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 俄罗斯的民族纠纷及车臣战争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号称世界民族博物馆。全境有16 个民族自治共和国: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首府乌法),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乌兰乌德),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马哈奇卡拉),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纳尔奇克),卡尔茨克自治共和国(埃利斯塔),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彼得罗扎沃茨克),科米自治共和国(塞克特卡尔),马里自治共和国(约什卡尔),莫尔多瓦自治共和国(萨兰斯克),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奥尔忠启尼则——现改称符拉基高加索),鞑靼自治共和国(喀山),图瓦自治共和国(克孜尔)、乌德穆尔自治共和国(伊热夫斯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格罗兹尼),楚瓦什自治共和国(切博克萨雷),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雅库茨克)。

  此外,俄罗斯联邦还设有6 个边疆区: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海参崴)、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5 个自治州:戈尔诺 -阿尔泰自治州、阿迪格伊自治州、哈卡斯自治州、卡拉恰耶夫 -切尔克斯克自治州及犹太自治州(中心位于比罗比詹,20 万人口);1 0 个自治区:科米 -彼尔米亚茨基边区(17 万人,中心库德姆尔卡)、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67 万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2 0 万人、萨列哈尔德)、阿金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7 000 人,阿金斯科耶)、泰梅尔自治区(5 万人,杜金卡)、埃文基自治区(2畅2 万,图拉)、涅涅茨克自治区(5 万人,纳尔杨 -马尔)、乌斯季 -奥尔登斯基 -布里亚特自治区(13 万人)、科里亚克自治区(4 万人,帕拉纳)以及楚科奇自治区(14 万人,阿纳德尔)。俄罗斯联邦主要行政机构是49 个州,三级制自治共和国、自治州与自治区、州与区。

  根据2003 年统计,在俄罗斯境内就有160 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82%,占绝对优势,俄联邦境内俄罗斯族总人口约1 190 0 万。应该说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源于同一祖先,它们的祖先是 9—13 世纪形成的古罗斯部族。古罗斯人逐步分化为三个民族: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随着沙俄的对外扩张,俄罗斯人逐步扩大自己的领地。到19 世纪中期,俄罗斯人又形成南方支系、北方支系和中部支系,其语言、服饰、礼仪、建筑风格等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中部支系就是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哥萨克(突厥语:“自由自在的人”),他们是1 5—17 世纪俄国农奴制分化中形成的,以顿河流域大草原为根据地的一个支系。他们能征善战,在沙皇征服西伯利亚、中亚及高加索过程中充当急先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他们长期享有各种特权。十月革命后其特权被取消,多数参加农业劳动。此外,俄罗斯人主要族群还有白海沿岸的沿海族群,阿尔泰地区的旧教派族群,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还有不少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若干小族群。

  在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境内还生活着2664 万非俄罗斯民族,其中人口比较多的有鞑靼人、乌克兰人、楚瓦什人、巴布基里亚人、摩尔多瓦人、白俄罗斯人、日耳曼人等。在俄联邦境外还生活着3000 万俄罗斯人,约占全部俄罗斯人的17畅4%。非俄罗斯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他们所拥有的自治州、自治区域却占俄联邦版图的53%以上,而且这些地区的资源十分丰富。在苏联解体前夕,各加盟共和国与中央的主权争夺战不断升级,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政局混乱引发了俄联邦境内的分裂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特别是在40 多个民族混居、使用数十种语言及方言的北高加索地区,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及新产生的族际隔阂相互作用,终于导致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车臣战争。

  车臣 -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南邻格鲁吉亚,北接斯塔夫罗波尔边境区,西接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面积1 万多平方公里,不足俄幅员的 0畅1%。1986 年人口 120 多万。其中车臣族占53%,印古什人占 12%。居民以穆斯林为主,信奉伊斯兰教。车臣人素以英勇善战著称,民族意识极强。19 世纪中期,沙俄经过 40 年的高加索战争,才于 18 59 年将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 91 7 年后车臣与印古什合并。19 44 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希特勒合作为由,将车臣人整族强行迁出家园,直到 1957 年时才恢复自治,一些车臣人才返回家乡。

