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北首岭·半坡·姜寨·炎帝族的故里

陆思贤

炎黄二帝,发祥于今渭水流域的中上游,在东迁之前,炎帝族主要活动在今关中西部,属渭水中上游;黄帝族主要活动在大陇山一带,属渭水上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发掘的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遗址,正是炎帝族发祥时代的遗迹。对此,本文加以论述。

一、远古时代牧羊人的发现

炎帝羌族姜姓,以羊为图腾,是远古时代的牧羊人。中国远古时代有牧业文明,只见于先师苏秉琦先生的论述。先师说:

在经济生活中,半坡人们是农渔猎伐木并重,而庙底沟人们则是农业为主,渔猎伐木所占比重较小;半坡人们衣着材料多用兽皮,而庙底沟人们衣着材料则多用植物纤维,这说明,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可能不相上下,但在经济文化类型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73页。

半坡人衣着“兽皮”,即身披“羊皮袄”。北首岭人、姜寨人,也应身穿“羊皮袄”,姜寨遗址已出土有陶塑羊头,可资证明。北首岭遗址还未找到羊的踪迹,《宝鸡北首岭》报告说:“山羊和绵羊,……有待今后在西北地区注意调查。”北首岭缺羊,还有待今后继续工作。但宝鸡地区有姜城堡和清姜河,字从“羊”,可资弥补。徐旭生先生说:“姜城堡附近却有很好的彩陶遗址,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住居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这些人便是炎帝族的先民们。

先师说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差异”,还可以追溯到伏羲氏的时代去。《周易·系辞下》说:

古者包犧(简体字作“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犧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这是先秦古籍中追记远古先民的最古一段文字。“包犧氏”也作“伏羲氏”,“犧”或“羲”均字从“羊”,是远古“牧羊人”的老祖宗。史传伏羲氏出身于甘肃成纪,也是今渭水上游,则伏羲氏也应是炎帝与黄帝的共祖。伏羲氏时代还处于“以佃以渔”的阶段,一般称为“渔猎时代”。“佃”指狩猎,与家畜、家禽的豢养有密切关系,故渔猎时代中已存在“牧业文明”。相继的“神农氏”,便是“炎帝”,他发明了耒耜,教民耕作,从渔猎时代迈入了农业时代,这与考古发现相类似,北首岭、半坡、姜寨等遗址的内容,主要反映“农业文明”,同时也兼有畜牧业、渔猎,彩陶器上大量鱼纹图案的存在,说明还保留着浓厚的渔猎文明,畜牧业也确已存在,远古时代的“牧羊人”与“农人”,还有“渔夫”,在原始聚落中是共同存在的。

二、炎帝族的“羊角图腾柱”

丁山先生说:“在氏族社会,以图腾为宗神,每个家族的闾里之口都立有图腾柱(Totempole),以保护他们的氏族。所谓图腾柱,大抵雕刻为鸟兽怪物形”。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中国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4页。在北首岭、半坡、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能判断为“图腾”的动物形图案不是太多,作为“图腾柱”的形象则更为稀有。《西安半坡》1963年版羊角柱图案一例,原报告定名为:“弯角羊头正面形象”。又《西安半坡》1982年版封面图案,羊角柱的形象基本完整。两个图合在一起,加以复原,图示如下:

炎帝族的“羊角图腾柱”右图(1)为《西安半坡》1982年版封面上的图案,缺角盘的左侧部分;(2)为《西安半坡》1963年版的“弯角羊头正面形象”图案,缺角柱的下半部;(3)为规范复原图:炎帝族的“羊角图腾柱”图案。

这个图案的每一细部,无不表示它是由“角”组成的,立柱的主体,用两线相交于顶点为角柱;角柱间的夹角分成四段,下面三段中各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成为三段六节;顶角向上,意为等量的角分,即“一分为二”;角柱顶角中又画中垂线,平分夹角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到完满的中分角柱,合于一段两节;总“四段八节”。又从角柱顶点分叉画出两个角盘,这是标准的角,在此表示羊角,即“羊角图腾柱”。由此,角柱的全身都是角。在角盘内,右侧画两个星点纹,左侧画三个星点纹,也应表示角,因图腾柱是表示通天的神柱,这两个角可以到天上去找。

