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2章 生辰(1)

  生辰满月礼俗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生育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所以,生育一直被我国人民看得很重,尤其是生儿子,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正因如此,在生育习俗里产生了很多礼仪成规,虽没有婚丧礼俗那么大,但讲究程度以及仪规程序的安排等是不亚于婚丧礼俗的,一直被人们重视着和遵循着。

  妇女一旦有了身孕,婆婆就会在前后门上贴挂门神,祈求门神保佑自己的儿媳能够平安渡过孕期并顺利产下孙子来。孕妇的娘家知道女儿怀孕的消息后,也会感到欣慰。因为女儿能为婆家生一男半女,从此在婆家就有了地位。如果所生是男孩,她的地位马上就会扶摇直上,尤其是长媳所生是长孙,她在这个家庭就具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常言说得好,“母以子为贵”,其他儿媳为婆家生了儿子,也同样会受到重视。这是我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传宗接代理念的直接反应,至今仍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所以,很多礼俗都是围绕着生育与不孕、生男与生女等问题形成的。

  依照我国旧的礼俗,当娘家人知道女儿怀孕以后,要为女儿送去叫做“驼肚婆人情”的礼物。这种礼物一般是孕妇的长辈要宰杀一只老母鸡,用蒸钵蒸熟,再带一些鸡蛋,一同送去。如果是孕妇的平辈,则送一些营养品即可。民间将女人怀孕称做“有喜”,在女人有喜时送礼物称做“送喜”,也就是向女人表示祝贺。礼物常常是由母亲为女儿送去一只公鸡、鸡蛋和挂面。送公鸡是预祝女儿能生一个小子,将来有依靠。陕北民间有俗语云:“辈辈鸡、辈辈鸣,辈辈公鸡会叫鸣。”送公鸡的寓意正是如此。送鸡蛋则希望女儿多生子,蛋即鸡子,子即子息,挂面就是长面,长面就能长寿。送这些礼物总的寓意就是希望女儿能多生子息,并能长寿,代代相传地传承下去。

  报喜

  当婴儿出生后,婆家要做的第一项礼仪就是报喜。因此也可以说报喜是人生中第一项礼仪活动。人从这一刻起便踏上了漫漫的人生之路。

  报喜要先到宗祠去报,向列祖列宗们报告自己家族又新添一口。然后在产房门首悬挂报喜标志。报喜标志一般是生了男孩就在门上悬挂一张弓和一支箭,并将箭搭在弓下,绑束好挂起来,外带一根红布条;如果所生是一女孩,就挂一块丝帕和一条红布条。这一习俗是由先秦时期的“弄璋”与“弄瓦”之说经过改进以后延续下来的。“璋”是美玉,“瓦”是土器。在生育习俗中,用璋来代表男孩,用瓦来代表女孩,所以有“弄璋”、“弄瓦”之说。弄在这里指的是“逗玩着”的意思。所谓“弄璋”就是逗玩小男孩,“弄瓦”就是逗玩小女孩。婴儿的降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家人们经常逗他(她)们玩,所以有“弄”的意思。这也是陕北民间所说“娃娃是满家红”的所由。故而,古人又将生男孩称做“弄璋之喜”,生女孩称做“弄瓦之喜”。从这一用意来看,古人很是重男轻女的,将男子比做美玉,将女子比做土器,但总的来说,婴儿的出生,无论是男是女,都是一件喜事,值得人们庆贺。

  报喜习俗在《礼记·内则》中也有记载,其中说:“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所谓“弧”,指的是弓,帨是佩戴在身上的帕巾。弓箭是武士作战的武器,在古代,武士们常常佩剑挽弓,因而,弓箭也就成为武士的象征。帕巾是妇女用品,把这些象征物和专用物运用到生育标志中来,弓箭就代表男性,帕巾代表女性。在产房悬挂弓箭和帕巾习俗的另一个用意就是避邪。我国民间认为,弓箭和帕巾都是可以用来避邪的镇物,尤其是柳木弓、桃木箭更是鬼邪惧怕的镇物。这些说法出自我国神话传说和神话小说。神话传说中说,在东海有一座叫做“桃都”的鬼城,所有的鬼居住在鬼城内的桃树下面,而且服服帖帖,不敢滋事。在神话小说《桃花女斗法》中又说:桃花女用柳木弓、桃木箭和筛箩儿破解了很多煞星,自己却安然无恙,这个筛箩儿就是用丝线编成的。所以,用弓箭,尤其是柳木弓、桃木箭和帕巾来避邪是再好不过的了。孕妇新产,在产房内是污秽满室,孕妇的体力又极度虚弱,是最容易受到邪气侵害的时候,所以将这些吉祥物悬挂在产房门首,既是人们祈求产妇与婴儿平安的希冀,也是向外报喜的标志。报喜也是向人们提示,此家正当大喜,不要轻易去打搅产妇与婴儿。

