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姓名:戚继光
字:元敬
号:南塘
晚号:孟诸
生卒:1528―1587
享年:60岁
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像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他出身将门,自幼饱读诗书,深谙兵法。17岁时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又升任都督同知,代总兵官,官至左都督。纵横边疆的40多年间,他无往不利,战功显赫。抗倭时倭寇闻之丧胆,望风而逃;镇北时北方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倭寇称他为“戚老虎”,老百姓则称呼他的军队为“戚家军”。时人颂之“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少怀报国志书剑一身轻
戚继光生于将门世家,祖籍安徽定远。他的六世祖戚祥参加过元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明王朝的建立立过功勋,后来阵亡。朝廷追念戚祥,就让他的后裔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世代在山东任职,戚家于是就定居在了山东牟县(今山东莱芜)。其父戚景通早年即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又相继出任山东、大宁、京师等地的都指挥使,接着升至京师神机营(使用火器的部队)副将。
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初一,戚继光出生。当时,戚景通已经56岁。人到老年才喜得贵子,戚家上下自然对戚继光万般宠爱。戚景通疼爱儿子,更对他进行严格教育,希望他将来能继承戚家的遗风,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他常常告诉儿子:身为武将,当怀舍身报国之心,临阵应身先士卒,方能保国卫民,百战百胜。
戚景通还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古稀之年的他尚忧心国家大事,苦心研究备边方略。一次,他问儿子:“你日后长大意欲何为?”戚继光恭恭敬敬地回答:“儿志在读书。”戚景通语重心长地说:“读书之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洁’四字而已。若不懂‘忠孝廉洁’,则读书万卷也是无用之人。”说完,他命令随从将这四字书写在了新刷的墙壁上。从此,戚继光每天都能看到墙上书写的这四个大字。他暗暗立志,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不负父亲的厚望。
戚继光一面勤习武艺,一面发奋读书。15岁时,戚继光就以博学多才和精通兵法而闻名乡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戚景通病故,17岁的戚继光袭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为了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的心愿,戚继光在自家堂前的柱子上刻写了一副对联:
功名双鬓黑,书剑一身轻。
后来,戚继光有感于倭寇为患海疆,写下了一首题为《韬钤深处》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戚继光为国分忧、安定海疆的远大志向,其中有一句为: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二十五年(1546),19岁的戚继光被任命在登州卫管理屯务。这是一个常与钱粮打交道的肥差,但戚继光为官清廉,克己奉公,竭力整顿屯政,竟使混乱多年的屯务为之一清。
嘉靖年间,蒙古族鞑靼、土蛮和朵颜等部落多次南下进攻。为了巩固北部防务,嘉靖二十七年(1548),戚继光奉命带领士兵与其他将领一同戍守蓟门(今北京市东北)。此后,连续五年,戚继光都因才能出众而被推为中军指挥官,作为蓟门全体官兵的统帅,率山东郡卫所戍卒守护着京师的门户。
