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民间传统歌谣中,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在这个歌谣里,大公鸡真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学者顾随曾言,《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兴,讲的是诗的写法——起兴。这“大公鸡,尾巴长”,正是兴,不过引头起兴而已,犹如“豆芽子菜,水蓬蓬,谁家儿媳打公公……”
鸡是民歌民谣里常见的形象。广东有民间歌谣《鸡鹄子》:“鸡鹄子,髻累累,井边担水泪垂垂。人们问吾做么个,无爷无媛受人亏。檐前洗面哥爱骂,房里梳头嫂爱捶。嫂莫捶,哥莫骂,十七十八爱行嫁。嫁个金屋栋,玉屋梁,金踏凳,象牙床,金桶担水金缸装,金碗载饭银箸扒。有日转外家,阿哥阿嫂笑吓吓。”这首歌谣见于《民国新修大埔县志》,县志说这是“借小雄鸡兴言孤女之苦,劝兄嫂须相爱”。
这些饶有情趣的歌谣,虽以生肖动物起兴,但不是生肖诗。
古代的生肖诗,一般说来并无多么深邃的意境。它好似一种文字的游戏,是嵌字诗,要将十二生肖镶在诗句里,往往还要用典。因此,如要写得好,胸无点墨是不成的。
如今可以读到的最早的生肖诗,是南朝人沈炯的《十二属诗》。此诗共十二句,每句用生肖冠首,从鼠排起,其中第九句为“猴栗羞芳果”,第十句是“鸡跖引清杯”,第十一句“狗其怀物外”。
南宋学者朱熹写过《读十二辰诗卷掇其余作此聊奉一笑》:
夜闻空簟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啣鸡鸣角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这首诗的题目透露出一个信息,当年文人们写生肖诗,唱和相从,是颇具规模的。
南宋诗人方岳有首《次韵十二辰体》,其中两句:“沐猴从尔楚人冠,荒鸡宁起刘郎舞。”前句用沐猴而冠典故,后句讲闻鸡起舞故事。南宋许月卿的《十二辰》申猴酉鸡句是:“人言唐土愧二猴,汉使碧鸡真浪出。”元代刘因《十二辰诗》有:“何必高门沐猴舞,豚栅鸡栖皆乐土”句。明代胡俨的生肖诗则说:“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丘。”
与文人们的诗相比,樵夫村姑的乡村野唱倒更显得活泼:
老鼠不留隔夜粮,水牛身上拔根毛,
画虎不成反类犬,兔子不吃窝边草,
天龙难斗地头蛇,打蛇要打七寸处,
好马不吃回头草,羊毛出在羊身上,
青肚猴子教勿乖,偷鸡不成反蚀米,
打狗要看主人面,千年野猪老蚀食。
每一句都是万众传说的熟语,被组合为生肖歌谣后,原本的光彩未丢,又在交相辉映之中,有了新的光彩——生肖文化带来的情趣。
此外,民间还以童谣的形式,传播生肖文化知识。这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且看流行于苏沪地区的一首民谣:
一月梅花开树梢,
老鼠眼睛似胡椒,
偷油咬物惹人厌,
家家慎防早养猫。
二月早春杏花开,
耕牛勤快把田耕,
耕种碾米牛出力,
稻田戽水又赶车。
三月桃花红喷喷,
老虎出山要扑人,
凶人还得受人制,
铁笼关进威风止。
四月蔷薇满墙爬,
兔子双双来做窠,
月落一窠小兔仔,
子息多来劳碌多。
五月榴花朵朵红,
苍龙戏水雨蒙蒙,
问龙借宿今何处,
姑苏城外龙桥村。
六月荷花梗子青,
毒蛇出世草里蹲,
戒心随防备竹剪,
灭尽毒蛇不害人。
七月凉风凤仙飘,
客人骑马马飞跑,
古来好将得好马,
沙场征战立功劳。
八月中秋木樨香,
性情愚善是胡羊,
吃奶跪在娘腹下,
畜生也识孝亲娘。
九月菊花叶头齐,
花果山上猴可怜,
受人戏弄戏法变,
沿街串巷讨铜钱。
十月芙蓉小春天,
家家养只过年鸡,
雌鸡生蛋有出息,
雄鸡天明喔喔啼。
十一月水仙耀眼明,
狗能防夜帮主人,
欺贫贪富是本性,
看见穷人叫不停。
十二月里腊梅开,
栏里猪猡拖出来,
三顿吃困不做啥,
杀伊吃肉本应该。
这首民谣以十二生肖为序数系列,鼠第一,牛第二,分别配合一月、二月,这样数下来,十月“雄鸡天明喔喔啼”,十一月“狗能防夜帮主人”,直数到十二月“栏里猪猡拖出来”。虽然每月一个生肖,但并未以建寅虎月为岁首。因此,这首歌谣中生肖与月份,只是序数对应的关系。而若依照夏历,岁首建寅,一月为虎月,酉鸡之月便不是排在十月而是八月了。
这是一首普及日常知识的童谣。将十二属相依照十二个月份顺序排开,有助于记住十二生肖的前后排列。熟记这首歌谣,不仅可知十二生肖的顺序,还能掌握每月花事、农事等知识。民谣对于生肖动物的描绘,褒贬兼用,反映了大众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