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过,在中国要对一个人作出客观评论,须等他去世后30年。
然而毛泽东逝世不久,人们就感到伟人离去的巨大缺憾。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心底却越来越升腾起对毛泽东主席的强烈怀念和敬仰,社会上连续几年出现了被称做“毛泽东热”、“寻找毛泽东”的现象。在毛泽东主席诞辰百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夕,这种怀念毛泽东主席的情绪和热潮在民间洪波涌起,引起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尤其对青年人在这一现象中的表现和心态给予格外的关注。
一、怀念毛泽东现象的缘起
群众自发地怀念毛泽东的现象之所以产生有各种原因。但究其起点,还是由于社会上一度出现并蔓延的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激发出来的。1977年春夏之交,北京某科研单位出现了批判毛泽东的大字报。此后这股思潮蔓延十几年之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开始批判林彪、四人帮,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但是,有人利用这一时机,散布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
社会上诬蔑和丑化毛泽东的种种流言飞语大为盛行,涉及面很广,从他的生活作风到思想意识,无所不及。1979年春季中央召开理论务虚会,会议主旨为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但是个别人却利用这一时机,在解放思想的旗号下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但否定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而且扩大到“文革”前的十七年,甚至扩展到民主革命时期,公开否定毛泽东的一生,否定毛泽东思想。这在当时的青少年的心灵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他们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成了一个品质不佳、犯了许多严重错误、令人不可理解的人。
物极必反。过分地、不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全盘否定甚至诬蔑毛泽东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感,也遭到了中央负责同志的反对。邓小平同志针对1979年理论务虚会上出现的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正是在这次会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对以全盘否定毛泽东为突出表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第一次回答。黄克诚同志在1980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针对有些人把建国以来党所犯的错误都强加于毛泽东一人身上的言论提出批评。这位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的老人说:“有些人对毛主席说了许多极端的话,有的甚至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我以为这是不对的,这样做不但根本违反事实,而且对我们的党和人民都非常不利。”“毛主席晚年,我也吃了些苦头,但我觉得,对于这样关系重大的问题,决不能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当时在北京一次干部大会上传达黄克诚同志这一讲话时,全场响起了持续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可见人心所向。鉴于社会上出现极少数人全盘否定毛泽东的现象,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列出“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专题,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认为他虽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尽管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敲起警钟,理论界极少数人还是不满足纠正毛泽东的晚年错误,配合西方思潮的涌入,把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推向更严重的地步。他们否定的矛头直指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1986年以后,中国理论界有人开始主张搞私有制。有人甚至抹煞和否定毛泽东领导推翻“三座大山”的功绩,声称当几百年殖民地也不是坏事。一位跑到国外的知名人物在美国纽约的演讲中竟公开叫喊:“一定要彻底否定毛泽东,重新清算毛泽东的错误,完全摆脱毛泽东的阴魂”。一位上海人士声言:“中国不彻底否定毛泽东,也不可能大步前进”。有人也向香港《快报》记者表示,他“一向认为中国的落后与毛泽东有分不开的关系”。总之,到1988年,中国知识界极少数人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达到顶峰。有人在《乌托邦祭》一书中对毛泽东的人格进行了肆意诽镑。值得注意的是,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直接导致对新中国全部历史的否定,直接导致对党的历史的否定。这已经不能为中国人民所容忍。
正是在少数人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喧闹达到忘乎所以程度的时候,记叙毛泽东伟大人格和伟大功绩的30多部纪实作品开始动笔,于1989年问世,如雨后春笋,斑斓夺目,吸引了众多的读者。这些书籍发行数量甚大,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册。
正是在这种时候,默默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的人群剧增,1988年12月达5200万人次,湖南韶山冲的参观者也由1980年的21万人次上升到1988年61万人次。在东北和江西某些地方,开始有人重新佩带毛泽东像章。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青年人读关于毛泽东的书的热潮开始涌动。
二、怀念毛泽东现象的升温
社会上怀念毛泽东的热潮在青年中逐步浸润,至1989年6月之后,有明显的升温的趋势。这有许多具体的导因。
第一,近年来关于毛泽东的纪传体书籍和介绍性文章不断出版发表,仅1989年出版发行的这类图书达40种,印数达340万册之多。许多青年在读这类书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现实中的毛泽东。毛泽东那朴素中蕴含着伟大的风格,严肃中透着幽默的性格,刚毅而深情,博大而细微,驭百代历史风云于足下,察秋毫之末于未然,都极大地吸引并感染了青年人。他们从读关于毛泽东的书,进而产生了深深的尊重,开始去读毛泽东的书。
