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文种:助越称霸最大的垫脚石

文种,字少禽,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楚国人。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击破困守会稽时,他向越王勾践献乞降请和之计,并亲去吴军,贿赂吴国太宰伯嚭,得免亡国。勾践赴吴时,他受托主持国政,勾践回国后,仍以内政任之,他配合范蠡向勾践提出了阴图吴国的战略思想,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扭转了吴强越弱的局面,最后灭亡了吴国,使越称霸于列国。后来,勾践疏远功臣,文种乃称疾不朝,君臣关系变得紧张。勾践听信谗言,又疑忌功臣,最后赐剑命文种自杀。

文种是越王勾践的一位主要谋臣,在长期的对吴斗争中,他以自己精练的外交手段为越国争取到了丧败之际的和平环境,又以自己深远的战略思想辅佐越王,制服了吴国。越国由衰到兴的创霸过程表现了文种出色的政治才能。

外交:对症下药

越国夫椒之败后,退守会稽,国家亡在旦夕,文种向勾践献乞和之谋,当时勾践本人也怀疑吴国许和的可能性,文种分析说:吴有太宰伯嚭,其人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而志趣不(第七十九回)勾践问他以何物进见伯嚭,文种回答说:“军中所乏者,女色耳。诚得美女而献之,天若祚越,嚭当见听。”勾践连夜让夫人在宫中选得美女八人,盛妆打扮,又备下许多黄金珍宝,让文种一并带上,深夜去伯嚭之营求见。当时夫差、伍员和伯嚭三人分营驻兵,文种见到伯嚭后,有下面一段情节:嚭倨坐以待之。文种跪而致词曰:“寡君勾践,年幼无知,不能善事大国,以致获罪。今寡君已悔恨无及,愿举国请为吴臣,而恐王见咎不纳,知太宰以巍巍功德,外为吴之干城,内作王之心膂,寡君使下臣种,先叩首于辕门,借重一言,收寡君于宇下。不腆之仪,聊效薄贽,自此当源源而来矣。”乃以贿单呈上。

伯嚭作色谓曰:“越国旦暮且破灭矣,凡越所有,何患不归吴?而以此区区者啖我为耶?”种复进曰:“越兵虽败,然保会稽者,尚有精卒五千,堪当一战。战而不捷,将尽焚库藏之积,窜身异国,以图恢复之事,安得遽为吴有耶?即使吴尽有之,然大半归于王宫,太宰同诸将,不过瓜分一二,孰若主越之成,寡君非委身于王,实委身于太宰也,春秋贡献,未入主宫,先入宰府,是太宰独擅全越之利,诸将不得与焉。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伯嚭点头微笑。文种又指单上所开美人曰:“此八人者,皆出自越宫,若民间更有美于此者,寡君若生还越国,常竭力搜求,以备太宰扫除之数。”(第七十九回)

文种选择伯嚭作为乞降求和的突破口,他认为伯嚭贪财好色,与伍员不合,又深得吴王之心,根据这些特点,他对伯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政治收买,这次收买堪称古今行贿的典范。第一,文种在对话中始终突出一个利字,他的三段对话全部体现着对伯嚭的利诱,最后又向伯嚭献上美女,填充军中所乏,更是为利诱抹自己的错觉,促使伯嚭尽力承担许和之事,巧妙地利用了吴臣的内部矛盾。第三,文种在向伯嚭献上贿物的同时,一再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两国相和后将不断地贡献,这就加强了对伯嚭主和的吸引力。第四,文种在第二段对话中有软有硬,似乎是客观地摆出了吴国受降与拒降的两种后果,实际上他避开了重大的政治利害,以表面的府库得失引诱对方,使伯嚭在两种后果的比较中仅仅看到受降后表面的利益获得,而忽视了纵敌遗患的政治危险。第五,文种利用伯嚭的私心做了一番文章,提出灭越与和越分别给伯嚭本人带来的利益是轻重不同的,他向伯嚭开了一张和越后独擅全越之利的空头支票,促使伯嚭承担受降和越之事。文种在亡国的紧急关头去吴营求见伯嚭,既是一次行贿收买活动,又是一次冒险的外交活动,从这次活动的整个背景看,文种处于被动的客体位置,但就活动本身而言,文种以他机敏的才智和练达的手段,明显地处于事情的主体地位。文种在活动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越国图存完成了关键的步骤。

勾践受赦回国后阴图吴国,文种为了越国的政治需要数次入吴,和吴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第一次他送巨木去吴,以资吴王扩建姑苏台的工程需要,第二次他去吴借贷粮食万石,第三次他去传达越王关于助吴伐齐的使命,以转移吴王对越的注意力。在吴越两国没有平等关系的特殊情况下,他每次都是词卑意谦,言语委婉,每次都成功地达到了目的,其中不乏干练的外交才能。后来越国打败了吴国,吴王向越王乞降请和,在两国关系完全颠倒过来了的情况下,越国一意灭吴,文种向吴王作书回答说:“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今天以吴赐越,越其敢违天之命!”(第八十三回)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吴王的乞降。文种的外交活动既高度统一。