  1991 年9 月16 日,车臣人、退役军人杜达耶夫将车臣原领导扎夫加耶夫等人赶下台,夺取了首都格罗兹尼的权力。同年1 0 月27 日,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他随即宣布车臣将脱离俄联邦独立,遭到俄总统叶利钦及议会的反对。此后,杜达耶夫部队与俄联邦进行了长达5 年的武装冲突:1994 年12 月11 日双方开始激战,至少有8 万人死于这场内战之中,其中绝大多数人是车臣平民百姓。此后,俄罗斯曾三次派人暗杀杜达耶夫未果。1996 年4 月21 日深夜,俄罗斯空军依靠卫星定点技术,发射了两枚空对地导弹,将正在与莫斯科一要人通话的杜达耶夫击毙。但是,车臣危机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此后,双方一直在进行和谈。直到19 97 年9 月27 日,报上载文讲,俄联邦与车臣的和谈破裂。车臣领导人说,俄联邦若不承认车臣独立,他们将无法保证由阿塞拜疆穿过车臣的境内通往新罗西斯克港的一条战略性输油管道的安全,他们还将进行新一轮破坏性战争。车臣局势进一步恶化。

  1 99 0 年出现的车臣危机随着俄罗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的不断深化,逐步演变为一场局部战争,至今这场战争及冲突仍未结束,成为国际问题中的前沿热点。它不仅影响着俄罗斯政局甚至对整个世界局势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其形成原因、历史教训及后果引入深思。车臣危机始于 1 990 年 10月,即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失控之后。199 0 年至19 94 年12 月是车臣危机发生发展阶段;1994 年12 月至1996 年4 月是第一次车臣战争;19 96 年4 月至199 7 年5 月是谈判阶段;199 9 年9 月俄军进攻车臣开始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直到今天,战火仍在燃烧着,但估计这场战争迟早都会结束,最后肯定会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及恐怖分子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1 99 0 年底,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初期,独联体主体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和地方分立主义活动异常活跃,独联体又一次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其中车臣的独立浪潮最猛,影响最大。车臣位于高加索地区的中心位置,高加索地区是苏联主要民族聚居地,44万平方公里上居住着近60 个民族。百年前,人们就形容这里“每座山都是一个王国,每走几步都要讲另一种语言”。封闭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使这里成为当今俄罗斯最为头痛的地方。车臣问题不解决,高加索地区很难稳定;高加索地区不稳定,俄罗斯联邦解体的隐患就难以根除,整个国家政局就难以稳定。

  高加索地区是苏联多民族聚居地。北起库姆 -马内奇盆地,南与伊朗、土耳其接壤,西濒黑海和亚速海,东临里海,面积约44 万平方公里。大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亘在高加索中部。山地北部叫北高加索,现属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地区包括车臣、达吉斯坦、印古什、北奥塞梯、卡拉恰伊 -切尔克斯、阿迪格、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这7个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还包括克拉斯诺达尔边区南部和斯塔夫罗波尔边区的南部地区(戈尔巴乔夫就出生在这个地区)。车臣位于大高加索山东北部的车臣平原及捷列克 -库马低地上,面积仅1畅5 万平方公里,据最新资料其人口为3 2 万(原先统计为12 0 万,这是车臣 -印古什共和国的人口),其中俄罗斯族 2 万多,车臣人占总人口大多数,占当地总人口 53%,印古什人占 12%。车臣共和国共有 5座城市和448 个村庄,划分成15 个行政区。

  车臣独立浪潮始于 19 90 年 9 月。在“八一九”事件之后,以杜达耶夫为首的民主派于 9 月6 日推翻了当地的政权机关,解散了当地的苏共组织。他们于1 990 年1 0月召开了所谓的人代会,推选自己的政权机关。199 1 年6 月,他们又召开第二次人代会,推选车臣人、苏联空军某师师长杜达耶夫少将为总统,起草“车臣独立宣言”;199 2 年3 月,车臣拒绝在枟联邦条约枠上签字;19 93 年杜达耶夫又组建起非法武装,对俄罗斯联邦的统一和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直到今天,俄罗斯最高当局不承认车臣的总统、议会及武装,认为他们是在破坏枟联邦条约枠条件下选出来的非法总统和非法武装,并坚决反对车臣独立,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在多次谈判无效后,俄罗斯被迫动用武力来维护联邦统一,这就是第一次车臣战争。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共轰炸和袭击了车臣421 个居民区中的 300 个,其中50 多个被完全摧毁。近10 万平民死亡,其中 8000 多名是儿童,25 万人离开了车臣。1994 年12 月 1 日,4 万俄正规部队及内务部队进入车臣,包围车臣首都格罗兹尼。1995 年 4 月,俄军已控制车臣8 0%地区,杜达耶夫率军队撤入山区继续顽抗。199 5 年 6 月及1 99 6 年1 月,杜达耶夫制造了两起人质事件,进行恐怖活动。这些活动促使俄部队下决心除掉杜达耶夫。19 96 年 4 月 22日,杜达耶夫被导弹射中身亡,联邦政权依靠武力,迫使车臣非法武装回到谈判桌旁。199 6 年 5 月2 7 日,俄政权与车臣非法武装代表在莫斯科签署停火协定。1 996 年9 月初,双方又签署了有关解决车臣危机的原则协议,协议决定:到 2001 年 12 月31 日再决定车臣是否独立问题,协议还决定政府军撤出车臣,双方组建联合委员会,以恢复经济和打击恐怖活动。19 97 年5月12 日,叶利钦与车臣新总统马斯哈多夫在莫斯科签署了枟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枠,宣布停止对抗与武装冲突,车臣危机得到缓解。