第二,1989年之后的反思,使许多青年产生了重新审视西方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趋向。中国国情,这是摆在青年面前的一本巨书。要读懂这部书,青年人深知非一蹴而就之事。因此,他们也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能够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中把握中国国情并取得历史性胜利的成功者毛泽东。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青年了解国情的楷模。一位大学生读过几本毛泽东著作后,十分肯定地说:“毛泽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的人”。人民大学的一位学生认为:“大学生中已出现了从空洞地追求民主和自由,走向历史和现实的可喜变化。”“中国的国情究竟是什么?寻找毛泽东对解答这种疑问有帮助。”海南《新世纪》周刊1990年第13期刊登署名文章透露,“一位大学生告诉我,去年6月以后,他们沉寂下来反思这一切时,发现需要学习、了解和熟悉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才能更好地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条件,而不是照搬西方的东西,更不能搞全盘西化”。北大一研究生认为,“毛泽东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阅读他,可以了解中国国情,掌握中国政治的逻辑;阅读他,可以确定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青年通过毛泽东了解中国国情,这是1989年6月以后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可惜,我们没有进行及时的引导。
第三,西方从经济上制裁、要挟中国并施以压力,激发了青年对毛泽东这一民族英雄形象的深深怀念与追求。他们钦佩毛泽东的民族气节。《大学生》杂志刊登北大一位学生的发言认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使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中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工农业大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迫使一贯反共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西方国家在1989年后对中国进行无理干涉,刺伤了青年的民族自尊心。他们认识到,自己良好愿望导致行动的错误,其原因正是民族自豪感的淡化。一种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找到了毛泽东。特别是苏联东欧的剧变,更激起了对民族精神的追寻。他们变得更加关心民族命运,更加关心政治问题,思考着怎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维护民族尊严。毛泽东的自强自立精神自然是青年所敬佩的。清华一学生痛心回顾道:“几次学潮打的旗帜基本上是西式口号,反思后真令人震惊”。面对苏东剧变,不少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想到了毛泽东。他们佩服毛泽东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傲然挺立的英雄主义精神。近来,不少大学生常引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诗句以自勉。这种情绪,显然会使怀念毛泽东现象升温。
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直接导因,青年中怀念毛泽东的现象升温。
三、青年怀念毛泽东的深层原因
青年怀念毛泽东现象的出现和升温,有其直接导因,更有深层的原因。人们总在追索:青年到底怀念毛泽东的哪些方面?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在这一怀念的潮流中夹杂着一些不协调的因子。但大多数青年人的趋向毕竟是可追寻的。追根寻源,不外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青年人怀念毛泽东的廉洁奉公,借此表达了对改善社会风气的强烈愿望。
党内和社会风气出现了腐败现象已成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煽动群众闹事的借口。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反腐败的文件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正是这样,中国百姓和青年萌发了怀念毛泽东时代清廉奉公作风的心声。北航一位大学生说,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毛泽东关于政权建设方面的反腐败的文章,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总之,今天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官僚主义行为、行业不正之风,都促使青年为毛泽东的清廉奉公拍手叫好。有的青年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以毛泽东为榜样严于律己,洁身自廉,腐败现象何愁不绝?正因为这样,影视界推出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泽东和他的乡亲》大受青年人欢迎。许多青年看到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的廉政言行,激动得落泪,这反映了青年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向往。毛泽东的日常生活越是被具体地反映出来,青年人对他的好感越是真切、牢固。这是青年怀念毛泽东较为恒久的原因。
第二,青年怀念毛泽东的领袖、学者、统帅和英雄的完整形象。
毛泽东的形象是较为完整的。领袖的宽宏,学者的风度,统帅的气魄,汇成一个较理想的英雄形象。尽管他有缺点和错误,但并不影响这一英雄形象的美。北京大学一研究生说,当青年把目光再次投向自己立足的大地时,发现了身边的巨人。这个人物迟早要被青年人发现的!他集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具有质朴的语言、简明的逻辑、丰富的性格、浪漫的气质、博大的胸怀、显赫的功业、传奇的经历、神秘的生活,散发出令年轻人倾倒的蔑视权威、改天换地的气概。在当前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年轻人崇拜他,也就很自然了。青年人没经历毛泽东时代,又难免将他理想化。
当代青年厌倦人为的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但青年需要自己时代的英雄形象。一个没有英雄召引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找不到可崇敬的时代英雄的青年是苦闷的。在怀念毛泽东现象升温前,遍布青年社会各层的“干什么都没劲”的情绪便是证明。后来,他们从人格和生活了解了毛泽东,而对毛泽东那深邃的政治思想理论、历史功绩的内涵,青年们如久旱得雨。毛泽东把青年看做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感到振奋,也愿把毛泽东比成自己心中的太阳,精神又有了寄托。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制度相适应的时代英雄,特别是民族的代表形象。中国也应该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形象。这个代表形象首推毛泽东。
