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战火中兴起的文化事业

  抗战时期兰州人口的骤增,还使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景象。在此期间,一大批文化名人如茅盾、张仲实、萧军、塞克、吴渤、顾颉刚、丛德滋等相继来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在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谢觉哉、彭加伦、伍修权领导和影响下,兰州的抗日救亡团体相继成立,如甘肃青年抗战团、伊斯兰学会、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平凉学生联合救国会、小学抗战慰问团等。在“创办刊物,改造舆论”的工作方针下,妇女慰劳会创办的《妇女旬刊》、谢觉哉指导下创办的《西北青年》,青年进步作家吴渤主编的《战号》,顾颉刚创办的通俗刊物《老百姓》,共产党员丛德滋、于谦创办的《民众通讯》,萧军、塞克分别主编的《甘肃民国日报》副刊“西北文艺”和“剧运”等,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兰州大地上。

  著名的文化人萧克流亡寓居兰州,《大公报》的记者范长江也来到兰州,用他们的笔触描写报道了祖国的西北角。兰州的话剧一度兴盛,著名的有联合剧团、平津流亡学生演剧队、新安旅行团、王氏兄妹剧团等十多个剧团。当时上演的都是与抗战有关的剧目,如《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等。

  音乐家任光地(1913—1975年),原籍山东聊城,他也是援兰的文化人之一。他自幼酷爱美术音乐,193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对钢琴、小提琴有独特爱好,造诣颇深。1938年,他来兰州,除任兰州高、中等学校音乐课外,还兼任机关、工厂音乐辅导教员,他组织的“七七口琴队”及抗敌后援会合唱团,经常深入邮局、石油公司等单位表演,他创作的《光地歌集》《新青年歌集》多次在音乐演奏会上演唱,博得观众掌声雷动,鼓舞了热血沸腾的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激情。他演唱《嘉陵江上》时声泪俱下,感动得台下听众泣不成声。

  同样,聂青田的事迹也是感人至深的。聂青田字晓村,化名石作明、聂贵典,中共党员,1935年赴南京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南大”,他才华横溢,威信极高。在南京他目睹了日寇野蛮行径,痛恨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两年后愤然弃学,到遥远的兰州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来兰后,他即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甘肃工委取得了联系。1937年8月,他首先联络在外地上学的50多名学生成立了省外留学生抗战团,通过编印《热血》周刊、上街演讲、演剧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讴歌抗日英雄,同时发动募捐,号召青年不当亡国奴,踊跃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省外留学生抗战团因之成为甘肃最早的抗日救亡组织之一。同年11月,他充分发挥话剧的宣传威力,联合青年抗战团、妇女慰劳会等组织的话剧爱好者组成联合剧团并担任团长,女共产党员邢华任副团长,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樊大畏、尚馅延、马兆男、朱芳兰等为骨干,他们在“八办”和甘肃工委谢觉哉、刘日修(刘南生)等领导同志思想上、业务上、斗争方针策略上的帮助指导下,以文艺形式做了大量抗日宣传工作。

  流亡来兰的文艺家们用壮怀激烈的诗篇、立场鲜明的剧作表演启发大后方人民的觉悟,来鼓舞大后方人民的抗战斗志,极大地增强了民众必胜的信心,大批青年走上了抗战的前线。兰州的人民也永远怀念着鼓舞他们抗战的文化战士们。

  §§第四章 如歌的岁月——内地援兰大写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