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回 宝钗归仕女 奇药起忠臣

  劲骨连山立,孤忱傲石坚。素餐时诵《伐檀》篇。忍令圣朝多缺、效寒蝉。胁折心偏壮,身危国自全。就中结个小因缘。恰遇酬恩义士、起危颠。

  右调《南柯子》昔日《南村辍耕录》中载着一人,路见钱三百文,拾了藏在怀中。只见后边一个人赶上道:“兄拾得甚么?”此人道:“不曾拾甚么。”这人道:“我不要你的,只说是甚么。”此人在怀中摸出来,是三百青钱。那人叹息道:“莫说几千几百,怎三百文钱也有个数?我适才远看是一串钱,弯腰去拾时,却是一条小蛇,不敢拾,这该你的,不消讲了。”可见钱财皆有分限。但拾人遗下的,又不是盗他的,似没罪过。只是有得必有失,得的快活,失的毕竟忧愁。况有经商辛苦得来,贫困从人借贷,我得来不过铢锱,他却是一家过活本钱,一时急迫所系,或夫妻、子母至于怨畅,忧郁成病有之,甚至有疑心僮仆,打骂至于伤命。故此古来有还带得免饿死的,还金得生儿子的,正因此事也是阴德。即世俗所传罗状元赴试京中,一路忧缺盘费。家人道:“前日在下处拾得金环一双,换来可以济用。”罗状元道:“不可,他家失了,追寻无获,不知做出甚事来,速可转去还他。”家人道:“要还待回来时还罢,如今若往返,也须费六、七日工夫,不惟悮了场期,越没有盘费了。”罗状元不听,定要转去。到得主家,家里道是个丫鬟盗了,已打个垂死。后来罗状元到京,恰场中被火,另改了场期。放榜时,正中了状元。又有个姓李的,曾拾了四两银子,只见一个妇人要来投江,说:“丈夫遭债逼,卖个女儿,得银四两,我一时失却。若是丈夫回来,必竟打死,不如自尽,也得干净。”李君听他说得凄楚,便将原银还了。过一年后,正要渡江,却遇那妇人抱了个小儿,一见李君,道:“亏你前年救我,今日母子完全,乞到家里淡酒表意。”一扯扯到家中,吃酒未完,忽然风暴,那先过江的都被淹死,李君得免。这都是行阴德的报。人都道是富贵生死,都是天定,不知这做状元的,不淹杀的,也只是一念所感,怎么专听于天得?

  我只说一个“人生何处不相逢”,还钗得命之事。我朝有位官人,姓李名懋先,字时勉。原籍金陵人氏,后边移居江西安福县,把表字改做名字,中了江西乡试,会试中永乐二年朱缙榜进士。做人极其忠厚,待物平恕,持身谨严,语言梗直。到了三年正月,圣旨命解缙学士将新进士才识英敏的选文渊阁进学,当时喜得选在里边,授官庶吉士。司礼监供纸墨笔,光禄寺供早晚膳,礼部供油烛,工部择第宅,五日一出外宅,内官随侍,校尉拢马,好不荣耀。往常翰林不过养相度,终日做诗、吃酒、围棋,此时圣上励精,每日令解学士教习。圣上闲时,也来试他策论,或时召至便殿,问经史、史乘,谈误中道。庶吉士中有个刘子钦,也是名人,一日只因吃了两盅酒,睡在阁中,适值圣上差内侍来看,见了奏与圣上。圣上大怒,道:“我阁中与他睡觉的么?”发刑部充吏,刘吉士便买了吏巾,到刑部中与这些当该一体参谒,与这些人谈笑自如。圣上又着人去看,回复,又传旨着他充皂隶。刘吉士也做起皂隶来。时人曾有几句道头巾伙中打份:黑漆盔,四个凹。孔雀毛,光皎洁。青战袍,细细折。红裹肚,腰间歇。毛竹刀,头带血。线捍枪,六块铁。来者何人?兀的力。圣上又着人来看,回复他在皂隶中毫无介意。圣上也赏他是个荣辱不惊的度量,假说道:“刘子钦好无耻。”还他官职,依然做了吉士。圣上如此劝惩,那一个不用心进业?况李吉士又是一个勤学的人么!似此年余,不料丁了母忧回籍。三年服阕,止授刑部主事,明冤雪滞,部中都推他明决。九年,奉旨充纂修官,重修《太祖实录》。事完例有升赏,从部属复升翰林侍讲。这时节依旧是:香含鸡舌趋兰省,烛赐金莲入玉堂。

