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武略文韬首推徐达

个人档案

姓名:徐达

字:天德

生卒:1332―1385

享年:54岁

谥号:武宁

名言: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

徐达,在明朝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出身农民,22岁投奔朱元璋,随其南征北战,鲜有败绩,24岁即任元帅,后被封为中书右丞相、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他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一生忠诚正直,英勇多谋,为明朝近300年基业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却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称其为布衣兄弟,并称赞说:“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英雄伺时而起勇士救主忘生

徐达出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祖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与朱元璋是同乡。

徐达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他小时候常和朱元璋、汤和等一起给地主放牛,是在苦水中泡大的穷哥们。徐达比朱元璋小四岁,但长得高大壮实,性格刚毅武勇,志向远大,因而与不安分的朱元璋很合得来。

元朝末年,统治者残忍无道,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这时便有各路豪杰起义反元,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反元之势如火如荼,元朝统治者根本无力镇压。但众多起义者没有团结一致齐心抗元,而是各自割据一方,互相攻伐,试图独霸天下。值此乱世,徐达早已无心务农,决心参加到反元的事业中大干一场。

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队伍并当上了红巾军九夫长的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兵马。徐达得知后,立即仗剑前往。朱元璋见到当年的穷哥们十分高兴,与徐达长谈了一番,便将他留在帐下。

朱元璋在募兵后,被郭子兴提升为镇抚。但徐达却因为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经常为争权而产生摩擦,诸将不合,兼之濠州地夏粮少,感觉这里终非久留之地,遂“时时以王霸之略进”,建议朱元璋及早分兵别处,徐图发展。这一见解正合朱元璋的心意。至正十四年(1354)春,朱元璋把所募兵700人转属他将,独选取徐达、汤和等24名家乡兄弟南略定远,先计降张家堡民兵3000,继而向东夜袭元兵于横涧山,迫使“义兵”元帅缪大亨率精壮两万归降。这样朱元璋总算有了一支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其后的开创基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义军进攻滁阳时,徐达一马当先,冲锋在最前面,在滁州涧和元兵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徐达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表现得非常英勇,很快就打败了元军,朱元璋趁势占领了和州(今安徽和县)。徐达被郭子兴任命为镇抚。

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另一路义军在孙德崖的率领下来到和州休整。两支义军各为其主,早有不合。因为一点摩擦,郭子兴的义军和孙德崖的义军发生火并,朱元璋和孙德崖分别被对方押为人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徐达挺身而出,冒着可能被杀的危险,只身来到孙德崖部下的营中,对他们说:“我愿代替我的朋友作为人质留下。你们先放了他,等孙德崖被放回来你们再放我。如果孙德崖没有被释放,你们就将我一刀砍了。”孙德崖的部下见徐达如此重义气,非常佩服,便按照他的提议先放了朱元璋。等孙德崖被放回去,徐达才得以获释。徐达甘冒大险以身相代,令朱元璋大为感激,从此更加信任器重他了。

不久,郭子兴病故,朱元璋继统部,成为南方红巾军的重要首领。

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大军驻防在和州,可是军中缺少粮草,他十分着急,就把手下的将军们召集起来商议对策。

徐达站起来说:“和州是一个穷地方,筹措粮草比较困难,如果南渡长江,占据鱼米之乡,今后就不愁粮草供应。立稳了脚跟,才能图谋大计啊!”大家认为徐达说得很有道理,就准备渡江攻占太平(今安徽当涂)。

这时,手下有好几万人、上千艘战船,盘踞在巢湖一带的赵普胜(后降陈友谅)、俞通海见朱元璋占领了和州,声势浩大,于是就率兵来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说:“这真是老天有眼,看来我一定能攻下太平。”

朱元璋先在峪溪口大败元将海牙,然后准备渡江。渡江前,有人说:“集庆(今南京)是一个盘龙卧虎之地,我们应直接去攻占它。”徐达反对,他对朱元璋说:“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是集庆的门户,占领了采石,集庆就唾手可得。如果我们直接打集庆,既不好打,打下了又不好守。”朱元璋听了徐达的话,命大军进攻采石。占领了采石,又一路猛打,攻克了太平。