在天象中也有两个角,一个角位在东方天区,是东宫苍龙的龙角,角宿星座,纵列两颗星,这是角盘中两个星点纹所取的天象;还一个角位在西方天区,是西宫白虎的虎角,觜宿星座,作三角形排列三颗星,是另一角盘中三个星点纹所取的天象。龙有龙角,人们都知道,不用解释。老虎头上长了角,人们不太理解,需稍作解释。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三组用蚌壳堆塑的艺术品,南北排列在一条子午线上,北端是第一组蚌图,塑造了一只蚌龙,一只蚌虎,还有蚌塑北斗星图案;在蚌虎的头上,也塑造了角,即“虎角”。此知老虎头上长角,是说天象。这个天象被后世《史记·天官书》记载了下来,云:“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这是保留在《天官书》中的远古时代天象的记录,其云“自华以西南”者,“华”指华山,华山以西、以南,即关中平原与秦岭山区,是说炎帝族还没有东迁之前,以关中平原为观象基地。又说“中州河济之间”者,是说在炎帝族东迁的过程中,留居于“中州河济之间”,以中原地区为观象基地。最后说“海岱以东北也”,是说太阳升起,与星辰出地巡天的方位,是观测天象的起点。据此,通过羊角图腾柱,做“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观象工作。当渭水流域春天来临时候,太阳未入地平时,仰观星空,北斗七星的斗杓指东北方位,而东宫苍龙的龙角,即角宿星座,正在出地平向天上攀登,称“杓携龙角”。此时,北斗七星的斗魁,枕着西宫白虎的参宿、觜宿,让其跟着太阳从西方地平上落下去,称“魁枕参首”。而到了夜半子时,北宫玄武的南斗星座在上中天,“殷”释“中”,夜半子时表示天地之中,而南斗星座又到了南天的正中,称“衡殷南斗”。记载的是炎帝时代春天已来临的天象,今言“立春”,被后世《史记·天官书》传承了下来,在考古上又得到了炎帝族的“羊角图腾柱”的佐证,说明炎帝时代已有了掌握农时节令的观象工作。

这个羊角图腾柱见载于《山海经》中称“孼摇君页羝”,又称“扶木”。《山海经·大荒东经》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孼摇君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这是炎帝族的先民们,举行春分迎日祭典,观测日出之景的神话。“大荒”指荒茫无穷的天穹,《尔雅·释地》有“四荒”。注:“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在此指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荒”。又“荒”用为“黄”,指太阳运行在黄道上,称“大荒之中”。《说文解字》说:“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视感觉以“天”为最大,“地”也是最大;又古人认为“人事应天”,故“人”也最大,称“大人君子”。“有山”的“山”,在此指原始观象台,古称“灵台”,考古发现统称“祭坛”。先民们在“祭坛”上做祭天祀地的工作,也做“立竿测影”《周髀算经》。、观象授时的工作,称“山”;犹如古称“陵墓”为“山陵”,秦始皇陵墓便称“郦山”;“郦”字从“丽”,“日丽月丽”的“丽”,字义为“永远不落的太阳”。《说文解字》说:“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宣”、“宣气”指太阳升起时地面上先是露出晨曦,接着从地平下喷发出曙光,相继红光露出地平,彩云飘浮,夜空渐渐消失,俗称“紫气东来”,是春耕春播、万物生长的最佳时令;当绯红色的太阳弧面露出地面,此即“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其云“有山名曰孼摇君页羝”者,是说在原始观象台上用羊角图腾柱做“立竿测影”工作。“君页羝”指羊角图腾柱,也指羊角图腾柱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即“晷影”,此“晷影”象征了太阳。“君页羝”字义为“大头老公羊”,《说文解字》又说:“羝,牡羊也,从羊氐声。”“牡羊”即大公羊,公羊角大,也指盘角羊;又说:“君页,头君页君页大也,从页君声。”也即头大大的盘角老公羊为“君页羝”,指炎帝族的羊角图腾柱。又“羝”字从“氐”,指羊角柱投射在地面上的晷影;而“君页”字从“君”,《周易·说卦传》说:“乾为天,为父,为君。”此“君”在天上,指天上的太阳。因阳光通过羊角图腾柱投射在地面上的晷影一似羊,羊、阳同音通借,便名“太阳”为“羊”;比如“日”名“太阳”,本源于炎帝族使用羊角图腾柱做立竿测影工作,《白虎通》说:“炎帝者太阳也”。炎帝也升格为太阳神,本源于远古时代的传说。

