左行,她拦在左边,吕右行,她拦在右边。吕先生心里明白,这是“鬼打墙”。于是,他直冲上去,那女子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可怕的长叫现了原形。披头散发,满脸流着鲜血,舌头伸出一尺多长,在吕先生面前跳着。吕先生也不害怕,对着女鬼说:“你起初画眉搽粉,是想‘迷’我,我要走,你却拦路,是想‘遮’我,现在你变成这副样子,是想‘吓’我。你所有的本事都用完了,没有其他技能了。我是豁达先生,你不知道吗?”

  女鬼听后,又变回了女子形态,跪在吕先生面前说:“我是本城施姓人家的妻子,因与丈夫相骂,一时错了主意,上吊死了。我听到柳东有一家夫妻不和,想找她作个替身,不料被你截在半路,又将绳子拿去,我实在没办法了,请先生超度于我。”

  吕先生问:“用什么法子可以超度于你?”

  女子说,“你告诉施家,请几个高僧替我多念些《往生咒》,我就可以托生了。”

  吕先生说:“我就是一个高僧,我也有《往生咒》,我替你念。”说完,便大声唱道:“好大世界,无遮无碍,死去生来,有何替代,要走便走,岂不爽快。”

  女鬼听后,恍然大悟,伏在地上朝着吕先生拜了几拜,便飘然远去了。

  驱鬼

  鬼观念由来已久,它早于神灵观念。在原始神话中,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人鬼与自然界的精灵也是混杂难辨的,故而,也就有了鬼即自然,神即鬼的观念。随着人世间的两极分化,鬼神世界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上层为神,居于上天,下层为鬼,居于地下或荒野之中。大人物死后为神,小人物死后为鬼。善者为神,恶者为鬼。凡夫俗子死后,其灵魂进入下界为鬼。正如《礼记·祭义》所云:“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人、鬼、神的观念已经很是清晰了。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中有关于《白泽图》的传说:黄帝在东海曾捕一怪兽,名为白泽,黄帝从其口中详知天下鬼神之事。白泽称,鬼物计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黄帝命人从其口中依言逐一描画成图,并以此昭告天下之人。这一图谱旨在让人知鬼识鬼,一旦鬼被识破,直呼其名,鬼必自却。呼其名字被进而演化成咒语,念咒使鬼现形。《鬼记·封禅书》记载,赵国巫觋多用咒术驱鬼,以后的道人亦用此术。

  驱鬼在我国各民族中都有,它是巫术与民间宗教的一部分。驱鬼有单独进行的,也有与巫术、宗教仪式混合进行的。但无论以哪种方式出现,都是由巫来完成的。驱鬼活动一般都依靠有本事的巫师进行。

  驱鬼活动有个体赶鬼和集体赶鬼之分。

  个体赶鬼主要是为某一家庭中某人的灾病而举行的驱鬼活动,所驱之鬼也仅是作祟于病人的具体鬼,不是侵害村庄利益的大鬼或鬼群。

  个体驱鬼主要是以送鬼为主,或以黄表纸相送,或以许愿方法遣送。也有以符箓方法,利用太上老君的威慑力将鬼驱赶走的。还有用弹洒鸡血的、桃木剑东砍西划的,以柳木弓、桃木箭射草人的。或以鸡代鬼,杀而弃之。

  有些物件具有神力。《抱朴子·登涉》中说:林虑山下有一宅,其中有鬼,每有宿者,或死或病。常夜有数十人,衣色或黄或白,或黑。人或男或女。伯夷密以照妖镜照之,乃是群犬也,乃镜之力也。古人多以为镜子可使鬼现形,名之为“照妖镜”。民间自今有悬一镜于门顶上之遗风。

  另有一种“下阴”的送鬼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是为了知道作祟于病人的究竟是阴间的什么鬼邪,此法必须由巫师进行。

  集体驱鬼一般是为了全村的清洁平安而举行的驱鬼活动。为了驱鬼能够顺利进行,这一活动布置得十分森严和周密,还要采取一定的辟邪措施。

  无论哪种驱鬼活动都要选择吉日和适当的时间。尤其是集体驱鬼,更应如此。一般都在农历二三月举行,有的每间隔几年就要举行一次。驱鬼仪式完毕后,还要“禁村”三天,不准生人进入村庄。这种驱鬼仪式中,充分发挥了巫术的威力,他们有法印、利剑和铁链,还有桃符、符箓以及熊熊燃烧着的清油锅。

  在驱鬼活动中,除了对付单个鬼祟外,还要对付群鬼的侵扰,并将它们驱逐出村,以保人畜平安。

  个体驱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请神送鬼。即请一位神灵张挂起来以达到驱鬼之目的。一般的也就是用水碗送之。

  驱鬼逐疫

  《后汉书·礼仪志》中载,汉代宫廷驱鬼逐疫大傩礼仪是: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是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鬼于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前殿。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盅。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唤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

