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百零三章,彰屯拉锯战

此后的战斗,几乎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扫荡了俄军东线集团,歼灭其一半兵力,再会师三江口,八面城等地,中国新军的五大师团勇不可挡,势如破竹,将西线敌人也一再击溃,歼灭大半。总六万人的敌军,秋明集团彻底消灭,两翼敌军被吃掉一半,总共歼灭敌人四万有余。其中,击毙一万挂零,胜利还是非常重大的。

雪原千里,战马嘶鸣,中国骑兵的队列缓慢向前推进,铁蹄践踏着美丽的白雪,终于成为一片片污浊的黑泥,一眼看不到头的青黑色衣服的军人络绎不绝地排着整齐的队列,驱赶着马车,满载着弹药粮食等物资,向前走。不时有人惊呼,泥泞湿滑,将一个威武的士兵变成了泥猴。

“麻辣隔壁!”栗云龙在队伍的一侧空旷野地里和政委等人商量战斗部署,突然狠狠地咒骂道:“我们胜倒是胜了,可是,我忽然觉得好象败了一样!”

“为什么?”政委诧异。

“你看,几天以来,光为战俘提供生活物资就花费了我们多少工夫?这哪里是胜利?简直是,简直是倒霉,背上了这么沉的大包袱啊。”

“也不知道这些战俘能在什么时候发生效用!”政委苦笑着:“没有办法,只能等我们开始建设时,把他们作为劳动力来使用吧,反正不能闲着呀/。”

说来说去,又绕到了朝廷方面,听说李鸿章先生带着随从已经到了锦州,不日就到奉天了,不知道他到来以后,会不会立刻下令停战,和俄国人来个以胜求和。还有,各省区的军饷粮食等不断往前线运输,让栗云龙甚感欣慰。

“张之洞先生确实不错啊,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是个明白人。”

“其实,李鸿章先生也不错,要是他能再来个以胜求和,真的,是我们需要的目标啊。”

荣美尔带着他的伞兵乘坐着马车赶过来,一见栗云龙和政委,急忙跑过来打招呼。

“希望在长春战役中,你们再能立下汗马功劳。”政委说。

“那个自然!除了坦克炮,就是伞兵刀!我们靠的拳头嘛。”荣美尔得意洋洋地说。

“不过,荣旅长,这回可不比四平,听说长春俄军已经汇集了五万多部队,要和我军决战,我们在四平等了半天,终于等到了炮兵部队,可是,我听说,俄军的炮兵也很多,他们是欧洲部队刚刚调集过来的部队,三个师团五万六千人,就有一百多门大炮,这是劲敌,需要小心谨慎。”

“知道了!反正,咱都打皮了,不管有多少毛子兵,在我们的眼睛里都是一个鸟!”

中国军队倾巢出动,只留下少数部队建立兵站,其余军队尽皆上阵,以栗云龙和军部将领制定的方案,在长春歼灭敌人的主力一部后,吉林的战役就告一段落。因为,俄军在整个吉林也不过十二万人,能歼灭其九万人左右,其他分散驻防的部队将不战而溃。

以缓慢速度行军的方式,中国军队终于在十天以后到了长春,四平距离长春四百里左右,目前,前锋部队已经和俄军接触战斗,其他的部队正在逐次展开。

“这只鸟不是好鸟啊。唉,我们灭了他们那么多,他们还源源不断地往这里调集人马,真想不到他们的沙皇老子是几根筋!”

“没关系,你讨厌,我倒很喜欢,”

“军长!急报!”两名通讯骑兵越过人群的边缘,从来了新的战报。因为走得太急,俩通讯员满头大汗,战马也不堪其累,腿上的肌肉都抽了。

栗云龙捏着鼻子,阻挡骇人的马尿骚味,通讯员见政委和坦克旅长都在,顺便说了出来,“首长,据侦察兵报告,俄军又有一个旅从长春的东面吉林城方向赶来增援。”

“又一个旅?”政委感到了沉重的压力。没有想到,栗云龙竟然高兴地鼓掌:“好,太好了!”

“好什么?”政委等军官奇怪。

“他们来得越多越好,也省得我们去到处寻找他们了。”栗云龙孩子气十足地笑着。

“你,你以为自己是曹操啊?”三国曹操面对马超统帅的西凉军团的不断壮大,也这样笑过。

前锋营是三师团曹福田将军的部下,和俄军一部对峙在长春城南二十里的两个村庄中间,俄军采取了攻势作战,骑兵两翼包围,步兵中间突击,使三师团的前锋营处处被动,只能坚守在一个村庄里,利用房屋等障碍物来遮掩俄军骑兵的猛烈攻势。

“想不到毛子的骑兵这么帅!”该营营长是老坦克兵,四百多名老坦克兵现在都脱离了空壳子坦克,成为各级军事主官。

“毛子的马个儿大呀,腿长得很,”一个满脸麻坑的士兵说,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天花肆虐,经常可以见到满脸广林的人,甚至有时是其他方面很漂亮的姑娘。

步枪弹封锁了俄军的攻势,遭受了一定伤亡以后,俄军也理智地停止了行动。

后续的中国军队打垮了俄军的单薄封锁线,和前锋营汇合在一起。俄军被迫后撤,双方继续对峙。

不过,通过这一场前锋部队之战,中国军队意识到,俄国毛子的战略战术开始变化了。以前,他们几乎都是愚蠢地防御,很少进攻主动,结果,被中国军队瞄准了缺陷,风扫残云般打了个痛快。

