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家畜,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一点在艺术世界中也有一定反映。如在绘画、雕刻、装饰和舞蹈中都有形形色色牛的形象,牛成为艺术创作的来源,也是重要的艺术主题。
绘画是古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但是因绘画材料不同,形成不同的画种,如岩画、画像石、年画、纸画等等,在各类画中都有牛的生动形象。
(一)岩画
在岩石上绘制或雕刻的形象,俗称为岩画。在我国各地都发现有很多岩画,其上多有牛的形象,如内蒙古阴山岩画上,不仅有野牛,还有水牛和黄牛。这说明当时内蒙古阴山地区,气候温暖,水草丰茂,适合牛羊生存。北朝鲜卑歌手斛律金有一首《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牛是当地游牧民族的重要饲养对象,《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驴?、??、??、??。”汉代匈奴还从中原大肆掠夺牛羊,中原王朝也从匈奴地区掠夺牛羊,少者数万,多者千百万头,这些必然会在岩画艺术中有所反映。
在云南沧源岩画中,由于反映的是农耕民族的生活,牛在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除猎牛图外,还有放牧图、牵牛图,有些傩舞场面,还有以牛为牺牲品的内容。
(二)画像石
在刻石上,刻有各种形象,俗称画像石,其实不是绘制,而是刻制,属阴刻浮雕画,其中有许多牛、牛耕的形象,例如:
江苏泗洪县重岗乡出土耕种画像石,其上有一农夫在前引导,另一农夫牵牛,还有一农夫扶犁,犁为二牛抬杠。
江苏睢宁双沟出土一件牛耕画像石,上层为神仙故事,下层为牛耕田和车辆图,也为二牛抬杠式犁。
山东邹城出土一件农耕画像石,前为人挑担,中间为二牛抬杠犁,后为牛车图。
陕西米脂官庄出土一件双牛曳犁画像石,上为庄稼,下为二牛抬扛犁,人扶犁而耕。如此等等,都是画像石上的牛及牛耕形象。另外,在唐宋时期的墓志?石刻上也有生动的牛形象。
(三)画像砖
在砖上也绘有各种牛的形象,这一点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上最为突出,其中有许多牛的形象,计有牧牛图、犁地图、耙地图、椎牛图、宰牛图等等。在犁地图中,不仅有传统的二牛抬杠,还有一牛挽拉的双辕犁,其实,从犁地到收割,在画像砖上都有生动的描述。其中的宰牛图,有人一手牵牛,另一人手握着锤子,正欲往牛头击去,这是典型的椎牛方式,是一种原始的杀牛方法。
(四)青铜器的牛纹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经常会有牛首纹饰出现。另外,牛纹在滇文化青铜器上也是很多的,如在河北卢龙县东?各庄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件弓形器上,中央有一圆形凸钮,钮两侧各刻一牛纹,形成对牛形象,这是比较少见的。又如在云南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具、贮贝器上,都有大量的镂刻或雕塑牛图像,这些牛是财产的重要标志。在江川李家山第24墓出土一件铜鼓,其上有一组花纹,中央立一竿,下拴一牛,周围有四人翩翩起舞,这当是鬼竿舞。
在牛装饰图案中,还有一种牛与鸟“共生”,共存的形象,宋昊曾《能改斋漫录》卷八载张芸叟诗:“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这说的是夕阳西下,耕牛回村了,牛背上站着寒鸦,宁静自然,反映了农村景物。其实在考古时发现的这类资料很多。
在云南石寨山一号墓58号铜鼓腰部,铸有六只船,两船一组,每组前后各有一人,作奔走状,两船间隔一牛,前组牛身上落一鸟,牛头下也停立一鸟,这是牛鸟结合的最早形象。四川会理三号铜鼓腰部也有两层装饰,上层有小鸟六只,下层分为八格,也有牛鸟组合图案,牛背之鸟多作飞来立足未稳之状,地上之鸟则为站立状态。
这种牛鸟共存的形象,不仅是一组艺术对称美,也表明动物除爪牙相加,残酷斗杀外,还有和平共处,共同生存的一面,这是工匠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古老的自然生态环境。
(五)年画、剪纸
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又称木板年画,顾名思义,是先在木板上绘画,然后刻成阳、阴花纹,再在上涂墨或其他彩色,铺纸印成美妙的年画。年画的题材很多,有神像、历史故事、生产、生活和吉祥图案等,大部分是迎合农村需要而印制的,因此以表现农村生活为主。由于牛是农民们的宝贝,所以牛必然被画在年画中。如牛郎织女故事就是重要的主题,潍坊印的“大喜牛”、“男十忙”,苏州印的“三百六十行”,杨柳青印的“同庆丰年”等等,都有不少牛的形象,此外,在民间剪纸上也都有牛的题材,这是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对耕牛的赞颂。
(六)壁画、纸画
在壁画、纸或绢上绘牛,在古代很流行,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越来越多,以唐代的五牛图最负盛名。
《五牛图》是唐代韩?绘制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五头牛在画中并列排立,除一丛荆棘外,没有任何背景。但是五头牛的姿态不一,各有神韵。第一头牛黄色,侧面低首在荆丛中作蹭痒之状;第二头牛黑白花色,侧面昂首翘尾作行进状;第三头牛青灰色,正面昂首站立,作嘶吼状;第四头牛浅黄色,侧面回首伸舌,作舔毛状;第五头牛棕色,侧面红绳络首作健步状。