  话分两头。本京苏州胡同,有一个锦衣卫王指挥,年纪才得三十来岁,娶一个嫂子,姓司,年纪也才二十八岁,夫妻两个极其和睦。忽一日,永乐爷差他海南公干,没奈何只得带了两个校尉起身。那嫂子道:“哥,你去了叫咱独自的怎生过?”王指挥道:“服侍有了采莲这丫头,与勤儿这小厮,若没有人作伴,我叫门前余姥姥进来陪你讲讲儿耍子。咱去不半年就回了。”嫂子道:“罢,只得随着你,只是海南有好珠子,须得顶大的,寻百十颗捎来己咱。”王指挥道:“知道最。”起了夫马前去。这余姥姥也时常进来相陪,争奈王嫂子只是长吁短叹,呆坐不快的。余姥姥道:“王奶奶,你这样懒懒的,想是想王爷来。他是钦差官,一路有夫马,有供给,若是坐,便坐在各官上头;若是行,便走各官前头,那个不奉承?好不快活哩!想他作甚?你若不快,待咱陪着你,或是东岳庙、城隍庙去烧香,就去看做市儿消遣,正是这两日灯市里极盛,咱和你去一去来。”王奶奶道:“咱走不得。”余姥姥道:“着勤儿叫两个驴来,咱和奶奶带了眼纱去便了,在家里闷得慌。”果然带了个升箩大髻儿,穿了件竹根青段子袄儿,带了眼罩儿,恰似:淡雾笼花萼,轻烟罩月华。

  神姬来洛浦,云拥七香车。王奶奶叫勤儿搀上驴子,那掌鞭的豁上一声响鞭,那驴子“扑刺刺”怪跑,却似风送云一般,颠得一个王奶奶几乎坠下驴来。可可的走出大街,又撞着巡城御史,几声下来,叫王奶奶好没摆布。亏的掌鞭的赶到,扶得下驴。等他去了,又撮上驴,骑到灯市。余姥姥叫勤儿己了他钱,两个在灯市上闲玩,只见:东壁铺张珠玉,西摊布列绫罗。商彝周鼎与绒紽。更有苏杭杂货。异宝传来北虏,奇珍出自南倭。牙签玉轴摆来多。还有景东奇大。王奶奶见了景东人事,道:“甚黄黄,这等怪丑的。”余姥姥道:“奶奶,这是夜间消闷的物儿。”正看时,兄见一阵风起:一片惊尘动地来,蒙头扑面目难开。

  素衣点染成缁色,悔上昭王买骏台。王奶奶正吹得头也抬不得,眼也开不得,又没处扯余姥姥时,又听得开道,便慌慌张张闪到人家房檐下去躲。风定却见一个官骑着匹马,后边掌着黑扇过来,正是李侍讲拜客,在那厢过。此时王奶奶寻得余姥姥,见时头上早不见了一只金钗。正是:钗溜黄金落路隅,亡簪空有泣成珠。心上着忙,急要去寻。余姥姥道:“知道掉在那边?半尺厚灰沙,那里去寻?”只得浑帐寻了半日,也没心想再看,忙叫了两个驴回家。一到家中,好生不快。余姥姥道:“爷呀,这老媳妇叫你去的不是了,怎在你头上掉下,一些儿也不知道?”王奶奶道:“是骑了驴,把髻子颠得松松的,除眼纱时,想又招动了,故此溜下来也不知道。”余姥姥道:“好歹拿几两银子,老媳妇替你打一只一样的罢。”王奶奶道:“打便打得来,好金子不过五七换罢。内中有一粒鸦青、一粒石榴子、一粒酒黄,四五颗都是夜间起光的好宝石,是他家祖传的,那里寻来?”说一会焦躁一会。这一晚晚饭也不吃,夜间睡也睡不着。直到晌午,还没有起来。