朱元璋攻克太平,脚跟还没站稳,元军纠集了数万兵马从水上和陆地分兵两路合击包围。元军的水军在采石渡口,用大船封锁水路,堵住朱元璋军的退路;陆路的大军在陈野先的率领下,对太平城加紧攻击。朱元璋军腹背受敌,形势十分危急。

徐达意识到,如果这样打下去,元军只会越来越多,而我军却会越来越少。这种情形只能智取。他仔细分析了战局,发现陆路的元军只顾围攻,而不顾自己的背后。如果率一支队伍绕到敌人背后,前后夹击,必能消灭敌军。

他亲自率领了一队轻骑,迅速绕到陈野先部队的背后,突然发起了猛烈进攻。太平城中的朱元璋见徐达已开始进攻,亦率军冲出城,前后夹击,元军阵脚大乱。徐达率骑兵左冲右突,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陈野先当时正在对属下大喊大叫,被徐达冲上来一把提起,扔在地下,绑了起来。元军溃不成兵,这一仗打得很顺利。

徐达料定,陈野先被擒,他的儿子陈兆先肯定会率水上的船前来相救。于是,他立即率军东进,占领了溧水(今江苏溧水),以期在这里挡住陈兆先。果然,陈兆先听逃回的元军说自己的父亲被俘,立即率所统水军赶来营救,却又被早有准备的徐达活捉。陈氏父子投降了朱元璋,元军的包围也被解除了。

朱元璋占领太平,随即挥师攻克了集庆路,并将之改名为应天府。设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升徐达为元帅。

一举灭陈友谅两伐平张士诚

朱元璋在攻取集庆后,虽说已崭露头角,但他的势力在割据诸雄中还是较弱的,所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当时大江南北不仅仍有元军重兵镇守,而且同是反元义军,东面的张士诚部地富粮足,西面的陈友谅部兵强地广,他们时刻都想把朱元璋这股新兴力量吞掉。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朱元璋必须首先巩固东西两面防线,再伺机突破,而这一重任,自然又落在智勇双全的徐达肩上。

当时东面争夺的焦点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镇江。如果镇江落入张士诚手里,他便可随时直捣应天。所以朱元璋决定先下手为强,命徐达为大将军,委以东下之任。徐达亦不负众望,旗开得胜,以少数兵力,勇夺镇江。紧接着,他又分兵攻下金坛、丹阳诸县,在应天东面筑起一道军事屏障,为巩固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作出了新的贡献。徐达因战功卓著而升任淮兴翼统军元帅。

张士诚对朱元璋夺得镇江很不甘心,他感到这是伸入他势力范围的一只触角,必欲拔之而后快,于是在据有常州后便挥师进攻镇江。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徐达在龙潭一战,击败张士诚军,乘胜进围常州。张士诚急以占有明显优势的兵力增援。徐达深知“士诚师甚锐,不可当”,便决定“以计取之”。他在距城18里处分设伏兵,然后亲率中军出战,结果士诚军中伏大败,徐达获其两员大将,致使张士诚元气大伤。这场战役后,一向自视甚高的张士诚再也不敢小看朱元璋的实力,他派使臣到应天议和,表示愿意每年输粮与金银,作为犒军之费。但朱元璋要价甚高,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徐达奉命继续进军,在次年三月攻克常州,以功晋升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1357)七月,徐达率军进趋宜兴,另遣先锋赵德胜攻常熟。当时常熟由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镇守,此人善战有谋,深得人心,所以在进军前,徐达特别叮咛说:“张士德狡而善斗,若使之胜,则其锋愈不可当,唯以计取之。”赵德胜遵嘱而行。

大军到了常熟,张士德迎战失利,中了赵德胜的埋伏,逃跑中又落下马来,被赵德胜擒获。常熟被攻克。接着,徐达又连克宜兴、江阴等地。从而在东起常熟,中经江阴、常州,西至宜兴,沿太湖北岸构筑起一道弧形的东部防线,既完全堵死张士诚西犯应天的通道,又随时可以进击平江,攻灭张士诚的老巢。这一辉煌战略成果的取得,徐达居功厥伟。

