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拳拳之心祭祖陵

孟西安

1986年6月5日清晨,三辆大客车急驶在西安通往黄陵县的公路上,车内乘坐的是33位参加西安交大建校90周年暨迁校30周年活动的香港和海外的校友以及他们的夫人、子女。

黄陵,轩辕黄帝的寝陵所在地。凡我中华子孙,谁不以能来谒拜自己的祖先为幸!

“此是电磁始祖心”

车内,一位85岁高龄的老教授,扶着老花镜,凝望着窗外的景色:金色的麦浪、青翠的树林、逶迤的山峦。这位20年代的交大毕业生是专程远涉重洋从美国赶到西安参加校庆的。当他知道黄帝陵离西安城只有200公里时,不顾年老体迈,加入了祭扫黄帝陵的队伍。他说这次机会太难得了,身为炎黄子孙,哪有不谒拜自己的始祖之理?

传说轩辕黄帝造出了指南车,而指南车的原理就是用上了磁,当老先生看到沿途连绵山峦上高耸蓝天的高压电线塔时,不禁即兴赋诗一首:“轩辕黄帝创指南,此是电磁始祖心;铁塔而今输万千,农工溥利感戴深。”他激动地说,轩辕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科学文化的始祖,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交大校友要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共耘同耕。

黄帝子孙同气连根

经过近5小时的行驶,汽车停在黄陵县桥山半山腰上,交大校友们拾阶而上。沿途翠柏蓝天,据说有8万多株,历代人们只植不伐,以示对始祖的崇敬和虔诚。

登完了225个石阶,路经“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校友们见到了渴望已久的华夏始祖的黄陵墓。寝陵位于桥山之巅,沮水环绕山麓,一派肃穆气氛。

下午1点半,祭扫黄帝陵典礼开始了。主祭人是八旬高龄的交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苏庄。他首先代表前来祭祖的校友们,向人文初祖黄帝三鞠躬,并向黄帝陵敬献了由鲜花翠柏编成的花篮。随后他恭读祭文:滔滔黄河,九曲东流。立国迄今,五千春冬。人文始祖,功若日悬。今我华夏,再次飞腾。展四化之宏图,熠熠煌煌……凡我华裔,黄帝子孙;或居河淮南北,俱是一脉赓续;或处台港五洲,皆乃同气连根。……听着祭文的香港、海外校友,有的眼睛湿润了,有的禁不住迈步祭台,向黄帝陵深深鞠躬。许多人作了感人肺腑的即兴发言。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美国威斯康辛——梅迪森大学教授吴贤铭相继登台,说明轩辕黄帝还是土木、交通和机械的始祖。因为“轩辕”二字是“车”旁,车是离不开齿轮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凌宏璋说:“黄帝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明家,他做衣冠、造舟车、务蚕桑、创医学,开创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美洲交大校友会会长杨天一,祖籍江苏海门。他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源,自己的根在中国。他曾四次回大陆探亲访友。这次,他特意又领着女儿杨萍回国,前来祭扫黄帝陵。他说:“我们能有机会回国拜祖寻根,十分荣幸。这次我带女儿来,就是要让她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

踏着祖先脚印前进

谒拜了黄陵,步入轩辕庙。庙内十余庞然古柏,郁郁苍苍,巍然挺拔。它们舒展着虬劲的枝丫,好像在召唤远方游子的归来。

入门左侧一株古柏,高58尺,下围31尺。谚云:“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可知其径围之大。相传此柏已五千多岁,系黄帝当年亲手所植,堪称群柏之冠。

巨柏浓荫下,只见一对年过半百夫妇,仰望虬枝粗干在凝神徘徊。他们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华人教授肖之隽和袁昭颖博士。他俩生于北京,40年代赴美攻读,取得优异成绩。1979年以来,他们为了中美两国人民和两国高校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不辞辛劳,多次奔波大洋两岸,为架起友谊之桥作出了贡献,先后促使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和中国陕西省建立了姊妹州省关系,促成了明尼苏达大学与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清华、北大等10余所大学达成校际间友好来往关系。这次夫妇俩回国朝拜先祖,站在巨柏之前,尤感华夏历史之悠悠,人生年华之匆匆。肖之隽说,时间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太宝贵了!我们每个中国人只有争分夺秒、努力工作,才能无愧于先宗列祖!袁昭颖说,这些年,我们能为中美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友谊尽一份力量,感到很有意义,算没白活!他告诉记者,在海外的华人学生,学习都很刻苦,一般学习成绩也比外国学生好,没有给咱们民族丢脸。特别使他感到欣慰的是,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祖国统一,中华振兴,已是大势所趋。