内政:编织大网捕巨鲸

文种在越国长期主持国政,在和吴国的政治交往中,他能看清全局,把握与吴关系的方式与发展进程,提出对付吴国具体的战略策略。吴王夫差上台不久,兴倾国之兵伐越复仇,文种建议说:“以愚见,莫若卑词谢罪,以乞其和,俟其兵退而后图之。”(第七十九回)吴军当时有丧君之愤,又经数年训练,确有锐不可当之势,文种的建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应敌策略,可惜未被勾践采纳,导致越国大败临亡。这时,又是文种提出了乞降请和的策略,并亲自赴吴实施,收买伯嚭,才为越国保存了一线生机。后来勾践受赦回国,图谋复仇,文种听说吴王准备扩建姑苏台,遂进见越王说:“臣闻:‘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今王志在报吴,必先投其所好,然后得制其命。”(第八十回)根据这一思想,他向越王提出了削弱吴势、阴图其国的战略方针,以求逐步扭转吴强越弱的局面,最后制敌之命。

文种在后期的国务活动中将破吴复仇作为中心目标,他为此向越王提议说:“臣所以破吴者有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谷,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强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第八十回)后来越国向吴王进巨木,献西施、借贷粮食、贡物不绝,其对吴交往基本上是对这些策略方针的实施。

文种在国务活动中力求彻底、全面地实施上述战略方针,例如为了空虚吴国积聚,文种对越王说: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吴王还欣然应允了。第二年,越国丰收,越王有心不还吴粮,恐怕失信;有心还之,又怕虚吴之计落空,文种建议说:“宜择精粟,蒸而与之,彼爱吾粟,而用以布种,吾计乃得矣。”(第八十一回)文种费尽心思,不惜丢弃人道精神,努力保证自己大计方针的彻底实施。越国伐吴的条件基本成熟时,越王即欲兴兵出征,文种劝谏说:“时未至也,其忠臣尚在。”他要保证自己大计方针的全面实施,直到吴王杀掉伍子胥后,他才支持越王伐吴。可以说,越王伐吴之时,文种提出的七条策略方针已得到了全面彻底地落实,越国早已取得了制服吴国的战略主动,这是文种对越国霸业的突出贡献。

死忠:兔死狗烹

文种对越国的事业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对越王勾践始终忠诚如一。勾践赴吴前,君臣非常伤悲,文种忍泪劝勉勾践说:“夫艰苦之境,天之所以开王伯也。王善承天意,自有兴期,何必过伤,以自损其志乎?”他举觞为越王祝辞说:“皇天佑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第八十回)表达了他在困难境地中对越国事业的信心。三年后,他听说越王被赦回国,率领守国群臣和城中百姓拜迎勾践于浙水之上,欢声动地,表达了他对越王的忠贞不贰。他的对吴外交和提出的破吴七术,无不渗透着他对越国的一片苦忠。

文种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的君臣观念深深扎根于他的意识。吴国被越国打败后,吴王途穷无路,勾践让文种将其诛杀,文种回答说:“人臣不敢加诛于君,愿主公自命之!”(第八十三回)

强烈的君臣意识使他不敢对一个战败的敌国君王下手。文种用传统的君臣观念看待一切君臣关系,在攻破吴国前,他做了一个伍子胥,因迷信观念作祟,他怀疑这是伍子胥的忠魂暗中保护吴国,于是约下范蠡,二人肉袒冒雨,前往安置伍子胥头骨的南门稽颡谢罪,风雨止息后,文种坐于帐中休息,他梦见伍子胥乘车而至,如同生时,开言说道:“吾前知越兵必至,故求置吾头于东门,以观汝之入吴。吴王置吾头于南门,吾忠心未绝,不忍汝从吾头下而入,故为风雨,以退汝军。然越之有吴,此乃天定,吾安能止哉?汝如欲入,更从东门。”(第八十三回)暴风骤雨本是沿海常见的现象,文种却把它和吴国亡臣的忠心联系了起来,迷信观念和传统的道德意识使他将伍子胥看成了吴国的守护神。梦是满足愿望的潜意识活动。在梦中,文种把越国灭吴想像成上天所定,并假托伍子胥本人表达出来,既不灭吴国亡臣的忠心,又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了自己灭亡吴国的对越忠诚。他强烈的忠君意识由此得到了全面深刻的表达。

强烈的君臣意识使文种对自己的君臣关系始终抱着一种良好的愿望,他的同僚范蠡离越出走时曾遗书送他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子今不去,祸必不免!”(第八十三回)文种看后,对其言犹未深信,尚感叹说:“范蠡何虑之过乎?”但专制制度下政治活动的规律并不以文种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越王称霸列国后疑忌智谋功臣,甚至以文种为政治上主要的戒备对象,反常的君臣关系总是不会长期存在的,越王最后听信谗言,赐剑命文种自杀,这位满腔忠诚、满腹经纶的臣子终于在君臣关系的运动规律作用下悲愤死亡。

宋人王十朋叹息文种不听范蠡忠告,曾写《大夫种》一诗云:狩罢吴郊鸟兔空,果烹猎狗废良弓。

大夫自为知几晚,岂是陶朱计不忠。
更多

编辑推荐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2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3正说明朝十八臣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