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瓠,在自汉以后的历代正史、志异小说、笔记、方志等书籍中多有记述,而且一直广泛流行于南方的瑶族、畲族、苗族、黎族诸民族中。
关于盘瓠杀戎王始建狗封国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的典籍之中。东晋人郭璞在《山海经·海内北经》注“犬封国”曰:
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地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
也就是说犬封国的来历,主要得力于盘瓠的功劳。据宋人罗泌《路史·发挥二》称:
应劭书遂以高辛氏之犬名曰盘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
于是高辛氏之名犬盘瓠,便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述南蛮民族的起源时也追溯到了盘瓠杀戎王的故事: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伕瓠,下令之后,伕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伕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伕瓠。伕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伕瓠死后,因自相夫妻。
晋人郭璞在《玄中记》里也记述了盘瓠与狗国的来历:
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槃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于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民国。
自汉以后的历代文史资料都记载过盘瓠杀戎王的故事。如晋代干宝的《搜神集》,三国时魏鱼豢的《魏略》,梁代鲍坚的《武陵纪》、任听的《述异记》等等。以上这些典籍都提到了“犬封国”、“狗民国”。但狗民国具体在哪里?按郭璞的说法是在“会稽东海中”的东南部,梁人任听认为狗国在“南海中盘古国(即盘瓠国)”。不过在讨论“犬封国”地理位置之前,我们须先要注意“犬戎国”和“犬封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问题。
从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以及晋人郭璞《山海经注》等材料看,显然犬戎国在先,犬封国在后,盘瓠杀犬戎王,故才以犬立功受封而得国。但是《山海经·海内北经》又说:“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两国是一回事。这就产生了矛盾。
袁珂先生的话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狗国之传说实起源于西北然后始渐于东南也。”就是说,犬戎国有可能就是北方的狗国,如郭璞云:
黄帝之后卞明生白犬二头,自相牝牡,遂为此国,言狗国也。
也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说的“犬戎”、“犬戎国”:
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这里的犬戎国,有可能就是《伊尹四方令》所说的“正西昆仑狗国”,也就是西北方的狗国。而盘瓠杀犬戎王所封的狗国,应是《淮南子·坠形篇》所言的“狗国在其(建木)东”,也就是东南部的狗国。
在关于犬戎与犬封两国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以为史学家杨宽先生的考证较为切实:
古代之中原文化较高,渐次不容神怪传说之存在,而南方文化较低,中土固有之传说,往往由其保存。由犬戎而生犬封(国)之说,以犬为犬戎之祖,再传而为伕瓠之说,三变而为南蛮之祖。南方苗瑶畲族皆信以为真,于是自认为犬之后裔,竞相传述,且从而礼拜之。且苗瑶所戴之笠,下装高耸之布耳,谓乃像其祖先伕瓠犬之两耳。彼苗瑶者,诚不料其祖之传说乃出于大戎传说之讹变也。
在这里,杨先生多少揭示了古代南蛮与西北民族的某些文化交往。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讨论《山海经》所记“犬封国”以及唐以后汉文典籍常提到的东南一带的“狗国”问题。
由上引郭璞注可知,盘瓠是因“不可以训”而“浮之会稽东海中”,也就是说信奉盘瓠为祖先的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人的先民原来并不在会稽东海,那么,他们的先祖由何而来呢?