往庙内走去,留在石板上的黄帝脚印,引起了他们夫妇的兴趣。只见这双宽阔的脚印镌刻在1米见方的青石上。相传黄帝出外巡察时光着双脚,有人根据他留在河滩胶泥上的脚印,做了一双靴子。后来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紧紧拽住他的衣襟和靴子不放,把衣襟和靴子揭了下来,埋在桥山之上。后人为了纪念黄帝,每逢清明,都要照黄帝的脚印大小做一双高筒靴子,拿到陵前,担心黄帝在天宫没有靴子穿。为了避免黄帝脚印失传,不知哪朝哪代,有人把黄帝的脚印刻在青石之上。听了这美妙的传说,肖之隽夫妇相继站在石印上比试了一番。肖教授高兴地说:“哟,祖先的脚印比我的脚长一倍!”袁博士望着丈夫,会意地说:“我们祖先伟大,迈的是巨人步伐。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可要沿着祖先的脚印前进哟!”

交大海外校友祭黄帝陵文

西安交通大学于公元1986年6月5日庆祝建校90、迁校30周年之期,派遣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苏庄为祭黄陵的主祭人。祭文云:

维公元1986年6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暨来自香港和海外的校友,仅以鲜花雅乐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滔滔黄帝,九曲东流。时值校庆,恭谒桥陵。缅怀始祖,开创文明。立国迄今,五千春冬。恩及九州,光照宇寰。人文始祖,功若日悬。今我华夏,再次飞腾;强国富民,众志成城;兴改革之春风,浩浩荡荡,展四化之宏图,熠熠煌煌;内则活跃经济,国力昭苏,民生日臻康阜;外则实行开放,文化交流,科技载骎播扬;举贤任能,全面开创新局面;立法备章,建设高度新文明,独立自主,国际地位日高;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发扬。凡我华裔,黄帝子孙;或居河淮南北,俱是一脉赓续;或处台港五洲,皆乃同气连根。明月尚有圆时,家园岂可久分?统一大业,人心切盼;振兴中华,游子心愿。亿兆一心,联袂奋起;同耘同耕,祖国昌盛。继往开来,光我祖先;泱泱民族,屹立如山!大哉轩辕,人文初祖,万代千秋,永垂不朽!尚飨!

祭扫黄陵 呼吁统一

1987年清明时节,春风送暖,海内外5000多同胞,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隆重举行公祭华夏先祖轩辕黄帝的仪式。

专程赶来的30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黄帝陵前献上精制的花篮和镌刻着“四海归黄”的金字横匾。

一大早,乡亲们便扶老携幼,翻沟越岭,从四面八方带着连夜赶制的各种供品,向桥山汇聚。上午9时,公祭仪式在典雅肃穆的古乐声中开始,来自省内外,海内外的各界代表敬献了花篮。

当地群众按照传统的民间祭扫礼仪,恭恭敬敬地奉献一盆盆精制的面食供品,把一杯杯当地酿造的美酒浇洒在陵前。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武连元专程前来参加祭扫活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连璧恭读了祭文。

海内外各界人士伫立在黄帝陵前,谒拜于黄帝庙内,思绪万千。民革陕西省委副主委、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高凌云说:“50年前在国难当头的危急形势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团结抗日,首次来黄陵共同祭祖;如今时逢盛世,国运昌隆,更应携手合作,共兴华夏,以告慰于先祖之灵。”

年过六旬的比利时华侨联合会主席黄潮普,这次应邀前来参加祭陵盛典。他为了让出生于异邦的子女不忘自己是黄帝子孙,特地偕同夫人及全家7口前来拜祖寻根。出生在陕西的香港建秦贸易公司总经理董健,带着父亲从台湾寄给他的奔马图敬献于黄帝陵前。