再说“孼摇”,“孼”义同“逆”,向相反的方向摇动为“逆摇”,即“孼摇”,指使用羊角图腾柱做观象授时的立竿测影时,早晨太阳升起,羊角柱下的晷影指向西;中午太阳上中天时,晷影指向北;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晷影指向东。一天内的立竿测影工作,太阳与晷影作相反方向和摇动。此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孼摇君页羝”。

下文说“上有扶木”云云者,“扶木”也称“扶桑”,指的便是羊角图腾柱。加以简化,便是一根“立竿”,在实际使用中,用“木柱”,可称“立杆”。“立竿测影”也就是“立杆测影”,记载在《山海经》中,便是“日出扶桑”,或称“日出扶木”。释义从略。

图腾柱“立于每个家族的闾里之口”。炎帝时代还没有产生家族。现从北首岭、半坡、姜寨三个聚落遗址看,姜寨已经做了全面揭露,聚落围绕着中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方形、正方向、长约60米,在此树立羊角图腾柱是很理想的。假设图腾柱树立于“亚”字形平面的高台上,图示如下:

姜寨聚落遗址平面图遗址中的“亚”字形平面方框,假设为炎帝时代的原始观象台平面,中央的点纹,假设为羊角图腾柱所在的位置。由此,在此做观象授时的立杆测影工作,是最为理想的。

这个“亚”字形平面的高台建筑,可视为最原始的“灵台”,即最原始的“观象台”。它的原始名称就叫“姜”,《说文解字》说:”“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从女羊声”。字从“羊”,即羊角图腾柱;又从“女”,《周易·系辞上》说:“坤道成女”。又《说卦传》说:“坤为地,为母,为大舆。”“大舆”即“堪舆”、“舆地”,《周髀算经》说:“方属地”。方形的大地模型,也即方形的高台建筑,上面树立了羊角图腾柱,用于“立竿测影”,做观象授时工作,此即“姜”,姜寨聚落的本义。

此羊角图腾柱图案见于半坡遗址的彩陶片上,在半坡遗址上也应有原始观象台。又半坡遗址中出土有四鹿纹彩陶盆,“鹿”用“陆”,“四鹿”即“四陆”:东陆春分,南陆夏至,西陆秋分,北陆冬至。半坡遗址上的炎帝族先民们,也能做四时观象授时工作。又半坡地名“白鹿原”,“原”是高地的意思;“鹿”用为“麗(简化字作丽)”,“日丽月丽”的“丽”,即观测日月星辰运行于天;日丽于天,天下大白,为“白鹿原”地名的本义。

又炎帝出身地的“北首岭”,在原始时代是理想的观象基地。“首”即炎帝世系中的“木器首方颠,是復土穰”的“首”(下说详);土筑方形高台的台面,在此做观象工作,以北陆冬至为四时观象的起点,为“北首岭”地名的本义。

从上可知,炎帝时代的渭河流域,包括秦岭山地、关陇地区,或者更广阔的地域,羊角图腾柱林立,羌、羊一义,是远古时代的羌人,也即牧羊人的大本营。《周易》记载伏羲氏“仰观俯察”的工作,也本源于此。夏禹治水到此,还是遍地树立着羊角图腾柱,故也被《山海经》记载了下来。

三、《山海经》记载的炎帝世系

《山海经》是夏禹治水过程中的一些记录。夏禹治水成功,划定所经地域为九州,今关中地区属于雍州。《尚书·禹贡》说:“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涉及范围很广,“鸟鼠”即今渭水发源地的鸟鼠山。“渭汭”是说雍州是以渭河流域为中心。“荆”,在注疏中有两种说法,一谓关中平原有荆山;一谓“荆山在南郡临沮县北,彼是荆州之荆。”故其云“荆岐既旅”者,隐喻着炎帝族由关中平原东迁,又南迁的远古传说。故在《山海经》中也记载着炎帝族的世系。《海内经》说: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復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这个世系从关中渭水流域一直写到长沙零陵,以“戏器生祝融”为界,上半段主要还在关中,下半段已到了长江以南。其内容全部在羊角图腾柱上做解读。