筹划安国策经营戚家军
在整训作战之余,戚继光还非常注重结合时势研究军事,以筹划平定边疆、保国安民的策略。在仔细调查了蓟门一带的防御状况后,经过深思熟虑,戚继光写了一篇洋洋千言、文采飞扬的《备俺答策》,希望朝廷能重视蓟门防务,加强蓟门的防守力量。虽然朝廷最后未采纳他的献策,但朝中许多有识之士都对他显示出的杰出军事才能十分欣赏。
戚继光父子总督牌坊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戚继光参加乡试得中武举。第二年秋天,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到京不久,鞑靼首领俺答率领蒙古骑兵自长城古北口南下,攻进密云、顺义、通州等地,兵临北京城郊,京师告急。这就是“庚戌之变”。情况危急,朝廷急调各地兵马火速救援,同时命前来会试的武举参加守城。戚继光被委任为传达命令的总旗牌官,督防京师九门。他认真分析了形势,向朝廷献上一套御敌方略。其方略中所提的几十条条陈,全部被兵部采纳,并奏请世宗准予颁布,供将士作退敌制胜的参考。不久,俺答败退,戚继光因功列为“将才”,被人们誉为“国士”。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天,朝廷调戚继光任浙江都司佥书,主管军队屯田事务。当时,浙江沿海倭患十分严重,戚继光就马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修缮浙江海防、抗击倭寇的事务中。戚继光的文才武略深得闽浙总督胡宗宪的赏识。在他的提名推荐下,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天,戚继光被朝廷任命为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地方的参将。走马上任后,戚继光多次在与倭寇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经过多次战斗,戚继光看到当时明朝军队军纪松弛,战斗力较低。他认为,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军队为当务之急。他决定从兵员开始进行整顿。于是,他来到义乌招募新兵。精心挑选之后,他招募了以农民、矿工为主的3000多人组建新军。这支新军奠定了“戚家军”的基础,其中的王如龙和陈大成后来都成了新军有名的武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戚继光率领新军回到台州,他先把新挑选的士兵编成队伍,统一加管束:以12人为一队,设队长一人;四队为一哨,设哨长一人;四哨为一官,置哨官统领,每官配备鸟铳手一名;四官为一总,以把总统领;戚继光指挥中军,统率全营。完成编制后,戚继光立刻开始训练新军:一是纪律训练,二是武艺训练,三是营阵训练。纪律训练的目的,是让士兵明白号令,服从节制。戚继光说:“古今名将用兵,未有无节制号令,不用金鼓、旗幡,而百战百胜者。”因此,他把各种紧要号令编印成册发给兵士,要求人人熟记。记得熟,做得好,有赏;记不熟,做不好,受罚。通过这些训练,3000人浑然一体;训练武艺的目的,主要是要使兵士防身杀敌,立功报国。他按照年龄大小、身材高低、体质强弱的不同,分别授以士兵不同的军器;除进行单个的武艺训练之外,兵士还要进行营阵教练,以做到个人和集体战斗的统一。
戚家军的编制以队为基本单位。在训练或实战时,每队则按鸳鸯阵的形式排列。鸳鸯阵是戚继光研究了倭寇的进击特点,发挥他严格治军和齐力胜敌的军事思想而编练出的一种独特的战斗组合:每队12人,队长居前;次二人执盾牌,一圆一长,前者选年少便捷、手足灵活之人担任,后者选年壮力大且胆量过人者承当;牌手另携标枪二只,腰刀一把;再次二人是狼筅手,持狼筅抵御敌人刀枪,保卫牌手;再次四人为长枪手,后二人持短兵器,他们是主要的杀手,所以都挑选精敏有杀气的30岁上下健壮好汉;最后一人为伙夫,戚家军用过的军刀以老实有力武艺稍次而甘为人下者充当。训练之时,强调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士兵入伍以后,即按鸳鸯阵中所定位置一一编好,不得任意改变,违者严罚。每哨、每官、每总也都在军中占有特定的位置。整个军队军纪严明,便于指挥,联成一气,进退犹如一人。
