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将与相连的钱形相近的花纹,习惯称之为“连钱”。“连钱”以两两相连的形式,体现着中国民俗某种千百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关系。
以“连钱”称喻者,有马色、鸟羽、花草等。
连钱马
《尔雅·释畜》:“青骊□□。”晋代学者郭璞注:“色有深浅,班驳隐粼,今之连钱骢。”“连钱”,是说马的毛色花纹一如相连的铜钱。《北齐书·阳休之传》:“时有人士戏嘲休之云:‘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骢马,从晋阳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南朝梁吴均《赠周散骑兴嗣》诗有“朱轮玳瑁牛,紫鞚连钱马”句。可见南北朝时代已经习见“连钱”、“骢马”的说法。
《南史·梁本纪下·简文帝》说,梁简文帝萧纲“尊严若神,方颐丰下,须鬓如画,直发委地,双眉翠色,项毛左旋,连钱入背”。原来人的体毛,也可以比喻为“连钱”的。不过,最为多见的是借“连钱”形容马的毛色。
南朝陈沈炯的《长安少年诗》曾经写道:“长安好少年,骢马铁连钱。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步摇如飞燕,宝剑似舒莲。去来新市侧,遨游大道边。”
唐代诗人李贺《浩歌》诗:“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需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所谓“青毛骢马参差钱”有神马气象。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一首第一句就说到“连钱”之马: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中,也有“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句,写“春诱”、“多情”之日,乘马“上苑”、“寻花”情景,所骑也是“连钱”马。
杜甫《骏马行》说:“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骏碨礌连钱动。”又称其“雄姿逸态”,甚至有“天厩真龙比其亚”,“不与八骏俱先鸣”的赞誉。高适的《画马篇》写道:“马毛连钱蹄铁色,图画光辉骄玉勒。”又说这种“连钱马”是“一日千里如旋风”的宝马。贾至《白马》诗也写道:“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纪唐夫《骢马曲》以“连钱”二字开篇:“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逐北自谙深碛路,长嘶谁念静边功。登山每与青云合,弄影应知碧草同。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又喻凫的《浴马》诗也说到“连钱”:“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常闻秉龙性,固与白波便。”释无可的《寄殿院薛侍御》诗也可见“佐蜀连钱出,朝天獬豸还”句。温庭筠也有以“连钱马”为主题的诗作:
湖阴词并序
王敦举兵之湖阴,明帝微行,视其营伍。由是乐府有《湖阴曲》而亡其辞,因作而附之。
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
虎髯拔剑欲成梦,日压贼营如血鲜。
海旗风急惊眠起,甲重光摇照湖水。
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
五陵愁碧春萋萋,霸川玉马空中嘶。
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槌催画鞞。
白虬天子金煌□,高临帝座回龙章。
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
“连钱马”已经成为雄壮军威的典型标识,也是骁勇剽悍的英雄主义精神的一种象征。章碣的《赠边将》诗有同样的气势:“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宛转龙蟠金剑雪,连钱豹攫绣旗风。行收部落归天阙,旋进封疆入帝聪。只有河源与辽海,如今全属指麾中。”将“连钱马”与开边兵战中勇武之风联系更为紧密的,是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又如唐人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御沟大道多奇赏,侠客妖容递来往。宝骑连花铁作钱,香轮骛水珠为网。”霍总的《骢马》诗可以与此对照读:“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连钱马”又被看做“侠客”、“雄豪”之风的标志之一。杨炯的《骢马》诗,似乎同样可以从这一角度理解:“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虞羽客的《结客少年场行》描绘了北边少年侠士的风貌:“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骛征旃。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宿雾,瀚海接遥天。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连钱”所载乘的,是任侠与尚武兼于一身的勇士。
卢照邻《长安古意》写道:“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连钱”马是“妖童”的装备。而李端的《春游乐二首》之二:“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墮鬟。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更明确地说到“连钱马”作为男女浪漫情爱生活的道具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韩偓的《马上见》诗:“骄马锦连钱,乘骑是谪仙。和裙穿玉镫,隔袖把金鞭。去带懵腾醉,归成困顿眠。自怜输厩吏,余暖在香鞯。”在这里,“连钱”马的主人,则又是一位醉酒的“谪仙”了。
又如徐寅的《放榜日》诗:“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随金□□,三台仍借玉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其中“三台仍借玉连钱”一句,作者自注:“南海相公此时在京,蒙借鞍马人仆。”可知“玉连钱”是指乘马无疑。所以称作“玉连钱”,可能因为毛色似玉。
此外,宋人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梅尧臣《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诗:“众中旧骑跛鼈马,塞下新买连钱骢。”陆游《芳华楼夜饮》诗:“香生赭汗连钱马,光溢金船拨雪醅。”元人周伯琦《诈马行》诗:“华鞍缕玉连钱骢,彩翚簇辔朱英重。”清人纳兰性德《虞美人》词:“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也都是可以说明“连钱马”、“连钱骢”为世人所看重的实例。
连钱鸟
脊令鸟又名“连钱”。《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孔颖达疏引三国吴人陆玑的解释:“大如□雀……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是也。”
明人余庭璧《事物异名》卷下《飞禽》写道:
□□□渠精列钱母项下有连钱文,因名。
清人厉荃《事物异名录》卷三四记载其异名,又有:雝渠、连钱、钱母、雪姑、精列。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九《草篇》写道:
地钱,叶圆茎细,有蔓,生溪涧边,一曰“积雪草”,亦曰“连钱草”。
《本草纲目》卷一四《草部三·积雪草》说,积雪草又名胡薄荷、地钱草、连钱草、海苏,主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等。
因为对“连钱”图案的熟悉,人们于是习惯将一些其他相类似的物象也称之为“连钱”。南朝梁简文帝体毛特异,史书也有“项毛左旋,连钱入背”的记述。唐代诗人韩偓《即目》诗之二形容天际云朵,也有“雨晴云叶似连钱”句。前引明代学者文徵明《三宿岩》诗又曾经以“春苔蚀雨翠连钱”句形容雨后苔色。古籍所见“连钱草”、“连钱荇”的说法,也是类似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