正当徐达在东线攻城拔寨之际,西线却狼烟突起。至正十八年(1358),陈友谅趁徐达大军忙于向东进攻之机,率军东侵安徽,并于当年正月占领安庆,又遣大将赵普胜攻陷枞阳、池州,在那里建立了坚固的水寨,从西面对应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此时,朱元璋正准备以重兵掠取浙东诸郡,陈友谅的部将赵普胜却进占枞阳水寨,派使者来往窥伺。朱元璋害怕遭到袭击,打乱自己的军事部署,十分忧虑。徐达见状,便请命攻击赵普胜。他派自己手下的将领率领一支精兵前去偷袭,缴获敌船数百只,而且乘势夺回了池州。

朱元璋得到消息,十分高兴。他拍着徐达的肩膀说:“池州收复,去掉了我的一块心病,天德啊天德,只有你,才能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徐达因此被升为奉国上将军。

随后,徐达又奉命进攻安庆。他率军从无为出发,趁夜袭击了淳山寨,在青山打败了赵普胜的部将,又攻克了潜山。在回去镇守池州时,他和常遇春商量,在九华山设下了伏兵,大败在此经过的陈友谅军,斩敌上万,俘虏三千有余。

常遇春见俘虏了这么多敌人,就对徐达说:“这支队伍骁勇善战,我们必须将他们全部杀死,否则后患无穷。”徐达说:“我们把能收编的收编,不愿参加我们军队的遣返,怎么会有后患呢?”

常遇春不同意,徐达便把此事向朱元璋汇报,请他定夺。可常遇春固执己见,当天晚上趁朱元璋的命令还未下来时,把一半以上的俘虏都活埋了。朱元璋的命令下来时,木已成舟。朱元璋十分不满,把常遇春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释放了剩余的俘虏。于是,徐达开始受命统辖各部。陈友谅侵犯龙江,徐达的军队和各部协力将其击败,一直追击到慈湖,并放火烧了他的战船。

南京的徐达花园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陈友谅部将张定边又攻陷安庆。朱元璋率舟亲征,徐达负责主攻陈友谅的老巢江州。友谅大惊,以为神兵天降,仓促不能敌,携妻子夜奔武昌,江州遂被攻克。徐达穷追不舍,沿江而上,连下蕲州、黄州、黄梅、广济,直趋汉阳,于汉口扎下大营,有力地遏止了陈友谅的东下。朱元璋得以收复安庆,并攻陷龙兴,改名洪都,又连下袁州、瑞州、临江、吉安等府,将势力范围扩大到江西。徐达以功晋封中书右丞。

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张士诚遣其弟士信率大兵围攻韩林儿、刘福通的根据地安丰。当时朱元璋在名义上仍奉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同时考虑到安丰一破,张士诚势力会日益壮大,便决定亲率徐达等渡江北上驰援。此时,陈友谅乘虚而入,大举向洪都反扑,大军36万“空国而至”,吉安、临江、无为等州府,纷纷被陈友谅攻陷。朱元璋不得不回师还击,双方决战于鄱阳湖。

在这次决战中,徐达又立了大功。他身先诸将,击败陈友谅前军,杀敌1500人;在激战中,徐达战船着火,但他奋不顾身,一面指挥灭火,一面坚持战斗,终于挫败了陈友谅的疯狂反扑。经此一战,朱元璋树立了彻底战胜陈友谅的信心。为了严防张士诚乘虚偷袭后方,他把留守应天的重任交给了徐达,并说:“吾以达留守,缓急可百全也。”可见朱元璋对徐达是绝对放心的。

徐达回应天后亦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申约束,严斥堠,示以镇静,若不知有外兵者”。张士诚见无隙可乘,便不敢轻举妄动。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陈友谅,取得了鄱阳决战的胜利,不仅全歼陈的60万大军,而且击毙了陈友谅。不久,徐达奉调重返西线,迫使陈友谅次子陈理以武昌归降,并取得了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既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又使朱元璋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湖北、湖南。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司官位,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领兵围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围困许久,守将张焕终于放下武器,打开城西门,把徐达的大军迎进城中,庐州从此成了朱元璋的地盘。

