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章 傀儡幼帝朝不保夕(1)

  第一节六岁登基权归二王。

  一、太宗猝卒白黄旗主争立。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初九晚上十点左右,盛京(沈阳)皇宫内,夜深人静,大清国宽温仁圣皇帝皇太极之皇九子六龄幼童福临,正在母亲庄妃的永福宫里安静、甜蜜地睡觉。忽然,从清宁宫中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揪人心肝的哭声,白天还在临朝听政的五十二岁皇上驾崩了。福临虽不太知晓事体,但也肯定会为父皇永远离开他们弟兄而伤心,随着母亲、皇叔伯、皇兄弟而哭泣。但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小儿童,哪里知道这一突然事变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会给他和他亲爱的母亲带来多大的麻烦,哪里知道平时在他眼目中矜持高雅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几位皇叔正在绞尽脑汁,准备为争夺皇位大动干戈。

  被尊谥为太宗的皇太极,死前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命,因而没有立即拥立新君,八旗王公大臣一面办理丧仪,一面私下筹划继位之事。

  八月初九晚太宗去世后,八旗及外藩蒙古和硕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公主以下,固山格格以上;和硕福晋以下,奉国将军之妻以上,咸集清宁宫前,诣大行皇帝几筵,焚香跪哭奠酒。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承政等以下官员,齐集崇政殿前,其妻等命妇齐集大清门外,各按旗序立举哀。第二日奉梓宫安放在崇政殿,王公贝勒大小群臣朝夕哭临三日,十三日内禁止屠宰。

  如果按照中原地区明王朝的传统,皇上死后,自应由其皇子继位,无子,始于宗室亲王中近支者内择立,这样一来,对福临八弟兄(太宗共十一子,三子已殇)便不会带来太多的威胁,反正是自己亲弟兄之一继位为君。但是,此时以满洲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大清国,虽然经过太宗皇太极十七年的艰苦努力,取消了太祖努尔哈赤亲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抬高了君权,压抑了王威,太宗还亲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牢固地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以旗主为本旗之统治者的八旗制度仍然存在,正白、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五旗之旗主多尔衮、多铎、代善、罗洛浑、济尔哈朗仍分系本旗之主,又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或多罗贝勒,饶余贝勒阿巴泰、武英郡王阿济格、郡王阿达礼、固山贝子硕托等也分辖若干牛录,八旗王、贝勒、贝子皆系统兵征伐久战沙场的统帅勇将,权势很大。因此,新君仍须由八旗王公大臣议立,而且并非只有皇子才能继位,其他亲王、郡王同样也有当皇帝的资格。

  本来,按各旗之势力而言,太宗之皇子拥有很好的竞争条件。八旗之中,皇太极亲领三旗,人丁兵将战马之多,超过其他五旗之中任何一位旗主。特别是正黄、镶黄二旗,猛将如云,谋士众多,开国元勋中功劳最大、职位最高、子侄最勇,与太祖、太宗联姻婚娶的三位大帅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皆在正黄、镶黄二旗。

  额亦都原系贫寒诸申,明万历十一年(1583)随太祖首举义旗,起兵攻图伦,此后转战四十年,屡克强敌,所向披靡,军功累累,任至众额真、固山额真、一等大臣、世袭一等总兵官,初娶努尔哈赤族妹,继“尚和硕公主”,死后追封弘毅公,其次子达启、第八子图尔格皆娶太祖之女和硕公主,其女嫁与太宗皇太极为元妃,其孙女嫁与太祖之孙尼堪为福晋。费英东多次领兵出征,功勋卓著,被太祖誉为“万人敌”,封授一等大臣、众额真、固山额真,娶太祖之孙女,死后追封一等公和直义公。扬古利长年征战,勇猛异常,屡立大功,任至众额真、固山额真,娶太祖之女,封超品公,死后追封武勋王。