  不知这钗儿却是李侍讲马夫拾得,又是长班先看见,两个要分,争夺起来,且闹得李侍进知道,分付取来看。只见钗儿金光耀目,宝色映人,李侍讲心下便想道:“这钗儿料不是小户人家有的,也料不是几两银子价值的,为遗失了钗儿,毕竟不知几人受冤,几人吃苦,怨畅的不知几时得了,忧郁的不知几时得舒。若是这两个花子拿去吃酒赌钱,不消一日就花费个罄尽,不如我与这钗儿一个明白。”便对马夫与长班道:“钗儿我收在这里,与你两个二两银子去买酒。”两个只得叩头而出,马夫道:“这金子少也值伍两。如今入了官,一是老鼠养儿子,替猫。”长班道:“譬如不拾得,却不道渔人得利。”侧边的道:“老爷讨了些便宜,只当三脚分了。”那眶这李侍讲走进去,却写出一条纸下来,道:“十三日灯市内拾金钗一只,失者说明来取。”贴了几日。只见这日,余姥姥见王奶奶连日愁得饮食少吃,叫勤儿拿钱去买合汁,正在那边买时,却见一个婆子走来,那卖合汁的道:“认得来么?”婆子道:“咱媳妇家中不见的钗子,是嵌珠子的,他是嵌宝石的,不对。”勤儿忙问时,道是东角头李翰林拾得只钗儿,叫人去认领。勤儿听了,飞跑到家,道:“奶奶,钗儿有哩!”王奶奶道:“在那里?”勤儿道:“在东角头李翰林家,奶奶去认。”王奶奶道:“我说了,你与余姥姥去认罢。”勤儿道:“适才一个说不对,他不肯,还是奶奶去。”王奶奶只得和余姥姥雇了驴,来到东角头,正值李侍讲送客出来,余姥姥过去见了个礼,李侍讲忙叫请起。余姥姥道:“十三日是老媳妇与锦衣卫王指挥奶奶,在灯市失下钗儿一只。道是爷收得,特来说明,求爷给发。”李侍讲便叫说来。王奶奶过去一说,并没有一毫儿差。李侍讲忙取来发与他。王奶奶见了泪下,忙过来叩头称谢。李侍讲道:“仕官妻女,不消。”余姥姥道:“这等待他丈夫回时谢爷罢。”李侍讲道:“一发不消。”两个领了钗儿,一路快活回去。

