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 面向未来的中俄关系

  1 98 9 年5 月,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举行的两国领导人最高级会晤,标志着中苏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从此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催化剂。邓小平用他的名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概括了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一巨大变化。此后,中苏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20 年的政治冲突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时代终于结束了。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下邓小平同志在处理苏联解体后的中苏关系上所做的突出贡献。在80 年代初,苏联为了在中、苏、美这“大三角”战略中加重自己筹码的分量,竭力想拉中国,勃列日涅夫也多次表示要改善中苏关系,以中苏合力来对抗美国。这时邓小平同志也看到中苏关系改善的时机到了。1 98 2 年4 月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问北京时表示他愿意充当中苏之间调停的中间人。邓小平随即提出改善中苏关系有三大障碍:中苏边境上陈兵百万、苏军入侵阿富汗、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邓小平提出苏方必须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改善中苏关系。1 98 5 年邓小平利用戈尔巴乔夫刚上任时机,让再次访华的齐奥塞斯库给戈尔巴乔夫捎话:他愿意在北京会见戈尔巴乔夫。在会见了齐奥塞斯库之后邓小平用浓浓的四川乡音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我今天打了一张大牌哦!”一语道出了这个决定的分量和意义。果不其然,邓小平的口信在苏方引起强烈反响。19 86 年戈尔巴乔夫发表了著名的海参崴讲话:为改善中苏关系苏方准备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并准备从蒙古国撤军。1 98 9 年随着戈尔巴乔夫成功访问北京,中苏关系终于在邓小平设计的框架内实现了正常化。为了让更多的俄罗斯人知道邓小平,在距莫斯科郊区50公里处的斯拉维诺别墅区在1997 年 5 月由当地政府命名了一条“邓小平大街”。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以邓小平名字命名的街道。

  1 99 1 年底苏联解体,新独立的俄罗斯成为苏联在法律上的继承国。在苏联解体的形势下,人们对中俄关系出现种种猜测,不少人为未来的中俄关系担心。有人讲由于苏联剧变、东欧集团瓦解,中俄之间会出现冷淡、停滞,甚至恶化。但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这种猜测没有变成现实,这几年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反而出现了空前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来不少国际国内评论都认为,1992—1997 年,中俄关系处于最佳时期。而且这个时期的中俄关系已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的改善对双方的改革开放事业都大有裨益。在冷战结束之际,在两个超级大国对峙时代之后所形成的多极世界里,新型的俄中关系已成为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的正常化,首先表现在两国平稳顺利地完成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1 99 1 年底,在苏联解体时,中俄双方立即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中国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双方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原则,建立新型的双边关系。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中俄两国领导人的作用,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冷静处理苏联东欧剧变的战略决策。从苏东裂变一开始,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尊重苏联人民自己的选择,应采取冷静观察,并采取不干涉的对策。邓小平讲:对苏联、东欧的动乱“概括起来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他后来又一次强调:“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在谈到未来关系时,邓小平同志说:“不管苏联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同它们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应该说,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观点,表现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胆识。他是中苏关系从友好变为对抗全过程的目击者,他吸取教训取了60 年代中苏两党争论的历史教训,不再对别国事务扣帽子,不再提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复辟等言论,为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打下可靠的基础。中国的态度受到新独立的俄罗斯领导人的欢迎,从而完成了两国关系的平稳过渡。应该说,中俄关系正常化对两国都有利,也是两个国家改革成功的保证。中俄两国都是世界上的大国,具有总体上的实力。俄罗斯近年来虽经济不断滑坡,其他方面也处于危急状态,但其工业基础雄厚,物质资源丰富,再加上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良好,其经济发展潜力大,后劲足;而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快,已跨入世界1 0 强之列,近 10 年年均经济发展速度为 9%。中国外汇储备超过 10 00 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有统计资料讲:到2 00 4 年日本的外汇储备高达8 000 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达3 200 亿美元左右)。因此,俄罗斯与中国合作,对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也十分有利。而且,中俄两国都在艰难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双方都需要和平环境,安定的周边关系。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中俄两国关系在其对外政策上具有首要地位。这些都是中俄发展友好关系的条件与前提。这些因素决定两国都必须把中俄关系放在突出位置上。1992 年 12 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首次访问中国,使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访问时,中俄两国首脑在北京进行了友好的会晤,就双边关系及国际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会谈。双方还签订了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这次会晤不仅开辟了中俄关系的新阶段,而且对国际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俄双方领导人在广泛的国际问题上达成了不少共识。1 99 2 年被称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年”。

