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遗存中就有了陶塑的兔,到了夏代,又有了以飞兔为纹饰的陶器,那龙蛇飞舞,兔以背飞的画面,反映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瓷器产生以后,兔的形象又被用于瓷器的装饰。
江苏省出土的西晋青瓷器比以前的东吴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兔头水注(或称伏兔水注)就是其中的一种。
1976年江苏吴县枫桥公社狮子山的一座西晋元康五年(295年)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瓷伏兔水注。此器灰白色胎,浅灰色釉,整个器形做成兔形。兔为圆眼、长圆形耳,大嘴,前腿弯曲似人臂,背上有一小圆口。圆体,平底,整个兔形显得肥硕健壮。口径1.9厘米、底径4.1厘米、高5.8厘米。现藏吴县文化馆。
这件伏兔水注烧成火度较高,瓷质坚致,装饰与实用巧妙结合,展示了青瓷制作的高度艺术水平。
河南鹤壁集窑址,是宋元时期一处重要的瓷窑址。这里出土的金代褐黄釉折沿大盆上,常常装饰着兔纹。
这些兔纹的做法是:先划出兔子吃草的主题纹饰,然后敷白色化妆土,施釉,于褐地上衬托出褐黄色纹饰,这种纹饰是鹤壁集窑址的独具特色之作。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观台窑址,是一处宋代民办瓷窑遗址,这里出土的瓷枕标本M2:1,为带镂孔的单边如意头弧形枕,两端翘起较高,黄白胎,细而坚硬,枕面划兔纹及散草纹。兔圆眼、竖耳、短尾,似在缓缓前行,《诗经》“有兔爰爱”大约就是这种形象。枕的前侧墙模印花及镂孔,有荷塘奔狮图。枕面残损,可复原。长20.5厘米、宽38.6厘米、前高11.2厘米、后高9厘米、端高12.6厘米。
陶瓷器的兔形和兔纹或夸张,或写实,总的特点是:兔子是生气勃勃,惹人喜爱的形象,瓷器上的兔晶莹有光泽,给人以“玉兔”的感觉。现代的陶瓷艺术品中,兔的造型除继承了传统技法之外,有的也结合了西方文化中兔的造型,突出了兔的活泼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