  此时三位大帅虽已早逝,但其子、弟、侄、孙皆系分率正黄、镶黄二旗士卒南北征战军功卓著之勇将。额亦都有子十六,车尔格、图尔格、伊尔登、超哈尔、遏必隆、韩代、阿达海、谟海、索浑均系早年披甲厮杀,勇猛骁悍,韩代、谟海、阿达海及其子阿哈尼堪俱屡立军功战死沙场。图尔格幼从太祖征伐,积功授世职参将,太宗即位后擢固山额真、内大臣,屡败敌军,并曾为征明副帅,佐奉命大将军阿巴泰贝勒深入明国,克府州县七十八,晋世职为总兵官,其子武尔格从征皮岛战死。车尔格、伊尔登、遏必隆此时分系承政、巴牙喇纛章京和侍卫。费英东之第七子图赖,从诸申披甲,勇猛善战,军功累累,被太宗连续擢升,任至巴牙喇纛章京,授三等总兵官世职。费英东之侄鳌拜,屡败明军,征皮岛时,身为前锋,渡海搏战,勇克坚岛,被太宗赐予“巴图鲁”称号,任至巴牙喇纛章京,授三等总兵官世职。扬古利之子塔瞻、从弟谭泰、族侄伊尔德,分为固山额真和巴牙喇纛章京。他们皆有职有权有威望。此外,黄旗还有希尔艮等一大批战将。文臣中如希福、范文程、刚林均是大学士,范文程更是智谋出众佐国有功历任四朝的老相。尤需一提的是希福之侄、一等侍卫巴克什索尼,精通满蒙汉文,久值内院,智勇双全,对帝忠贞不贰。两黄旗的确是人才济济,远逾他旗。他们当然要拥立皇子,既对先帝效忠,又可确保本旗之特殊地位和个人的富贵荣华。

  此时现存的八位皇子中,四阿哥叶克舒、五阿哥硕塞,只有十四五岁,六阿哥高塞以下更小,皆是无禄少年或幼童,只有大阿哥豪格年长,三十五岁,且有文韬武略和军功。豪格十七八岁时即因进攻蒙古有功而被太祖封为贝勒。太宗即位后,他又因军功政绩晋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封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其功勋资历和威望都不亚于几位皇叔,本应是最有可能继承帝位之人。但是,豪格有三个弱点。其一,他的母亲乌拉那拉氏并非贝勒之千金,嫁与皇太极后不久即死去,没有正式封号,与嫡福晋、皇后等正宫不能相提并论。另一弱点是他并不为皇父喜爱,几次遭父谴责惩罚。崇德元年四月他封肃亲王后不久,即因与成亲王岳托结党,泄露太宗言语,对父有怨心,而被降为贝勒,崇德三年征明有功复封亲王,不久又因过降郡王,直到崇德七年松锦战中立功始复原封爵。第三个弱点是,在太宗时期,豪格始终未能当上主宰一旗之旗主。太宗虽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但一直亲自掌握,未授豪格为某旗之旗主,豪格只辖有若干牛录,与大伯礼亲王代善、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叔豫亲王多铎、侄贝勒罗洛浑分系一旗之旗主不同,这严重影响了他图谋大事的实力。

  当然,如果代善等五位旗主或其他拥有牛录之英郡王阿济格等王公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或没有争夺皇位的势力,那么上述三个弱点并不妨碍豪格继位为君,因两黄旗大臣会拥立年长之皇子大阿哥豪格承嗣大统的。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王公之中不仅有想当新君之人,而且势力相当强大,足以与二黄旗抗衡,这就是白旗三王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

  阿济格三王之母是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大福晋阿巴亥,即正宫娘娘,深受夫君宠爱,太祖也喜爱这三位皇子,曾明确宣布要使三人皆成为“全旗之主”,并在生前将亲辖之正黄、镶黄二旗分授予阿济格和多铎,赐多尔衮十五个牛录(相当于半个旗),且欲将汗位由这三子之一袭承。不料,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太祖病逝,第二日八旗贝勒议立新汗时,大贝勒代善、贝勒岳托、萨哈廉决定立四贝勒皇太极,诸贝勒赞同,皇太极便继位为汗,诸贝勒又逼令大福晋阿巴亥殉葬,且在议定新的治国体制时,将身为旗主的阿济格、多铎贬低到非旗主的“小贝勒”地位,他俩的二黄旗改名正白、镶白二旗。皇太极原有之正白旗及此时新夺来的太祖预定要赐予多尔衮的镶白旗改名二黄旗。这一系列打击显然会使阿济格三兄弟万分气愤,但此时阿济格二十一岁,多尔衮十三岁,多铎十二岁,无力反抗,只有被迫服从。阿济格勇猛鲁莽,时有怨气,于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被天聪汗(即太宗皇太极)找了一个借口,革除了旗主。多铎也因对汗兄不满,时被太宗训斥处罚。崇德元年他以镶白旗旗主、和硕贝勒的资格受封和硕豫亲王,崇德四年即被议罪降为多罗贝勒,罚银万两,籍没三分之一的包衣和牲畜,直到崇德七年因松锦之役中立了大功,才晋为郡王。只有多尔衮比较乖巧,虽怀有杀母夺旗之大恨,却深埋胸中,尽力讨好兄汗皇太极,并智勇双全,屡立军功,博得了太宗欢心,不断提拔,初让其接主阿济格的正白旗,成为真正的一旗之主,后又命其统摄吏部,几次统率八旗大军征明攻蒙,崇德元年封和硕睿亲王。到崇德八年八月太宗死之前,多尔衮已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太宗信赖的左右手,威望甚高。