先说“炎帝”。上面已说了,他在做观象授时工作的过程中,已升格为太阳神,即炎帝的神格是太阳,在此又表示夏至日正午上中天时的太阳。夏至日正午太阳已运行到了最北点(北回归线上空),就在我们头顶上,光线强烈,直射大地,《水浒传》说:“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稻禾半枯焦。”太阳是一团熊熊之火,烧烤着正在茂盛生长的田禾。《淮南子·天文训》说:“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又《月令》说:“仲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这是说南陆夏至,太阳神炎帝在天上布火,整个大地处于飘风炎火之中;而到了夜晚,炎帝裔孙火神祝融,作为炎帝的佐神,又向大地布火。《尚书·洪范》说:“二曰火,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注:“焦气之味”。此“二”指夏至日正午太阳在上中天时,以瘞埋的形式祭祀大地母亲。《说文解字》说:“二,地之数也,从偶一”。其云“从偶一”者,指“地”与“天”相偶;也具体指“祝融”与“炎帝”相偶,称“二曰火。”又说:“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炎而上”即“火曰炎上”,夏至日正午太阳就在头顶上。又称“燬”,字从“毁”,又说:“毁,缺也,从土,毇省声。”“缺”是指在地上挖了个土坑,俗称“缺陷”,也即“陷穽”。“毇”是指谷物与牺牲,当太阳正在上中天时,进行瘞埋,祭祀大地母亲,称为“炎上作苦”。又说:“苦,大苦,苓也。”“苓”用为“零”,根据观象授时,指农业生产的需要,炎帝族的后裔子孙,将迁到长沙零陵界去。

炎帝是在羊角图腾柱使用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测于地”的过程中,升格为太阳神的,“炎帝”就是一个“观象用词”。先民们以“观象用词”作为人名,便是“炎帝”取名的根据,成为具有人格的炎帝。这种取名方法,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据此《山海经》中的炎帝世系,也需复原为“观象用词”之后,再求其文化内涵。

引文开头是“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帝”在此是夏至日正午上中天时的太阳神,也是远古时代氐族、羌族的图腾神,具体形象便是羊角图腾柱。现在假设氐羌族的先民们在羊角图腾柱上做“立竿(杆)测影”工作,《周髀算经》说:“周髀长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周民族是炎黄二帝的直系后裔,“周髀长八尺”是说周民族使用的立杆高度为八尺,合于上述羊角图腾柱分成四段八节,在渭水流域一脉相承。“日晷”指太阳上中天时在立杆下产生的“晷影”,长度为一尺六寸。此时,从立杆顶端(也即羊角图腾柱顶端)到晷影端点的连线,便是“炎帝之妻”。《说文解字》说:“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从又,又持事,妻职也。”徐铉注:“者,进也,齐之义也。”“齐之义”即高度相等。立杆顶端至晷影端点的连线,靠着立杆,基本相並,高度基本相等,即“妇与夫齐者也”,称“炎帝之妻”。她的名字叫“听讠夭”,“听”字繁体作“聽”,右上角是个“直”字,指垂直于地面的立杆,既羊角图腾柱;“讠夭”字从“夭”,释“屈”,从立杆顶端屈出去的意思,即立杆顶端到晷影端点的连线,称“听讠夭”。又称“赤水之子”者,“赤水”指原始观象台上“量天尺”中的操平水槽,用于量度晷影长度,因终年在太阳的曝晒之下,因为“赤水”;“赤水之子”指立杆顶端到晷影端点的连线,连接着量天尺上的操平水槽。又说“生炎居”者,“炎居”便是夏至日正午太阳在上中天时的“晷影”,居在立杆的下面。以上是“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