之后,徐达被朱元璋召回,奉命率领常遇春等攻取淮东,攻克泰州。又回师收复被攻陷的宜兴。然后带领大军渡过长江,攻克高邮,俘虏了张士诚的将士1000多人。接着攻破了安丰,俘虏了元将忻都。

元兵进犯徐州,徐达给予迎头痛击,将其打得大败,此役被俘虏、打死的元兵数以万计。淮南、淮北至此全部被平定。

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准备伐吴(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自称吴王),和徐达、刘伯温及李善长商量讨伐事宜。

李善长说:“张士诚兵多将广,储粮又多,这几年一直打胜仗,攻下了许多城镇。我们现在羽翼未丰,若兴兵攻打张士诚,怕凶多吉少,我看还是再等一等,等咱们兵强马壮,那时再攻不迟。”

徐达说:“我看可以攻打。张士诚现在虽然兵精粮足,但他胸无大志,贪图享受,生活奢侈,对待属下又十分苛刻,属下对他已早有怨言。他的统军大将军李伯升等人,更是泛泛之辈,心思全用在了寻美和找宝上,对战备毫不重视,这些所谓的将军是很容易解决的。在张士诚的队伍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三个参军,一个姓黄,一个姓蔡,一个姓叶,历次打仗,都是他们给张士诚出谋划策。但他们都是书生,没有远大的眼光和计划,也没有什么可怕。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兴师讨伐他们,凭主上您的威望和德行,加上我们大军对他们的逼迫,三吴肯定能被平定。”刘伯温也赞同徐达的建议。

朱元璋深以为然,遂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带领水军20万,向湖州进发。

张士诚见朱元璋派兵来攻,即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和杭州为羽翼,三路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

徐达认为:湖、杭两州是张士诚的左右臂,如果左右臂被斩断,平江便唾手可得。就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打湖州和杭州。湖州守军分兵三路阻拒徐达,徐达也分兵三路迎战,另派骁将王国定切断敌人的退路。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敌人力战不支,想退入城中,但退路已被王国定切断。徐达大败守军,俘虏将士200多人,包围了湖州城。

此时,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兵6万前来救援。援军驻扎在旧馆(今浙江吴兴东),筑了五个营寨自守,以牵制徐达。徐达认为,敌人的原羽翼还未根除就又长出了新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州和杭州也就很难攻破了。于是,他决定暂缓攻城,命令常遇春等建了十个堡垒来阻挡敌军,然后派兵夜袭敌营,切断了吕珍的粮道。旧馆的援兵粮饷不继,又遭夜袭,大批兵卒前来投降。不久,旧馆五寨之敌便被消灭,旧馆拔除。张士诚见势不妙,亲率精兵前来援救,徐达在皂林将其打得大败,张士诚逃跑。

徐达命令大军加紧攻城,湖州投降,接着又攻克了杭州。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成了一座孤城。徐达率大军从太湖进围平江。

包围平江后,徐达驻军葑门,常遇春驻军虎丘,华云龙驻军胥门,汤和驻军阊门,王弼驻军盘门,张温驻军西门,康茂才驻军北门,耿炳文驻军城东北,仇军驻军城西南,何文辉驻军城西北,围困敌人。他们又架起了和城中佛塔一样高的木塔,还筑了三个台,台建成后,朱元璋给徐达的命令手迹在上面可以俯瞰城内,又在台上安放了弓弩火筒,装上大炮,城内炮力所及之处都被打得粉碎。

平江城内一看朱元璋这么厉害,大为震动,军心开始涣散,士气也开始低落。徐达写信派使者向朱元璋汇报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的方案。朱元璋写了一道敕慰劳他说:“将军牟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