此外,戚继光还严格训练士兵的体能,并要求各级军官也要学习武艺。他本人武艺就非常娴熟,尤精箭法,人称“万夫之雄”。戚继光深有体会地告诫各级军官:“军官只有自己武艺精通,平日方可督责士兵认真习武,战时才能身先士卒。唯其如此,方能激发兵士一心用命。”
建立了新的步兵军队后,戚继光又招募渔民,编成了一支新的水师,并为这支水师制造了一批战船,装备以火铳、火箭等精良武器。这样一来,明军不仅在陆地上,而且也能在海上抗倭了。戚继光还力求做到赏罚分明,并严令官兵不许欺压百姓。就这样,经过他的苦心经营,精心训练,一支行动快捷、战斗力强、军纪严明的队伍就形成了。他们常常打胜仗,逐步成为了浙江抗倭前线的主力。老百姓称这支常胜军为“戚家军”。
浙江平倭患福建显神威
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继光被任命为参将,负责守卫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梅城)等地防务,驻兵松门、海门一带。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又出动船只数百,约两万人,在浙江的宁波、台州、温州等沿海登陆,疯狂劫掠。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主力直冲倭寇较多的宁海(在今浙江宁波南部)。就在此时,又有数千倭寇乘数十艘舟船从周洋港、健跳所等处登岸。他们兵分两路,一路进犯桃渚,另一路则突袭戚继光家属所在的新河城。进犯新河城的倭寇被唐尧臣等击退后,其余倭寇又乘虚向台州突袭,很快就抵达台州城附近的精进寺,情况十分危急。
戚继光立即兵分三路,擂鼓疾行,回师台州。五月十日中午,戚家军行进至距台州二里的花街时,与倭寇不期而遇。倭寇排成一字大阵杀来,戚继光令前锋用铳射击。倭寇恃强不退,蜂拥而来。其中有一个倭寇首领,左手挟矛,右手挥刀,凶相毕露地走上前挑衅。此时,戚继光高声宣布:“谁能杀得此贼,记他头功一件!”勇士朱珏应声而出,连发两铳,当即打掉了倭酋手中的刀矛,又冲上前去砍杀了倭酋,之后连斩倭寇7名。于是,戚家军士气大振。倭寇急忙向右路杀出。戚继光便命把总丁邦彦、哨官陈高远率军从左路拦住厮杀。倭寇一见情况不对,左路也跟着冲了上来。戚继光又命把总陈大成、哨长王如龙率军从右路迎战。戚家军同仇敌忾,越战越勇,倭寇被杀得抱头鼠窜,狼狈而逃。这一仗,戚家军不但歼灭了大量倭寇,还解救出被倭寇掳去的百姓5000多人。随后,戚继光又用计将残余倭寇引出,全力追杀。最后,生擒倭酋二人,斩敌308人,余敌全部溺水而死。
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大约2000名从健跳所圻头登陆,气势汹汹地抵达台州东北的大田,阴谋偷袭处州(今浙江丽水)。戚继光忙又率军奔至处州。此时,戚继光因多处设置防线,分兵四出,身边只有1500人。敌众我寡,不易力敌。于是,戚继光采取中途伏击的办法,将部众设伏在上峰岭。这里山势起伏,草盛林密,而且是倭寇西取处州的必经之地。为了不露行迹,他命令所有伏兵各执松枝一束作为伪装。五月十八日,倭寇经过上峰岭,只见满山苍松不见有兵,就命其队伍排成单列,中间夹带着劫来的百姓,蜿蜒数里,放胆行进。待敌寇走过一半,戚家军突然火铳齐发,然后列开“鸳鸯阵”,与之拼杀。倭寇首尾不能相顾,顿时丢盔弃甲,全线溃败。戚家军以少胜多,打得2000余名倭寇一败涂地,生擒5人,斩敌344人,坠崖而死之敌不计其数。这一役,彻底解除了台州的困境。戚家军凯旋时,台州官吏百姓出城20里相迎,由衷感谢力保台州的戚家军。
到台州后,戚家军又与倭寇进行了大小十余场战役,连战皆胜,到嘉靖四十年(1561)六月八日止,戚继光基本肃清了浙江沿海一带的倭寇,共擒敌1400余名,倭寇因焚溺坠崖而毙命者无数,救出被劫百姓万余名。从此,“戚家军”名震天下,妇孺皆知。这年秋天,戚继光被晋升为指挥使。之后,他又在义乌招兵3000人,将戚家军扩充至6000人。
在戚家军的有力打击下,敌寇不敢再来浙江沿海骚扰,却逐渐向南扩散。在福建沿海地区,倭寇的活动犹为猖獗。北自福宁,南到漳泉,沿海数千里都有倭寇的营地。尤其是宁德东北的横屿和福清的牛田,前一个是倭寇设立多年的老巢,后一个是倭寇的新据点,倭垒极多。福建巡抚游震奏请朝廷火速派兵清剿。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奉朝廷旨意,胡宗宪任命戚继光为上将,率部6000余人,即刻南下宁德清剿倭寇。同时,加派督抚中军都司戴冲霄率1600人协助戚继光清剿倭寇。