  车臣问题的升级与激化是在 1 999 年俄罗斯多事之秋。1 99 9 年8 月以来,车臣武装数次进入毗邻的达吉斯坦。8 月 7日,约500 名车臣匪徒袭击民警及武警部队,占领村庄,扣押人质,局势突变。尤其是从8 月31 日至9 月16 日,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莫斯科等地就有5 座居民楼房被炸成平地,接二连三的恐怖爆炸案已造成3 00 多人死亡,远远超过前线作战将士阵亡人数,还有数千名平民受伤。就连为庆祝中俄建交50 周年而赴莫斯科演出的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汽车,也遭到车臣恐怖分子炸弹袭击,人心惶惶。全俄上下一致要求彻底清除车臣恐怖主义祸患。国际舆论也一致支持俄政府的军事行动,车臣匪帮的末日到了。俄罗斯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决心彻底解决车臣问题。1 99 9 年9 月17 日,俄方派飞机轰炸车臣恐怖分子基地。10 月1日,俄罗斯精锐地面部队进入车臣。俄总理普京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无论谁掌权,都必须铲除恐怖主义祸患。”“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里。如果我们在厕所里抓到匪徒,就直接把他们塞进粪池里。”

  两个多月的剿匪战斗,第二次车臣战争表现出与科索沃战争相似的特点:一、采用北约打击科索沃模式,先利用空中打击及高科技武器对攻击目标进行远距离、高精度、无地面人员接触、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的作战方式。二、消灭匪徒的活动基地,摧毁其通讯、交通、经济设施。对主要目标实施昼夜不息的连续轰炸,数十个大油井井口被炸毁,格罗兹尼石油加工厂被炸后火舌高达50 米,滚滚浓烟笼罩了整个城市。已查明车臣的经济已完全瘫痪。三、严密封锁车臣边界,防止车臣恐怖分子再潜入俄腹地搞恐怖报复活动。四、在俄各大中城市加强治安管理,搜捕各类嫌疑分子。五、在军事上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不与对方对话。

  俄总理普京作为这次行动总指挥,除了在军事上采取行动之外,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他宣布1 99 6 年俄联邦与车臣签署的停战协议无效,即不承认存在车臣独立的可能性,并宣布马斯哈多夫政权非法,因为这个政权不是按俄罗斯法律选出来的,也就是说,非彻底推翻摧毁车臣的政权不可,扶持亲莫斯科的势力。俄罗斯目标已非常清楚,这次行动不仅是消灭车臣的恐怖分子,而且要彻底消灭车臣境内民族极端分子及闹独立的力量,彻底把车臣从分裂祖国的斜道上拉回来,并且在那里要形成使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无法生存的新环境。据20 02年12 月11 日枟参考消息枠资料讲,第二次车臣战争已持续近4年,和平解决这场危机的希望越来越小。2 002 年普京提出武力是解决车臣问题的唯一手段。这是因为仅在2 002 年俄至少有7 架直升机被车臣分裂分子用最先进的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击落。其中最惊人的是2002 年8 月 19 日,车臣恐怖分子击落了一驾载有14 7 名俄罗斯军人的米 -2 6 型直升机,造成 11 9 人死亡的悲剧。据俄国防部统计,自199 9 年8月第二次车臣战争以来,俄方阵亡的军人已达4500 名,但有人估计实际阵亡人数是这个数字的两三倍。而俄方击毙的车臣武装分子达 1畅4 万名,大约有8 万车臣平民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还有3畅6 万名车臣人在战争中失踪。至今车臣人质事件不断,已引起全球关注与不安。

