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5章 婚娶(2)

  开婚宴也有许多讲究。开婚宴之前,堂屋门上要有一幅加有横批的对联。堂屋中要高悬一盏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或书写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乐”。堂屋的香案上要点燃一对硕大的大红喜烛。两边对座的墙上要贴“陪对”一幅。后面的“金墙”上要贴“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这六个字的写法是:自上而下直写,书写时,天要平,即“天”字的两横一定要写平,不能有斜,更不能弯曲;地要宽,即“地”一定要写得宽一些,不能窄;君不开口,就是“君”字下面的“口”字四周一定要封闭,不能有一丝缝隙;亲不闭目,就是繁体“親”字右面的“見”字,不能把“目”字的最后一横完全封闭;“師”无一撇,要写成“□”。这一书写要求的意思是:天平地宽,君不开口亲睁眼,师则无偏。

  新房的门框上也要贴带有横批的对联一副。横批多采用“鸾凤和鸣”四字,以求夫妻和好。门窗上都要贴大红双喜。四角要贴上剪纸的蝴蝶图案,以表示蝶恋花。新房正中挂彩灯,四壁挂字画,表示新婚燕尔,画堂情侣。男家各个房门都贴一个喜字,表示处处喜,喜满门,喜满家。

  喜筵开始前,应腾出堂屋,这里是宴请“大亲”(又叫上亲、高亲,就是新娘的伯父、叔父)的地方,也是婚宴的主席。座位上首右边的席位是新娘的尊长、新郎的尊长,即父亲或舅在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人依其尊卑长幼依次排定。

  新房内也有一席,是宴请新娘女尊长的,新郎的女尊长,即母亲或妗子作陪。

  座位排定后,傧相宣称动乐鸣炮开宴。新郎此时要先到上席去敬酒并有祝酒词。之后,厨房上第一道菜,婚宴开始。

  婚宴所上酒菜是一样的,唯有男大亲和女大亲的席上多一道清蒸肘子,其意是表示若有不周,请大亲见谅。

  喜筵结束后,大亲又退到“退堂屋”休息,当堂屋清理后,大亲就该告辞。男家在这时要“打发”一些诸如衣料、鞋袜之类的东西,讲究的还有送红包的。送大亲要鸣炮动乐,送出村口,以示敬重。新郎的父亲是送大亲的主角。

  结婚习俗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婚俗由来已久,传统的婚典礼仪是在《周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民族、各地区又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不断产生新婚俗习惯,最终形成了我国一套完整的中华民族婚俗礼仪。但这些都散落在各地区、各民族之中。《桃花女斗法》这部传奇小说所载的婚俗为我国民间婚俗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蓝本,所以有必要将该书所描写的婚俗内容作以介绍。

  金童、玉女这二位神仙故事的大量出现,是在宋元以来的戏曲中,成为神仙戏中的重头戏,宋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戏《金童玉女传奇》。元代贾仲明的《铁拐李度金童玉女》的杂剧中所讲述是:在王母的蟠桃会上,金童玉女有了思凡之心,被王母谪下凡去,结为夫妻,后王母又命铁拐李将其二人度脱归真。明初的刘兑在他的《金童玉女娇红记》中说:金童玉女是因思凡被谪下凡界的,在凡间,金童叫申纯,玉女叫王娇娘,二人偶然相遇后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但遇挫折,未能结为夫妻,都患上了相思病,神婆为他二人占课,认定他们应当是夫妻,能够成亲。此时,仙女董双成来到二人面前,说他们是金童玉女下凡,现在业缘已满,理当归天,他们最终还是没有结为夫妻。在诸多有关金童玉女的神话剧中,元代李好古的《张生煮海》中说:书生张羽与龙女琼莲相爱后结为夫妻,后来东华仙人接引二人归位,成为金童玉女。这是金童玉女结为夫妻的第一部戏,所以它的影响也很大很广。

  金童玉女是周公和桃花女的说法出自元明时期的戏曲和小说。是在元代已有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的杂剧上演化来的,不过,此时的戏名叫做《智赚桃花女》和《破阴阳八卦桃花女》。剧中说,为人算命三十余年从未出过差错的周公,给一位叫石婆婆的老人因儿子外出、久未归家占卜时,却出了差错。命相中显示出其子死期已到。石婆婆因思念儿子,一路号啕回家,恰遇桃花女,详其情后为石婆婆作了破解之法,其子生还。周公又为彭祖占课,断定彭必死无疑,桃花女又为彭祖作了破解之法,没有死去。周公从彭祖口中知道了桃花女后,遂生妒意,要加害于桃花女,请彭祖为媒,赚骗桃花女为儿媳。桃花女知是骗局,也做了准备,进门后,一一破解了周公的魔法。桃花女没有死,周公反而害死了自己的女儿。欲再次加害于桃花女,又被她破解了,周公也死了。桃花女不记仇恨,施法救活了周公一家。后真武大帝将周公与桃花女收去,成为身边执掌皂旗的金童玉女。