  报喜习俗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以及各民族、各地区思想理念的不同,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经过不断演化形成了各自的产育礼俗,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满族,如果有人家生了男孩,就在产房门首悬挂起小弓和箭,既是一种报喜标志,又将这种标志作出了另一种解释,就是说,家人们对婴儿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婴儿长大以后能够精于骑射,成为一名勇猛的武士。如果所生是一女孩,就在门上挂上一条红条,既象征吉祥,祈求吉祥,又祝愿孩子在生长过程中能长得腿正胯平,成为窈窕淑女。从东北迁徙到西北的锡伯族人,将这一习俗带到了西北,并从形式上进行了改进。即,所生如果是一位男孩,就用红丝线挽上一副小弓箭,悬挂于门首;如果所生是一位女孩,仅在门首挂一条红头绳。山西西北部地区的习俗是生了男孩,就在门外贴一对用红纸剪的葫芦,生了女孩则贴一对梅花剪纸。这样的图案就是小孩性器官的抽象表现。北方地区另有说法是:挂出了箭则是向父老乡亲们报告,又有一个可以参战的子弟出生了;挂帕巾的用意则是表示,子弟兵们又有了一个可以缝补衣服,为子弟兵们送去温暖的女子诞生了。这一说法与古代战事有关,北方是我国的边陲地区,又是各民族混杂居住的地方,在我国历史上,战争频繁发生,所以,居民也大都是戍边子弟。为了国家安全,民众安宁,将这一新的寓意运用到生育习俗中来,可见我们先民的用心良苦。陕北民间的产育礼俗一直沿用此俗,千百年来始终没有改变,说明陕北人民一直为祖国的安宁生育着戍边子弟。

  陕北民间在生育礼俗中虽然没有了先秦时期“弄璋”、“弄瓦”的说法,但以弓箭、帕巾来作标志,说明传统文化在民间既有着深厚的底蕴,又在不断地演化着。

  影响我国人民生育观念的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中,诞辰礼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诞辰礼俗的突出特点又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主要表现。在《礼记》中除了规定了生男“设弧”生女“设帨”的设示外,还说:“故男子生,桑弧蓬天,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这说明,“天下事”乃男子之事,非女子之事,将女子排除在天下事之外。这一思想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育观念,就在生育礼俗中也有所不同。如新做父亲的人在向岳家报喜时,如果所生是男婴,到了岳家大门以后,就要燃放鞭炮,表示大喜。如果所生是女婴,则只是到了岳家的堂屋门前才将鞭炮燃放起来。从这两种燃放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来。向岳家报喜的讲究还有:做父亲的要提上一篮红蛋(就是将煮熟的鸡蛋涂上菜红),这是向岳家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满家红”的孩子了。到了岳家门前,在燃放完鞭炮将红蛋递上后,赶紧转身回家,否则,就要遭到小舅子、小姨子们的一顿笤帚“打P股”的打闹。陕北民间仅是将一些礼品送给岳家,礼品一到,就表示需要岳家人来“侍候月婆”。在满月以后,再给岳家送一些衣料,以表谢意。送衣料的用意是,从此以后,两家就有了依靠,一定要相依相靠,互相照应,同时,两家人也就成为最亲的亲戚了。因此,陕北民间有“亲戚中只有舅家和姨家最亲”的说法。因“衣”与“依”音近,用衣来表示“依”,故有此俗。

  报喜时应向岳父母奉上请柬,请他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来吃“三朝酒”,在民间俗称“汤饼宴”。

  请柬格式为:

  喜提一男(女)谨于×月×日

  洁治汤饼

  敬请

  ×府××××大人暨阖府玉趾赐临

  ×××鞠躬

  ×月×日

  帖中×府是指姓,即王府、张府等,府后是名字和称谓。如果被请人既有名讳又有字,就应称他的字而不称名。如写给一个叫王云山(字雨润)的舅父时,所用请柬就应该写做“王府雨润舅父大人”。此称谓是古时之俗。因为有名有字,或有名有号的人一般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或有学问,或有地位,直呼其名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而且这些人也特别忌讳别人对他直呼其名。

