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序言

本书收录了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两部小说:《浮生六记》和《老残游记》。前者是晚清闲适小说的典范,后者是近代谴责小说的翘楚。《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苏州人,生于公元1736年,卒年无考。作者青年时曾为幕僚,后易儒为商,在当时并无文名。《浮生六记》全书六卷,因在每一卷中记一事,故有六记之名。六记的顺序是:第一卷《闺房记乐》,第二卷《闲情记趣》,第三卷《坎坷记愁》,第四卷《浪游记快》,第五卷《中山记历》,第六卷《养生记道》。光绪三年(1877),独悟庵居士杨引传在苏州护龙街旧书肆上发现它时,还是一本手稿,五、六两记也遗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第五卷《中山记历》、第六卷《养生记道》一般认为是后人的仿作。杨引传将这份手稿收入自己的《独悟庵丛钞》,这是残本《浮生六记》的首次出版。后来,又在东吴大学《雁来红丛刊》发表,才使这部书流传开来。《浮生六记》最为人称道的是书中弥漫的闲适之趣。书中的主人——两位极平常的雅人,他们似乎对一般人追求的“事业的成功”没有什么兴趣,而只是沉醉在大自然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之间,与几位友人过着恬淡白适的生活,在平淡中蕴涵闲适、艺术化的趣味,保持着一种亲近自然的生命状态,使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尤其令当代人白叹不如的是,书中的主人即使生活在穷困之中,也能以费钱不多的经济方法,与二三友朋或涉足溪水,或忘情山林,文酒诗会,自得其乐。就如书中的女主人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种生活,才是宇宙问最美丽的东西。后人常常惊叹于书中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自然天成的文章结构。这大概应了一句古语:“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对此有如下评论:“即如这书,说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构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做着,一半儿写着的;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当此种境界,我们的分析推寻的技巧,原不免有穷时。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俞先生的这段评论仍不失高士所论。《老残游记》作者刘鹗,近代小说家。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其《铁云藏龟》一书,最早将甲骨卜辞公之于世。早年科场不利,曾行医和经商。《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在小说的白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作家以如椽之笔描写了晚清社会的腐败,着重揭露了那些所谓“清官”的罪恶和“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

《老残游记》出版后好评如潮。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着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浮生六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清人沈复的这本自传体小品文,以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作者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浮生六记》全文共分为六卷,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作品笔触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