  1 99 4 年9 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这是对叶利钦1992 年访华的回访。这次访问使两国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会谈中,双方肯定了199 2—1 994 年这两年内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情况,并从面向21 世纪的战略高度,共同探讨了进一步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途径。双方就构建 21 世纪新型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签署了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等文件。叶利钦在宴会讲话时说:“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两国之间的信任已提高到了新的水平。”199 4 年被称为“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年”。1995 年5月,江泽民赴莫斯科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周年庆典活动,再次同叶利钦会晤。这已是中俄首脑的第三次会晤了。会晤时叶利钦强调,中俄两国之间不存在什么分歧与争议问题。江泽民讲话时说: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友谊,中俄之间新型的国家关系具有强大的和持久的生命力。这时,两国领导人已经从战略与时代的高度来重新评价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中俄在国际事务合作方面卓有成效。

  1 99 6 年4 月,叶利钦第二次访华。这是中俄首脑第四次会晤。目的是扩大经济交流,稳定中俄边界,进一步加强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次访问是叶利钦在争取赢得6 月份总统竞选中连任的前夕访华的。叶利钦这次访华成果丰富,双方谋求建立起一条没有潜在军事威胁的中俄边界,加强双方投资活动及经贸业务。叶利钦准备同中国讨论铺设一条从西伯利亚到黄海的天然气管道,这将是1992 年以来中俄之间第一个合作大项目。俄方还准备在中国东北修一个核电站,中俄双方还准备签署 10个有关贸易和技术合同。这些都有助于中俄双方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叶利钦第二次访华最重要的成果即枟中俄联合声明枠,外电又称之为枟中俄北京宣言枠。声明宣布两国决心进一步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还决定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起中俄政府之间的热线电话,以保持各个级别、各个渠道上的经常对话。中俄双方还商定由两国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一个“中俄友好,和平和发展委员会”,以加深两国面向21 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这些文件标志着 1996 年中俄双方已真正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标志着中俄双方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称呼正是叶利钦自己提出来的。

  1 99 6 年4 月底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中、俄、哈、吉、塔五国首脑会晤及签署的在五国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内的信任协定,更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文件。中俄双方有着 43 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也拥有3 200 公里长的共同边界。这个文件的签署,是中、俄、哈、吉、塔五国决心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一共同愿望的生动表现。这将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协定签字国决定将各自边防部队从边境一带后撤,以后边界将只有边防巡逻人员。签字国还将每年交换一次有关边界附近军事活动的资料,如军事演习或部队部署活动等。这一重大举措是空前的,它将大幅度地加强了几个邻国之间的信任程度及信赖关系。

  1 99 7 年4 月2 2—26 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正式访问俄罗斯。双方首脑就整个双边关系及迫切的国际问题进行详细会谈。中俄双方提出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多极世界。中俄两国都不接受单极世界的主张。双方认为,世界不应该由一个或几个国家发号施令。每个国家都有权发表自己的主张。中俄双方的这一立场被许多国家接受,就连西欧也对美国主宰一切感到反感。江主席这次访俄还与有关人士确定了大型合作项目的落实情况。如实施向中国输送西伯利亚天然气、俄罗斯参加中国三峡建设等计划。双方还讨论了在航空、开发宇宙等高科技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这些标志着中俄关系已处于最佳时期,中俄关系也进入务实阶段。

  1997 年11 月 9—11 日,叶利钦访问北京和哈尔滨。这将是俄罗斯总统5 年内(1992—1997)第五次访华。这次中俄双方将对一些国际问题和两国政治和经贸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同时,两国还将签署一系列双边协议。俄总统新闻秘书在叶利钦访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些协议将是独一无二的和具有创造性的。他说,这次随总统访华的代表团的阵容也是空前的。这些足以说明俄罗斯对此次访问的重视程度及诚意。这些也证实,俄中关系已经成熟,它正在有节奏地、稳步地向前发展着,前景良好。这次随叶利钦来华的一些部门及地区的领导人将同中国对口的地区与部门讨论签订有关合作协定。而且,在中俄两国首脑参与下将在北京举行“中俄友好、和平及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这将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活动。