  不半年,王指挥回京,夫妻欢会,所不必言。问丈夫道:“你在广南曾带甚珠子来么?”丈夫道:“我已带得百十粒与你。”王奶奶道:“还有甚送得人的么?”因说自己同余姥姥灯市失钗,亏李侍讲给还,不然几乎忧愁病死。王指挥道:“这钗是我家祖传下来的,上边宝石值银数百。他清冷官,肯还与你,我明日去谢他。”就备了些礼,是端砚、血竭、英石、玳瑁带、红藤蕈、沉速香、花梨文具、荔枝、龙眼、海味,来见李侍讲。李侍讲不知为些甚么。坐定,说起失钗原故,道:“若非大人,房下愁虑,必致成病。今日夫妻重会,皆大人所赐。”李侍讲道:“这小事,何劳致谢?”送上礼单,李侍讲并不肯收。再三央求,李侍讲只是不肯。王指挥道:“余物也不值甚,只有血竭也是一时难得之物,大人可勉收了。”李侍讲见他苦苦的说,收了这一件进里边。李夫人道:“你这样冷气官,谁人来送礼?”李侍讲说起谢钗缘故,李夫人道:“这不该收他的。”李侍讲道:“他苦苦要我收,又说道这血竭也是难得的,治金疮绝妙。”李夫人笑道:“正是,如今圣上杀鞑子,正要你去做前锋哩。”两个也说笑了一会。过后数年,是永乐十九年,只见四月初八这夜,大内火光烛天,却是火焚了奉天殿、谨身殿、华盖殿三殿。圣上传旨求直言,李侍讲条陈一个本,是“停王作,罢四夷朝贡,沙汰冗官赈济饥荒,清理刑狱,黜赃官,罢遣僧道,优恤军士”,共十五事。圣上也都施行。又到洪熙元年五月,李侍讲又上两个时政阙失的本,激怒了圣上,道他出位言事,叫武士把金瓜打。此时金瓜乱捶下来,李侍讲道:“陛下纳谏如流,不意臣以谏死。”圣上传旨叫住,时已打了十八瓜,助下骨头已折了三条。圣旨着扶出,改他作御史。李侍讲已是话都说不出了,抬到家中,昏晕欲绝。李夫人忙去请医买药。这些医人道:“凡伤皮肉的可治,不过完他疮口,长肉;伤在骨,已就难活了。况且肋骨折了三条,从那一个所在把手与他接?这除非神仙了。”李夫人听了,无计可施,唯有号泣,与他备办后事。不期过得一日,圣旨又着拿送锦衣卫。常言道:“得罪权臣必死,得罪天子不死。”只是到了卫,少不得也要照例打一套,管你熬得熬不得。打了落监,管监却是王指挥,见了李御史,道:“我闻得今日发一李御史来,不知正是恩人!”忙叫收拾狱厅边一间小房,把他安下,又着人去请医生。管监的做主,狱卒谁敢掯勒?连忙请到医生,医生道:“这位李爷,学生已看了,肋骨已断,不可医治了。”王指挥道:“你再瞧一瞧。”王指挥去把衣裳掀起看,只见半边红肿,肿得高高的。医生才把手去摸,李御史大声叫起疼来。医生道:“奇事,昨日看时,肋骨三条都断的,怎今日却都相接?”李御史又有丝肠没力气道:“两日被肋骨不接,交擦得疼不可言,今早是用挺掍一闪,忽然接了。”医生道:“都是老爷精忠感格上天保祐,不然医生也难治,但须得好血竭才妙。”王指挥道:“有,我在广南曾带来。”着小厮去取,去了一晌,回报道:“寻得没有,想送了翰林李爷子。”王指挥想了想,道:“果是送了李爷。”就着人去李御史家取。夫人捡了半日,捡得出来,拿到狱中。王指挥着医生如法整治,将来敷上,可是:忠何愁折肋,义欲起残生。当时王指挥又着人对李夫人道:“李爷儒官,久处冷局,又在客边,狱中供给医药,都不要费心,我这里自备。”自此之后,无日不来看视,自为敷药,与他讲些白话慰安他。李御史伏枕一个多月,才得安痊,时当亏得王指挥在狱中照管,却也不大烦恼。或时与王指挥说些忠臣、孝子、义士、高人的典故,王指挥也时常来说些朝中新政,阶市上时事消遣时日。本年洪熙爷晏驾,宣德爷登基。次年改元,也不赦得。直至十月,例有冷审,刑部锦衣卫都有狱囚册献上,内开李御史名字。圣上见了,想起他当日触怒先帝的事,次日设朝传旨拿来面讯。此时一个锦衣卫官领了旨,飞也似到卫监,取出李御史来缚了,从东华门押解进来。李御史此时全无悔惧模样,一边起解,一边圣旨宣过王指挥道:“李时勉不必缚来,你可竟押至西角头处决。”那王指挥接了这旨,却似心头上有个鹿儿突突地撞,脚下一条绳儿绊住,走不去一般,道:“才方旨意拿来,还可办上几句,在死里求生。如拿去杀,再没救了。”走出西华门,便叫一个校尉到李衙去,叫李夫人可到西角头与李爷一面。一边着人寻上好棺木,道:“不能够救他,只好把他从厚殓殡,赍助他妻子回乡去罢。”走到监门口,簌簌掉下泪来,道:“李先生,再要与你在这边讲些天话,也不能够了。”忙问李爷时,狱卒道:“适才许爷领旨抓去了。”王指挥道:“这等我且复旨,看他消息。”来复旨时,李御史已蒙圣恩,怜他翰院儒臣,却能言人所不敢言,不可深罪,不惟不杀,反脱去他枷杻,仍旧着他做翰林院侍读,纂修永乐爷实录。此时李夫人听了报,正悲悲咽咽,赶到西角头,只见家僮没命似跑来道:“奶奶,爷回家了。”李夫人听得满心欢喜,忙回家时,却是从天落下一个李侍讲一般。正是:三载囹圄困仪羽,各天幽恨梦魂知。

