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
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设吴阳上畤祭黄帝;设下畤,祭炎帝。”秦灵公于雍之吴山置畤祭祀炎帝、黄帝,这是秦人秦国发展史上一项非凡之举,其意义深远。秦人为何要祭炎帝、黄帝,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秦欲图强东进,高举寻根续谱大旗
秦人祖居东方,后因在夏商各大部落族群联盟组合中,一支主力迁徙于渭水,与诸戎杂居。但秦人始终念念不忘其祖。《秦公簋》(秦景公时器)说:“丕显朕皇且(祖),受天命,冖鼎宅禹(绩)”。王国维说:“冖鼎宅禹”,即《诗·大雅》之“维禹之绩”。这意思是说,我秦人是大禹之后,是华夏的族系。《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所以,秦人强调自己是东方夏禹之后,是可信的。再加《国语·晋语》说:“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这就使秦人不但在族谱中接续上了华夏,更上溯与炎黄二帝有血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有众多方国诸侯,经过不断重新组合,形成五霸七雄之势。这种大范围势力组合过程中,共宗同类的意识得以强化。人们需要不断追踪自己的祖迹谱系。古籍《世本》就是此时产生的。所以,人们说《世本》是一部古代贵族家谱。这种追宗续谱的意识,在战国尤甚。秦人久居西垂,东方诸侯国对秦人往往“夷狄视之”。这当然使秦人接受不了。于是秦人强烈的追宗续祖意识被激发、被强化。我秦人于吴山置畤祭炎、黄二帝,让你们东方诸侯国看看,谁是炎黄后裔,谁是华夏嫡胤,谁能入主中原?呜呼,唯我秦人!所以,有人据天水出土的秦简《日书》,说秦人祭祀炎帝是秦人从来好祀鬼神的习俗表现,则大错矣。秦人于吴山置上、下二畤,祭祀炎黄二帝,实在是斯时政治上的需要,是秦人对东方诸侯国以“夷狄视之”的批判和反击,是表明秦人必将东图中原的勃勃雄心,文化鸿谋。这是秦灵公祭炎、黄二帝最根本的原因。
二、是巩固秦国已据版图,进一步凝聚国内人心的需要
秦人自襄公护周有功,受封始国之后,至灵公己传位17公,350多年;春秋末至战国初,秦人为了东进出关,与三晋争夺“河西地”达百年之久,而最激烈的时期,是厉共公至灵公期间。厉共公“堑河旁”《史记·秦本纪》,表明秦已成功控制了“河西地”。灵公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河西地”的控制。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灵公在位时的大事是:其一,于六年(公元前419年),“击晋少梁”,从黄河边上夺回了晋人(魏)在“河西地”最后的一个军事据点。其二,是“城堑河濒”,就是沿黄河西岸筑起一道新的军事防线。此处军防工程,是秦长城之一,它在今天渭南市的合阳、澄城县南,还有断续约40公里的遗迹。其三,是十三年(应为十二年,即前公元412年)“城籍姑”。籍姑,《括地志》说:“籍姑故城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即现在韩城市北咎村乡的北潘庄附近。这里是踞守黄河要津的一处要塞,与南边的少梁遥相呼应。与这三件大力巩固“河西地”之举相配合的文化之举,则是吴山祭炎。所以,秦人祭炎,为何发生在灵公之时,由上所述,不难看出这是与军事斗争紧密相配合的又一重大政治、文化鸿谋。在其前,有文公作畤祭白帝,宣公作密畤祭青帝之举。白、青二帝皆神话中之帝,对现实中的人们是过于朦胧了。而灵公祭炎、黄二帝,则不但实有其帝,更且是秦人自己的人文初祖。这对秦人进一步凝聚思想意识,强化向心力量,当然更能起到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所以,灵公祭炎、祭黄,绝非单一的祭祀之举,而实在是与政治、军事之举措紧密配合的文化高谋。
置畤祭祀,必选名山之阳。当时秦国版图,西接陇坂,东至黄河,北毗丘陵,南镶秦岭,遍察国内,雍都西郊,唯吴山最佳。吴山山势,巍峨秀美,林木茂密,霞蒸云蔚,令人肃敬神往。所以,灵公选择吴山置畤,那是经过了周密考察之后的选择,它比鄜畤、密畤的环境选址上,更要优出。
秦人发展史上的许多鸿猷远谋,过人超前之举,是我们现代国人要很好研究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