戚继光于是火速率军南下。八月初,戚继光到达宁德。经过调查研究,戚继光决定先克横屿,再打福清。横屿位于福建宁德城东北20里,是海中的一个小岛,离岸约十里,和大陆中间隔着一片浅滩。涨潮时一片汪洋,落潮时尽是泥淖。步兵既难涉水往渡,水兵又因船只搁浅不能行进。倭寇于是在这里设大营、筑工事,妄图长期盘踞,作为他们登陆劫掠的基地。据统计,当时横屿倭寇的兵力约有1000人,加上散扎在福清、宁德境内的倭垒中的倭寇,总数可达1万多人。他们遍布耳目,互相声援,遇机即出。长期以来,当地明军对其无可奈何。
戚继光见横屿倭寇之所以猖狂凶顽,一是凭借地势险峻,二是有沿海各据点的援应。于是,他决定先降其胁从,歼敌羽翼,再捣敌巢。在探测了敌情和地形之后,戚继光随即进行部署,同时下招抚令,免除胁从者的罪责。这一招,使得章湾等地多数胁从分子投降,分化瓦解了倭寇,孤立了横屿的敌人。
八月七日,戚继光先派两支军队分别驻扎在金垂渡和石壁岭,截断敌人退路,自己则带领大部人马进军章湾。进村之后,戚家军不杀一人,不烧一房。曾经被迫跟随倭寇的居民都跪在地上请求治罪,并表示愿为官军效力。经这些紧随的居民入山相劝,又有1000多名被倭寇胁迫的人员归降了戚家军。这样一来,横屿之倭便更加孤立。面对一片汪洋,戚继光把强渡的时间定在退潮时分。他召集军中诸将,陈说厉害,指出:“此去攻打横屿,我军深入险地,只可胜,不可败。不仅行进速度要快,而且必须登岸立足,否则潮水一涨,将陷入背水绝境。”
他又激励众人道:“此次出兵横屿,唯凭意志和胆力而已。诸位中若自忖无此胆力,则不必前往,我不忍让你们送命。”将士们听了群情激昂,纷纷说:“我等跟随将军不远千里而来,所为何事?难道我等会对敌示怯吗?”戚继光见士气已振,就大声说道:“若真如此,我为诸位擂鼓助威!”
八月八日凌晨,海潮一退,戚继光即命士兵每人背草一捆,列鸳鸯阵匍匐前进。士兵们把草铺在潮退后露出来的泥土上,沿着用草铺成的路一步一步向前行进。戚继光则亲自在岸边擂鼓,以激士气。队伍在行进中始终保持着鸳鸯阵的阵式,每百步一息,鼓声一起就起步,鼓声一停就止步。最后,队伍逼近小岛,鼓声不止,战士们便急步抢登上岸。
此时,岛上的倭寇早在沿山南麓一带布好阵势,还有大批倭寇屯据木城死守。戚继光命吴维忠率部攻木城;陈子銮、童子明率部杀向敌阵;陈大成率部沿山脚绕到敌人背后,准备前后夹击。戚家军是背水大战,倭寇也知不战即死,因此拼命抵抗。虎将王如龙从对岸遥看形势危急,便挥师杀过滩去。待他的部队一到,两边合力夹击,倭寇再也支撑不住,全线溃退。明军乘胜追击,岛上倭寇被消灭得干干净净。此次大战,共灭2600名敌寇。被倭寇占据多年的横屿岛,终于被戚家军一举收复。
第二天,戚家军凯旋,回到宁德暂作休整。当时,福建方面后勤供应不上,戚家军生活很是艰苦。为了鼓舞士气,戚继光自编了一首凯歌,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召集官兵学唱,并以鼓声合拍伴奏。歌中唱道: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一夜,戚继光和将士们以歌代酒,军队的士气非但没有因后勤供应不足而低落,反而更加高涨了。
次日,戚继光率军南下,于八月二十九日到达福清。
戚继光首先派兵拔掉了倭寇的一个据点――杞店,又率军回锦屏山驻扎。到了五更时分,700多名倭寇向锦屏山进发。他们骑兵在前,步兵随后,企图偷袭戚家军营寨。戚继光事先已得到消息,并在山口埋伏下了精兵强将,准备在那里痛击敌人。倭寇不知戚家军已有防备,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戚继光设下的埋伏圈。没走几步,只听戚家军的战鼓如惊雷一般炸响,明军伏兵的火铳立刻开火,无数道火光像闪电一样扑向倭寇。敌人惨叫着中弹倒下,余下的倭寇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懵了,待转过神来,连忙竞相逃命。戚继光早已命人在四处撒下铁蒺藜,慌不择路的倭寇又都被铁蒺藜刺破了脚掌,行动迟缓了许多。这时,坐镇中军的戚继光一声令下,正在待命的大军便如潮水般杀向被围困的倭寇。
