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2章 十九世纪南极探险的高峰(2)

  另一种学说认为,黄土应该是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而反对这种学说的学者认为,根据他们调查,在黄土高原上,那些几十米厚的黄土层中,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流水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黄土并不是我们心目中那种一般的“黄色的土”。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土质又细腻、又均匀。黄土颗粒的大小只有一毫米的几十分之一。厚厚的黄土层中,上上下下看不出明显变化。

  现在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黄土风成学说。也就是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大风吹送、堆积而成的。

  最早提出风成说的科学家们根据亚洲大陆内部戈壁、沙漠和黄土的分布情况,画了一张想像的地图。地图的中央部分是砾石遍地的戈壁,向外是几大片有名的沙漠,即前苏联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再向外就是广布于我国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表物质由中央向外围,由砾石到沙粒再到黄土细粒,表现出明显的地带规律。因此,他们认为黄土是漫长的地质时代里,亚洲中心地带的戈壁、沙漠地区吹来的风,把那里的细土带到这里来的。

  这个学说提出以后,因为还没有更多过得硬的证据,所以起初并没有多少人支持它。说一百多米厚的黄土层是风吹来的.怎么能让人相信呢?直到中国科学家们近二三十年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找到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之后,黄土风成说才渐渐被公认了。一…,汫中厚科学家们作出了哪些新的成绩喔z

  第一,在黄土里找出古代植物遗留下来的孢子和花粉,并且进行了鉴定。根据这些植物种类,明确地证明了当年黄土沉积时的气候环境确实是一种干燥而又寒冷的气候。

  第二,在显微镜下对黄土中的细沙进行观察。发现这些很小的沙粒表面上没有流水摩擦的痕迹,倒象风力搬运的结果。科学家们还在黄土高原上,采取不同地区的黄土土样,测定颗粒的粗细,结果是越接近西北沙漠,颗粒越粗;越向东南,颗粒越细;很有说服力地证明黄土是从西北沙漠地区吹来的。

  第三,有的学者还利用近代气象学的知识恢复当时的亚洲大气环流状况,提出那时的风向是有利于黄土搬运的。

  黄土的形成起码经过了一百多万年,在最近二三万年前达到最高峰。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黄土的形成过程仍然没有结束。我国古代许多历史书籍中多次记载的“雨土”现象,就是黄土搬运堆积的实证。

  环绕地球一圈的林带

  如果你乘坐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出满洲里不久就进入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在那里,不论是山岭,还是山谷、平原,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森林,火车要足足走上一个星期才能穿过这片林区。

  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这样一种树种如此单一、森林外貌如此整齐的天然森林了。在这大片的森林里,只有两种主要树木:云杉和落叶松。树的外形像一座尖顶的宝塔,树干两侧长出很多侧枝、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实实,林中显得特别阴暗。

  林下很少有高等植物生长。主要植物是悬挂在树枝上的松萝和长在地上的苔藓。只有森林边缘地带,如果针叶树被砍伐了,一些耐寒的阔叶树如白桦、白杨等才能牛长起来。

  这里降雨虽然不多,但是因为气温终年比较低,而旦冬季漫长而寒冷,地面蒸发很微弱,所以林区总是那么潮湿。我们可以在林区内部看到一片片积水的沼泽。

  这种森林就是通常所说的“泰加”。“泰加”是俄语的译音,意思是“沼泽森林”,指的是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广阔的针叶林。现在,“泰加”这个词儿已经被世界通用,指地球上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所有的针叶林。

  泰加林的分布面积极为辽阔,它和热带地区的热带雨林是今天世界上两种面积最大的森林。如果把海洋除掉,泰加林差不多在北纬五六十度附近,整整绕着地球转了一个圈。它北面是无林的苔原,南面是干旱草原或者是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最大宽度超过一千公里。世界上几条有名的大河,比如西伯利亚的勒拿河、鄂毕河、叶尼塞洞以及北美的育空河等都在泰加林地区流过,它们都有丰沛的水量,宽阔的河床。这些河流的河源多数在比较温暖的南部地区,每到春季来临,河流上游最先解冻,把浑浊的河水送到尚未解冻的北方。河水漫出河床,在广阔的河漫滩上四处流动,更增加泰加林区的潮湿程度。

  泰加林区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北半球最低气温值不是在接近北极附近观测到的,而是俄罗斯西伯利亚泰加林心脏地区——维尔霍扬斯克至奧伊米亚康一带,那里一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五十度以下,奥伊米亚康的绝对最低气温值是零下七十一度。这一带,每年都有六七个月的结冰期。冬天,这里的河

  流上要冻两米厚的冰层,地下还埋藏着二百米厚的永远也融化不了的永久冻土层,每年夏天,太阳的热量只能融化地表很薄很薄一层。因此长在永冻层上面的泰加林,树根不能扎得很深,狂风过后,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被称作“醉汉林”。