接着是:“炎居生节並。”此“节並”指羊角图腾柱。“並”为两两相对的意思,羊角图腾柱即此形状。《说文解字》说:“节,竹约也,从竹即声。”段注:“约,缠束也”。“缠束”指做上分段分节的标记,分成四段八节。《周易·节》卦说:“天地节而四时成。”在羊角图腾柱上分段分节后,可以测定一年的四时八节。这是“炎居生节並”。

接着又说:“节並生戏器。”“戏器”指在羊角图腾柱上做观象工作,把羊角图腾柱作为“仪器”使用。《说文解字》说“戏,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声。”又说:“军。圜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军,兵车也。”在此比喻“日轮”,如同“兵车”,从早到晚奔驰在天穹之上。其云“圜围”者,太阳是个大圆球。其云“戏,三军之偏也。”“戏”字繁体从“虎”,“寅为虎”,《周髀算经》说:“夏至昼极长,日出寅而入戌。”十二地支的“寅”,在原始观象的东北方位,夏至日早晨,太阳从观象的东北方位升起,“太阳轮子”出地平登到了天上,“日车”如“兵车”,开始在天上运行,观象者在羊角图腾柱下,测定了日出之景,这是“一军之偏”。待太阳“轮子”运行到上中天时又测定了日中之景,这是“二军之偏”。傍晚太阳轮子将从西方没入地平时,又测定了日落之景,这是“戏,三军之偏也。”也即“戏器”。

接着又说:“戏器生祝融。”这是说太阳没入地平后,天象的东宫苍龙巡天。“祝融”即《大荒北经》的“烛龙”。指天象的东宫苍龙。又《海外南经》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南方”指南陆夏至,夏至日的黄昏,太阳已没入地平,而东宫苍龙正横亘在南天,称“南方祝融。”“祝”指巫祝们的巫歌巫舞相庆,荣星祭天;“融”为融融之火,指东宫苍龙的龙心,大火星正在上中天。这个天象见载于《尚书·尧典》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永,长也,谓夏至之日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以正仲夏之气节。”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个星座,自西向东完整地横亘在南天。被称为“兽”,也即“龙”,加以人格化,便是“兽身人面”。其云“乘两龙”者,《说文解字》说:“两,……平分也。”即以夏至日平分一个回归年为上半年与下半年,称“乘两龙”,也即“戏器生祝融”。

接着又说:“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这是说炎帝族传承到祝融时代,已完成了东迁、南迁的任务,到达了长江流域,在此安土定居,开发农田,因农业生产观象授时的需要,重建观象基地,称“生共工。”关于共工的事迹,见载于《尚书·尧典》说:“共工方鸠,亻孱功。”注:“共工,官称;鸠,聚;亻孱,见也;叹共工能方,方聚见其功。”即共工能纠集众人,累土为台,建造方形的原始观象台。又《尚书·舜典》说:“咨垂,汝共工。”“垂”为垂直于地面上的立杆,在此具体指羊角图腾柱,树立于原始观象台上,考古发现称为“祭坛”。《山海经》中也记载有共工的事迹,总称“共工之台”,即原始观象台。这是“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接着又说:“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復土穰,以处江水。”这是说炎帝族的后裔,在长江流域普遍建造了原始观象台,应是一个聚落就有一座,故泛指“以处江水。”对应于先祖居住在关中时的旱耕农业,应是已有了水利灌溉。“术器”指原始观象台上树立有“立杆”,用于做立杆测景工作;“术器首方颠”,指原始观象台的台面是方形的;“是復土壤,”是夯土建筑高台。这是“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

最后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这是说在原始观象台上可以测定一年的四时十二个月。其名“后土”者,是说这种土台子建造的规模较小,也较普遍,故习称“土地神”,为地方报时所使用,犹如后世使用的“日晷”,在晷面上标有十二辰的位置。其云“后土生噎鸣”者,指冬至夜半子时(即0点),旧的回归年结束,新的回归年开始,敲击石磬报时的一响,为新的回归年开始的第一响钟声,称“噎鸣”。又说“噎鸣生岁十有二”者,此“岁”在此指日月相会,古人认为太阳与月亮在一年中有十二次相会,即“朔望月”的十二个“朔”日,称“岁”。这说明炎帝时代已有观象授时的农用历法。《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应本于远古时代的流传。