倭寇逃生心切,见四面被围,忙抛出大把碎金,想引诱明军哄抢,以乘机逃脱。哪知戚家军军纪严明,对满地金块视若不见。他们舞动手中兵器,奋勇冲杀。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被围困的倭寇死伤大半,只有一小部分冲出重围。戚家军乘胜追击,又连破牛田、上薛、闻读等数座倭巢,杀得倭寇鬼哭狼嚎,拼命逃窜,一直逃到新塘。戚家军便分头追敌,又在阵中竖立白旗为信号,以规劝胁从分子。有数千人纷纷扔掉刀枪,前来投降。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除瓦解敌寇数千名外,还杀敌688人,被烧死的倭寇不计其数。但尚有4000名倭寇退守林墩,妄图负隅顽抗。
九月十二日,戚继光率师出发,在烽头、江口安营扎寨。为防止倭寇闻讯而逃,戚继光命令把总张谏、叶大正、金科、曹南金率兵1600人,于十四日五更前赶到宁海,设下埋伏,堵截敌寇;同时要求,如果到时敌人尚未逃跑,一听到战鼓声响,即配合大军夹击。之后,为了麻痹敌人,戚继光把大军开进莆田县城。表面上戚继光宴请宾客,装作要休息几日的样子,暗中却在积极准备战斗所需物品。当天半夜,乘居民熟睡,戚家军快速整队,开往林墩。不料敌寇发觉了戚家军的进攻意图,提前砍断了小桥。这里地势险要,戚家军冲了好几次,都被倭寇打退。就在这时,事先埋伏在宁海的张谏、叶大正、金科、曹南金等部1600人,及时赶来会战。倭寇受挫,退回巢中。戚家军终于杀过河去。
敌寇营盘离水很近,街道狭窄又不通畅,长兵器施展不开。戚家军与敌军短兵相接,刀来枪往,厮杀甚是激烈。最后,倭寇大败,余寇匆忙往黄石方向退去。在荒乱逃跑中,他们相互践踏,又有1000多人落水而亡。戚家军英勇追击,一直追到窑兜,胁从分子四散奔逃。戚继光放过他们,率军紧追倭寇。倭寇被逼急了,逃进一家窑灶厂死守。明军爬上屋顶,用草木夹杂火药火烧敌人,倭寇大乱。戚家军于是乘势攻入,一举歼灭了残寇。这一仗,戚家军生擒倭寇26人,杀敌960人,数千倭寇被烧死、淹死,救出被俘百姓2120人。
牛田和林墩两次大捷,戚家军共歼敌3000多名,救出百姓3000余人。但此时戚家军的伤亡也已经很大。戚继光爱兵如子,他不仅亲自看望伤兵,而且抚恤阵亡者亲属、哭祭阵亡士兵。戚继光收兵入兴化城时,当地官员百姓都出城远迎,送上锦旗和慰劳品。戚继光拒绝接受对他个人的祝贺,他说:“牛田、林墩两役,士卒伤亡无数,我何忍受贺!”
这两次大捷,倭寇几乎全军覆没,余下的被吓得乘夜逃往海上。他们胆战心惊地说:“戚家军真如猛虎一般!”从此,戚继光就在倭寇中得了个“戚老虎”的绰号,倭寇每每谈“虎”色变,闻风丧胆。经此一连串的沉重打击,倭寇再也不敢大规模靠岸登陆了。沿海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后来,戚继光带兵回到浙江休整了几个月,复又回到福建。回来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针对倭寇又发动了几场战役,彻底把倭寇赶出了福建。
第二年,戚继光开始把戚家军的锋芒指向广东,最终消灭了与倭寇紧密勾结的山寇吴平近万人,消除了广东倭患。至此,在戚家军的打击下,倭寇已彻底退出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略。戚继光与东南沿海军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取得平息倭患、保卫国土的重大胜利。
南北戍边防??多悲情
南方倭患已经基本肃清,而明廷中央政权同北方蒙古各部势力之间的矛盾却日益激烈。嘉靖末年,鞑靼、朵颜、土蛮等部经常南下攻掠。世宗死后,其子明穆宗朱载?即位,改元隆庆。此时,精明有为的张居正入主内阁,决心加强北方防务。
隆庆初年,给事中吴时来因为蓟门经常有警报,请求召俞大猷、戚继光专职负责训练边境的士卒。兵部的意见是用戚继光担任神机营副将。谭纶刚好正在辽、蓟指挥军队,遂集中了步兵3万人,征集了浙江兵3000人,请求专门交戚继光训练。隆庆皇帝一并都批准了。隆庆二年(1568)五月,隆庆皇帝又命令戚继光以都督同知的身份,总理蓟州、昌平、保定几个镇的练兵事宜,总兵官以下全部归他指挥。上任后,戚继光给皇帝上疏,指出了蓟门防务有“七害”、“六失”、“四弊”,要求朝廷给予他更大的权力对防务进行整顿。
