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一词在西方人类学、民族学家那里称为“塔布”,原为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后由英国人柯克带入欧洲。
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保留了古老的以人献祭的猎头习俗,而凡是接触过人祭尸体的人,就用“塔布”一词,表示“奉为神圣的”及“不可接触的”意思。神圣而不可接触是“塔布”的本义。此后,“塔布”一词便很快地被人类学家作为专门的学术名称来使用,即表示禁止或抑制的意义,或指神圣的事物。
“塔布”,在世界各民族的古代文化中都曾普遍流行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塔布”起到了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和思想的作用。
在汉语系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个和“塔布”意义相近的词汇,即我们常说的“禁忌”。古代的学士们也使用“禁”、“忌”、“讳”等词。如《礼记·曲礼》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问禁”、“问俗”、“问讳”,其实就是教人懂得尊重异地、异族、异教的文化习俗,莫要犯了禁忌,引出诸多的麻烦。可见,当时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是很重视“问禁”一事的。
我国历史上的不少民族都有过与犬有关的禁忌习俗。例如,满族禁食狗肉,一则出于狩猎民族对犬的特殊感情,另外,在满族中普遍流传着义犬拯救努尔哈赤的传说,狗与先帝有关系,自然也变得身价百倍。维吾尔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禁食狗肉,这与他们的宗教教义有关,在他们的教义之中猪与狗是不洁之物,故不能食。
氐羌系统的民族大都有不杀食狗肉的禁忌,如藏族、羌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哈尼族等,在这些民族的古代文化中,狗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些民族都曾有过长期的牧猎生活历史,而狗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帮手。此外,在这些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母题,即人类的五谷和粮种是狗千辛万苦从天神那里盗来的。这无疑是说,人类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全仰仗狗给人类带来了粮种,人类岂能忘恩负义,杀食自己的恩人呢?大概就是基于这种古老的观念,所以以上这些民族严禁杀食狗肉。
瑶族、畲族在历史上尊盘瓠神犬为祖先,在他们的文化中杀食狗肉,意味着杀食了自己的先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凌纯声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田野考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盘村(瑶族聚居村)的冯成香对我们说,十年前,邻近的六秘村的一盘瑶青年当着父亲的面谈起吃狗肉的事,不料被父亲用竹烟袋狠狠地敲打了脑瓜,还严厉地训斥了一顿。三江、百色一带的盘瑶如误吃了狗肉,要杀一头猪,用猪血淋身,用猪肉祭盘王才能了结。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犬图腾的傣族、阿昌族也有禁止食狗、骂狗的禁忌风俗。畲族人甚至反对直呼其狗:
畲民至今不杀狗,不吃狗肉。据史图博的调查,畲民至今尚忌呼狗。关于“家狗”、“家狗骨”等名词,多严禁出口。甚至图腾名的盘瓠亦讳而不言,改称“龙期”或“龙麒”。在广东西北部的徭人,视犬亦为禁忌,不吃狗肉。广西的徭人不吃狗肉,不打狗,并于狗死时举行隆重的丧礼。越南北部的大板瑶是绝禁吃与禁触狗肉,甚至不得看他人吃狗肉。
很多牧猎民族也不食狗肉,如东北的赫哲族、鄂伦春、鄂温克族,新疆的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克尔克孜族等,这更多地因为狗是他们狩猎生活中最得力伙伴的缘故。正如谚语所说,狗捕猎看门有功德,人不忍杀食。的确,在不少民族看来,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终日与人为伍,形影不离,为人所遣使,且又通人性。
说到杀食狗肉的禁忌,我们不妨听听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的高论:
假设一个习惯食狗肉的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吃狗肉,我们只能回答不习惯那么做,而他就有理由说狗是我们的禁忌物,正像我们有理由认为原始人有很多禁忌一样。如果仍要追寻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我们大概会说,嫌恶狗肉或马肉是因为食用作为朋友与我们一起生活的动物看来不合适……
博厄斯的观点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典型西方人的观点。另一位美国文化人类学大师马文·哈里斯认为:
至于对狗肉的禁忌,萨林斯认为别无原因,只是“狗通人性”的古怪感情防止了美国人食狗肉。但美国人所以对狗有此感觉也肯定与狗肉行业实际无利可图的情况有关。狗是被人们养来做伴和护身的动物。人们既然有了牛、羊、猪、鸡等禽畜,何必还要为吃肉而养狗呢?