乍看起来,五牛并列,好像比较分散,但仔细琢磨又不一般,其中第三头牛作正面刻画,自然以其为中心,使其他四头牛构成对称画面,牛的犄角各异,头部作一昂一低的变化,眼神作左右盼顾的呼应,使五头牛既有差异,又浑然一体,缺一不可。整个画,画得既单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些牛皆为公牛,画家以粗壮健劲的笔锋,描绘出公牛的雄健体魄,造型精美,又以细腻的线条勾画出牛头、牛尾和牛眼睛的细毛,轻柔处与粗处形成对比,使牛顿生光彩。总之,《五牛图》对牛的形体、牛的神态,刻画入微,惟妙惟肖,是一部画牛的杰出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在先秦时期追求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主要指事物的外形,因此画技的难、易以逼真为准,而不定形者易画。《韩非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由于鬼魅谁都没见过,谁都可画,画什么是什么,而犬马就不可乱画了,所以难画。魏晋之后,绘画水平提高,外形绘画解决了,开始追求反映内在的神。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是一个画家的亲身感受,认为人有思想感情,既要画人之外形,又要表现人之思想,所以“最难”画了,动物则缺乏人的感情,主要画动物的外形,相对容易画。其实,动物虽然没有感情,但有动感,而画家本身也有一定意境。到了宋代中国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董?在《广川画跋》:“大抵画以得其形似为难,而人物则又以神明为胜。物各有神明也,但患未知求于此耳。”从绘画历史角度看出,《五牛图》是绘画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总之,《五牛图》是画牛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形,还是神,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使后来者望尘莫及。元代画家赵孟?在《五牛图》图后跋中称赞说:“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也。”元代文人孔克表也说:“天机之妙,宛若见之于东皋西垄间,亦神矣哉。”明人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甚至说:“神气溢出生,所以千古绝迹也。”
韩?(723-789),字太冲,长安人,唐德宗贞元初,官至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吏事之余,好鼓琴,善书画。北宋徽宗年间,宫中还收韩?画三十六件。韩?为官时,重视农业,储积谷帛,为此爱护耕牛,曾下令禁止杀牛,不准牛马出境,主张“营田积粟,且耕且战”。由于爱牛,在画中也以牛题材为多,有《集社斗牛图》、《古岸鸣牛图》、《归牧图》、《乳牛图》等十件。
后人对《五牛图》的创作意图,有种种说法,如宋人赵孟?在图后题跋上说:“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牧于水草之际。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寓韩?具有隐退之意,因而韩?官宦一世,春风得意,向来无隐退之心。《五牛图》的意图未必如此。然而清乾隆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像问;舐?讵帷?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其中的“问喘”为一典,指的是西汉宰相丙吉不关心民间打架斗殴,而关心牛走路上喘的原因,丙吉认为牛喘关系农业生产,民间疾苦。乾隆正需要丙吉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才。
最后还应该提到,牛在邮票图案中也屡出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共发行牛的邮票22枚,涉及15套邮票,其中生肖票2套3枚。
最早是1952年3月15日发行的《和平解放西藏》纪念邮票中有一枚为《西藏农民用牦牛生产》;第二年发行《敦煌壁画》中第四枚为《牛车?唐》;1955年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第十枚为《畜牧》中有一头黑白花奶牛,1958年发行的《气象》中的第一枚为《古气象仪》上有一牧童吹笛牧牛,1960年发行的《全国农业展览馆》的第三枚《畜牧馆》上有一大母牛和一小牛,1963年发行的《民间玩具》第二枚为《春牛》,1978年发行的《工艺美术》第三枚为《犀牛》,1981年发行《畜牧业――牛》,六枚全为牛的形象,1987年发行的《今日农村》第三枚为《喂牛》,1988年发行的《敦煌壁画》第三枚为《北周牛犁田》,1989年、1994年也发行过牛邮票;1997年发行的《丁丑年》中有《金牛奋蹄》和《牛耕丰年》两枚。从这些邮票中可以看出,牛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