  到了普京时代中俄双边关系发展得更快。到2 003 年 3 月15 日普京连任总统时胡锦涛与普京通电话,就发展中俄关系交换意见。胡锦涛高度评价2000 年以来中俄关系所得到的巩固和发展,特别是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枠的签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不断深化。200 3 年5 月26 日,胡锦涛在担任国家主席3 个月后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这表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近邻外交。200 4 年中俄双方领导层的互访频繁,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回顾这些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年中俄关系的发展水平高,速度快,影响大,特点多。水平高是指中俄关系完全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而且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同任何国家、任何集团结盟的方针。独立后的俄罗斯也奉行多方位的对外政策,强调“俄罗斯在多极世界中应该成为一极,并且不参与到其他极中去”。因此,中俄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是彼此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而是表明双方愿意面向21 世纪,以涉及亚洲及世界未来重大问题上的加强互相磋商与协作,以促进亚洲与世界和平、稳定地发展。中俄关系发展速度快,一是指结束过去快。20 年的对立与对抗尽管在一些人的心理仍留有阴影,但就大的问题上比较协调一致。尤其是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不断,十分亲密,西方称之为中俄关系进入蜜月时期。短短5 年,中俄关系的质量已超过了50 年代中苏关系的水平。二是指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平稳过渡快。中国最早承认新独立的俄罗斯,并认定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者,是独联体的骨干与核心。这样,苏联剧变没有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而且,苏联解体之后,中俄关系发展得更快、更好。中俄关系影响大,指近几年中俄关系的迅速发展已引起世界各方面的关注。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邻国友好相处的榜样。中俄关系的良性发展,无论是对亚洲的安全,还是对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影响。总之这些年来,中俄经过共同努力,两国在边界问题、经贸合作、文化科技合作、军事交流诸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及显著成绩,在某些方面已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首先是边界问题。边界问题是长期影响中俄关系的重要因素。60 年代,在中苏东段边界及西段边界上都曾发生过武装冲突。中苏共同边界近20 年中,刀光剑影,十分紧张,双边几乎没有交往,不通行,不设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致使边界地区封闭落后,经济萧条,许多隔界而居的亲戚长期无法往来。边界呈现的紧张状况也加剧了中俄双边的经济负担,缺乏安全和平的建设环境,给双方造成了不良影响。从 1986 年起,中苏双方领导人就边界问题已经开始磋商。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苏方已表示接受以界河主航道为界的国际法原则。此后,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多次谈判,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 99 1年5 月,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了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协定枠,中俄东段共同边界2500公里长。协定签订后,中俄两国专家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确定了分界线。将有争议的地段一部分划归俄罗斯,一部分划归中国。在划定边界之后,曾出现过一些分歧。比如,在赤塔州,俄国一直占领的黑龙江上175 平方公里的缅克谢利岛就有争论,按1991 年协议及划界结果,该岛归还中国。诸如此类的争议还有几处,有几万平方公里的几小块,划归了中国。俄枟新时代枠周刊19 96 年7 月12 日上一篇文章也讲: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 97 年底,中俄边界的测定工作完成。叶利钦1997 年11 月9—11 日将在北京与中国最后敲定东段边界的划定工作。据说将把几个有争议的岛屿的划定工作留给后代去解决。其余东段边界将按双方测量结果最后划定。应该说,这是一项最重要成果。在人类历史上历次战争及冲突多数是由边界问题引起的。此后,中俄东段边界就有了法律文件为依据了。1992 年初,中俄两国立法机构通过了枟中俄东段边界协定枠。1 994 年9 月,江泽民访问莫斯科时,双方又签订了中俄西部边界协定(约 186 0 公里长)。该协定随之为双方最高立法机构通过。到1 995 年,中俄边界除了乌苏里江上的黑瞎子岛,额尔古纳河上的阿巴该图岛这两个岛是遗留问题外,其他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1 99 7 年11 月叶利钦访华准备把这些遗留问题交后代解决,双方准备签署边界问题的最后文件。这样,在300 多年的中俄关系中,两国第一次有了一个法律明确划分清楚的边界线了。它为保证两国边界永远成为睦邻友好关系打下了可靠的基础。这是中俄3 00 年外交史上最重要成果。

  经贸合作是中俄关系正常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双方体制及法律不健全又严重地影响着双方经济往来。60—70 年代中苏贸易几乎完全中止,最少的一年中苏贸易额仅 40 00 万美元。按理说,中苏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一家重工业、能源、资源强,一家轻工业消费品、农副产品、食品、劳动力资源多。但意识形态的论战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苏联解体后,1 992—199 3 年俄对外贸易锐减,1992 年下降23%,1993 年又下降12%。但这两年内中俄两国的贸易却大幅度上升。199 2 年两国贸易额5 8畅6 亿美元,1 993 升到7 6畅8 亿美元。均超过中苏两国贸易的最高水平。过去中苏贸易最高额为 19 90 年的 5 4畅2 5 亿美元,1991 年为39 亿美元。在这两年中,中国是俄罗斯第二贸易大伙伴,仅次于德国。俄罗斯则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但由于两国贸易不正常,多属易货交易,到1 994 年度双方贸易额又下降到5 1 亿美元,比19 93 年下降33%。199 5 年中俄两国首脑会晤时双方共商对策,提出要按国际贸易规范方式,积极扩大与加强俄中经贸合作。1995 年双方贸易额又回升到 55 亿美元。1 99 6 年双边贸易额又扩大到 70 亿美元,比 199 5 年增长25%。1996 年时中俄双方首脑商定,到 2000 年,中俄贸易额要增到200 亿美元。