  桃花女的故事流传甚广,被后来的小说、戏曲大量地吸收。诸如明代小说《西游记》、《七曜平妖传》中都有其内容。到了清代,由梦花公主编写的《桃花女阴阳斗法传》将桃花女的故事推向高峰,其内容也更加详尽。在它的影响下,后来又有了《桃花女斗法奇书》、《桃花女阴阳斗异传奇》。它们博采历代传说,突出桃花女向人的生死大数挑战的内容,并将一些民俗,尤其是婚娶中的习俗写在书中,对后世影响很大,民间的婚俗也大都来源于这些小说中以及传说故事和戏剧,成为我国民间重要的婚俗参考书。

  桃花女与周公的斗法是在人间进行的,斗法又是在人生大数的基础上展开,最后集中在婚庆典礼上,因此,它是民俗化了的神仙之斗。所以,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将金童和玉女首先人性化,再产生民俗。

  在传说中的金童玉女,本是真武大帝的戒刀。说真武玄天上帝在雪山修道时,用戒刀将腹剖开,在洗涤肠子时昏迷过去,醒来后,归神仙洞府时,将戒刀遗弃。经过长期修炼,戒刀修成一个阳体,刀鞘修成一个阴体。五百年后,王母召刀鞘上天,管理桃花园,遂成为桃花仙子,戒刀被太上老君收为随身童子,后私自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的诸侯家中,取名周乾。周乾后袭父职,世称周公。周公下凡之事被太上老君知晓后,奏于玉皇大帝,命桃花仙子下凡,投胎在朝歌任太公家中。因桃花仙子降生时,任太公夫妇见满天彩云,从云中降下一位手中拿着一枝灿烂桃花枝的仙女来,并将桃花交与院君,一嗅而醒,未出三日,产出了桃花女,故取名桃花。桃花女奉玉旨临凡,要激恼周公与之斗法,好收其返本还原。

  周公要加害桃花女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桃花女骗至家中才有机会施法谋害。这一办法也只能是婚姻。但周公下凡早,已成老头,是不能以此来骗桃花女的。周公便托彭祖请来蒋媒,以为儿子娶亲为由,向桃花女提亲。周公本无儿子,蒋媒是知道的,但不便说出真情。周公要在七月十九日凶神下界的日子里治死桃花女,所以要蒋媒在三日内将桃花女迎进府中。蒋媒到任太公府上提亲时,带净水七杯,斗灯七盏,一只筐内装十来个点心,上盖一块红绫,红绫上又放一对金花。进门后,取金花为院君戴上,红绫为任太公披上,这就是水酒、点心、定亲布的来历。也是后来民间习俗中从提亲到迎娶不超过三日,即便有好日也是不能办事的信俗,是一种忌讳。此日乃大败之日,也被桃花女掐算出来,周公所用之法是想将桃花女冲死,掐算出四绝四灭星要下降在东北方,哭丧星下降在正北方,天罗地网在东方,斗木杆鬼金羊卯日兔星日马在东北角,真是群凶聚合,其恶无比。又加上为桃花女准备的房子甚合凶神下降方位,不用说将所有凶神拘齐,仅用一方之凶神就可以结束了桃花女的性命。就此周公还觉不妥,恐怕失手,沐浴更衣后取出天罡神书,提了天罡宝剑,来到后花园,备了香花灯烛,摆于桌上,至三更时分,摘下金冠,披头散发,画定符篆,左手仗剑,右手焚符,念动咒语,又请得黑煞神,命其在桃花女上轿之时用钢鞭将其打死在轿中。又请来丧门正神,让其在桃花女下轿时将其冲死。又请了吊客尊神,把守在桃花女左右,将其冲死。最后请来白虎神,让他在洞房之中等桃花女坐帐时,将其咬死。真可谓不失算机,一招不成,另有招数补救,桃花女似乎在劫难逃。原来,周公的天罡神书只有占算之法,并无破解之用,而桃花女则既有占算之术,又有破解之术,所以要了许多看来是一些饰品之物,却是破解的镇物装饰在花轿上和摆布在周府的院中。这也是陕北民间常说的“周公的好算法,不如桃花女的好禳法”说法的来历,以致使桃花女所用之物成为民间婚礼中的重要内容。