四海归黄

天下第一陵——轩辕黄帝陵,从古至今,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尊崇拜谒之地。于右任先生说:“自古以来,每岁之春,扫祭黄陵,唯我民族独有之礼。”年年祭扫,岁岁封茔,在我国已代代相沿成习。

1987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怀着崇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从五湖四海,从大洋彼岸,从世界各地来到陕西黄陵县古柏参天的桥山之巅,寻根问祖,祭扫拜谒……

霁雨初晴,大地湿润清新。上午9时,祭陵仪式在肃穆典雅的古乐声中开始。这古乐是陕西省古典乐团专门为祭陵谱曲演奏的。悠扬的乐声回荡在苍柏丛中,激荡在人们的心头。伫立在黄帝陵前的5000名海内外同胞代表深深地向黄帝陵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陕西省和延安地区、黄陵县等有关部门敬献了花篮。这之后,民间参拜仪式开始。一位当地白髯拂胸的老人和一位银发健朗的老大娘,领着一对男女儿童,手捧供馍、美酒等,敬献于陵前。在灼灼的烛光和阵阵乐声中,老人满斟一杯美酒,轻轻浇洒在陵前,以示对先祖的崇敬和祝愿。供桌上摆着用白面蒸做的插花大馍和两对狮子、老虎馍,造型古朴精美,使摄影记者们大感兴趣,连连按下快门。这天也是黄陵县人民的盛大节日。家家夜以继日地编制花篮、蒸做插花面食供品。当地妇女都有一手做供馍的绝艺。揭开蒙在供篮上的白毛巾,只见各种花馍绚丽多彩:金龙、玉凤、牡丹、飞燕……令人目不暇接。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回国的荆允毅教授,亲眼目睹国内同胞对祖先崇敬之情,双眼湿润了。他感慨地说:“孝敬祖先,孝敬老人,是我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特有的传统美德。我久居海外,深知人情之薄。英语里就没有这个‘孝’字啊!”祭陵开始后,当荆允毅教授将一块镌刻着“四海归黄”的金字横匾敬献于陵前时,在场的人们个个心潮翻滚:这四个字,多么真切地表达了炎黄子孙敬祖爱国的拳拳之心啊!侨居新加坡的翁惠华女士心情格外激动。她说:“今天,我像女儿回到了娘家一样高兴。我们这些海外儿女,要为母亲做点贡献才对。现在,我的儿子正在西安利用外资合营兴建一座‘丝绸之路宾馆’,我要鼓励他把这件事办好!”

年过六旬的比利时华侨联合会主席黄潮普,全家7口前来谒陵。他仰望着满目青翠的桥山和遮天蔽日的黄帝手植柏,说:“我是黄帝的子孙,这次回国拜祖,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了。”来自印尼的著名音乐家黄武殿先生,轻轻哼起了他谱曲的《我漫步在黄帝陵前》:“……我弯腰抓把黄陵前的黄土,珍藏在自己赤诚的胸怀,啊,你甘甜的乳汁,你亲切的呼唤,饱含着多少慈母的期待!”

今年清明节,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后首次同祭黄帝陵5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民国初创,孙中山曾派员致祭黄帝陵,亲笔写了题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战,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937年4月5日清明节,适逢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均派要员驰抵黄陵共祭民族始祖。毛泽东亲笔写了祭文。文中“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对我先祖进行了热情讴歌;对日寇侵华,“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予以无情地揭露,同时发出了“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呼吁。这篇光耀千古的祭文,至今掷地有声,振聋发聩!1944年,蒋介石亲笔写的“黄帝陵”三字碑,今尚在轩辕庙内妥善保存。

81岁高龄的澳门归侨总会主席梁披云,满面春风地专程赶来参加祭陵活动。他拄着拐杖,健步登陵,高兴地对记者说:“香港、澳门将先后回归祖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将宣告结束,作为黄帝子孙怎能不高兴?如我祖在天有灵,也会眉开眼笑的。”他深情地远眺了一眼苍莽无垠的大地说:“现在港澳和海外一些朋友担心国内政策会变,我参加全国政协以后,明白了国内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说变,只能越变越好,越变越有利于祖国统一,越有利于华夏振兴。我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台湾迟早也要走上回归统一之路。到那时,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强大,我们黄帝子孙将给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台湾同胞、香港观佳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茂雄,当即找到黄陵县县长徐胜利,表示要捐赠10万元人民币绿化修葺黄帝陵。他说:“这点钱,就算我代表台湾人民,为黄帝陵封茔添把土吧!”

