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材料,原始岩画图像,为我们研究中国马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尽管史前考古和原始岩画有关马的材料是有限的,但它们却有着相当广泛的文化代表意义。人们特别看中考古化石材料,就是因为化石具有某种文化上的代表性。当我们进一步考察马文化时,发现中国马文化还有一重要“化石”――马部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表意文字,是汉族及其先民表达观念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古老且又流传至今的文字,它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汉字绝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而是汉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发明创造者们并不是漫不经心地乱写乱画的,汉字的每一笔一画都凝聚着先民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易?系辞传》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先之情。”可见文字是先民们“观天视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其中包含着人们对其自身和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是汉族先民基于生活的观念的产物,它反映了文字肇始之初及其以前的种种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哪怕是那些在今天看来是虚幻的、歪曲的、错误的观念,也会在汉字中留下印迹。汉字好比是汉文化的“化石”,就像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一样,具有文化上的代表性。通过汉字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某些今天已不显见的文化,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汉字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前人已经有所作为。最成功的例子要属甲骨学者,他们就是通过殷墟卜辞来研究殷代社会与文化的,而且著述颇丰。前人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路子,研究中国文化不能忘记汉字这块宝贵的“化石”。中国的汉字大约有56000个左右,其中今天常用的有三四千个,绝大部分已经不用或少用,但这些今天已经废弃了的文字符号在昨天却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它们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记录和反映。比如牛部汉字,目前收录汉字比较多而全的字典《汉语大字典》中收有330多个,这些汉字,我们今天已大多不用,有的则很难认读和辨义,因为我们距离牛文化最兴盛的时代毕竟太遥远了。但对这些汉字的研究,却可以搜寻到丰富多彩的古代牛文化的讯息,从而勾勒出古代牛文化的一个基本面貌。研究马文化,也不能忽视汉字的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将汉字分为540部,其中就有“马部”。以后历代字书都少不了马部。汉字中究竟有多少以马为部件的字,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尔雅》中约有45个,《说文解字》约有120个,《玉篇》中约有270多个,《康熙字典》约有500多个,《汉语大字典》约有620个。《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收字最多的字典,其所收字数应当具有科学性。当然,这里包含一些异体字,但抛去少量异体字,马部汉字的数量仍是相当可观的,更何况,异体字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翻开古代字书和词典的马部,会感觉到一匹匹骏马扑面而来,跃然纸上,古代丰富多彩的马文化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