  周公算计已定,桃花女袖里阴阳分明。来到绣房从锦囊中取出一枝小小桃枝,来到后花园,口中念念有词,往桃枝上吹了一口仙气,并喝声:“如意主好生还原!”忽见桃枝长了起来,竟有七尺长,如同画戟一般,桃花女将其提在手中,打开青丝,罩定粉面,一边念咒,一边将画戟往上一指,喝道:“红煞尊神速降。”一时红煞落地,桃花女命红煞尊神保她上轿后领黑煞神复位。桃花女又向画戟上吹了口仙气,竟然成了小小桃株,遂在株上撅了三枝嫩枝儿,做了三枝小箭,又在柳树上撅了一枝,做了一张小弓。回到房中又取了几根棉钱,左十字,右十字,做了一个筛箩儿,分出经纬后用戒法戒好。

  桃花女还要周家准备了三尺红绫,宝瓶一对,所乘花轿上要绣上八洞神仙,所用之线必须是杂色的,轿内还要放五谷熨斗一个。当花轿到了周家大门后,周家人要手提装有檀香和柏叶的熨斗点燃后绕轿三匝,方才可以进门。大门与二门之间要放马鞍一个,方斗一只,新人下轿跨过马鞍后才能拜堂。还要从大门起用彩色毡一直铺到内堂,新人下轿后脚不沾地走到洞房。又向周家说到了迎亲那日,必须让周公子亲自来迎,周公的仆人彭祖也要到任府听候桃花女的差使。周公一一答应。到了七月十九日,周公子并没有去,因为周公根本没有儿子又何以去得。这大概是陕北婚俗中新郎不去迎亲的由来。

  桃花女命周家迎亲车仗应当避开午时,当于巳时进门。巳时牌挂,彩舆来到任府,任太公夫妇全身吉服,迎候车仗。彭祖依桃花女所言,将一应镇物放入轿内。桃花女带了随身各物,诸如八宝珠等。身穿大红蟒袍,足穿一双黄缎道鞋,坐在任府炕上,系上了碧玉带后进入中堂,官媒急忙递上三尺红绫,一对宝瓶,其中盛满了五谷。桃花女让官媒把红绫盖在自己头上后一手提着一个宝瓶准备上轿。其用意是八宝珍珠保八方平安,大红蟒袍可以避邪,黄缎道鞋可以镇邪,因道是可以镇邪的。碧玉带中的碧与“逼”、“避”音近,即可以将邪逼走或避开。吉时已到,任太公将桃花女抱上花轿,且大哭曰:“儿啊,你让老父抱你出去,愿儿同父母一样年纪。今日把你养大成人,愿你夫妻百年好合,子孙昌顺,福寿绵长,百无禁忌。”这就是父亲抱女儿上轿的由来,后来又有了舅舅抱外甥女上轿、兄长抱妹妹上轿等习俗,这都是取决于抱新娘上轿人的年纪,若父亲年老抱不动时,即由舅舅或兄长来抱。旧时有云:长兄如父,父兄之仇不共戴天的说法,说明兄长有父亲一样的家庭地位。桃花女上轿时大放悲声,哭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对父母说:“无阴无阳不到头,莫道行善反无后;无儿日后却有儿,大数来时白日飞;双跨木云朝玉阙,子午甲戌是了期;丝毫不爽天地数,桃园久已待狐椿;方显人间行善乐。”这就是哭嫁的由来。上轿后,桃花女向父母说三日后回来看望二老,就成为后世在婚后三日回门的习俗。

  桃花女刚到轿内,一阵怪风向花轿吹来,正是周公驱使黑煞神前来加害桃花女,正值此时,一条金鞭举起,闪出一道金光,把黑煞神的钢鞭架住,是红煞神前来救驾桃花女。桃花女在轿中坐稳,出了自家大门,一路鼓乐喧天,笙簧载道,又有无数家丁前呼后拥,向周家走来。因花轿之上有八洞神仙,轿的四周又用红缎包裹过,各路凶神也不敢近,所以桃花女一路安然无恙。

