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
“一根丝也有一个开始,一粒米也有一个源……”法兰西艺术研究院驻外院士、生于印尼的陈瑞献恭读着奉于黄帝的祭文,在黄土高原中部的桥山之巅向世人传达着“一切由您开始”的亘古怀念。
这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怀念,代表了他们共同的心声!随着黄帝陵整修工程的顺利开展,黄帝陵的祭祀条件大为改善,10年前每年只有几万人谒陵祭祖的规模,近年来已达50多万人次,黄帝陵正在成为海内外华人的祭祖圣地。
海内外华人的殷殷期盼
清明是中国人洒扫先人墓地、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内外华人拜谒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的重要时刻。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一文化传统也绵延了五千年。
“历代王朝对黄帝陵进行过多次或大或小的建设、维修与保护,但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没有能力为人们提供祭祀黄帝的合适的场地。是新中国首次为海内外普通华人提供了拜谒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初步条件。”据黄帝陵管理局副局长高院艾介绍,在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黄帝陵是古墓葬的第一号,称“天下第一陵”。而祭祀条件的改善则是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以及海内外华人的期盼分不开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江总书记的这一题词道出了13亿炎黄子孙的千古衷肠,让人久久地体会着这个星球上具有独立起源、唯一没有中断而绵延流传的古国文明。
10年来,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前往黄帝陵并视察整修工程。胡锦涛、尉健行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黄帝陵的整修工作也都十分关心和重视。1990年4月,李瑞环到陕西视察工作时提出整修黄帝陵。1992年10月黄帝陵基金会成立,李瑞环自愿担任名誉会长。此后,他多次听取陕西省和黄帝陵基金会的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今年9月,他第三次来到黄帝陵,再次视察了黄帝陵的整修工程。中央领导的关心使整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海外5000万华人的特别关注,也是黄帝陵整修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截至今年9月底,整修黄帝陵工程共筹集资金约1.25亿元,其中海内外各界捐资7000多万元,占筹集资金总额的56%。海内外华人整修黄帝陵的殷切之情,漫染桥山。
黄帝陵初现恢弘气势
位于桥山之巅的黄帝陵坐北面南,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谒拜祭祀黄帝的主要场所。经过10年的整修和建设,共完成投资8300多万元,黄帝陵现在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不仅能满足较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谒陵的需要,并且呈现出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站在谒陵的起点——轩辕桥南端的半圆形广场,俯视着铺砌广场地面的5000多块秦岭天然河卵石,扑面而来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相传是黄帝洗笔、由沮河古道改建而成的印池,则碧波荡漾,使黄帝陵形成山水辉映的自然意趣,并恢复了“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横跨印池的轩辕桥,全长66米,宽8.5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外形粗犷古朴,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
透过仿汉建筑风格的庙门,一万多平方米的轩辕庙内翠柏林立、绿草茵茵。在大殿前请香拜祭毕,只见澳门回归纪念碑与香港回归纪念碑比肩而立,在黄帝庙众多的碑匾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在有着五千年历史的黄帝手植柏旁留照为念,到桥山之巅为黄帝陵撒一把黄土,更是谒陵人的必备之仪。
黄帝陵管理局副局长高院艾介绍说:“整修黄帝陵工程于1992年开工,为整修和保护黄帝陵筹措资金的黄帝陵基金会也于同年成立。截至目前,黄帝陵已形成了以轩辕桥、印池、入口广场、桥南桥北广场、停车场、龙尾道和大面积绿化为主的新格局。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已经开工。”
根据规划,黄帝陵整修二期工程将以黄帝陵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保护好珍贵文化古迹和桥山8万株古柏群,修建祭祀大殿和功德坛等主体建筑,完善陵区基础设施,治理陵区生态环境,使黄帝陵形成更为完整的景观体系。整个工程共35个项目,概算资金约1.5亿元。二期工程完工后,黄帝陵将以古朴粗犷的建筑与天然山川水势相结合,融陵、庙、山、林、水、城为一体。
海内外华人的祭祖圣地
“作为黄帝后代,我感到非常骄傲!”自1989年以来,每年都来拜谒黄帝陵的香港商人叶嘉星说:“在感受国家变化日新月异的同时,通过祭祖,我更多地理解了作为中华民族传人的身份和聪明才智。全球华人都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据陕西省政府统计,十几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生活在国际化环境中的海外华人,对中国的开放和崛起非常自豪,热切希望寻根问祖。黄帝陵的祭祀活动正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海外华人的隆重活动。
黄帝陵基金会副会长、陕西文物局局长张廷皓说,海内外华人有规模地谒拜黄帝陵始于20世纪90年代,人数与年俱增。人群中有白发老者,也有幼齿稚童,还有一些洋女婿。自港澳回归后,每年前来黄陵的华人华侨增加了两三万人次。去年谒拜黄帝陵的华人已达52万人次。
如今的黄帝陵,除规范的公祭礼仪外,还增加为整修黄帝陵献爱心、民间祭奠仪式,以及再现远古先民钻木取火、生产、狩猎和汉武帝率武官征战、阅兵、祈仙、祭祖等场景,并举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书画表演和旅游活动等。而采集人文初祖的火种,更是一项现代活动。
除投资一亿多元整修黄帝陵之外,其他祭祀黄帝陵的条件也有重大改善。黄帝陵不仅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由西安通往黄帝陵的高速公路也于去年全线贯通,使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化为坦途,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也使素面朝天的黄土高原正在变绿。
桥山静穆,沮水潺潺。缅怀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所有参祭者既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而骄傲,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默默祈祷。香港建秦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先后参加了3次祭陵活动。桥山上,有他全家人种植的一棵柏树。他希望儿子记住,他的故乡在这里,中华民族的根在这里。
年年清明,岁岁重阳。人们或伫立黄帝陵前或天海一方遥祭轩辕,都能听到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呼唤。正如诗人雁翼在其《黄帝陵》一诗中写的:“我双腿跪下,双手按地,并不是为了致哀,仅仅为着接通五千年血脉,让祖先的血和我的血脉共流。”
选自2002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冯国,中共党员,1971年生,山东聊城人。1999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后分配至新华社陕西分社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