除了不吃狗肉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犬禁忌。比如在藏族人看来,犬非但是人的朋友,而且有三条命,无故杀犬即会遭到报应。又如畲族人认为“一犬九命”,意为打死一只狗要赔偿九条人命,因而禁止杀狗。
古代的彝族人很忌讳让妇女看见死狗,其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看见死狗后妇女就会终身不育。
裕固族不仅忌食狗肉,也忌讳对狗不敬的言语,甚至严禁和狗进行各种游戏比赛活动。这个“人不戏狗”的禁忌来源于远古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人间非常富有,天上就像下雨一样下粮食。有一天,一个妇女正用白面饼给小孩擦屎,被天神看见,天神一发怒,命令把人间的高粱、庄稼全部拔掉,天上也停止下面。天神派来的人正拔高粱时,狗跑来求情说给它留一口吃的。天神看在狗的忠诚品性上,答应留一把。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粱最上面的一节穗子就是天神留给狗的。
人得知天神给狗留了一把吃的,非常眼红,想把这点粮食骗过来,就提议人和狗比赛,谁赢了谁吃这粮食,结果比赛中狗被芨芨草墩子绊了一跤,落在人后面,得到的一把粮食也让人给骗走了。
人虽然把狗的粮食骗到手了,但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用树叶串起来的衣服一天要缝三次,日子仍然不好过。于是,人们就学着狗向天神祈求。一天,天神下凡了解民情,人们都向天神诉苦,因求情心切,慌乱中把一天吃一顿饭缝三次衣,说成一天吃三顿饭缝一次衣。天神听到后生气地说:“你们一天吃三顿饭才缝一次衣,有什么苦可诉!”毫不理会地回去了。
后来狗又向天神求情,要求给把粮食吃,天神从天上放下一条肉。裕固族称它为斯奥拉昂海(羊奶形状的肉条),这样,狗随时可以吃到肉,人却只能吃一顿饭。有一个贪心的人看着这块肥肉,非常眼红,趁狗不备,一把揪住斯奥拉昂海想拽下来,结果不仅没有拽下来,贪心的人还被摔死了。从此,肉条再没来过,人们也不敢和狗争食夺利,现在裕固族仍不允许人戏耍追打牧狗。
这则传说带有浓厚的寓言味道,人狗关系的紧张在于人的不够节制、贪婪成性。
在敬狗的民族当中,还普遍禁止小孩、大人骑狗,或向狗撒尿,他们认为这样会触怒神祖,在他们娶嫁的时候会下大雨惩罚他们。
在狗发情期间,也禁止人们指指点点说戏弄的不敬言语,猎狗生育时,除了喂好食外,严禁人们窥视。
从这些古老的禁忌行为中,都能看出人类与狗所结成的生死之情,很多民族之所以禁食狗肉大多由于狗有恩于他们的缘故。义犬救人主题流传十分广泛:仡佬族、土家族、哈尼族、仫佬族、阿昌族、拉祜族、赫哲族、满族等都有义犬救人的传说。汉文典籍里也记载了不少义犬救人的故事。《搜神记》中有一则“义犬冢”故事:
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坐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姅之。信纯卧处,恰当顺风。犬见火来,乃以口拽纯衣,纯亦不动。卧处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湿身,走来卧处。周回以身洒之,获免主人大难。犬运水困乏,致毙于侧。俄尔信纯醒来,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睹火踪迹,因尔恸哭。闻于太守。太守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即命具棺柱子衣衾葬之。今纪南有义犬冢,高十余丈。
近人周学肃集编的《古今怪异集成》中也记述了很多义犬救人的故事。由此一些汉姓的人也忌杀食狗肉。从以上所述中,不难看出狗与人类所结成的关系是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人所以有狗的禁忌,就在于人类并没有忘记狗给人类带来的恩惠。正如拉祜族的谚语所言:耕牛为人犁地,家犬为人守门,吃了它黑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