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诗集》中已有“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的句子。晋傅玄也在他的诗中说“兔捣药月间安足道”。“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此后提到兔捣药的文学作品更多。
从考古资料看,东汉画像砖上已出现玉兔捣药的形象,不过,那不是在月宫里,而是在西王母的身旁。
显然,汉代已有玉兔捣药的传说,从此之后,制药似乎成了玉兔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兔与药的联系两千多年来,日益牢固。
(一)兔子捣药的故事
在神话传说中,最早的捣药玉兔,可能属于西王母。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上有玉兔在东王公、西王母座下捣药的形象。山东嘉祥五老洼出土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上,就有女神西王母身旁有三只玉兔,其中一只正在捣药的场景。四川新津出土的东汉晚期画像砖上,也有西王母和玉兔。因为据说西王母有不死之药,而后羿向西王母求得此药,被他的妻子嫦娥窃服奔月。为西王母捣药的玉兔捣的大约是不死之药,与嫦娥有关,所以经过神话的演变、发展,玉兔成了嫦娥之伴。以后,又有了玉兔在月宫中捣玄霜仙药之说。
后世,玉兔捣药的图形出现在铜镜、绘画食品上,说明这种传说故事曾十分流行。玉兔为什么捣药,或者说,为什么选用玉兔捣药,大约是古人认为兔与长寿之道有关。也可能反过来。因为古人认为兔能捣不死之药、玄霜仙药,而后产生了兔子长寿之说。
古人对玉兔与仙药的故事往往是将信将疑的。有人更认为这虽然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人生短暂的事实却丝毫无补。而且,即使真的像嫦娥、玉兔那样,获得长生,却永远过着清冷寂寞的日子,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呢?
李白在《拟古十二首》(其九)中写道: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诗中流露出李白对月兔捣药故事的虚幻有一种无奈。人生短暂,活着的人是匆匆过客,死去的人到达了永恒的归宿,不能返回人世。天地是一处迎来送往的旅店,人们对人生不免要发出同声的悲叹。天上的仙境、灵药是那样虚幻,地下的白骨悄然无语,传说中的扶桑神树已经变成了枯柴,世间的青松也感受不到温暖的春天。人生易逝,又何必去珍惜那一时的浮荣?
仙药难为凡人所得,对捣药的兔却有神效。杜甫的诗句中有“捣药兔长生”,说明传说中的月兔是长生久视的。
(二)兔与长寿之道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讲到了兔的长寿。《对俗卷》:
按《玉策记》及《昌宇经》……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
这里说的兔不仅长寿,而且在达到它寿命一半的时候,就能变化。
《极言卷》则说:
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七八人皆历百岁,在殷而各仙去。
这位白兔公子是人,后成仙,为什么以白兔为名?是因为有白兔能长寿的传说吗?
兔能长寿的传说虽然完全出自虚构,但兔与药的联系却是有现实基础的。
(三)兔脑与催生药
兔虽不会捣药,不可以长寿,但兔脑却可以入药,制成“兔脑丸”。所以中国有一句骂人话:“你的脑子哪里去了,都做了兔脑丸了?”
据《本草纲目》说,有一种兔脑制成的催生药。
腊月取兔脑髓二个,涂纸上吹干,入通明乳香末二两,同研令匀。于腊日前夜,安桌子上,露星月下,设茶果,斋戒焚香,望北拜告曰:“大道弟子某,修会救世上难生妇人药,愿降威灵,佑助此药,速令生产。”祷毕,以纸包药,露一夜,天未明时,以猪肉捣和,丸芡子大,纸袋盛,悬透风处;每服一丸,温醋汤下,良久未下,更用冷酒下丸,即产,乃神仙方也。
此方服用之前需祷告一番,这当然是迷信因素,使此药颇显神秘。兔子每月可产一窝小兔,称得上快孕快生,所以古人便以为兔的某一部分有催产的药效了。
(四)服药的兔
现代医学上的动物实验,常常用到兔。为了研究人类的疾病,需要通过实验动物的复制模型,兔就是研究人类某些疾病的一种良好模型,如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往往用猴、狗、兔等,对梅毒的研究也用兔。
兔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人相似,多发部位是大动脉弓部、胸部大动脉。在实验中,给兔喂动物性脂肪或胆固醇,使兔的血清胆固醇浓度上升。停喂高脂肪饲料或胆固醇后1-2个月内血胆固醇仍保持高水平。高胆固醇过多症的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从实验兔的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用某些药物进行实验治疗的效果。
神话传说中的兔能捣药,而动物实验中的兔常常服药,有的实验者曾给兔喂首乌延寿丹、还少丹、七宝丹、檀香三味散等药物。有的药物依照古典配方,反复精细蒸制,根据“遵古炮制”的原则如法制成。
“玉兔捣药”是为了提供仙药,让兔服药是为了研究人类的疾病,传说与现实生活中的兔都和人的健康长寿相关。有趣的是,上述给兔吃的药中,首乌延寿丹有乌须发、延缓衰老的功能,虽然不是仙药,却也有助于争取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