徐达于是命部队加紧攻城。城内张士诚的部将熊天瑞教城内军队造飞炮,拆掉祠庙、民居做材料。徐达又命令部队做了许多木架,上面用竹子编起来,战士们躲在下面就可以避开城内打出的石头飞箭。不久,徐达督领将士攻破了葑门,常遇春攻破了阊门新寨,率军渡桥攻到城下。张士诚的枢密唐杰登上城墙率兵死抗,可终于不敌,唐杰、周仁、潘元绍都战败投降。

张士诚的军队见城已被攻破,四散逃奔,溃不成军。张士诚命令副枢密刘毅收拾两三万残兵,亲自率军与徐达的部队在万寿寺东街展开巷战,但很快战败,刘毅也投降了。张士诚仓皇跑回家中,其妻刘氏听说城破,自焚而死,张士诚也跑进屋中自缢。李伯升一脚踹开门,和赵世雄一起救下了张士诚。过了一会儿,张士诚悠悠转醒,一见被救,大喊:“为什么救我?为什么救我?这不是明摆着叫我去受辱吗?你们让我死吧,我宁死也不受辱!”

徐达占领了平江,把张士诚押往应天(途中,张趁看守不备,自缢而死),收编张士诚的部队25万人。破城前,徐达和常遇春约定说:“部队进城以后,我驻扎在左面,你驻扎在右面。”又命令将士说:“抢掠老百姓财物的,处死;拆毁民房的,处死;离开驻地20里的,处死!”部队进城后,秋毫无犯,老百姓像平日一样安居乐业,丝毫没有受到军队骚扰。徐达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封他为信国公,并迁右丞相。

北上逐元顺帝功成封魏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讨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5万,由淮河入黄河,北进夺取中原。

徐达和常遇春,是当时尽人皆知的名将,都被朱元璋视为股肱之臣。常遇春剽悍敏捷,敢于深入敌阵,而徐达则擅出谋划策;常遇春脾气暴躁,攻下城邑时,经常杀人,而徐达却性格温和,他领兵所到之处从不扰民,即使抓到刺客和奸细也都以恩义相待,使他们为自己所用。这正是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讨大将军的原因。他还特意告诉群臣:“命将出师,必在得人。师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大将军达。”

徐达领命后,于十一月率军按“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然后进兵元都”的北伐战略率兵进军山东。

徐达的大军到了淮安,派使者去招降占据沂州的王宣和他的儿子王信。王信派使者来表示要投降,而且还写了封贺信,对徐达扫平张士诚表示祝贺。朱元璋知道此事后,遣使臣到了沂州任王信为江淮行省的平章政事,他的部下仍旧官任原职,但他的兵马都要听徐达指挥。

徐达率军到下邳,都督同知张兴祖由徐州进取山东。此时王信和他父亲王宣两面三刀,表面上向徐达、朱元璋投降,暗地里却加紧备战。朱元璋的密探得知此事,密报朱元璋。朱元璋赶紧派人秘密通知徐达,命令他停止行军,赶到沂州静观其变。很快,王宣发兵劫了使者徐唐等,徐达立即率军攻打沂州。王信逃到了山西,王宣被徐达斩杀。接着徐达相继攻下了峄州(今山东枣庄南)、莒州(今山东莒县)、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夺取了东平、济宁;徐达率大军攻克益都,占领淮、胶各州县。济南投降,又登州、莱州亦被分兵夺取。山东从此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高皇帝,立世子标为皇太子,任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

副将军常遇春攻克东昌,两军在济南会师。部队回到济宁后,明军溯黄河而上,进军汴梁(今河南开封),守将李克彝逃跑,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明军从虎牢关进入洛阳,在洛水以北,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脱因帖木儿大败而逃。梁王阿鲁温投降。在夺取和稳定了嵩州、陕州、陈州、汝州后,明军向潼关进攻。这时元将李思齐跑到凤翔,张思道逃到了邻城,明军入关,向西进至华州。