归去来兮

归来了,归来了,他们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归来了!

戊辰清明,四海归黄。40多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终于来到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前。步入莽莽的古柏林海,犹如扑进母亲的怀抱,登上满目青翠的桥山,如同来到了历史的源头。他们寻根问祖、祭陵谒拜,心潮漾起默默的祝愿,目光里流溢着美好的企盼……

他们祝愿民族团结、中华振兴。

他们企盼祖国统一,同拜黄陵。

天麻麻亮,一辆白色的面包汽车,划破灰蒙蒙的雾霭,驶进黄陵县城。从车上下来的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副主席湛兆霖一家6口,同车赶来的还有香港世界国际发展集团董事、总经理程万琦先生,他看到自己捐款恭修的轩辕黄帝巨幅石雕像已经安置于轩辕庙正堂的时候,不禁心潮滚滚,思绪万千。他对记者说:“从古到今,凡是中国人,不论流落异国他乡或者浪迹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孝敬祖先,祭扫黄陵,是我民族独有之礼。我们期待着有朝一日圆月高悬照九州,海峡两岸亲人共祭祖!”

在新修的碑廊上,记者们把来自香港的台胞黄茂雄先生围了起来。黄先生上次来黄陵祭陵时,主动找到黄陵县长,表示捐赠10万元人民币修葺黄帝陵。这碑廊,就是用他的捐款修建的。他说:“大陆的大门已经敞开,我每年都要回来看看:可是台湾的大门才开了个缝,我还是回不去啊!在台湾,我还有弟弟、妹妹等亲人,我日夜思念他们;大陆还有近3万台胞在盼望着回台湾探亲啊!炎黄子孙情同手足,愿台湾当局早日拆除藩篱,让亲人思念之泪莫再流,举杯同饮合欢酒!”

“咦,他怎么那么面熟?他不是去年清明来黄陵祭祖的香港建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健先生吗?”一点不错,正是他。就是他,去年把在台湾的父亲、“国大代表”罗甸服亲笔画的奔马图敬献于黄帝陵前;今年,他又受父亲的嘱托,将父亲书写的“黄帝始祖,人类根源”的条幅敬献于黄陵。他望着桥山,深情地说:“我年迈的父亲,每年清明都隔海遥望黄帝陵叩拜。他说,思母报恩,思祖报国,是中国人的美德。我期望着和父亲一起高香明烛,同拜黄帝陵这一天。”

此时,只见一位浓眉阔面、身体敦厚的老人,和一位身着红装的年轻女士在向黄帝陵朝拜。他们就是冯玉祥将军之子、美国泰山工业公司总裁冯宏志和外甥女谷维贞。冯先生望着潮水般的谒陵乡亲,心潮一阵涌动,双眼不禁湿润了。为了祖国早日统一,老人曾两次给蒋经国写信,劝他当机立断,在生前实现祖国统一,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1987年夏天,冯先生回国参加“七七”事变50周年纪念活动,特意到浙江溪口蒋经国生母坟上捧回三把土带回。8月份,他将坟土、照片附上他的信寄给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见物思人、见土思乡、早除介蒂,实现祖国统一,以实现他为母亲扫墓,将父亲棺木运回紫霞湖安葬(蒋介石生前看中的坟地)的夙愿,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9月16日,蒋经国采取了松动政策,宣布由一个五人工作小组就开放大陆探亲方案进行审议,11月2日做出部分在台人员可以回大陆探亲的决定。最近,冯先生看到台湾当局政策又有所放宽,在百忙之中专程来黄陵祭祖。他兴奋地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海峡两岸黄帝子孙再不能分疆而治,形同敌国了!祖国统一大势所趋,翘首可望!”谈到这里,冯先生突然眉头一皱,说:“现在台湾的一些老兵,生活拮据,回国有困难,我想大陆可以派轮船到台湾接送他们免费回国探亲。我想,台湾当局没有理由加以拒绝。”他还建议,不仅大陆的动物(如熊猫)可以送到台湾交换,而且祖宗留下的文物,如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地宫珍宝,也可以选出点送到台湾展出啊!为什么国宝兵马俑可以到外国去展出,而不能到自己的国土台湾去展出呢!