  泰加林地区是地球上人烟稀少的地区之一。那里没有几条铁路,公路也不多,没有多少大城市,到处是莽莽林海。一到冬天,大雪封锁了所有的道路,泰加林地区与外面完全隔绝了。因此,在沙俄时期,遥远的西伯利亚泰加林地区是沙皇流放革命者的地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曾经被沙皇流放在这里,生活了好长时间。

  然而,泰加林区仍然是相当富饶的。泰加林中栖息着不少珍贵皮毛兽。象紫貂、银鼠、兔、狐狸等都是很好的皮毛兽。当文明社会向泰加林挺进的时候,最先受到重视的就是这些珍贵的毛皮。他们用猎枪、火药甚至用一把小刀,廉价地换来大量上等毛皮。就是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泰加林区的毛皮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出产。

  泰加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其中包括很早就被发现的黄金和后来发现的储量很大的石油及天然气,都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

  当然,泰加林地区最重要的生产还是木材。它是今天世界优良建筑木材的重要供应地。云杉、落叶松,树干笔直高大,木材纹理顺直,硬度适中,是上等建筑木材。采伐工人冬天把木材运到河边,第二年春汛到来,木材就顺着河水,送到下游的木材加工城市。

  几亿年前的地球

  你们知道地球上的“第三极”吗?也许你们会想,地球上只有南极、北极,怎么又出来个“第三极”呢?其实并不是真有一个“第三极”,而是人们对象南北极地区那样寒冷的一个地方的形象叫法。这个“第三极”就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虽然地处接近热带的北纬二十八度附近,山项上却终年狂风不息,极度严寒,即使在最热的七月,最高气温也在零下十几度,因此被人称作地球的“第三极”。

  如果我们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向峰顶攀登,可以在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看到五六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和自然景象。

  在海拔两千米以下的山间河谷中,是一片亚热带、热带风光。这里气温高,降雨量也大,山岳间常常云雾弥漫,山坡上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一幢幢石砌的房舍和庙宇掩映在青翠竹林之间。这里生长着香蕉、芒果等热带果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

  当海拔超过两千米以后,自然景象立刻发生变化。常绿阔叶林不见了,代之的是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大的铁杉树和圓形树冠的栎材是这里的主要树木。农作物中,水稻种植渐渐少了,而玉米、小麦却渐渐多了起来。这里的气候比起山脚要冷多了,但小麦照样能够过冬。水果中以苹果、梨为最多。

  再向上攀登,海拔达到三千米,这时山坡上长起了以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冷杉是一种高大整齐的树木。外观呈暗绿色,构成一片片莽莽苍苍的林海。

  这里的气温已经不允许小麦过冬了。只能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种植耐寒的青稞和少数蔬菜、饲料作物。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地段是高山苔原和高山草甸分布区。这里基本上没有居民,没有农作物,也没有高大树木,只有矮小的灌木、草类和匍匐在地面上的地衣。高山上风大,寒冷,各种植物都有很强的抗风、耐寒本领。有的植物植株象一个个圆形的坐垫,长在坐垫上的密密枝叶可以保持植物体内温度和水分。许多高山植物有美丽的花冠,象毛茸茸的雪莲、紫色的龙胆,都是很漂亮的高山花卉。

  高山草甸和高山苔原是当地牧民的优良牧场。

  到海拔五千多米以上,就是高山永久积雪区了。因为气温很低,降雪不能融化,便堆积起来,形成高山冰川。这里已经找不到绿色植物,除了白皑皑的冰雪,就是裸露的石质山峰。在这样地带里,只有勇敢的苍鹰才偶尔飞来。

  在地球上,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到两极的高纬度地区,随着太阳辐射热量的减少,气候就逐渐变冷,土壤、植物及自然景象也都发生相应的有规律变化,叫作纬度地带性,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性规律。从珠穆朗玛峰山脚到山顶,在不到一百公里距离内所经历的气候变化,多么像从赤道到南北两极所发生的地带变化呀!这种变化是随着海拔高度改变而产生的,所以叫气候的垂直地带性。这也是气候中一个普通规律。

  但是,我们应该了解,并不是任何地区、任何一座山都会出现气候的垂直变化,这种垂直气候带的出现是有一定条件的:

  第一,山地要有足够的高度。否则,山地高度不足以引起气温显著变化,就看不到明显的地带性。

  第二,垂直地带的多少与当地气候有关。如果在热带,山地又很高,我们可以看到从热带到寒带所有地带;而在极地,因为平地上就终年冰封雪盖,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垂直地带性变化了。

  火山与海浪作祟

  格雷海姆岛是被海浪吞掉的。其实,类似格雷海姆岛的例子不少,它们都说明有些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海岛是经不起风浪的。