  今朝忽得金鸡放,重向窗前诉别离。一个诉不尽狱中苦楚,一个说不尽家中萧条,两下又都同称扬王指挥知恩报恩,这数年管顾。正说间,王指挥又来恭贺。李侍讲与夫人都出来拜谢。王指挥道:“这是大人忠忱天祐,学生有甚功。”李侍讲留了饭,后边有这些同年故旧来望,李侍讲只得带了几年不曾带白梅头纱帽,穿了几年不曾穿黰圆领,出去相见。王指挥家从此竟作了通家往还。本年因纂修,升了学士。正统改元,升了春坊大学士。其时王指挥因弱症病亡,先时李侍讲为他迎医,也朝夕问候,殁时亲临哭奠。遗下一子一女。一子年已十六,为他就勋戚中寻了一头亲事,也捐俸助他行聘;一女为他择一个文士,也捐俸为他嫁送。末后他儿子荫袭时,为他发书与兵部,省他多少使费。

  七年十一月,李学士升了北京祭酒。这国子监,是聚四方才俊之地,只因后边开个纳粟例,杂了些白丁,祭酒都不把这些人介意,不过点卯罚班。就是季考,也假眼瞎,任这些人代考抄窃,止取几个名士放在前列罢了。还有些无耻的,在外面说局诈人。李祭酒一到任,便振作起来,凡一应央分上、讨差、免历,与要考试作前列的,一概不行,道:“国学是天下的标准,须要风习恬雅,不得寡廉鲜耻。”待这些监生,真是相好师生。有贫不曾娶妻的,不能葬父母的,都在餐钱里边省缩助他;有病的,为他医药;勤读的,大加奖赏。一个国学,弄得灯火彻夜。英国公闻得他规矩整饬,特请旨带侯伯们到国子监听讲。李祭酒着监生把《四书》、《五经》各讲一张,留宴,只英国公与祭酒抗礼,其余公侯都傍坐。监生歌《鹿鸣》诗,真是偃武修文气象!

  争奈这时一个太监王振,专用着一个锦衣卫指挥马顺,因直谏支解了一个翰林侍讲刘球,因执法陷害了一个大理寺少卿薛瑄。那些在朝文武,也弄得“巡抚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那一个不趋炎附势?只这李祭酒,便要元旦一个拜贴角儿,也是不肯的,道:“我是国学师表,岂可先为奔竞?”王振恼了,着人缉访他的过失。那里有一些事迹?只因是他作兴士子,这些士子来得多了,庭前枯柏倒了,碍住庭中,不便行礼,将来砍了去。王振就奏他擅伐官树,将来枷在国子监前。王振意思,道李侍讲年纪已大,枷了几日,不是气死也应累死。只见国学数千监生,都穿了这一套儿衣巾,都在紫金城外午门号哭,乞圣上恩赦。内中独有一个监生姓石名大用,独在通政司上本,请以身代,大意道:臣不敢谓祖宗有枷大臣之制,亦不敢谓伐树罹枷项之法,更不敢谓时勉为四朝耆旧宜赦。独念时勉景入桑榆,势有不堪;忝为师表,辱有不可。而臣谊在师生,理应身代。伏乞圣恩怜准,庶臣得伸师弟之情,国亦无杀老臣之名,士亦无可辱之体。本上去,圣上看了,传旨放免。李祭酒道:“士可杀不可辱!我亦何面目复对诸生?”遂上本乞致仕,与家眷回家,行李萧条,不及二三扛。诸生涕泣奔送,填街塞道。李祭酒回家,正统元年病卒,赐谥文毅。至成化中,又赠礼部侍郎,改谥忠文。大都李公忠肝义胆,历久不磨;姜性桂质,至老不变。以忠激义,至于相成,两两都各传于后。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