  请柬也有竖写的,而且称谓也有所变化。

  如果所生是一女孩,应将“喜庆熊罴”换做“喜得小女”。

  陕北民间有在未满月之前“送汤”的习俗。所谓“汤”实际是营养补品,即鸡蛋、挂面等。为什么要称“汤”,是因产妇在未满月前,尤其是在前三日,因产后体弱,正在恢复期,肠胃的消化功能还没有恢复正常,仅以米汤或其他流食作为主要食品,故而将所送礼品称做“汤”。其义是希望产妇多进一些汤水,使体力恢复,有更多的奶水来喂养婴儿,所以也称做“汤水”,与“汤饼”相应。送汤水的一般都是亲友和乡邻,此俗既表示了亲情关系、邻里关系,也表示了对产妇的祝贺。送汤的人同时也是参加“满月礼”的主要客人。

  起名

  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传统的祝贺礼俗,称做“三朝礼”。举行祝贺礼俗时要设宴招待前来祝贺道喜的亲友,因此,要在贺礼之前给孩子起好名字,以供亲友们称呼。

  人一般有乳名和大名两个名字。乳名在陕北民间称做“小名”,是表示用在小时候的名字。其义也有小小之名,不足挂齿的意义在里面。小名一般是父母及长辈们呼叫的名字,既表示了亲情关爱,又表示了年龄状态。长大以后,父母亲也很少呼叫,只有祖辈们仍可呼叫,其他人则是不能叫的,如果叫了,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大名,在陕北亦称“官名”,是在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名字。民间将这类名字称之为大名或是官名,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得到官爵并因此而声名大振。这其中就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乳名一般是由孩子的父母出面,邀请一些族内长辈或一些有名望的人来起,民间俗信认为,这种起名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得到尊长的庇护。大名应当由父亲来起,他根据自己的家世、地位以及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孩子起一个能够表达并寄予希望的名字,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努力完成父亲及家族的愿望。如有些人在事业或功名上有一定的成就,他希望孩子也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就为孩子起“承志”这样的名字。有不会起名的,也可邀人来起,有家谱的,则以谱起名。

  旧时,为孩子起名有两种忌讳,一是忌讳与生肖相克之字来命名。如命中缺土,不得以木命名,因为阴阳五行中,木是克土的物质,命中本来就缺土,用木一克,岂不是更为糟糕。二是忌讳有与祖先之名同字或同音的,这种忌讳的用意就在于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和景仰,避免因犯忌讳而招致不祥。起名应在汉字的形、音、义上下工夫,用字一定要工整规范,字义要隽永含蓄,字音要响亮清澈,才能使名字在汉字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上达到完整统一,构成一个完美的意境。根据我国历史上对起名的方法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以排行起名。民间也称为排家谱,俗称“排行”或“排字辈”。在封建传统观念中,一般是排男不排女。这种起名方法一般是取双名,取双名多用在第一个字上,但也有用在末一字上的。排行起名方法也有使用单字的,使用单字的多在字的偏旁上来区分辈分,如《红楼梦》中的贾政、贾赦,他们在反文旁上,其他辈分有在王字旁的,有在草字头的。

  二、以父母及长辈梦兆和意愿起名。这种起名的方法意在表达父母及长辈的心愿和反映家长的美好梦境,以此反映尊长对子女的企盼与希冀,也有以名言志、以名抒情的成分在里面。以梦幻起名的方法在我国上古时期以及神话传说中都有。比如,神话小说《桃花女斗法》中说任太公之妻梦见一仙女下凡,手中拿着一支光灿灿的桃枝,递给太公之妻,一嗅之后,怀胎十月生下一女,即取名桃花女。以名言志者,如廖承志,秉承了其父廖仲恺的宏志大愿,为中国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以名言情者,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就是用来表白自己情怀的。