戚继光这份奏章被下发到兵部。兵部认为,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权力分散,众将领推诿观望,难以形成统一指挥。于是,朝廷便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各处,停止对浙江兵的调动,并确认戚继光剿灭吴平的功劳,升戚继光为右都督。
自嘉靖以来,边界的城墙虽然有修筑,但都没有建造墩台。戚继光在塞上巡视,提出建造敌台的主张。他向朝廷上疏,请求准许“垮墙建台”,并想调一支浙江军队来做北方守军的榜样。督抚上报了他的意见,皇帝批准了。不久,3000浙江兵来戚继光处报到,排列在郊外。恰巧那天天下大雨,从早上直到傍晚,雨一直没停,这些士兵仍然屹立不动。那些平时拖拖拉拉、无视军令的北方边防兵士见状十分惊骇,从此才知道什么是军令。隆庆五年(1571)秋天,墩台完工。这些墩台,精细坚固、雄伟壮观,两千里间声势相连。
当时,俺答已经来朝贡,宣府、大同以西,全无战事。土蛮迁居到插焊(今察哈尔)之地,却拥有10多万军士,经常威胁蓟门。而朵颜部首领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则勾结土蛮,时叛时服。万历元年(1573)春天,这两股敌人计划入侵。蒙古骑兵到了喜峰口,没有得到赏赐,他们便大肆烧杀抢掠,到边塞附近打猎,以引诱明军。
戚继光派兵突然出击,第一次就差点就抓到了狐狸。夏天,狐狸又侵犯桃林,长昂同时侵犯界岭,但都被明军大败,边关的官员劝他投降,狐狸才老老实实地到关请求入贡。廷议每年给他赏赐。第二年春天,长昂窥测各个关口,都无法入内,于是和狐狸一同逼使长秃进犯明朝。戚继光率兵追击,把长秃抓了回来。长秃是狐狸的弟弟、长昂的叔父,于是这两个家伙便率领着族内300人求见请罪。狐狸穿着白色冠服,叩头请求赦免长秃。戚继光和总督刘应节等商议,派遣副将史宸、罗端前往喜峰口受降。狐狸等都围着他们参拜,并献还抢去的边界百姓。这样,戚继光释放了长秃,准许他们依旧朝贡。此后,在戚继光镇守蓟州期间,他们没来再次进犯。
不久,戚继光被升为左都督。后又因协助辽东军打退了土蛮部落的进犯,在加封了太子太保后又加太子少保。在以后的考核中,也屡受嘉奖。
戚继光镇守蓟州期间,边防守备井井有条,蓟门也一直太平安定。这之前,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17年间换了10员大将,都因获罪去职,只有戚继光例外。后继之人,遵照戚继光制定的法度,亦能够几十年间与蒙古各部相安无事。当时朝中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都先后倚重信任他。尤其是张居正,军中事事几乎都和戚继光商议。各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等和戚继光的关系也都很好。戚继光的行动不受过分限制,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张居正死后,给事中张鼎思上疏说戚继光不适于驻守在北方。万历皇帝朱翊钧即将他调到广东。戚继光心下郁郁,勉强前往。一年后,他便称病请求回家休养,却因此又遭到给事中张希皋等的弹劾而被罢官。过了三年后,御史傅光宅因上疏推荐他,反而受夺俸的处分。从此,朝中大臣再也不敢举荐戚继光了。
万历十五年(1587)十二月八日,戚继光因病去世,享年60岁。
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治理边防,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许多创见。他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成为后人所推崇的军事名著,至今仍受到中外军事家的重视。
戚继光是历史上少有的可以称为是军事家的名将。他儒雅风流,南北征战之余常常以诗述怀,文采不俗;他英武多谋,一生征战绝少败绩,在南方的战功尤其显赫,在北方则专事防守。如此文武双全的儒将,综观历史也是不多见的。《明史》称戚继光操行不如俞大猷,也许是因为他与张居正交好。但这只是白璧微瑕。戚继光的功绩有目共睹,黎民百姓感激他,醉石亭、戚公祠就是最好的见证。他是为保卫国土而作出巨大贡献的抗倭名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