以上炎帝族的世系,均从观象授时中取名。

四、《山海经》中其他炎帝系神话

1.“氐羌乞姓”是炎帝族的正宗

《海内经》说: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这是炎帝族在关中平原时的神话。神话中的人名、族名,均取义于“观象用词”、“观象用字”。“伯夷父”取义于原始观象台。“西岳”取义于西陆秋分,以观象用词为山名,即“西岳华山。”“先龙”取义于北陆冬至的夜晚,太阳没入地平时,东宫苍龙正潜伏在下中天。“氐羌”取义于冬半年生夏半年,夏至日太阳上中天时,在原始观象台上做立杆测影工作。“羌”即羊角图腾柱,“氐”为羊角柱投射在地面上的晷影;“乞”为祈求,测定晷影长度。以观象用字为族名,氐族、羌族都是远古时代实有的民族,为炎帝族的正宗。

解读从略。

2.“氐人国”与“互人之国”也是炎帝系正宗

《海内南经》说: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又《大荒西经》说: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这也是炎帝系在关中时的神话。“氐人国”指新月始生,很快便没入地平。“建木”指原始观象台上的立杆,先民们通过立杆,白天观测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太阳在上中天射的晷影;夜晚观测月相变化与星辰起没,称“建”。“人面而鱼身”是先民们绘画的月亮图腾,即北首岭、半坡、姜寨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互人之国”即“互人”,指以鱼为主的水生动物,以及水陆两栖动物。

“灵恝”指月相变化周期,从新月始生到残月沉论,可以用以上三个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做说明,图示如下:

人面鱼纹月相变化图(1)月娥,新月始生似一弯弧线,也即月眉、娥眉。

(2)上弦,月亮在天穹的右半侧呈半圆形,故人面鱼纹的额部右侧作半圆形。

(3)满月,称“望”,上图正作“望”,额部三角形表示中分上半月与下半月。

(4)下弦,额部左侧作半圆形。

(5)晦、朔,用虚线,表示看不见。

(6)扶风采集的陶塑,表示满月时,月西阴影似一张哭泣着的脸。

此为炎帝族中的月亮族,流传后世,为周民族的后稷神话所继承。

解读从略。

3.“精卫填海”是炎帝族东迁中原后的神话

《北次三经》说: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讠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这是夏至日在原始观象台上做立杆测影的神话。夏至日日出东北隅,晷影指向西南方;日落西北隅,晷影指向东南方。“柘木”为立杆测影时,在晷影圈上标定晷影位置用的筹码。“发鸠之山”是标定的日出之景的位置;“鸠”指太阳晷影。“有鸟焉”指太阳鸟,也即太阳。“精卫”谐音“经纬”,在原始观象台上经纬天地,即立杆测影。“女娃”是日落之景,在原始观象台上插的最后一根筹码。“东海”为原始观象台东侧的空间。“西山”为原始观象台的西侧。“漳水”是在原始观象台消失的日落之景晷影。“河”指天上的银河。

以观象用词为山名、水名,“河”指现在的黄河;发鸠山、漳水,在今山西东南部。

解读从略。

4.“伯陵同阿女缘妇”是炎帝族春社神话

《海内经》说: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伯陵”,炎帝时代的春分时节,东宫苍龙出地巡天。“吴权”,炎帝时代的冬至日,东宫苍龙潜伏在北极地下。“阿女”,东宫苍龙的房宿。“缘妇”,东宫苍龙的尾宿。“同”,在春分迎日祭典时举办春社交会男女活动。“三年”,春分、夏至、秋分三次岁祭。“生”,到冬至岁终大祭,十月怀胎期满,产妇们集中生孩子。“鼓、延、殳”,冬至岁终大祭使用的乐器与仪仗。

解读从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9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10绿眼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

  • 绝对权力

    作者:周梅森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李东方临危受命,出任某省会城市市委书记,被迫面对着几届前任留下的一堆垃圾政绩工程和一团乱麻的腐败局面。火炭落到自己脚上,李东方知道疼了,于是绝地反击,顶着各种压力,收拾残局,前任们的垃圾政绩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