依何光岳先生的观点看,盘瓠又叫盘古,是由龙变为神犬,故叫龙犬,因出自远古高辛王(即帝喾)王后的葫芦和盘子,故名儿瓠。儿与盘古代相通。盘瓠有大功,便和高辛王的公主结婚,生了六男六女,互相婚配,后来繁衍成瑶、畲两族和部分苗族。而盘瓠民最早的发源地则是在甘肃省的岷山一带。其后,一支沿泾渭河东迁,散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淮水上中游一带,另一支则沿岷江南下,散布于川黔滇各地。因此,在这东南两条迁徙路线上,遗留着许多以瓠、盘古、葫芦为名的地方。
这也就是说《山海经》所称的盘瓠杀戎王,娶高辛帝之女,浮之会稽东海,得三百里封地之所建的狗封国,是盘瓠民南迁江南会稽之后的事。至于说到盘瓠所建狗封国之事,实难从考古学上做出最后的结论,只能说是以崇犬著称的盘瓠民曾在会稽东海有过一段时间的定居生活,而且在当地遗留下了诸多犬崇拜的习俗与遗迹。
郭璞将盘瓠神话与会稽东海中的犬封国联系在一起,至少说明盘瓠系民族确实在会稽有过一个小邦国的历史时期。
“会稽”究竟指哪块地方?古人所说也不一致,干宝《搜神记》将“会稽东海”注为“会稽侯”,或“会稽郡”,抑或“桂林侯”、“桂林郡”。按汉文典籍历代地理志看,“会稽”一般指浙江绍兴一带,该地为春秋时期古越人的居住地。但现代的学者们对盘瓠传说中的“会稽”一地名有不同的说法。例如有说“会稽山七贤洞”、“潮州会稽山”、“广东会稽山”,还有山东“泰山会稽山”等等。总之,这些地名大都反映出盘瓠系民族在迁徙过程与这些地方所发生的关系。但就《山海经》所言的盘瓠杀戎得犬封国之地来看,大都应与今浙江的会稽即绍兴有更密切的关系。
把《越绝书》所说的“越摇”和《山海经》中的古“摇民”记载相比较来分析,盘瓠后代似乎与古越人有一定关系。因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盘瓠系民族的祖先来自百越,而非由西北迁徙而至。但徐仁瑶先生认为,当与《山海经》所说的由有易部落潜逃而出的古“摇民”有直接关系。《山海经·大荒东经》说: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伋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根据吴其昌先生的考证,“困”乃“因”字之误,“因民”、“摇民”、“嬴民”,一声之转也。因而“困民国”即是“摇民国”。《山海经》所述王亥被有易部落杀死及上甲微发动对有易部落的战争,是商代重大历史事件。“有易”即是以使犬崇犬著称的“狄人”的别称,狄族在古书里又写作“易”,如殷族母系始祖简狄,又或从易作坏。《易经》里有“丧牛于易”,“丧羊于易”,即是指“狄”。
按照《大荒东经》的说法,殷国新君为了给王亥报仇,摧毁了有易族的大部分,河伯和有易本来就很友好,见有易族被消灭,于心不忍,便暗中帮助有易族的人潜逃出来,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摇民国”,即“困(因)民国”。
《越绝书》说:
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稻田三百顷,在邑东南,去县五十里。
通江南陵,摇越所凿,以伐上舍君,去县五十里。
这里所说的“摇”、“越摇王”、“摇越”即有可能是在会稽一带建立犬封国的古摇人,他们在春秋时期已成了古越人的一支,但却保持自古崇拜犬的图腾习俗。对于古代会稽境内的古摇人,史料也有不少记述。《世本》谓:“徭氏,东越王瑶,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氏。”其后裔以“徭为姓”。《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而越摇或摇越的图腾就是盘瓠——犬图腾。从民族学的调查来看,古“摇民”与瑶族的关系亦可得到印证。郭璞注《山海经》所说的“盘瓠”传说及会稽东海中的“犬封国”,反映了瑶畲先民的图腾崇拜,这种崇信“盘瓠”及“盘古”的习俗在瑶族民间流传至今,这一文化的连续证实了瑶族与古越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
百越史专家蒋炳钊先生甚至认为,《山海经》所说的会稽犬封国之事,就是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将军范蠡。这一说法也见于唐代的史料之中。如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吴越春秋》曾记载了范蠡这样一件事:
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从吏恐文种惭,令人引衣而鄣之。文种曰,“无鄣也。吾闻犬之所吠者人,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行而求之,来至于此。且人身而犬吠者,请我是人也。”乃下车拜,蠡不为礼。
范蠡是为越王勾践灭吴雪会稽之耻的有功之臣,后来勾践以会稽山为范蠡的奉邑。《史记索隐》引《国语》云:“乃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之地。”从上述故事看,范蠡显然也是属于崇信盘瓠的一族。
另外,《后汉书·南蛮传》所说的“儿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其中的“南山”一地,就地望而言,也与越国有极大关系。如勾践同范蠡入吴曾被放于南山,止石室中。《越绝书》也有“勾践罢吴畜犬猎南山”的记载。越王无疆的后人曾遭楚国攻打,败走南山。其中的“南山”地望都在越国境内。这说明《南蛮传》中提到的盘瓠得女“走入南山”与越国诸君臣的“走南山”并非偶然的巧合。
因而,郭璞把盘瓠传说与会稽东南的越族联系在一起大概有一定道理。越人虽然主要以蛇为图腾,但据说,越人后裔之中,既以犬为图腾又有盘瓠传说的只有摇越人。因此,郭璞所指的会稽东南的犬封国应是指以摇为族号、以盘瓠为祖先的摇越人。
从历代有关盘瓠与犬封国的记述来看,几乎所有的文字史料或口传文学都是以会稽东海为中心而展开的。而且盘瓠神话与盘古传说互相衍化,如出一辙。例如《述异记》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追葬盘古之魂也”,还说,“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这里的“亘三百余里”与《山海经》所说盘瓠杀戎王,得封“三百里地”正好一致。而所谓的“盘古国”即是盘瓠所建的“犬封国”也。南越王与犬崇拜有关的信息在文字和口传上都可找到印证的材料。如《古今图书集成》卷1410载:
南越王有犬名盘瓠,王被擒,其母传令有能脱王归者,当以王女妻之,盘瓠闻言欣然往,窃负而逃,遂妻以女……故瑶人多姓盘,嫌犬名不雅,改为盘。
清代江南沿海一带的畲族和瑶族中,也流传有不少摇越与盘瓠的传说。《闽都别记》说:
夏禹之后裔,越王勾践七世孙名无疆,与楚战,不利,国被楚夺,徙族八闽,遂为君长……无疆有一妹,名娴仪,年已及笄,在内楼刺绣。宫中有一犬,常蹲楼上,仰头与王妹对视。娴仪自顾花柳,并未看及,数日如是。唯两侍女因见犬视甚无礼,逐之下楼。去之又来。将门紧闭,犬仍守候,门一开即钻入。后侍者因见此犬无礼,将它杀死。然而,犬皮随风飘起,将娴仪浑身包住,劈不能脱,许久自化为灰,飞散而没。此后,娴仪怀孕,生下一雄犬,取名为兇钟。兇钟随侍闽越王,曾咬死刺客。不久,南粤蛮入侵闽中。越王交战不利,被困绝,于是兇钟潜入敌营,杀死粤蛮王。闽越王闻知大喜,将公主许配兇钟。因兇钟是犬身,有道士传兇钟法术,兇钟渐变为人身犬首,与公主成婚。此后,生育三子,分作螺、盘、蓝三姓,长成各配以民女为妻,再生子女,不得婚配于外姓。那公主只生此三子,不再育矣。
这则盘瓠神话显然文人化的色彩较重,闽中的畲族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公主生的三子。
另外,从古代的会稽(绍兴)境内遗留下来的许多地名和盘古(盘瓠)庙来分析,它们都与上古时代的瑶畲民族有着直接关系。
可以说盘瓠系民族在会稽、扬州、南海、两广、滇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艰难的足迹。而《山海经》中的会稽“犬封国”及盘瓠的神话,当是春秋两汉时期越摇部落留下的遗迹,也是越摇部落在历史上几次大的迁徙的反映。
总之,《山海经》所叙盘瓠与犬封国之事,涉及了瑶畲苗等民族的起源、迁徙等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民族史和宗教史的问题,实在不容易阐述清楚。限于篇幅的关系,我们也只能作些粗浅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