  对于俄罗斯在车臣的行动,只有美国及西方个别国家表示反对,支持的国家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 1999 年8 月后,恐怖事件使车臣问题的性质更加明朗,世界各国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表示理解与支持。各国政府支持俄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努力,不干涉其内政。这实际上已确定了车臣问题的性质与实质,无可非议。个别国家的反对意见已不足取。现在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车臣危机,这场危机为什么又会演变成局部战争,车臣为什么能以弹丸之地与强大的俄罗斯对抗,并成为俄联邦内民族分裂、地方分立浪潮的“领头羊”。对车臣危机深层次原因的探讨,会有助于我们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改革大业的重新理解。

  首先是政治因素,车臣危机实际是俄罗斯社会总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俄罗斯社会总危机又是俄罗斯改革失败造成的。改革成功,必然会出现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的好局面。而俄罗斯情况正相反。19 86 年以来,戈尔巴乔夫推行了5 年的“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叶利钦推行 8 年的“资本主义试验”,结果均以失败告终。19 90 年的“八一九”事件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1 99 8 年6 月,俄罗斯金融危机实际上已宣告叶利钦的试验破产,尽管他还没有下台。1 998 年10 月,美国专家就说,“草率的改革已将俄罗斯经济彻底搞垮了,俄经济已跌入崩溃边缘。”到1998 年年底,俄罗斯人口只剩下前苏联人口的一半多,领土面积缩减近半,俄国民总收入仅占世界总额2%,在世界总贸易额中只占1%。1 99 8年与1 990 年比,工业产值减少了70%,农业产值减少了 50%,国内产值减少了一半。1 99 9年9 月,联邦政府收入仅50 亿卢布,且已大幅贬值。不包括各银行与公司所欠500 亿美元的债务,俄外债已超过1550 亿美元。平民百姓收入大减,银行储蓄损失大半。俄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俄国力虚弱已成不争事实。俄国际地位下降,威风不再,改革全面失败。国力衰弱,改革失败,在国内引起的负面影响就是中央政权的凝聚力减弱,离心力加强。俄社会总危机给各地民族分裂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再加上历史原因及民族因素,车臣就成了俄联邦内民族矛盾的突发点。苏联解体使一些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其后果就是导致地方分裂主义抬头,车臣就是明显的例证。

  历史上车臣这个民族曾经经历了种种磨难:13 世纪他们曾受蒙古人毁灭性打击,14 世纪又遭受铁木儿军队的蹂躏。直到16 世纪,车臣人才从山区迁到平原,改变了山民的身份。但这时他们在政治上是氏族体制,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十分落后。几百年中许多车臣人占山为王,以抢劫作为致富手段。车臣民族上层部分人有其劣根性。1 850 年时,一位沙皇将军曾把车臣叫做“匪巢”。当然,他并不是指所有的车臣人民,而是指车臣上层人物中部分民族极端分子及地方政权体制。在沙俄几百年历史上,车臣独立及分裂活动从未停止。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恩恩怨怨有40 0 多年,从1 559 年俄罗斯开始征服高加索算起,双方均以武力决胜负,分分合合达 3 00 多年。其中以1 86 4 年双方战争最为惨烈。

  历史上有三件大事验证了这位沙皇将军的说法:一次正是1817—1864 年高加索战争。沙俄为征服车臣“独立性”,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车臣战败后仅被流放的车臣人和外高加索人超过70 万。最后是车臣沙米尔教长认识到顽抗无用,主动与俄罗斯友好,以发展本民族经济,才结束了这场战争。第二次是1 920 年苏俄的三年内战时期,车臣教长纳日利特金· 戈钦斯基率车臣人起义,建立起山地共和国,反对苏俄政权,苏联红军地方部队无法战胜他们,最后派遣红军中央部队才镇压了这场所谓的起义,但其余部一直在活动。第三次是在 194 1—19 45 年卫国战争时期,车臣残匪组建了一个“高加索特别兄弟党”,与德军联系,准备里应外合,推翻苏联政府。这个党后被斯大林及肃反委员会残酷镇压。194 4 年 2 月2 3 日起,苏联政府发布第5 07 3 号决定,将38畅7 万名车臣人及 9畅1 万印古什人统统以不可靠分子名义被迫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的中亚及远东地区,集体监控在类似集中营的农庄里,部分丧失自由。直到195 7 年时赫鲁晓夫才为他们平反,部分车臣人又迁回高加索地区定居。但车臣总人口减少 60%。斯大林肃反扩大化对少数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整族人被迫迁徙,死人不少,车臣事件成了典型。而这次极“左”行动就成了车臣独立思潮形成的历史根源,怨恨极深,这个教训十分深刻。苏联解体先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的,这正迎合了车臣人想摆脱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要求。故杜达耶夫、马斯哈多夫是有群众基础的,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能够加深我们对车臣危机的深层次理解。