  花轿来到周宅门首,任府人役就叫官媒报于周府让人出来熏轿。本来熏轿之事由其他人完成就行了,但周公想急于知晓轿内动静,便亲自来到轿前,拿着焚烧着檀香、柏叶、芸香的熨斗,绕轿三匝,直熏得那些哭丧一众凶神无法行凶,一刻间,竟躲闪在一旁,哪顾得对桃花女施恶。此法又有说“熨斗”与“运斗”音近,可使斗转星移,将恶运去,将吉运来。是一种讨口彩的说法。这一习俗被后世所用,即花轿到来后,公婆来到轿前,迎候儿媳下轿。陕北常用之法是在轿前及洞房内打醋坛,俗信认为,醋坛一打,有姜子牙到坛,诸神退位,姜太公在此则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桃花女的花轿未进大门,已是傍晚时分,彭祖受了桃花女的传授,先于花轿来到大门口,面朝里,背朝外,将柳弓取出,拔出三枝桃箭叩在弓上,并高声念道:“柳木弓,桃木箭,射了左扇射右扇,丧门吊客影无踪,一切凶神都不见。”照定门上正中就是一箭。丧门吊客二位凶神最害怕的就是从柳木弓上射出的桃箭,再加上桃花女的这段咒语,弓弦响处,二神哪敢停留,急忙一蹿,钻入云端,又被桃花女破了。后世凡遇不吉利时年或不吉利事情,在大门挂上柳木弓、桃木箭来避邪正出于此。周公正在观望花轿进门之际,也正是彭祖释放第二枝桃箭的时候,周公眼快,将头一闪,箭从耳旁擦过。周公怒斥彭祖,彭祖言称自己是奉桃花女之命放的箭。周公掐指一算,才知自己之法被桃花女所用。

  桃花女连破几路凶神后,下得轿来,由官媒搀着,足踏黄缎道鞋,双脚不沾泥土踩着红毡行走。来到二门前,彭祖从轿中取出桃花女早已编好的筛箩儿,走到桃花女跟前,双手掬着向空中一抛,从空中降盖下来,把桃花女的头面罩住,又急忙念咒曰:

  “线作筛箩比就天罗网,大红毡儿压住绊脚绳。跨马鞍,骑住了星日马,羊见凡草走无踵。”

  彭祖将桃花女所教的咒儿念完,又在二门口上所放的方斗中抓起了一把草节,向四周乱撒。桃花女趁此机会,纵步从马鞍上跨过,又急忙取出宝瓶,将瓶内五谷往外一倒,大步来到大堂以内。这一做法就是后世人们向新郎新娘头上抛彩色纸带和纸屑的习俗的根由。

  桃花女进得大堂后,早已闻知桃花女乃国色天香之女子的妇人们一拥而进,将大堂围得严严实实争相观看桃花女的芳容。周公安插在大堂内的众凶神因满堂妇人,阴气太盛,又有不洁者,恐怕沾染上秽气而不能归位,只得一齐驾云归还神位复命去了。桃花女又来到内堂,一连进了三道门安然无恙。这也是后世之俗,认为洞房内妇人越多越好,以迫使凶神逃离。

  桃花女在内堂中稍事休息后,命官媒传出话去,要与新郎交拜成亲。周公无奈,只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天香代替“新郎”交拜,并言称,今日不利,新郎不能与新娘交拜,今让小姐权作新郎入房坐帐。桃花女算定周公的最后一招是在洞房内,今有天香小姐暂作新郎就可使自己躲过此劫,所以也就应允了,遂将宝瓶交与官媒带出内堂,暗暗从胸前的锦囊中取出一面青铜镜子,收入袖中,两手高高拱着。天香小姐进来后,只听得鼓乐喧天,两位佳人互相拱揖,交拜完毕后,在一帮妇人的簇拥下进了洞房。进入洞房,二人谦让坐帐。桃花女言道:“小姐今既僭令兄,就算是新郎了,理当先坐。”天香无由可对,只得先到上首坐了帐。原来坐帐也有方位利害,天香刚刚坐下,桃花女忙将绣帐往身上一遮,口中念起催神咒来,惊动了白虎大神,一阵风过后,现了原形,见床上坐着一女人,当即将天香咬死了。

  天香一死,惊动了周府上下。周公亦赶来哭自己的女儿。桃花女因怜天香的人品,答应了周公的请求,施法将天香小姐救活了。周公非但没有感激桃花女,反而自思桃花女有如此本领,不除掉她,自己在世上就没有了面子,当即就与桃花女斗起法来。二人从周府斗到院中,又从院中斗到空中,正在难解难分之际,真武大帝出现在云端,将二人收为身边弟子,执掌皂旗。故事结束。