  三、以出生时期起名。这是我国传统起名习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这种起名方法有具体的出生日期,有的名字还有出生这天的时辰在里面。比如,出生在黎明时分,就取“启明”或是“金星”。金星是八大行星之一,又是启明星,无论是“启明”还是“金星”都指的是这颗星,它是黎明的代表。如果出生在黄昏,则取名“长庚”。长庚即金星,黄昏时挂在西天,黎明时出现在东方,一颗星可以取两个名,这是由它出现的时辰来决定的。又如,出生在早上,则以“旭”为名,出生在立春日,可取名“庆春”。现代人用出生时间取名的方法通常与重大事件或重大自然现象相联系。如一九四九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年份,凡于这年出生的人,大都以“建国”来取名,在十月一日出生的人大都以“国庆”为名。出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人,又大都以“抗美”或“援朝”来命名。一九九七年三月九日至四月一日是两千四百年才出现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光临地球的时间,张海波出生在三月二十一日,正处于这一时间之内,就以“海尔”之“海”、“波普”之“波”为名,加上姓,名之张海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

  四、以出生地为名。如李西安、王延安等。

  五、以姓与名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词的起名方法。这种起名方法不仅是古人常用的方法,也是今人所用的方法之一。如张飞,羽翼既张,就要飞翔。又如“牛得草”,牛得了草,就可以体健。“鱼得水”,鱼有水,就可以海阔凭鱼游。

  六、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名的起名方法,如李雪梅、张兰花、刘香草、沙楠、郑桐、张龙、赵虎等。

  七、以父母的姓组合成名字的起名方法。比如:父亲姓王,母亲姓强,可为其子取名“王强”。

  八、用反语修辞的手法来起名。如王若愚。若愚是用来表示此人如若愚顽。此谓出自我国古语中“大智若愚”的说法。意即:表面看来,此人有些愚顽,但其实质则是大智所在,形愚而内含聪颖。

  九、用历史事件来起名。如在“大跃进”年代出生的人多用“跃进”为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生的人,多用“文革”为名。

  十、以身世取名。如“路遇”,就是路上所遇到的弃儿。弃儿,即被父母所弃的孩儿。

  十一、以与自己性命攸关的事件来取名。如婴儿在出生后发生窒息现象,民间常用公鸡嘴插入婴儿口中,拍打公鸡,使之叫鸣,为婴儿做呼吸,将婴儿救活。这种婴儿常被命名为“唤唤”或“换换”,即以鸡的鸣唤而换得性命。

  除了以上一些起名方法外,民间还信奉着另外一种起名方法,认为,平民百姓的福分浅薄,起得名字太好了恐怕孩子服不住,因此要将乳名起得很丑很脏,这样神鬼才不会见怪,孩子才好抚养。诸如“狗脏”、“驴圈”、“茅缸”等,就是在这种认识观下所起的名字。因此可以说,人的名字是在父母的文化修养和对事物的认识观的基础上取来的。总的来说,人的名字除了必要的避讳外,只要上口,好听,有美好意境和深刻的寓意就行了,也不必苛求其完美无缺,这是很难做到的,如古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号等,要求这些都要达到完美,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形之下,现代人取名倒是容易得多了。

  踩生

  民间对踩生很讲究,人们也就很注意这件事。所谓踩生就是婴儿出生以后第一个人(家庭成员之外的人)进入产妇的家门,就叫做“踩生”,这个人也因此而称做“踩生人”。陕北民间将这一习俗叫做“拶月屋”。民间一般认为踩生人有什么性格,婴儿长大以后也就是什么样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婴儿的长相。因此,一些性格不好,长相较差而又心地善良的人,一般都不去有将要临盆的孕妇家串门,以免不小心“踩了生”,这样会使主家不高兴。而且,一般人也不愿去踩生,因为产妇在新产之际,血污之气没有散尽,闯到这样的地方会给人带来“晦气”,是要招灾惹祸的。正因为有这样的俗信,一旦有人踩了生,主人就要如实地告诉踩生人,并对他的踩生表示感谢。表示感谢有两种态度,对那些性格好、长相好的踩生人表示感谢是热情的、真诚的;对那些性格坏、长相不好的踩生人虽表示“感谢”,但不是真心的,内心是很不满的。但无论哪种人踩了生,主人都要将烧红的石头放入装有酒或醋的盆子里浸一会,然后捧到踩生人面前,让他闻一闻,让酒或醋的蒸气将他身上的邪气驱除,以祈求平安。完了之后,还要以酒饭招待踩生人。此时,踩生人也要说一些祝福婴儿能够健康长大的祝词来回敬主人的招待。这时,主人要非常热情地邀请踩生人作为婴儿在“三朝礼”宴席上的嘉宾。

  三朝礼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