  这其中所提到的“恶凶”,有如:“凶”、“虎”、“魅”、“不祥”、“咎”、“梦”、“磔死寄生”、“观”、“巨”、“盅”等,都是行傩驱逐的对象。梁刘昭在其《后汉书补注》注解此条时,引用了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的一段话来对此加以说明:

  “捎魑魅,斫猱狂,斩委蛇,脑方良。囚耕父于清冷,溺女魃于神潢。残孯虚于罔象,殪野仲而歼游光。”

  此说与西汉傩中所说又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张衡的《东京赋》所说的恶凶名称是使用了当时正式的书面名称,而《后汉书·礼仪志》所记的唱词则是口头习用的俗称、别号,两者虽然名称不同,实际所指则是相同的恶凶。它具体所指是:

  一、魑魅,是山林异气所生鬼怪“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

  二、猱狂,就是无头鬼。

  三、委蛇,是水泽中的鬼怪,其状似蛇。

  四、方良,亦作魍魉,是木石之怪,其性畏虎、柏,故而墓上树石植柏。

  五、耕父,是给人带来灾害的鬼魂。

  六、女魃,能够造成人间大旱的旱鬼。

  七、夔虚,《说文解字》中云:“夔,神虚也,如龙,一足。”但古籍中有多种说法。

  1.《山海经·大荒西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2.《文选·东京赋》薛综注曰:“夔木石之怪,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见则其邑大旱。”

  3.《国语·鲁语》韦昭注曰:“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缲,人面猴身能言。”

  八、罔象,《国语·鲁语》云:“水之怪曰龙,罔象。”韦昭注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是吃人的水怪。

  九、野仲、游光,《文选·东京赋》薛综注曰:“野仲、游光,恶鬼也。兄弟八人,常在人间作怪害也。”

  古人在行傩驱鬼之仪上,主要是驱以上所列九种鬼怪。有些鬼怪在现在已很少提到,有些鬼怪的名字虽不被人知道,但所驱之法却一直保留至今,如,人们在坟地立石植柏就是为了驱逐“方良”,也就是魍魉之鬼怪。魍魉是木石之鬼怪,人们就以木石克之。碑这一形式既可志以墓,又有驱魍魉之作用,为人们所乐意采用的方法。最早,有方相氏至墓地后及墓驱方良,现已无此俗,陕北民间则以“炝葬”之仪行之。所谓“炝葬”即将铁锨于火上烧红,入于墓穴,浇以清油,令发出油气味。

  另外,陕北民间于天旱时,主要是驱旱魃即女魃。

  以上两种驱鬼之法不须有巫师,其余驱鬼则不同,一定要有巫师施法方可驱之。

  祓除邪祟

  王充在《论衡·辩祟》一文中说:“世信祸祟,以为人之疾病死亡,及更患被罪,戳辱欢笑,皆有所犯。起功、祭祀、丧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择吉日,不避岁月,触鬼逢神,忌时相害,故发病生祸,絓法入罪,至于死亡,殚家灭亡,皆不重慎,犯触忌讳之所致也。”这就是说,人们稍有不慎,触犯了鬼魅邪祟,它们就会无恶不作,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为了防止鬼魅邪祟对人的侵害,人们就用祓除邪祟的方法来对鬼魅邪祟进行驱除。

  所谓祓除,就是运用一定的巫术手段将鬼魅邪祟象征性地驱逐或消灭,使灾祸得到禳解,疫疠得到控制。因此,祓除也叫做“解除”或“解逐”。

  早在我国的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祓除邪祟的活动。这一习俗是由神话传说而产生的。传说中,颛顼有三个儿子都夭折了,他们死后,一个成了江水中的疟鬼,一个成为若水中的魍魉,还有一个成了野鬼。这三个恶鬼专门危害人类,使人得病受灾。后来出现了一个名叫方相氏的巫官,由他组织了一帮人,并编排出一种专门用来驱除这些鬼魅邪祟的仪式,被人们称为“驱傩”之仪。每到年终岁末,方相氏就身披熊皮,头戴金黄色的四目眼镜,带领着一班人马,在野外或宫廷中左冲右撞,到处搜索,或者围绕着屋子巡游数圈,口中不断地发出“傩”“傩”的声音。有时还要跑到江边去。这样做的意思就是表示危害人类,给人类带来疾病疫疠的鬼魅邪祟已被驱逐出去了。从此人们便可以太平无事了。驱傩形式是我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祓除活动。如,商朝时期“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到了唐代,傩的形式更多了,有“乡人傩”、“逐除傩”、“驱鬼傩”、“埋祟傩”、“逐前傩”、“大内傩”,等等。唐人罗隐在《市傩》一文中说:“傩之为名,著于时令矣。自宫禁至于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疠。故都会少年则以是时鸟兽其容,皮革其面目。”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