  后人在桃花女所用镇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将火盆也用上了。用火盆的目的,一则是火可以避邪,将随之而来的邪魔吓跑,另则,火盆的火烧得正旺,人们取小两口今后的日子会像火一样红红火火,富贵绵长。

  《桃花女斗法》中的婚俗在成书前亦有,但人们总愿意说是桃花女所创诸多习俗,这是因为人们崇尚神仙的思想反映,神仙用的,就是吉利的。无论从何言,这些习俗被经常运用到婚礼中。现在虽然在人们的思想中没有了神的概念,但总想以此来讨个吉庆,所以一直为人们所看重。

  婚娶礼仪中的关键人物

  迎娶之日一般要请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等人。

  厨师是婚宴的主角,在婚典中他与冰公(即媒人)的地位相等。所以,厨师与冰公在婚礼中所尚礼金是不能收的,先由他们尚礼后,其他人才能尚礼。开宴前新人要先“参厨”,即参拜厨师,以表对他们的感谢。

  傧相。古时将迎接客人或赞礼的人称做“傧相”。婚礼中陪伴新郎和新娘的人也称傧相。

  傧相的任务很多。当花轿进院后,傧相要上前赞礼。拜堂时,由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主持拜堂礼仪,排定婚宴座次,宣布动乐鸣炮开宴,等等。

  账房。账房是婚礼中的记账先生和收礼金的人。

  伴娘。伴娘是男家请来陪伴新娘的女子。新娘上轿时,伴娘要搀扶新娘上轿,花轿到达新郎家门时,伴娘要掀开轿帘,将新娘搀下轿来。在迎娶队伍中,媒人先导,然后是新郎与伴娘,其次才是花轿、吹鼓手、礼盒队等。

  师爷。师爷是婚礼中的核心人物,婚礼前后的礼仪习俗都由他来安排和调停。他不仅对男家所在一方的习俗熟悉,也要对女家所在一方的礼俗有所了解。婚礼中的礼仪规矩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喜娘,是男家在举行婚礼时所雇请的晓知礼仪的妇女。她专门指引安排结婚礼仪,扶接照料新娘,导引新娘跪拜,当亲友邻居戏弄新娘,尤其在闹房时,对新娘加以护卫。一般是能说会道,善于应酬的妇女。

  喜棚与喜房

  婚庆典礼上要有“喜棚”和“喜房”。

  “喜棚”是设宴招待宾客的地方,如现在所说“餐厅”。民间也叫做“酒棚”。喜棚的装饰标志着事主的财富与地位。讲究的,喜棚上要有窗,窗框要漆成红色,窗的四角还要绘上一些吉祥图案,如蝙蝠,象征“福”。喜棚中要绘大红双喜,嫁女一方的喜棚只绘一个单喜。门框贴有喜联。传统的喜棚联是“勿曰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横批则为“天作之合”、“龙凤呈祥”等。因喜棚是临时性的,一般家庭花费不起,所以民间多不采用。

  “喜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洞房”。通常情况下,喜房应当设在正面靠东的房屋。民间有一说法是:新媳妇娶到东房,敦敦实实。这一说法也是源自宋代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上京赶考时曾宿于岳父家的东床,被招为婿后有了东床快婿的说法。喜房的门框要贴喜联,窗上要贴大红双喜。这也是王安石被招为快婿大办喜事时,又传来状元及第之喜,可谓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就成了后世习俗中的双喜。房屋顶角也要贴喜字,表示喜满天地。喜床要安放在靠山墙的地方,其寓意是“有靠山”。

  大婚、嫁娶

  大昏,又称“大婚”,是古代帝王的婚娶礼仪。陕北民间将婚姻合与不合称做“大婚”合与不合,这是不对的,应当说“婚姻合否”。《礼记·哀公问》中云“大昏即至,冕而亲迎”,也就是说,帝王在大昏之时,要穿冕服去亲迎。

  嫁娶是古代婚姻礼仪之一。即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女子适人为嫁,男子娶妇为娶妻。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嫁娶,伏羲氏制定。《白虎通·嫁娶》:“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说明嫁娶的目的为重人伦,传宗接代。古代对嫁娶有一定的规定,《周礼·地官·媒氏》:“今男子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适人是我国古代汉族对女子出嫁的一种称呼。《仪礼·丧服》:“子嫁反在父母之室。”郑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适人。”《孔子家语·本命》:“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或简称“适”。《世说新语·任诞》:“表彦道(躭)有二妹,一适殷渊源(浩),一适谢仁祖(尚)。”

