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狗换牛和狗耕田的故事类型,在古代印度、西域,在我国中原和少数民族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民族中十分流行。藏族《尸语的故事》中记述的很多故事直接受到了印度民间故事及《五卷书》的影响。在藏族机智人物阿克东巴的故事中,能看出不少情节结构是《五卷书》的变体。“狗换牛”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故事说阿克东巴为了帮助一寡妇,偷来财主的牛耕完寡妇的地,然后牵出寡妇的两只狗,套上犁,声称是用这两只狗耕的地,财主信以为真,就用两头耕牛换了寡妇的两只狗。后来财主知道自己上了当。这则“狗换牛”的故事在藏区流传甚广。同类的故事也影响到了周边的其他民族。
傈僳族的“狗换牛”故事,在结构上与藏族的相一致,同样讲述了一个机智人物刮加桑如何设计以狗换牛的故事,大意是:
山民们缺少耕牛,每年春耕时,都得去有牛的土财主家换工来犁地。但财主都要等到自己的地耕完活做完后,才让山民们犁地。这时节令已过,种下的庄稼都得不到收成。于是机智人物刮加桑就想治一下财主,给大家出口气。
春耕来临时,财主牵着耕牛,往地里去,这时刮加桑找着犁头犁架,牵着一只大黑狗,从财主身边走过,对狗说道:“我的好神狗,你辛苦了,一晚就耕了三架地,这回该好好休息了。”财主问:“兄弟,世上只有牛才犁地,哪有狗犁地的?”刮加桑听了神秘地说:“我这只狗不是普通的狗,是只神狗。”于是,财主起了贪心,让刮加桑把狗卖给他,多少钱都行。刮加桑执意不卖,最后双方答应以狗换牛。刮加桑忠告财主,要使唤这只狗,得叫它吃好睡好,到了晚上,神灵就会给它力量。
财主一切照办,好生喂了几天,有一晚,他牵狗去犁地。可是狗一架上套就装死,不听使唤。财主举鞭打狗,狗咬掉了财主的脚指头,疼得财主昏死过去。醒来时,发现狗无影无踪,脚指头被咬掉一个,才知上当受骗。
这个故事的原型看来是受了藏族阿克东巴故事的影响。明清两代藏传佛教已在傈僳族地区得以传播,不少傈僳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因而很有可能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藏族的一些民间故事也在这一地区得到了流传。
狗耕地故事,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也很流行。20世纪40年代,日本民俗家直江广治在北京、山东以及浙江、广东等地采录了母题相同、叙述方式不一的“狗耕地”故事。其中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兄弟俩,父母死后,哥哥提出分家。哥哥阴险恶毒,弟弟正直老实。哥哥钻了弟弟为人善良的空子,独吞了所有财产,而且把自己不要的贫瘠田留给弟弟。最后剩一头牛和一只狗了。哥哥说:“这头牛又笨又能吃草,可是这只狗却又漂亮又聪明,而且每天只吃一点儿剩饭就够了,所以我把这只狗留给你吧!”于是,能耕地的牛归了哥哥,弟弟得一只狗。可是,当哥哥用牛耕地时,一连打了三鞭子,牛也只肯走一步。与此相反,弟弟的狗不仅会耕田,而且打一鞭,便可以跑三里。
哥哥得知此事,便对弟弟说:“听说你的狗会耕地,能不能暂时借我一下?”说完,就用自己的牛来换弟弟的狗。但是,这只狗到了哥哥的田里,无论怎么鞭打,就是不肯迈一步。哥哥一怒之下把狗杀了。弟弟闻讯赶来,一看埋葬狗尸的地方长出一棵树。弟弟抱着树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从树上掉下许多金银财宝,他便用衣服包着财宝回家。哥哥知道后,也模仿弟弟坐在树下去哭,然后拼命地摇树,不一会,树上掉下来很多石块,把他砸得满身是伤,血流不止……
直江广治将这个故事归纳成了五个方面:
1.兄弟二人分财产,弟弟只得了一只狗。
2.弟弟用狗耕地,变得富有起来。
3.哥哥借狗耕地,可是没有用,便杀狗。
4.从狗墓上长出一棵树,给弟弟落下金银财宝,使弟弟变成富人。
5.哥哥再度模仿弟弟,终因心术不正,仍遭失败。
直江广治认为,除了这个故事的第4、5项情节在不同的地方有所变异外,各地流传的狗耕田的故事情节大体一致。
例如采集于浙江省奉化地区的狗耕田的故事,前半部分与以上相同,后半部分稍有差异:哥哥模仿摇树时,从树上落下许多尿粪,淋透了他的全身。
同样的故事在浙江的绍兴、杭州,广东的翁源,以及苏北的灌云等地也都流传着。故事情节在上述第4、5项内容上有了变化,变得更加生动了。
后来“卖香屁”的故事与“狗耕田”的故事结合在了一起,演绎成了带有讽刺意味的诙谐故事:
(在狗被哥哥杀掉后)弟弟到狗的墓地去烧纸祭奠,纸烧了以后,留下一粒豆子,弟弟把豆子吃了,放了个香屁。于是便开始叫卖香屁,结果有个县官拿出衣服让他放香屁。由于放了香屁,他得了许多赏钱。哥哥也模仿弟弟的样子,到狗墓上去烧豆吃,可是当他到县官面前准备放香屁时,一使劲,却拉出了大便。县官气极了,用枣木塞进了他的P股里,他只好哭着跑回了家。
这个故事与直江广治在北京海淀区、福建厦门、广西柳州采集到的“狗耕田”故事基本一致,只是后半部分以卖香屁结束。在整个故事的流变过程中,民间文化中的讽刺、幽默,甚至低级庸俗的情调越来越浓。
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也流传《卖香屁的故事》,从其人物、情节、结构看,显然是从汉地传移过去的。明清两代汉文化对纳西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内地汉人移民丽江,都有可能把内地的民间故事带到边远的纳西族地区。
直江广治认为,日本的“花开爷故事”在故事情节上与中国狗耕田的传说十分相近。这两个以狗为主角的传说都表达了同样的深层文化信仰,即狗的出现和成长是一种祥瑞之兆。至于日本“花开爷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是否受到了中国狗耕田故事的影响,直江广治并未做深入的分析。
狗耕田故事中的狗,在另一些民族的传说里,却是以不大光彩的面目出现的。比如流传在云南傈僳族地区的《懒狗贪功》:
在很古的时候,世上的各种动物都跟人一样会种田、犁地。
有一天,主人叫猪和狗上山犁地,点种包谷,并说:“谁老实干活,谁就吃白米饭;谁偷懒,就给它吃糟糠。”猪踏实地犁地干活,狗却东溜西窜,不好好犁地。等猪收工后,狗在猪犁好的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然后跑回家去。
主人问猪犁了多少地,猪笨嘴笨舌地说:“我犁了能种一包包谷的一块地。”狗摇着尾巴撒谎说:“我犁了能种一斗包谷的一大片地。”猪见狗在主人面前撒谎,气得说不出话来。
主人不信狗的话,但到地里一瞧,满坡满地尽是狗的脚印,而猪的脚印一个也没有。于是主人让狗在家里吃白米饭,把猪赶到畜厩里去吃糟糠。
这个故事与以上我们讲的狗耕田故事不同,故事中的狗好吃懒做,善于讨好主人,是个受嘲讽的对象。尽管这则故事谴责了狗,但现实生活中的傈僳人对狗却是十分敬重的。这情形看上去似乎很矛盾,但在民俗文化中却又时时充满了这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