一个小时以后,中国军队又到了一个团,得到了加强的中国三师团前锋开始了动作,以火力和斗志,迫使俄军后退。前进了两里地,来到了一个村庄,彰屯。

这是一个百十口人的小村庄,却因为一场战役而后闻名于外。

这就是著名的彰屯拉锯战。

中国军队以猛烈的机枪火力为先导,将俄军步兵压制,然后一鼓作气,冲锋到了屯边,俄军英勇抵抗,两军伤亡严重。最终,俄军不支,败退出三里外进行休整,中国军队奉命追击,但遭遇到了敌人新防御地带有利地形的阻碍,不得不撤退。

两个小时以后,俄军骑兵狂飙般地冲击过来,尽管在扫射中伤亡无数,还是占据了主动,突进了村子里,眼看形势不妙的中国军队,被迫撤退,将村子让给了俄军。

当天中午十二点正,中国军队的前置山炮部队开始赶到,八门山炮摆到了村子的外围,一阵轰击,将俄军炸得东倒西歪,硝烟弥漫处,俄军的前线指挥官,少校营长赫留希杰被击毙,脑袋被彻底轰掉,成为几十米外的破烂头球,接着,敌人的少校军官,刚接替赫留希杰营长瓦诺也夫又被炸成重伤,无奈之下,俄军撤退。中国军队进行了追击,因为俄军骑兵的保护,战果不大。

下午三点种,俄军也调集炮兵,还是大口径的野战炮对彰屯进行轰击,中国军队遭受了不小的伤亡,尽管有战壕已经开挖交通,还是被迫撤离,就在中国军队刚刚撤离的时候,俄军的一个步兵连就登上了村子。

不是这个地方多么重要,而是两军争夺士气。前锋之战,胜则振奋,败则气馁。是战役的拐点儿。

现在,彰屯又落到了俄军手中,俄军抓紧构筑工事,将大炮对准屯南的中国军队集结地进行纵深轰击。中国军队见势不妙,继续撤退。

就在彰屯一线,俄军组成了一道长达两公里的防线。并且,他们不是单纯的防守,而是攻防相结合。步兵,骑兵,炮兵相结合,打得是立体综合战。中国军队的前锋炮兵火力不强,山炮对抗不了敌军的大口径野战炮,只能处于暂时的下风。

夜间,曹福田师团长亲自上前线观察,好不容易取得了一次充当先锋的机会,他感到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决心击败俄军。

夜间,曹福田师团长亲自挑选了一个完整的精锐营,从彰屯的左面,一个营从右翼,左右突击,先突破俄军的战壕防线,然后集中合击敌军彰屯北面三到四里外的大炮集中地。最后,再包围彰屯,聚而歼灭敌人,完成恢复任务。

曹福田的计划是在参谋军官的协助下完成了,这也说明,他在指挥艺术上,受到现代军官们的教导,进步很快,不过,这个计划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敌人的炮兵,以摧毁敌人炮兵阵地为前提,再夺取当面阵地。

夜间凌晨三点,中国军队先以小部队开始渗透,然后,在战斗已经打响,目标基本暴露的情况下开始了强攻,两个营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但是,都成功地冲破了敌人步兵的拦截线,杀到了敌人的炮兵阵地,他们用炸药将敌人的大炮炮弹全部摧毁,然后返回攻击。前线的部队也开始进攻,多面夹击,将俄军在彰屯的两个连步兵消灭掉。

第二天,三师团已经占领了彰屯,还将阵地延伸到附近八百米处。

夜间一战,中国三师团两个突击营损失四百多人,几乎损失一半兵力,正面攻击的部队也损失了一百多人,但是,俄军炮兵失去了全部的炮弹,大多数大炮也被摧毁,使俄军的前沿失去了火力的掩护,俄军步兵除在彰屯被歼灭两个连近三百人外,其他部队也伤亡近二百人,双方的人力对比几乎相当,但是,阵地在中国军队手里,可以认定,中国三师团胜。

当俄军在天明开始反扑时,曹福田已经将部队调整集结完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牢牢地守住了既得阵地。

因为彰屯的地势较高,顾左右而直下,视野开阔,使两翼的俄军受到了震动,不得已,俄军后退五里。

但是,紧接着,俄军也采取夜间偷袭的战术,出动一个团的部队为突击,再一个团的部队为后援,将彰屯再次夺取。
更多

编辑推荐

1烽火英雄
2南明风雨
3靖康志
4列强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楼
6重生之金三角风云
7兴明
8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9狗头军师
10赝品太监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民国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历史 【已完结】

    民国初年,兵祸不断,硝烟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纷纷脱颖而出,群雄逐鹿、揽辔中原、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慢慢揭开。一位没有被载入史书的风云人物;一段被民国政府刻意隐瞒的历史……遥想前朝岁...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鱼83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十载磨砺,剑锋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这是一个虚拟的时代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乱世争霸的游戏,一个孤儿从一无所有开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

  • 愤怒的子弹

    作者:流浪的军刀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夕阳西下,一个秃头龅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着一碗被落日晒得温热的啤酒,就着几颗干瘪的花生滥饮。俗话说,酒壮怂人胆。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着酒意口沫四溅的吹开了牛皮。本书以一种另类的思维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将军

    作者:荒原独狼  

    架空历史 【已完结】

    他是镇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妇强取豪夺,名声糟透,却在婚礼当天被强拉去当壮丁,被迫成了一名军人,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征程。从地痞流氓到抗日将军,他步步蜕变,鬼子说他太阴险,国军说他太叛逆,百姓说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