祭陵后,海外游子们挥锨、浇水,栽下了一棵棵护陵幼柏。他们乘车下山,在途中侃侃而谈。一排小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飞驶着。突然冯宏志先生说:“看,尽是外国车。”他认为,为什么不省下钱支援像黄陵县这样的穷困地区呢?要关心、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要乱花钱。

“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无不希望祖国强大!”来自大洋彼岸的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一级专员潘君密接上了话茬,“我在国外看到中国原子弹、氢弹发射成功的消息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次回国谒祭黄帝陵,恰逢北京召开盛会,代表和委员们的一言一行,国内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连着他的心。在汽车上,他也禁不住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促使祖国早日统一,希望政府在做好台湾上层工作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在台湾人民身上,对于‘台独’也要区别对待,除了个别顽固分子之外,对于一般‘台独’分子,也要做好分化、团结和争取工作。”他建议,在福建沿海,比如厦门附近,可以设立台湾经济特区,让归国的台胞去管理,并借此加强与台湾或来往台湾的船只、渔民的联系和交往……

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你的建议有新意,看来,旁观者清啊!”大伙说。

“哪里!我可不是旁观者!我下一步就要回国定居,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尽点绵薄之力!”

潘君密先生的话,道出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愿。

再见了,朝思暮想的黄陵!再见了,祖辈生息繁衍的土地!海外游子们手捧一把桥山黄土,采撷一片黄陵翠柏,登上挥别的汽车。他们带走了一怀眷恋深情,留下了串串爱的足迹,走远了,走远了……

祭黄陵 话文明

戊辰清明,天麻麻亮,黄陵县静谧沉睡的桥山被春风催醒,千年古柏伸出的枝丫在微风中摆动,好像在召唤远方游子的归来。

前来拜祖谒陵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怀着对中华始祖黄帝的仰慕之情,踏上登陵祭祖的汽车。

真巧,记者恰恰坐在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中间:左边是香港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德根,右边是著名电影演员夏梦。

汽车徐徐启动,车上侃侃而谈。

“祭陵的人真多呀!”夏梦扶了扶褐色的眼镜,透过雾霭,深情地望着满目青翠的柏林和如潮般的人流,喃喃自语,“敬孝先辈祖宗,是我们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美德呀!”

“你们二位特意从北京赶来的吧?”记者问。

“是的,我们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夏梦说:“我俩是专门请假赶来祭扫黄帝陵的!”

“作为炎黄子孙,身居海外,那能忘记祖宗!今天能亲自祭陵,总算尽了一份孝心,了却一桩心意。”邱德根说。

听说他们从北京政协会上赶来,车上的人纷纷向他俩投以探询的目光:“全国政协会开得如何?”

“会开得很好啊!民主气氛比前几次会浓得多了。会上,我们港澳组很活跃!”夏梦笑着说:“人代会上选举,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弃权;政协会发言,慷慨陈词,有啥说啥,不像过去千人一口,众人一面,上下一律了。代表和委员来开会,也不像过去‘通过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领导接见握握手’,现在拍手举手,都要先思索一下哩!”

“可不是,现在是建国以来最民主、最开明的时候,这种好局面可再也不能反复了。”邱德根接着说:“炎黄子孙,同气连根,都希望祖国繁荣民主,文明昌盛。实际上,民主也是一种极大的文明!”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盘旋而上。

“说起文明,我们祖国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轩辕黄帝是我们文明古国的奠基人,孙中山先生在祭陵诗中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是,今天我们却感到文明的风气日渐淡薄了,有些不孝子孙丢掉了我们民族的礼仪、孝祖、崇俭等传统美德,实在令人担忧。”夏梦说到这里,脸上似乎浮起一层愁云,“这次回到国内,走到街上,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公用电话亭被人损坏,厕所脏得不能涉足,连一些宾馆、商店里的服务员和营业员也打起了官腔……这些不文明行为,真有愧于祖宗!”

“有人说,这些不文明行为,是实行开放政策造成的,你如何理解?”

