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妇好墓是1976年发掘的商代墓葬,其中出土了三件玉兔,另出有26件有“□”字铭文的青铜器,“□”字从兔,自当与兔有密切关系。
玉兔均为浮雕,标本412,黄褐色。做伏卧状。张口露舌,圆眼长耳,短尾,前、后足均雕出五爪。前足上有小孔,长10厘米、高5.8厘米、厚0.5厘米。
标本471,亦褐色,做拱身觅食状。大头圆眼,长耳后伏,前肢前屈,后肢屈于腹下,短尾上翘。口上与后腿各有一钻孔。长10.6厘米、厚0.4厘米。
另一件标本1026与标本471形态基本相同,可成一对,而纹饰雕刻较标本471更精细,长度稍短,体略厚,我们将在第七章中再做介绍。
妇好墓又出有26件“司母□”铭文青铜器。“□”字曾见于甲骨文,旧释为“驭”,而“□”字依发掘者意见,为从“兔”从“□”;依李学勤先生意见,为从“兔”从“□”,应以“□”为声。□母”是妇好的字,“□”读为“巧”。
“巧”和“好”古韵同部,意义相近,《释名?释言语》:“好,巧也,如巧者之造物无不皆善,人好之也。”古人名好字巧母,是很自然的。这两种意见虽对同一字或释为兔,或释为□,但都认为□或□字是“巧”字。“巧母”可能是妇好的字。
“巧母”即“巧女”。郭沫若早已指出:“古人女子无论已嫁未嫁均称某母。”某母即是女名。
“巧母”或“巧女”的名称,为什么与兔相联系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兔子灵活机警,在猎兔的活动中给猎手以深刻的印象。二是兔子柔弱,而从古至今的人们总认为柔弱者往往巧,而巧女往往柔弱。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巧女多病”的说法。
妇好是晚商时期的一代王后,不少学者认为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殷墟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率兵出征,很为武丁所借重。卜辞还记录着妇好患有多种疾病,看来这位字“巧母”或“巧女”的王后真的是多病。
“□”字又被释为“□”,“”当为“□”,又作“□”,《说文》解释说:兽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头与兔同,足与鹿同。因此,无论兔或□,本来都是兔的象形,应该是兔的一种。从妇好墓出土的“司母□”青铜器铭文上,可以看到那形象的兔,它象征着巧。
在古人心目中,理想的女子是美与巧的化身,兔与巧又相关联。理想的男子是力与勇的化身,这似乎与兔无关,不过,“兔”与“□”字合为“□”,《说文》说是“狡兔也,兔之骏者”。段注:“狡者,少壮之意。”看来兔既象征着巧,也可以象征少壮有力。少壮的兔不容易被捕捉到,人们认为其狡猾,于是狡兔之狡就不仅有少壮之意,也有狡猾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