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在现河北省保定以南,石家庄以北的冀西满城、新乐、唐县、曲阳、顺平、阜平、平山、定县、行唐、灵寿等地区,有一个白狄建立的国家,先称鲜虞,后改称中山国。它西依太行山,东临辽阔的冀中平原,北临易水与燕国为界,南以滹沱河、釜阳河与赵国为邻,建都新乐或定县。建国长达480多年,是戎狄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它与山西晋东南地区的赤狄,与冀南白狄鼓(河北晋县)肥(河北藁城)相互呼应。
鲜虞与周、晋、燕诸国同姬姓,大概也是黄帝的后裔。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国势日趋衰落,西方的戎狄采取攻势,进入陕北、山西、河北等地。白狄以喜穿白衣而得名,另有赤狄,喜穿红色的衣服。
白狄鲜虞先在陕北,后迁山西太原地区,再迁河北的冀西山区。建国后改游牧为农耕,修长城,壮大军力,有战车千乘,“衣铁甲,持铁杖以战”,善骑射。在前531-前489年的40多年间,晋国曾数次征伐,都被鲜虞打败,它还打败过燕国和赵国。
前408年,魏文侯以乐毅之子为帅,进攻中山国,战争持续三年,国都被占。中山国迁都灵寿。前296年,在赵、齐、燕三国联军的进攻下,中山国才被灭亡,最后一代王名尚,被送回陕北地区。
司马迁说:“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对中山国贬得太多。
其实,中山国的文化较高,他们的漆书、布币文字与华夏相同。国王善诗。据说《穆天子传》便是中山人撰写的。民间善歌舞,尤其是工艺制作精美先进,青铜器制造成为我国灿烂的青铜文化“中兴期”,郭沫若曾赞为“新式期之翘楚也。”因为中山国不服周礼,便屡遭同姓国的进攻,最后被灭亡。中山国是狄人建国最长的国家。
近年来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的中山第一号陵墓,年代为前308年左右,为中山国鼎盛时期国君王?的墓葬,出土了造型很精彩的错金银虎噬鹿器座,是室内屏风的底座,造型为一只体魄雄伟的猛虎,睁目、竖耳、尾直挺,嘴叼一只小鹿,小鹿在哀叫挣扎,形象非常生动。在工艺上运用铜器错金、银装饰,恰是虎的斑条纹和小鹿的斑纹,在战国时期是先进的工艺。同时还出土了镶银双翼神虎,气势宏伟。墓中还有大型的山字型青铜器,可能是中山王威仪的象征。古时王者头戴山形冠,这种大型青铜山形器竖立在国王的宫殿中,显示出国王雄踞天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