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一种没有力量也不凶猛的动物。
但如果问:“兔子是弱者吗?”又很难得到肯定的答复。
因为兔子力量小,勇气不足,不容易得到人的羡慕,所以上古时代以兔为图腾的氏族极为罕见。
兔子体形不大,即便作为狩猎的对象,也不太被人重视,它不及那些比它大而又和它一样和善的獐、狍、鹿那样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肉食、皮革、骨角。作为饲养的对象,它又不及马、牛、羊、狗、猪等家畜重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采用对人类实惠的价值观来看,兔子的价值并不高。
然而,十二生肖选择了兔作为其中的一员。这是在历史长河中,如大浪淘沙般地由各种动物中筛选出来的佼佼者。
人们还选择兔当了世界的明灯――月亮的象征和代表,“玉兔”就是月亮的别称。而其他动物,无论是凶猛敏捷的虎豹还是温顺勤劳的牛马都未获此殊荣。而且,在古人心目中,月亮与太阳几乎同等重要,它们是阴、阳两极的象征,所以月亮又叫“太阴”。作为太阳象征的动物是三足乌,自然界没有三条腿的乌鸦,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虚构的动物。兔子却不然,它是世界上切切实实生活着的活蹦乱跳的动物。所有的自然界动物都没有成为太阳的象征,那么,能成为月亮的象征,就是独一无二的尊贵了。十二生肖以外的千万种动物没有被选中,十二生肖中的其余十一位也没有被选中,而偏偏以兔入选。这不能说不是兔的幸运和机遇,不能说古代的中国人民对兔没有偏爱。
中国人民自古就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而又善良。善良、可爱、机灵、活泼的兔与人接触频繁,它疾速的奔跑让古代的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人们在它的身上寄托了快捷地到达目的地的希望。后来,兔子就成了速度的象征,被借用比喻快马,马车上的某些部件采用兔的造型,这仍然是表达人们的快捷希望。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这种希望就更加强烈,人对兔子善跑的特长也更多了几分羡慕。
兔子机警,加之奔跑快,所以虽然弱小,却仍能有效地保全自己。这种不犯众物又能避免伤害的活法在古代的农民小私有者阶层看来,还是不错的。兔与人相遇相处,对人没有威胁,这样,人不会对兔有畏惧,也不会对兔有多少恶感。
自然界的兔住在它们的“地下宫殿”里,神话中的兔却住进了天上宫阙。兔本来胆怯,害怕碰到凶猛的动物,但在十二生肖的行列中,它夹在虎和龙之间,年复一年,安然无恙。
尽管如此,兔并不足以让人崇拜、恭敬和供奉。它入选十二生肖,成为月亮象征的原因还是不清楚。
但是无论如何,因月亮和生肖的重要,进入了月宫并且当选了生肖的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毕竟成为了一个颇受重视的对象。
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马车上,曾有兔的形象,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常有兔的比喻。青铜礼器有的采用兔的造型,节日食品有的印上兔的图形。兔出现在古代诗歌、小说、戏剧里,留在成语、典故、熟语、名句中;绘画、雕塑和种种民间工艺常以兔为题材,寓言和民间故事则常常以兔为重要角色。民间习俗也有不少与兔有关。道教的神坛上有兔神,民间也有人以兔为神灵动物。
既然兔早已渗入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之中,了解兔在历史上的幸运和机遇,了解与兔有关的文化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与兔有关的文化现象,有的本身就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有的包含着丰富而有趣味的内容。从原始先民猎兔的踪迹、从青铜器上凝固的野兔、从古人对兔的记载和吟咏、从与兔有关的民间习俗、从兔的神话传说,都能够看出这类文化现象根基深、影响广。
兔虽小,写来却并非易事。本书是一本兔园册。
西汉时期的梁孝王,是景帝之母弟,为窦太后爱子,有园囿名“兔苑”。孝王死后,汉景帝将兔苑的土地让民众耕种,置官守,收租税以供祭祀。管理的簿籍用乡间俚语之字写成。这便是“兔园册”。后来,有些文人便将自己写的东西称为兔园册,以示谦虚。
笔者说这本书是兔园册,并不是客气话,事实如此。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本书的内容是兔和相关的文化现象,因此它也就像一处不大不小的兔园。
好,让我们由这翻开的兔园册,步入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