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灵魂,是青少年德育的核心内容。在新时期,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遇到了全新的环境和问题。国家处于改革之中,社会利益关系处于激烈的调整和变革之中,原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态和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地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带有根本的性质。所以,越是改革开放,就越是存在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正是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系统的青少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理论。
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有这样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员、共青团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青年团、少先队的工作,发扬光大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把被‘四人帮’破坏了的优良革命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负有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幼苗的重任。”这个讲话所强调的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重要举措。
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号召。“四有新人”的首要一条就是“有理想”,即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他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邓小平同志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四有新人”中的“有理想”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条。1986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讲到:“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失误,在1986年年底和1987年年初,我国出现了一场学生闹事的风波。通过这一风波,邓小平同志更加看清楚了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场风波刚刚过后,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把是非讲清楚,要把利害讲清楚。是非是涉及我国根本利益的是非,利害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即能不能达到我们本世纪目标和下个世纪目标的重大利害。这才是对青年的爱护,对青年的真诚引导。”根据他的观察,他对青年的理想教育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虽然在全国当时最大的危险是“左”,但是他同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育。”
邓小平同志关于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一直贯彻到他一生的最后时期。在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中,他依然强调教育下一代要有理想的问题。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他还说:“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可见,在整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贯强调的。这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关心下一代的胸怀。
纵观邓小平同志这方面的理论可以看到,他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教育,有几个新的特点。第一,他是把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革命传统的重要内容来强调的。第二,他是把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四有新人”的首要条件来强调的。第三,他是把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举措来强调的。第四,他是把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工作来强调的。邓小平同志对待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但提出了教育未成年人有理想的任务,还提出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的事实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方法论原则。早在1979年3月,他第一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就提出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在1983年3月起草党的历史决议的时候,他再次强调要用我们的历史教育青年的问题。他说:“也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987年的学潮之后,邓小平同志深有所思,提出了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少年的问题。他讲了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孙中山,经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他总结道:“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这些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可见,青少年只有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才能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二,要运用事实和实践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当代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况下,现实的教育往往是最有力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正是抓住这一点,实现青少年理想教育的有效性。早在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就发现一部分青少年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他提出,这不但要靠历史教育,而且要靠事实的教育才能解决。他说:“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很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用。”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针对有人担心中国的改革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问题,解释说:“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顾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直到1992年他视察南方谈话时,仍然坚持了这一教育方法。他指出重视事实和实践的教育,这个方法应该发扬光大。我们只有用社会主义建设中生动的事实教育青少年,才能真正使他们思想上确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三,要结合青少年思想上的难点和热点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改革之初,针对青少年思想上受“四人帮”毒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树立好的风气”的问题,通过“把被‘四人帮’破坏了的优良革命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的途径,正本清源,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1980年8月,针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崇洋媚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邓小平同志质问道:“要是那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批评了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潮,绝对不允许青少年做资产阶级的思想俘虏。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青少年的思想实际,这是邓小平同志主张的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突出的要求。
第四,要结合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邓小平同志提得最早,而且一贯坚持。他指出:四个现代化,我们要搞五十至七十年,在这五十至七十年内都存在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在总结1989年政治风波经验教训的时候,他反复强调,我们的失误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够一贯,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可以说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进行的理想教育,是有分析、有比较的教育,容易人心人脑,值得注意和重视。
第五,要结合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重大争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关注和正确处理思想战线上的斗争。1983年,他亲自领导了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他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在这个讲话中,他提出反对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污染我们的思想教育的环境的问题。他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他还说:“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结合思想战线上的重大斗争,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新时期新阶段,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我们今天播撒什么样的种子的问题。有效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播撒革命的种子,结果就是民族的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否则,就等于播撒背离马克思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种子,结果就会是类似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悲剧。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对待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原作发表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