  1973年7月1日,日本东海大学的调查船在考察日本所属西之岛附近的火山活动时,发现由于火山活动形成了两个高度分别为1米和1.5米的岩岛。这件事吸引了日本各界。可是,等到记者们于7月4日急急忙忙赶往现场时,这两个岛却不知去向。总算后来火山继续活动,岛屿重新出现,并与旧岛合并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新岛,仍称西之岛。

  但是,有些海岛的消失却不能怪罪于海浪,而应从火山本身寻找原因。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就使面积达80平方千米的喀拉喀托岛的2/3陷人海底,留下一个深达300多米的大坑。

  东京城的厄运

  这里的“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而是我国的东京。我国的地名有北京、南京和西京(即今西安),唯独没有听说过“东京”。原来。这个东京在今福建省东南隅的东山岛外。据说,南宋末年,为逃避元兵的入侵,宰相陆秀夫曾抱着小皇帝赵吕来到这里。随着南宋遗民的流人,东京日渐繁华;可是,正当盛极一时之际,东京却突然消失了。

  据《铜山志》(东山县旧名铜山)记载:“苏峰山(东山岛东面一座海拔四百多米高的临海大山)对面文华山,俗传宋帝吕南临,将都南澳(今广东省南澳县),筑此为东京。地遂缺陷为海。自山腹下向海,莫穷其际,今城堞犹存,海中尚有木头竹节鼓,潮退海静,海滨人驾舟往取之”。

  这样看来,东京城是沉人大海了。据查南宋末年曾有一次大地震,地震带是通过东京岛的。

  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陷,无论是在地质历史时期还是在近现代都有发生。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州发生大地震,就引起海南岛北部的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四县的许多沿海区地陷村沉,陆地成海。1960年,智利发生的8.5级大地震,曾使从艾森到瓦尔的维亚。南北长480千米、宽19-29千米的一个狭长地带,在几分钟之内沉陷了2米。

  可是,拉普帖夫海中的那个岛的失踪与地震也没有任何关系。

  “冰岛”即将失踪

  随着现代极地考察活动的深入,人们又在拉普帖夫海和太梅尔半岛以东,发现一系列的被称为利亚霍夫群岛的岛屿。

  这些岛屿的结构非常有趣,它的基底是由冰块构成的。当北冰洋上的冰盖破裂以后,巨大的冰块便顺着洋流向南飘移。在飘到拉普帖夫海域时。由于那里的海不深,巨大浮冰很容易搁浅,那里距极地又近,寒冷的气候使冰块得以长期保留。在漫长的年月里,巨大的风板不停地从西伯利亚高原吹送来大量的沙土,堆积在这些冰块上面,使这些搁浅的浮冰表面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土壤。风和偶尔飞来的鸟类带来了植物的种子。植物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把这块浮冰打扮成岛屿的模样,蒙骗着世人。其实,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冰岛哩!

  气候在变化,冰盖在后退,海水也相应转暖,由冰构成基底的岛屿经不起考验了,基底开始融化,进而是“冰岛”破裂和消失。拉普帖夫海中的那个失踪的海岛,就是最先被融化掉的一个,而且前尚存的利亚霍夫群岛也正受到融化的威胁。有人风趣地说:“凡是希望到利亚霍夫群岛旅游的人们,应该早些光临才好。这个群岛就像是放在茶杯里的糖块一样,寿命已不太长了。”

  地球表面的伤痕

  非洲东部的大裂谷,从赞比西河口北延至红海南端,大致为南北走向。绵延4500千米以上。这条地球上的大裂口从东非高原上切出了深逾千米的狭长谷地,谷宽数十到三百千米,两壁高悬,陡直如削。如果从高空遥望,东非裂谷宛如被利斧劈开的地球上的一道巨大伤痕。裂谷底部有些地方深不见底,积水成湖。这种位于地球伤口上的湖泊,形似一条长带,它的深度大得吓人,东非坦噶尼喀湖水深超过1400米。全球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深1700米),也是位于地壳的巨大裂缝(贝加尔裂谷)中。

  从受力方向看来,东非这条伤口是地壳被撕裂开来的结果。地壳的拉裂活动一般是很缓慢的,它的速度甚至比树木生长速度还要慢得多。然而,在历时数千万年之后,还是形成了这么一道巨大的伤痕。有时,地壳也会剧烈地痉挛起来。最惊人的一次活动发生在1978年11月,在东非裂谷与红海交界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地震活.动此起彼落,在几天之内的面就裂开了1米多。地下的熔岩从裂缝中狂奔出来,据估计,每小时涌出的岩浆多达几万吨。在东非裂谷中段有一座尼腊贡戈活火山,火山口里充满了岩浆。岩浆湖上,恶烟腾腾,热气弥漫;湖内的岩浆在翻滚着,呼啸着,有如沸腾的钢水,光耀夺目,极为壮观。

  地下的岩浆与海底火山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7教出最棒的儿子
8学前儿童游戏
9教子从此不累
10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