明太祖收到捷报后,来到汴梁,召见徐达,设酒宴慰劳,并计划北伐。

徐达说:“大军平定了齐鲁,扫荡了河洛,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正在徘徊观望,潼关已经攻克,李思齐等人狼狈向西逃跑。元朝的援兵已经断绝,现在乘胜直攻元朝的京师,不用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其占领(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太祖深以为然。徐达接着又说:“攻陷元朝的大都,元主向北逃跑,这时要穷追他吗?”太祖说:“元朝的气数已尽,将会像水一样慢慢干涸,我们也要慢慢来消灭他们,不必竭尽兵力去追赶,穷寇莫追嘛!他们出塞以后,只要加强边境的守卫,防止他们的进犯就可以了。”

徐达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与副将军常遇春在河阴会师,分派人马攻占河北各地,接连拿下了卫辉、彰德、广平。部队驻扎在临清,命傅友德修筑陆路,以便骑兵通过,又疏通了河道,以便水师通行。准备工作做完后,便挥师北上。

常遇春很快攻克了德州,双方合兵攻占了长芦,控制直沽,造了大量浮桥让士兵渡过。水陆两军同时进发,在河西务(今天津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大败元军,进而夺取通州(今北京通县)。元顺帝一见,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丞相庆通留守,他带着太子后妃,开建德门由居庸关仓皇北逃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的闪电河北岸,也称开平府)。

过了一天,徐达列兵齐化门,命人填平城外的壕沟登城。监国的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通,平章迭而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绝投降,徐达将之全部杀掉,而其余的人一概免死。他又封了仓库,造册登记图籍珍宝文物,命令指挥张胜领1000兵守卫宫殿门,让宦官保护照顾各宫人、妃嫔、公主,禁止士卒无礼侵犯。官吏百姓都得以安居,市内的作坊店铺也都照常营业。

太祖收到捷报后,下诏将元朝的京城大都改为北平府,设置六个卫,令孙兴祖等留守,而让徐达与常遇春进取山西。

常遇春先攻下了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攻下怀庆,越过太行山,攻占了泽州、潞州,徐达亦率大军开到。

当时扩廓帖木儿正领兵出雁门关,准备由居庸关进攻北平。徐达得讯后,与各将领商议说:“扩廓帖木儿远出,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都督守卫,足以抵御。我们正可以出其不意,直捣太原,使他进不能攻,退无处守,正所谓抓住要害乘虚而入。如果他领兵向西以求自救,那就正好将其擒获。”众将深为赞同。于是明军挥师太原。

扩廓帖木儿到了保定,听说太原吃紧,急忙回军自救。徐达选派精兵夜袭其营地,扩廓帖木儿只带18骑逃脱。徐达俘虏了其部众,并将其全部收编。就这样,太原被徐达攻占。接着,明军又拿下了大同,分兵攻取了还未占领的州县,山西遂被平定。

洪武二年(1369)正月,诏立功臣庙于鸡鸣山下,太祖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居首。

同年,徐达率大军西渡黄河,到了鹿台。当时李思齐据守在陕西凤翔,其部将张德钦等据守关中,张思道据守奉元。

徐达统大军继续前进,泾河渭水之地的老百姓都出来迎降,张思道不战而逃至庆阳,徐达把奉元路改为西安府,由耿炳文驻守。

常遇春率大军到了凤翔,李思齐逃至临洮(今甘肃岷县),常遇春占领了凤翔。

徐达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进军方案。许多将领都说:“张思道的能力不如李思齐,这样攻打庆阳就比攻打临洮更容易些,所以应该先打庆阳。”

徐达听了,微微一笑说:“你们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事情没有这样简单。庆阳城险而且部队精锐,不容易一下子拿下来。临洮北面与黄河、湟水相连,西面控制着羌、戎,如果我们占领了它,那里的人足可以补充兵源,那里的物产亦完全可以补充军队物资的储备。我们以大军前去逼迫,李思齐若不走,就只能束手就擒。临洮拿下,其他郡县就更不在话下。”

他力排众议,派兵渡过陇水,攻克秦州,拿下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遣右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徐达又分兵攻克兰州,打跑豫王,收缴其辎重,回兵出萧关,拿下平凉。张思道在宁夏被擒,其弟张良臣举庆阳投降,徐达派薛显前去受降,张良臣却又叛变,晚上出兵袭击,打伤了薛显。徐达指挥部队将其包围。扩廓帖木儿派将领前来援救,徐达反击,打败援军,庆阳被占领。