  但是应该看到,中俄两国经济联系的发展落后于两国之间政治上的发展速度。尽管两国都在不断努力,但两国贸易额所占份额仍很小。例如,1995 年,中俄贸易总额 55 亿美元,只占中国该年度外贸总数2 800 亿美元的2%,占俄罗斯这年外贸总额1 357 亿美元的 4%。这同中俄这样两个大国的潜力很不相称。到今天,经济因素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经济关系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基础。如果经济合作上不去,那么政治关系也不会牢靠。当然,中俄贸易中的困难是暂时的,因为两国经济在转轨之中,双方外贸体系还不成熟,法规也不完善,结算方式也需改进。我们距美国那么远,中美贸易却搞得十分红火。俄罗斯是我们的近邻,理论上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实践上双方互有戒心,经贸活动总搞不好。但我们相信这种状况会改变的。1997 年11 月叶利钦访华又一次将双方贸易及大项目合作放在了优先位置,这次访问也许会有新的进展。中俄双方都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

  俄罗斯枟独立报枠2003 年 9 月 17 日登载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中俄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中俄两国的贸易额在增长,但幅度太小,相互投资更是少得可怜。中俄两国总统曾计划到20 00年贸易应该到20 0 亿美元,实际上到2 003 年中俄两国贸易额为1 57 亿美元。这比2 002 年增长了3 2%,并且是连续四年增长。但仍处于很低水平,因为在 2002 年中美两大国的贸易额已达1 50 0 亿美元。截至 200 3 年 l 月中国在俄罗斯投资的企业仅4 82 家,中方投资有2畅0 7亿美元。俄罗斯在中国的注册企业有1 41 3 家,投资额为3畅03 亿美元。同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金额达78 0 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有1 0亿美元。但这些问题已引起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2 00 4 年 3 月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在莫斯科记者招待会上讲:中俄两国贸易的潜力很大,双方制定的年贸易额应该是1 000 亿美元。

  中俄关系良性发展第四个成就表现在科技文化、军事交流上。仅1996 年俄罗斯就有120 多个代表团访华。中俄各城市、各地区、各个社会团体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双方不针对第三者的军事技术、军事人员的交流、军用品的交易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1997 年11 月9 日,在叶利钦访华期间,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1 700 件国宝展品(全称为“俄罗斯国家珍宝藏品展”)。这在中俄关系史上尚属首次。叶利钦与江泽民共同主持开幕式。这是俄罗斯在国外首次举办如此水平的展览会。在13 天中将展出的1700件藏品均属无价之宝。其中多数珍宝在俄罗斯国内也没展出过,可见其影响与地位。这一举措再次表明俄罗斯加强双方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诚意,也表现出中俄关系的最佳状态。我们相信,在 21 世纪,中俄这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将会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发展阶段之中。

  总之在叶利钦时代中俄关系有了长足发展。叶利钦已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他任职期间曾五次访华,为推动中俄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叶利钦时代中俄两国元首9 次会晤,这就为推动建立多极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相互尊重对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等方面都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倡导的建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其中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多边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参与创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外交上一个最成功的大手笔。这个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它标志着在近百年内中国首次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方向上处于十分稳定的安全形势,中国已成为中亚地区的主导力量之一。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国由过去被动参加一个现成的国际组织转变为主动组建新的地区合作组织,有意识地主导周边局势。该组织自1 99 2 年筹备算起,经过 22 轮双边及多边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在19 96 年4 月26 日成立了这个新型的地区合作组织。最初该组织主要调节边界纠纷(中俄共同边界线长达4 300 公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边界线1 770 公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共同边界线10 96 公里,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同边界线也有1 80 多公里,但中塔两国之间有争议的领土面积达2 800 0 平方公里)。到了普京时代该组织已经担负起发展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等新的内容,并在北京设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常设机构,确定最高元首及六国总理定期会晤制度。我们坚信该组织将对六国的安全和合作产生长远的良好作用。

  §§第7章 走向明天的俄罗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正说明朝十八臣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