  醮盆

  陕北女子在出嫁时,父母给女儿的陪嫁品中总少不了一个盆,称做“醮盆”。醮盆陪嫁的用意现在很多人都说不清,但婚嫁时仍要将其放在轿中陪嫁给女儿。正因为说不清,就给醮盆演绎出很多名堂来。有说当面盆的,用来给新娘洗脸,有说作日常生活用品的,更有人说将醮盆当做尿盆的。说新娘进洞房后因不便外出撒尿,就用醮盆作尿盆。也因为这种说法又衍生出“人家的香烧到醮盆了,自己的香烧到尿盆了”,来比喻人家走好运,自己走霉运是因为敬神时烧香烧错了地方。所以将醮盆当尿盆就成为一种流行说法,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

  单纯的醮有多种含义。《七修类稿·义理类·酒》中称独酌而醉为醮。道士设坛做法事称做“打醮”。《荀子·礼论》中说:“利爵之不醮也。”这里的醮当“尽”来解。但是,在礼仪中就不是这些意义了。宋玉在《高唐赋》中说:“醮诸神,礼太一。”就是祭祀诸神。所以,在任何庙堂都有醮盆供香客烧香以祭祀神灵。民事活动中醮是指具体的行为,如妇女再嫁称做再醮,改嫁称做改醮。逼其妇醮,就是逼妇女嫁人。民俗礼仪中醮是一种礼仪形式,是古人在冠礼、婚礼中的仪式。《晋书·礼志下》云:“古者婚、冠皆有醮。”冠礼是男子二十岁时所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已经成年,婚礼用醮仪是表示婚配。冠礼在陕北久已不行,所以礼仪形式与礼仪名称已为人所不知。婚礼中的醮礼亦不举行,但醮盆一俗却被沿袭下来。

  那么,醮盆在婚、冠之礼中的作用是什么?是用来醮诸神、礼太一的。诸神即各路大神仙,太一是儒道两教所信奉的神,是源于太一信仰,但各有说法。

  儒教信仰太一是汉武帝采纳缪忌之建议,以太一为最尊贵的神。为此,汉时曾在京城长安东南郊立祠祭祀太一。又在甘泉作太一祠。王莽时改订上帝称号,称至上神为皇天上帝太一。东汉时又称皇天上帝。汉儒一般认为太一神就是至上神,与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异名而实同。还有人认为太一和黄帝一样,都是成仙上天的人。但有的儒者则认为太一就是北极星。到了晋代,太一神被降到和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并列的天神之一。后来曾一度停止了对太一的祭祀,唐代又恢复其制。到了宋代,将唐时九宫神坛改为太一九宫神。又有九宫太一和十神太一说。南宋初期,将太一祭祀和祭天一样定为大祀,祭祀太一被推上高峰。

  道教的太一信仰据《史记·天官书》载:“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可见,此时是星宿之名。成为天神是后来在星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封禅书》中云:“天神贵者太一。”宋均说:“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道教各派对太一有不同称谓,太平道称“中黄太一”。梁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所列第一神阶之右位中有玉天太一君和太一玉君之别称,其居玉虚境,得策命学道,号令群真。《隋书·经籍志》载:道士每在“夜中于星辰之下,陈列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据道经说:太一是天界专管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神,受苦难者只要持着书有天尊名号的符咒,祈祷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

  从儒道两教对太一的信仰来看,人们礼太一就是以敬天法地,脱离苦难为宗旨的。当人们加冠和婚配时,首先要敬天地、告祖,敬天地就是礼太一。人们为了达到祈福和脱离苦难的目的,就将醮盆陪嫁给女儿,希望女儿在任何时候都要敬天法地,得到太一的保佑,一生平安。所以,醮盒也就成为婚仪中的象征物,让女儿始终以敬天法地为宗,恪守妇道。

  翁、姑、舅

  翁、姑、舅在我国民俗中经常出现。

  翁指父亲,即丈夫的父亲或妻子的父亲。用在丈夫父亲中的称谓如“翁姑”、“姑嫜”等,也就是指“公婆”。陆游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指父亲,乃翁即自己的父亲。称别人的父亲时可称“尊翁”,称别人的公婆时称“翁姑”,岳父与女婿之间称“翁婿”。