张良臣父子一看不妙,投井自杀未遂,被明军捞出来斩了,陕西地区从此平定。太祖下诏徐达班师,赐给他大量的金银和布帛。

洪武三年(1370)春天,太祖再以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道出兵。徐达从潼关走西路,直捣定西,攻打扩廓帖木儿。李文忠从居庸关走东路,穿越沙漠,追赶即位的元主。

徐达到了定西,扩廓帖木儿已退到沈儿峪屯守,徐达进兵逼迫,于次日大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俘虏敌郯王、文济王以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部属1860多人,将士84000多人,马、骆驼和其他牲口数万头。扩廓帖木儿仅仅带着他的妻子等几人跑到了和林。

徐达打败了扩廓帖木儿,立即率部队从徽州南面出发到略阳,攻克沔州,进入连云栈,攻打并夺取了兴元。而副将军李文忠亦攻克应昌,俘获元主嫡孙、妃、公主、将相。捷报先后传了上去,太祖下诏命令休整军队,班师还朝,并亲自到龙江慰劳迎接。

十一月,太祖下诏大封功臣,授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年俸禄5000石,给予世袭铁券。此时徐达只有39岁!

次年,徐达率领盛熙等将领到北平操练军队,修缮城池,迁徙山后军兵充实各个卫府,设置了254个屯,开垦荒地1300多顷。当年冬天,徐达被召回京师。

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再派大军征讨扩廓帖木儿。徐达任征虏大将军,由中路出,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出,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出,各带五万骑兵出塞。徐达派都督蓝玉在土剌河打败扩廓帖木儿。扩廓与贺宗哲合兵顽强抵抗,徐达失利,损兵数万。太祖因为徐达以往的功劳卓著,不予追究。

第二年,徐达再领众将巡行边境,在答剌海打败敌人,回军北平,在此守卫三年才回京师。洪武十四年(1381),他再统帅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然后又返回镇守北平。

徐达每年春天出征,冬末被召回京师,已经习以为常,他一回来总是立即交还将印。太祖称其为布衣兄弟,赐给他假期,设宴接见,两人相对痛饮,而徐达却更加谦恭谨慎。太祖曾经对他说:“天德功劳大,可现在仍旧没有合适的宅第,可以把朕的旧邸赐给你。”所谓旧邸,是太祖当年称吴王时所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

有一天,太祖约徐达到旧邸,将其灌醉,然后用被子裹着,抬到寝室里。徐达酒醒后,吓得赶快跑下台阶,俯伏在那里高呼自己死罪。太祖看到后,非常高兴,于是命令在旧邸前为徐达盖起宅第,并为其题写牌坊,旌表其为“大功”。

胡惟庸当丞相,想和徐达拉关系,徐达鄙薄他的为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加害徐达。福寿将其揭发,徐达亦不追究,只是常常对太祖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后来胡惟庸的阴谋果然败露,太祖也就更加器重徐达。

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在北平生病,背上长疽,稍微好了一点,太祖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敕书前去慰劳,不久将其召回。

次年二月,徐达病重,不久去世,享年54岁。太祖为此停止上朝,亲自参加葬礼,哀恸不已。徐达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子孙三代被赠予王爵。太祖将其赐葬在钟山北面,亲自为其撰写神道碑文。他的牌位供在太庙附祭,肖像供在功臣庙,位列第一。

徐达22岁起追随朱元璋,舍生忘死,忠诚不渝,是开创大明王朝的第一功臣。他有勇,敢只身入敌营求代朱元璋;他有谋,能根据不同敌情采取不同打法克敌制胜;他谦虚,居功至伟却不以功臣自居;他正直,不贪色、不贪财、不营私舞弊、不随波逐流。在明朝开国功臣里,他能以功名终,可谓罕见;而朱元璋与其兄弟相称,也堪称异数。他为扫平割据的群雄,统一华夏,立下不朽的功勋,不愧是武略文韬兼备的千古名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