  然而这位被太宗谕称“朕爱尔过于诸子弟,赉予独厚,以尔勤劳国政,恪遵朕命故也”的睿亲王,这位后来自己也回忆说“夫太宗恩育予躬,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也”的九王爷(多尔衮虽排行十四,但一般皆称其为九王、多铎为十王),此时却想夺回十七年前被太宗抢走的君位,想继位为帝,其兄阿济格、其弟多铎也竭力拥戴,于是白黄旗主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二、继位为君郑睿二王辅政。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初九夜太宗皇太极逝世后,足足过了五天,八月十四日,八旗王公大臣才齐集崇政殿,议立新君。

  这一天,是年方六岁的皇九子福临的命运和地位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天。当然,他这个小小儿童对此毫不知晓,其母――聪睿过人的庄妃也不可能知道爱子竟会登上御座,因为,大家都认为新君非豪格便是多尔衮,双方在这几天里都在紧张地筹划。

  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八人,前往肃亲王豪格府中,“私相计议”,“欲立肃王为君”。豪格当然十分高兴,遣固山额真何洛会、议政大臣杨善告诉郑亲王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已定立我为君,尚须尔议。”《清世祖实录》第37卷第8页。这实际是希望和劝诱郑王支持。

  豪格这样破例地选中郑王,而未去找其他亲王、郡王,应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郑王是位很有影响的王爷,他是镶蓝旗旗主,是此时礼、睿、郑、肃四位亲王之一,且久受太宗宠信,与睿亲王多尔衮同为帝之左右手,在八旗王公大臣中有较高的威望,有他的支持,就增加了一个旗,在力量对比上就超过了两个白旗,争夺帝位就有更大的把握。同时,郑王与太宗的关系极为密切,或者更准确一点说,郑王之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宗对他的栽培和宠信。济尔哈朗并非太祖之皇子,其父舒尔哈齐系太祖努尔哈赤同母之弟,按支派而言,他不能与礼、睿、豫等太祖之子相提并论,他只是近支宗室,而非嫡派皇室。他原来仅是镶蓝旗下的一位贝勒,旗主是其二哥阿敏。天聪四年,皇太极利用阿敏从永平撤退的过失,罗织罪状,革去其二大贝勒尊号和旗主资格,并幽禁,让其六弟济尔哈朗代为镶蓝旗主,并不断予以关照和宠信,济尔哈朗才能成为大清国声势显赫的王爷。有了这样的特殊关系,想来郑王是会同意的。

  郑亲王济尔哈朗见多识广,在二十多年金国――大清国的激烈政争中,基本上是顺利的,颇能应付复杂场面,此时也在密切注意白黄四旗的动向,考虑自己的对策。他当然愿意支持豪格继位为君,这不仅是由于曾受太宗厚恩,应予回报,而且支持太宗之子承嗣,便有拥戴之功,更能保持十几年来与君汗之间的特殊关系,维护自己既得利益并继续发展,如若其他亲王郡王为帝,这个特殊关系和特殊地位便丧失了,对己不利。同时,他也深知白旗三王并非善良之辈。英王阿济格素来鲁莽,豫王多铎年轻气盛,多尔衮机警过人,他们掌权,焉有郑王之地位,所以他很乐意接受豪格的要求。但是他也敏锐地看出白旗王爷图谋帝位,白黄四旗真的厮杀起来,谁胜谁负,亦难预卜,还是需要留点后路。所以,郑王告诉来使说:“我意亦如此。”但睿亲王“尚未知,待我与众商之。”《清世祖实录》第4卷第3页,第37卷第8、9页。这是让豪格等人明白,多尔衮是个关键人物,他有可能自立,不同意立豪格,要做好思想准备。

  多尔衮果然想继位为君,他于八月十四日黎明,即匆匆忙忙赶到盛京皇宫中之三官庙,询问索尼册立之事。索尼斩钉截铁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清史稿》第249卷,《索尼传》。这即使多尔衮第一次直接听到了两黄旗大臣反对他继位的意见,也促使两黄旗大臣立即开始争位行动。

  两黄旗大臣便“盟于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图尔格、遏必隆又“传三牛录下护军,备甲胄弓矢护其门”。这显然是摆出誓死必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