  姑指丈夫的母亲,亦指妻子的母亲。用在丈夫母亲的称谓中有“翁姑”、“姑嫜”。“嫜”(音张),是丈夫的父亲。杜甫在《新婚别》中云“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这里的嫜就是丈夫的父亲。用在妻子母亲的称谓中有“舅姑”,这里“姑”就是指妻子的母亲,舅指妻子的父亲。《礼记·坊记》中云:“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就是此意。

  舅指父亲。用在丈夫父亲的称谓中有“翁舅”,专指丈夫的父亲,即俗称“公公”。用在妻子父亲的称谓中有“舅姑”。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或诸侯对异姓大夫有的也称“舅”,孔颖达对《诗经·小雅·伐木》的注疏中有此说法。

  丈人

  丈人是古时对老人的尊称。《易·师》中云:“贞,丈人,吉”。孔颖达注疏云:“丈人,谓庄严尊重之人。”《论语·微子》中云:“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丈人,老人也。”唐韩愈《芍药歌》云:“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子。”以上所说的丈人全都指的是“老人”。丈人指岳父,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其中云:“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南朝宋裴松之注云:“董承,汉灵帝母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自此有了丈人指岳父的说法。《水浒传》第四回中云:“只见杨雄的丈人潘公……”也是指丈人为岳父。

  爹

  陕北旧俗中有将丈人称做“老爹”者。爹是仆童对主人的尊称。元刘锡君《来生债》第一折中有“爹,你道我为什么眼上支着两根棒……”关汉卿的《鲁斋郎》楔子中亦有“爹要他也不难……”等戏文,都是将主人称做“爹”。“爹”的本意是主人,女婿将丈人称做“老爹”,就被视为一种主仆关系。这大概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群婚制的遗风反映。因为那时一个氏族成员到另一个氏族去求偶,所生子女属女方所在氏族的成员,不得领回,这种婚姻现象反映出来的社会关系就是一种主仆关系。

  岳丈

  岳丈,亦称“嶽丈”、“岳父”,即陕北所称的“丈人”。元黄晋的《日损斋笔记·杂辨》中云:“俗呼人之妇翁曰嶽丈,曰泰山。”明高明的《琵琶记·散发归林》中云:“女婿要同归,岳丈意何如?”清赵翼《陔余丛考·丈人》中云:“至父翁曰丈人,曰泰山,其说纷纷不一,或曰晋乐广为卫玠妻父,岳丈盖‘乐丈’之讹也。”《释常谈》则曰:“‘因泰山有丈人峰故也。’今多用岳字不用嶽。”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因乐广是卫玠妻子的父亲,人称“乐丈”,是因乐与“岳”音近,被后人讹为“岳丈”。另则,因泰山有“丈人”峰而有“丈人”之称谓。泰山乃五岳之首,古时岳为嶽,因有“嶽丈”。五岳为人所仰至,泰山独尊,将岳父称丈人,嶽丈或岳丈,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妇女地位是很高的。

  婚礼告祖文

  传统婚礼中有告慰祖先的习俗,其目的是让祖宗知道要为儿子成家,以传香火。陕北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俗,即婚典前男女均上祖坟烧香告祖,但已无告祖文宣表。告祖文例如下:

  维

  ××年×月×日承命嗣孙×××之子×××以其日成婚,新妇×××于归,谨以牲酒之礼敢告历祖先宗之神前曰:

  天地交大保,合太元,天造地合,星会桥际,×××、×××(新婚夫妇名)夫妻团圆,合卺大吉,交拜先宗,华堂吉庆,乐奏新声,望三星而有耀。礼从大节,仪依礼行。谨以酒献,用伸虔告。吾祖在上,欣慰欢然,得讯华堂燕尔情侣,天赐良缘,互敬互爱,百年好合,互勉互助,共创家业,同心同德,业兴家振,伏冀昭鉴,俯垂荫庇,佑启后贤,百世其昌,瓜瓞绵绵,仅告。

  媒人祝词

  传统婚礼中媒人要为新郎新娘发表祝词,这样,既表现出媒人在婚姻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对新郎新娘的寄语和祝愿。其词大都是吉庆语。