听到这话,夏梦笑了:“这话不对,开放与不文明现象并没有必然联系,应该说,实行开放,有助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吸收进来有什么不好?国外讲卫生,不随地吐痰等好的文明行为让我们学学又有什么不对?当然,国外也不是一切都好。门窗打开,新鲜空气和污浊空气都可能进来,关键我们要择善而取。现在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主要是文明道德和文化教育赶不上开放的步伐。”

“关键是提高国民的素质,”邱德根认为,“国家应当十分重视教育,应当在这方面舍得花钱。人的素质提高,要重视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感到国内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这种状况要改变。这些年,电影、电视有了发展,说明政策放宽,就会有起色。”

“昨晚,我们看了西影拍的新影片《红高粱》,我很喜欢这部影片。”夏梦谈起电影,似乎话如泉涌,“过去国内电影对白太长,啰里啰唆讲故事;而《红高粱》却以影像为主,画面很美,发挥了电影艺术的特色,这是继影片《黄土地》之后的又一大的突破,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到影片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国外好的艺术表现手法,我想,这也是开放政策的产物吧!但我也希望国内电影和电视多拍、多播放一些倡导文明、宣传人类美德的节目或广告。”

“现在,电视上增加了一个新节目,叫‘广而告之’……”记者说。

“这是我在一次全国政协会上建议的,没想到被采纳了。”夏梦高兴地说:“但愿这次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的好建议,也不落空!”

汽车在轩辕庙前嘎然而止。夏梦和邱德根欣然下车,款款向黄帝陵走去……

重阳盛会 万人祭祖

“九九”重阳节,传说是黄帝乘龙升天的日子。1989年重阳节,从清晨起,黄陵方圆数百里,成千上万的群众,就扶老携幼,带着供品,翻山越岭汇集到桥山脚下。前来谒陵的还有数百名从北京、西安、河南、延安等地专程赶来的专家、教授、知名人士和各界代表。

台湾中华民族子孙黄陵祭祖代表团团长王道循先生、台湾蓬莱普陀山开山住持释圣明法师及台湾文化、企业界知名人士44人,也专程赶来参加这一民间祭奠盛会。

“万里寻根古柏千丛迎赤子,亿民戴德心香一炷祭黄陵。”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沿着160面杏黄火牙黑龙旗夹道的山路,拾阶而上,肃立在香火缭绕的黄帝陵前。上午10时,祭陵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开始。击鼓鸣钟,古乐齐奏,黄陵民众将牛、羊、猪三牲和各种精制的供品,敬献在陵前供桌上,黄陵各界群众和团体以及为化解海峡两岸“心绪”,积极倡导和组织台湾同胞前来黄陵祭祖的释圣明法师等敬献了花篮。

祭奠仪式结束后,台湾同胞在黄帝陵四周栽下一棵棵长青松柏,并拜谒了轩辕庙;听取了黄陵县关于黄帝陵保护发展规划,黄陵县风景名胜区发展设想以及黄陵古柏保护等情况介绍。王道循先生还向海外炎黄子孙发出了“筹集资金,修建黄陵公园”的倡议。

缅怀始祖功德 筹建黄陵碑林

为了鼓励炎黄子孙缅怀始祖功德,激发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陕西省决定在黄陵县兴建黄陵碑林。

黄陵碑林是规划中的以陵庙、碑林、公园三位一体的综合旅游中心的一部分。近期先搞1000块可保存千年的青石刻字立碑。碑文主要内容有:黄帝功德记、历代祭文、黄帝《内经》,历代诗人咏黄帝陵的诗、词、文、赋以及当代政治家、著名学者、专家、书法家、海外侨胞祭陵的题词、诗赋等。

兴建黄陵碑林的资金主要靠海内外炎黄子孙募捐。今年重阳节,黄陵县委发起兴建黄陵碑林倡议之后,延安地区及黄陵县的干部职工和群众已率先捐款165000多元。

选自《黄土地的文明》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

孟西安,1945年6月16日出生于西安。1968年1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西北联合党支部书记、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作品5000余篇,有50多篇作品获全国、省部级好新闻奖。出版有《黄土地的文明》《走出关中》《郭秀明》等书籍。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