  车臣危机的发生、发展、不断升级,其国际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西方及美国一些人始终把削弱俄罗斯当成既定目标。是谁在支持车臣分裂分子,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他们支持车臣的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初显端倪,我们也能从有关现象及材料看出一些眉目。现在已经看到,美国、西欧、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国都在插手独联体及高加索地区的事务。他们各有各的目的,但共同目标就是削弱俄罗斯,想在俄罗斯版图上挖个黑洞,以打通通往里海的通道。阿富汗、巴基斯坦及某些中东国家积极向车臣匪徒提供资金及武器装备,甚至还出入车臣(被打死的匪徒中就有外国雇佣军),其目的就是希望扩大在俄罗斯的原教旨主义势力,马斯哈多夫常称自己是虔诚的教徒,到处声称自己遵循的是伊斯兰教义,实际上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伊斯兰教义毫无共同之处。欧美插手车臣主要目的是石油因素。里海石油出口仅次于中东。车臣自己就产石油。1 89 3 年车臣就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 19 14 年,车臣开采的石油占到了当时俄国石油总量的18%。20 世纪80 年代,车臣已拥有相当雄厚实力的大型石化企业。今天,仅格罗兹尼一处就有1 000 多口油井。1 99 7年车臣官方的石油产量就有 200 多万吨(人口总数仅32 万,人均产油近6 吨),1998 年车臣加工石油所得收入达30 0 万美元。美国也想通过支持车臣独立再创立科索沃模式:以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为切入口,在各地扶持分裂主义者,以削弱对方来壮大自己。

  西方插手使车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主义恐怖中心。在这里,贩卖人口、绑架人质、贩卖军火、敲诈勒索、毒品交易等犯罪活动已十分猖獗。据查,1996—1999 年每年车臣出售毒品所获利润都在8 亿美元以上。仅在 1997—1998 年中,车臣有 60 支非法武装共绑架了 1094 名人质,1999 年又绑架了 270 多人。直到今天仍有5 00 名人质尚未获救。又据一家西方报纸报道,海外一些原教旨主义团体在 199 9年就向车臣武装提供了50 00万美元的援助。

  车臣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及教训十分深刻:一个国家首先要把自己的经济实力搞上去,而且必须树立国家统一的政治权威,形成一个极富凝聚力的社会主体。对民族分裂势力及恐怖活动苗头绝不能手软,稳妥地处理好民族宗教方面的任何一个问题,把任何细小的宗教民族问题都要当成大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保证多民族国家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改革大业的顺利进行。