第三,怀念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勋。毛泽东在极艰难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新中国,这本身就是令人永远怀念的。
《书刊导报》载文说,一位佩带毛主席像章的青年干部这样解释他的动机:“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了,穿上料子衣了,应该让毛主席他老人家也看看,也一起享受享受”。不少青年近年来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和陈列馆。湖南一位大学生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看了毛主席一家,更感到社会主义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杜寒风认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赢得了中国大陆,赶走了腐败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型政权……人民为了感戴毛泽东拯救他们于水火,称他为大救星,撇开长期农业社会潜移默化所形成的崇拜皇帝、崇拜英雄的意识不谈,用这个称呼毛泽东的功绩,也并不为过。”北师大一位青年研究人员指出:“毛泽东的一生轰轰烈烈,干出了一番伟大事业,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第四,怀念毛泽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对于人民群众的关心渗透于毛泽东的言行、著作之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人民大众一边,与他们息息相关。这就必然使他成为人民怀念的领袖。中国人民大学一学生认为,“毛泽东在艰苦朴素,联系人民群众上堪称楷模,大家自然会怀念他”。近年来出版的怀念毛泽东的歌曲盒带,大部分扣准了毛泽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主题。如《怀念你,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红太阳》等都是如此。它们都选了《毛主席是咱社里人》,《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歌曲,反映出毛主席联系群众的一个侧面。《走向神坛的毛泽东》和《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之所以打动青年的心,主要是毛主席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这些生动事例。青年们津津乐道,在中国大地上毛泽东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的口号,毛泽东一生三次落泪都是痛感人民群众生活的艰难。战争年代,当面临危险撤离时,毛泽东总是说:“同志们先走。”这就是毛泽东感人之处。青年怀念他实际也是出于向往他不脱离群众的思想。这与青年得不到社会的足够的关心大有关系。
第五,怀念毛泽东创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出现了一股西方文化的狂热。这种西方文化热曾在60年代的台湾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其“全盘西化”的旗帜终归灰飞烟灭。这股思潮在中国大陆登陆后,曾几何时,碰得头破血流,被人民大众所唾弃。在反思中,青年认识到“全盘西化”的无用,重新认识到中国现实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带来的新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他们对西方文化热随之厌倦。《第三次浪潮》、《大趋势》、萨特、弗洛伊德早已失去了对一般知识青年的诱惑;
感伤、迷茫或狂呼乱叫的歌曲逐渐被青年所蔑视。青年们越来越珍视的是中国新文化,中国新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当首数毛泽东。因此,青年爱读毛主席的书或介绍毛泽东的书,毛泽东思想研究书籍应运而生。40多年中带有各年代特色的毛泽东颂歌,如今第一次使当代青年感受到它们甜美、优雅、深沉、真诚的韵味。这类录音带,有的竟达400万盘的销售量。这是对中国新文化的回归和理解。
当然,在怀念毛泽东的主调中也有某些消极的杂音。以歌颂毛泽东来表示对现实的不适、不满,甚至有的想用“文革”的做法冲一冲现实中的腐败现象,等等,都是这种消极的因素。然而,在青年中这并不是主流。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不存在对极左路线的怀念,至多是认识问题,关键在于引导。
四、对于怀念毛泽东现象的引导
青年对毛泽东的怀念是自然的,而且会世世代代继续下去。对青年怀念毛泽东现象作出过激的理解和指责不会有积极的效果。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因势利导。
青年怀念毛泽东,完全可以引导到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努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感情的怀念进一步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完全可以引导到学习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激发青年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热情,把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完全可以引导到爱国主义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提高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自觉性,理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彻底唾弃民族虚无主义的陈词滥调,以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巩固和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击败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完全可以引导到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轨道上来,学习毛泽东的榜样,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又反对本本主义。青年人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将开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这才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原作发表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