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至此,该写一写国共联络的另一秘密渠道。
那是在曾养甫把“打通共产党的关系”的任务交给谌小岑时,谌小岑除了通过左恭找到张子华之外,义打通的另一渠道。
谌小岑记起了同乡翦伯赞。那时,翦伯赞在南京担任南京政府司法院副院长覃振的秘书。
翦伯赞是湖南桃源人,却是维吾尔族。1924年,二十六岁的他在美国学习经济——虽说如今人们一提到他总是称之为历史学家,那是后来的事;1926年回国,加入国民党;1928年却又因“左”倾(即倾向中共)而失去国民党党籍。这时,他在北京结识历史学家吕振羽、谭丕谟,从此开始研究历史。翌年,他参与覃振的反蒋活动,从此跟覃振结下深谊,以至担任覃振秘书。
谌小岑跟翦伯赞在1932年曾一起编过刊物《丰台》,知道翦伯赞与左翼人七有些联系(翦伯赞后来在1937年加入中共)。翦伯赞起初建议,从南京狱巾释放一两名中共干部,作为密使派往陕北,曾养甫以为不妥。接着,翦伯赞提及了吕振羽。
吕振羽那时是北平巾国大学教授、北平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翦伯赞知道,吕振羽此人亦“左”倾,他的学生有不少是中共党员,于是建议谌小岑与吕振羽联系。
1935年11月,谌小岑给吕振羽写了一封颇为有趣的信:“近年以来,东邻欺我太甚,唯有姜府和龚府联姻,方期可以同心协力,共谋对策,以保家财。兄如有意作成,希即命驾南来……”
信中的“东邻”,肖指日本。“姜府”、“龚府”又是指什么呢?“姜”,蒋的谐音也;“龚”,共产党也。“姜府和龚府联姻”,乃是国共合作的暗语。
果真,吕振羽和“龚府”有联系。他把谌小岑的信,交给了一位二十三岁的小伙子周怀求。
周怀求这名字,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陌生的。然而,一提他后来改的名字一周小舟,人们就很熟悉。周小舟从1936年8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虽说他那时用周怀求之名,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此处仍称之周小舟。那时,周小舟正在中共北平市委工作,看了谌小岑的信,马上请示中共中央北方局。这时,由高文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共巾央北方局迅即致电毛泽东。电报说,拟派周小舟、吕振羽赴南京联络。
毛泽东笈电同意。
这样,国共之间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联络渠道。
为了探明谌小岑的意图,吕振羽先于1935年11月底由北平去南京“姜府”。这时,吕振羽虽然尚不是中共党员,但很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信任。吕振羽在南京会晤了谌小岑,把详情写信告诉了周小舟。
1936年1月,位于南京新街口北面的一家旅馆,住进一位身穿长衫的年轻人。
此人便是周小舟(从这时起用化名“周小舟”,与国民党谈判。不料,此后竟一直用“周小舟”这一化名)。他向吕振羽传达了中共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的四项条件:
一、立即发动抗日战争;
二、开放民主自由;
三、释放政治犯;
四、恢复民众组织和活动,保护民众爱国运动。
于是,周小舟、曾养甫两人居幕后,由吕振羽、谌小岑两人进行接触。
不久,周小舟前往天津,吕振羽则留在南京,曾养甫任命他为“铁道部专员”,发给他“车马费”。实际上,吕振羽成了在南京的常驻代表。
这时,吕振羽提出了加人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周小舟二进南京,通知吕振羽,中央已正式批准他为中共党员,并由王巨英直接与他联系。
这一回,周小舟从衣服夹层中取出一批写在白绸上的信件,那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致宋子文、孙科、冯玉祥、程潜、曾养甫、覃振的信件。
此后,周小舟又于6月、8月三进、四进南京。
周小舟赋诗赠吕振羽:
吕振羽则和日:
片衫片履到都门,
伫足三年悟死生;
拟向荆卿求匕首,
雨花台畔刺赢秦。
潜踪南渡到石城,
艰危未计死和生;
为挽狂澜联吴策,
残篇断简续亡泰。
后来,由于“姜府”和“龚府”已通过张子华及另一途径直接联络,也就决定放弃通过中共中央北方局转达的这一途径。
周小舟于1936年8月进入陕北,向毛泽东汇报南京谈判的情景。毛泽东很喜欢这位能干的二十四岁的同乡(周小舟是湖南湘潭县黄荆坪乡人,离韶山冲不远),留下他担任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