  车臣危机在俄罗斯产生一系列严重影响。此前,19 91 年9月28 日,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就宣布要恢复历史上旧称别兹金国。1990 年6 月 30 日,鞑靼自治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在车臣事件发生之后,这两个自治共和国公开支持车臣,反对俄罗斯。一些民族主义者十分活跃,其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解体之后俄罗斯共有89 个主体,形势十分严峻。在俄罗斯联邦里民族冲突热点有北高加索地区、远东地区、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等。据俄情报机关分析,1 99 2 年以来,美国一直在不择手段地瓦解俄联邦。从外部上讲,美国对北约东扩表示极大关注,并尽力使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乌克兰早日加入北约。华盛顿还准备采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方案搞乱白俄罗斯,颠覆卢卡申科政权。美国竭力想挑起分裂主义及俄联邦的混乱局面。在高加索地区,美国及西方一些大国全力支持车臣武装分子,其头目马斯哈多夫于1993—1996 年不止一次地访问了土耳其、英国和美国。近日,阿布哈兹地区局势又紧张,这更有利于搞乱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美国破坏中亚稳定局面。由美国情报局及巴基斯坦特工队扶植的阿富汗原教旨主义塔利班运动,将使大批难民涌入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这就容易引起中亚族际之间矛盾,进而搞乱哈萨克斯坦,直接威胁俄罗斯。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维持俄罗斯联邦的统一,使俄罗斯避免再次被肢解的灾难,俄罗斯领导人作了许多努力。19 92 年 3月,在俄第六次人代会讨论国名时发生激烈争吵。有的代表提议恢复历史上旧称“俄罗斯”,但那些来自各自治共和国的代表坚决反对。认为俄罗斯这一国名,不能反映多民族国家共同组成联邦这一事实,他们希望再不要出现沙俄时代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况。他们提出以双重国名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最后,大会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这两个国名具有同等意义,同时并用。这样,在这个国家历史上就出现双重国名的奇特现象,并且被人代会通过了。双重国名并没有完全消除俄联邦内部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在俄罗斯主权战与独立潮愈演愈烈。俄领导人及立法部门决定用让步和分权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与纠纷。19 92 年,俄议会决定将16 个自治共和国和4 个自治州升格为共和国,这些共和国的权力与地位相当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制定自己的宪法,建立自己的立法机构。此外,1 992 年 3 月 13日,俄联邦中央政权与 18 个民族共和国的代表在莫斯科讨论枟关于划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和俄罗斯联邦版图内各加盟共和国权力机关之间管辖范围和权限条约枠草案。3 月 14 日该文件正式发表,3 月23 日正式在莫斯科草签了文件。这份规范莫斯科与各共和国新关系的法律文件简称为枟俄联邦条约枠。该文件宣布,尊重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历史、传统、文化、语言及民族个性。对维护俄联邦各族人民历史上形成的统一国家并保持各共和国领土完整负责,以实现族际和谐、信任和相互理解为目标,不论民族属性及居住区域,俄联邦保证公民的权力与自由,实现联邦版图内的民族自决权,在自愿划分权力、有效实施权力的基础上根本革新联盟关系。

  参加上述文件签字的 18 个共和国(已不称自治共和国)有:阿迪格、巴什基尔特斯坦、布里亚特、戈尔诺 -阿尔泰、卡拉恰伊 -切尔克斯、卡巴尔巴尔卡尔、卡尔梅克、达吉斯坦、卡累利阿、科米、马里、莫尔多瓦、北奥塞梯、萨哈(雅库特)、图瓦、乌德穆尔及楚瓦什。这18 个共和国就是解体后俄罗斯的主权主体。1992 年3 月31 日,叶利钦、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上述18 个共和国领导人,各州、各边区、自治州领导人以及莫斯科市长、圣彼得堡市长共 88 名代表正式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这份枟俄联邦条约枠。但是,车臣及鞑靼共和国拒绝在这个条约上签字。这说明,俄罗斯中央政权与这两个共和国的关系并未改善,俄罗斯民族矛盾与对抗仍未解决。在1 992 年3 月枟俄联邦条约枠正式签字时,叶利钦曾讲:“这是俄罗斯走向全国和睦的重要步骤”,这“确定了俄罗斯不可分割原则”,“俄罗斯不会面临分裂的威胁”。但事实上,一些共和国正在紧锣密鼓地继续推行分离及独立运动,俄罗斯民族关系与联邦制结构还没有完全摆脱深刻的危机。

  最早掀起独立浪潮的是鞑靼自治共和国(其领土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346 万,其中鞑靼族164 万,俄罗斯族15 1 万,楚瓦什族 15 万人,莫尔多瓦族 3 万人,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北部)。其总统沙伊米耶夫始终不同意在枟俄联邦条约枠上签字,并决定要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确定这个穆斯林共和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这个决定实质上是想利用民族感情形成全民意志,扩大与中央政权的距离,扩大势力,争取独立。尽管叶利钦公开谴责沙伊米耶夫此举的目的是想“退出俄联邦”,但他们仍坚持进行了公决。公决结果要求沙伊米耶夫签订有利于鞑靼的双边条约。