  吉日良辰,两姓联姻。天赐良缘,终身夙缔。燕尔情侣,调和琴瑟。男婚女嫁,力何有于斧柯。虽古语婚凭媒妁,须知佳偶本天成。唯某某某君与某某淑女,门当户对,交情笃厚,今日逢黄道,姻缘好合。一对鸳鸯戏水,一双比翼双飞。偕老百年,鸿案相庄三星之辉在户,百辆彩舆盈门。重以贤媛,俪兹硕士。盛仪既备,嘉礼观成。某某我等斧柯忝执,通好语于两家,玉帛相使,蒙坚金之一诸,笑玉成而滋愧。两家合好,叨金诺以无嫌,与有荣施,用伸企颂,齐眉推璧合珠联,从兹偕老百年,同梦获螽斯之庆,将见十昌五世,后昆呈麟趾之祥。

  来宾祝词

  来宾祝词亦都为吉庆语,有云:

  盖闻关雎起化,士好逑而女于归,鸾凤和鸣。日始旦而冰未沣,良辰始属,绮阁延春,双辉华堂,嘉礼观成。凤卜其昌,正三星之在户,雀入屏选,复百辆之盈门。奏琴以调和声,合乐而鸣天盛。从此鸳鸯福禄,订姻好于百年。藻芬芳,衍崇支于奕禩,欢联伉俪,化启文明,聊贡俚句骈言,藉伸燕贺。谨以颂。

  新郎答词

  新郎在来宾祝词后为表示谢意而答词。

  猥以新婚,备承奖语。盛情厚谊,敢不拜嘉。唯我才识陋疏,少失鞭策,长无进取。修德负昂藏之体,求婚无富贵之家。然而,诸君冠裳齐集,裙履咸临,下逮多珍,已荷盛情之优渥,还又宏奖,复承吉语之缤纷,既戴既谢,诚惶诚恐,驽才自愧。今鸿案相庄,漫冀百年之好,兹者造端伊始,作合方成。唯有上奉高堂,共尽晨昏之职,下谐朋辈,弗乖伉俪之情。庶几无负德音,永叨福庇,还以多阖覃多福,长乐永康,敬答颂言,聊伸铭谢。

  闹洞房词

  新人进洞房后,闹房者发表祝词,是祝愿他们美满和谐,福寿如意,白头到老的吉庆语。

  今夜洞房,灯烛辉煌。郎才女貌,比翼双飞。新郎情钟,新娘爱深。新娘顺从,新郎敬重。互敬互爱,美满和谐。麟趾呈祥,地久天长。龙凤相随,比目鱼游。夜夜相对,百年高贵。茶盘圆圆,滋味甜甜。两姓合婚,冬尾双生。茶盘方方,金玉满堂。织女手巧,牛郎财旺。白头偕老,五世其昌。茶盘金金,茶瓯深深。新郎新娘,相依相偎。此杯甜茶,我先不饮。拿出红包,痛快而饮。

  红包给你们,添得福来添得寿。红包给你们,家庭美满发大财。

  婚礼文书用语

  结婚文书的用词很有讲究,包括的类型也很多,诸如请柬、题词、贺幛、对联、包封签子等。选用几类以示范。

  包封签子,包封签子是包裹礼品礼金的,所用之语各有不同。

  一、谢媒包封签子用语

  柯仪;桥仪;冰仪。鹊桥之敬;巧谐连理;义和秦晋;月老之敬;巧系红线;丝罗之敬;执柯之敬;恩铭二姓。

  二、贺嫁包封签子用语

  粉仪;脂仪。于归之敬;出阁之敬;出闺之敬;宜室宜家。

  三、贺订婚包封签子用语

  盟订之敬;文定之敬;秦晋之敬。

  四、贺结婚包封签子用语

  喜仪;扇仪;婕仪。百年好合;百世其昌;永结同心;荣偕伉俪;枝偕连理;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百年鸾凤。

  五、贺娶媳包封签子是送给新郎父母的礼金,其词语是:

  新翁之喜;萱堂之喜。

  六、给新娘的作揖包封签子用语

  桂林一枝;香车之敬。

  七、给新女婿回门作揖包封签子用语

  玉趾初旋;旋吉之敬。

  八、谢账房包封签子用语

  笔仪;润笔之敬。

  九、谢傧相包封签子用语

  礼仪;赞礼之敬。

  十、谢择日包封签子用语

  择仪;择吉之敬。

  十一、谢厨师包封签子用语

  芬香之仪;调和鼎鼐。

  礼品题词一般用红纸金字写好以后,贴在所送礼品上。款式是右上方写“抬头”,中间大书题词,左下方落款。抬头与落款的措词要切合身份。其用词有:

  一、贺订婚用语

  缔结良缘,文定吉祥,成家之始,缘订三生,鸳鸯合璧,姻缘相配,终身之盟,盟结良缘。

  二、贺新婚用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