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兔寄明月的说法所作的解释多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在本章中介绍的关于兔子“吐子”、“阴缺”等说法就是这类解释,不仅今人不会相信,即使在古代的很多人看来也是似是而非的。
但是,“吐子”的误说流传的时间很长,由“吐子”又派生出兔只有八窍、“阴缺”、无肾等说法。古人认为,兔与月都属阴之类,故而又有把“以缺为体”等作为兔寄明月的理由。这些说法产生和流传的原因,还很少有人探究,我们现在从其根源“吐子”谈起。
兔子是胎生,和别的哺乳动物一样,并不是八窍。所以也根本不必从口中吐子。我上小学时参加过勤工俭学养兔组,第一次活动就听老师讲了辨别雄、雌兔的方法。雌兔有产道,因此也是“九窍”。兔子不但不“吐子”,而且雌兔有时还会咬食自己生的小兔。那是因为雌兔在分娩之后得到的食量不足,或没有足够的饮水。兔的生产过程一般需要20-30分钟,雌兔生下小兔后又累又饿又渴,如果以前营养就不足,当时又没有水饮,雌兔就可能把刚出生的小兔咬死或吃掉。
兔子既然不“吐子”,“吐子”之说又从何而来呢?“蒲城原子兔说”认为:兔之雌雄,其孳尾无异他兽,每月一孕子。生则以土培之,而壅其穴,出入必然。或窃启其户,子辄不成。盖古所谓月者,视月之候而成孕。又谓“吐生”者,得土而生,土讹为吐也。
鲁迅的《兔和猫》中也写到一对兔子在被养了几个月之后忽然掘起土来,“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大家都奇怪,后来仔细看时,原来一个的肚子比别一个的大得多了……大家都高兴,说又有小兔可看了”。大兔从此便住在自造的洞府里,等有了小兔之后,小兔受到孩子们笑声的惊吓,跳着钻进洞去,“大的也跟到洞门口,用前脚推着他的孩子的脊梁,推进之后,又扒开泥土来封了洞”。
在人们饲养家兔之后,兔子生子要掘洞、生下小兔要以土培之、封上洞口等特性为养兔的人所熟知。而古代的人接触到野兔生子情况的不多,有人看到兔在土中生子,用土培着小兔,可能就因此把兔子称为“土子”,大多数不了解其他究竟的人把“土子”传成了“吐子”,后来又说因为“吐子”才有了“兔子”的名称,却不知道人们原来是由兔的习性产生了“土子”的叫法,后来才讹传为“吐子”,“阴缺”可能是由于误说流行,有人想说明兔子为什么要用嘴来生育而派生生来的又一种误说。这些误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但对于兔与明月的关系起到了加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