  伏尔加河流域另一个自治共和国巴什基尔(现已改成巴什基尔斯坦)也不愿意在枟俄联邦条约枠上签字。巴什基尔斯坦位于乌拉尔山北面,面积1 4 万平方公里,人口 38 7 万。首都乌法有近百万人。在叶利钦就主权问题了一系列让步之后,他们才在条约上签了字。除了鞑靼及巴什基尔之外,伏尔加河流域还有个德意志(又称日耳曼人)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斯大林下令撤销了日耳曼自治共和国,将大约78 万日耳曼人迁至远东及中亚地区,并撤销了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这就大大伤害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感情。近年来德意志人要求重建伏尔加德意志共和国,并且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叶利钦为了取得德国的财政支持,曾表示支持建立这个共和国,遭到了当地俄罗斯居民们的强烈反对,并集会游行表示抗议。1 992 年 3 月,叶利钦颁布了为俄罗斯德意志人恢复名誉的命令,并决定在伏尔加格勒州和萨拉托夫州设立德意志民族专区。当地居民仍然反对,族际之间矛盾及对立情绪仍未消除。

  远东地区过去一直被人们看成是俄罗斯稳定的后方,但在联盟解体及激进改革影响下,该地区民族分裂活动十分活跃。远东地区民族分裂运动的最后目标是想重新恢复远东共和国。该共和国是苏俄内战时建立起的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首都在上乌金斯克,后迁赤塔。该共和国只存在了两年多时间(1920 年4 月6 日—1922 年11 月15 日)。后由远东红军团(团长瓦· 康· 鲍柳赫尔)推翻,该地区并入俄联邦,加入苏联。但在1 992 年之后,在俄联邦地方分立运动浪潮中,全俄许多州和边区筹建的共和国,都如昙花一现,到 1994 年之后基本上都销声匿迹了。只有恢复重建远东共和国口号经久不衰。这与1 99 0 年成立的远东共和国党有关。他们制定了恢复远东共和国的纲领,并提出“迄今为止,在俄联邦还没有找到远东共和国自愿加入苏联的法律文件。我们是被用武力入侵方式吞并的”。1995 年4月6 日,是远东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纪念日,他们又提出“不再当末等公民,结束看莫斯科脸色行事,要终止守着金饭碗挨饿的历史”。在远东经济改革成效不大的形势下,这些宣传颇具煽动性。由于俄联邦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叶利钦连任总统后,撤换一大批搞地方分立活动的领导人,再加上近两年俄经济形势好转,俄联邦的地方分立运动才转低潮。还有一点就是俄联邦各地人民看到西方企图肢解俄联邦的狼子野心,俄各地群众从独立热情中逐步清醒过来了,独联体及俄联邦的向心力凝聚力又有回升。

  俄罗斯联邦民族危机及地方分立浪潮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有历史的、现实的,也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是靠武力征服扩展而成的,因而构成各共和国边界过去往往是任意划定的,边界与领土争议很多。在政治上俄联邦存在地缘政治风险。经济上的原因又十分突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难度更大,问题更多。过去几十年里,这些地区大企业少,基本上是中央企业的原材料供给地。在改革开放之后,像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政治中心受到政府的保护,像乌拉尔、西伯利亚这样的钢铁巨人、石油巨人则受到重视及优待,只有边远地区供血不足,严重缺氧,发展滞后。最典型的例子是在1 995 年,日本为发展与远东贸易向这里提供5 亿美元的贷款,但俄联邦中央却把这笔款的大部分拨给了圣彼得堡,名义上开发西部经济自由区,给远东只留下了2000 万美元。另外,由于运费大幅度上涨(1991—1996 年铁路运费上涨16000 倍,飞机票上涨 9500 倍),原材料运不出去,莫斯科离远东群众更遥远了。这种状况无疑给地方分立思潮提供了土壤。经过边区不断努力,他们也取得了许多优惠政策及经济利益。许多地方从联邦中央那里获得了10%原材料、矿产资源的开采分配权,享有 45%地方税收留权。远东地区还获得20%海关关税留成,这些优惠在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都不多见。俄中央给地方了不少优惠条件,以提高中央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还应该看到俄罗斯联邦中央权力斗争也为俄地方分立活动提供了机会。俄罗斯独立之后,中央内部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联邦主体成为各派政治力量争取的对象。叶利钦在竞选总统时曾多次许诺给边区以更多自主权,以拉选票。1993 年之后,由于总统和议会之间权限不清,造成政出多门、政策多变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了联邦中央的权力及威信,使联邦中央失去凝聚力。历史已证明,只要中央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不止,边远民族地区就很难稳定,一些分裂倾向及独立运动就很难完全控制住。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正说明朝十八臣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