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600余年吸不够的兰州水烟

  兰州水烟兴盛于明清,是明清以来兰州的支柱产业,因香味柔美、吸后无痰及防瘴、防寒、顺气、提神、驱逐毒虫、防蚊蝇侵扰等诸多优点,畅销大江南北,尤其深受东南沿海人们的欢迎,被誉为“神药”。

  兰州水烟历史悠久,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兰州民间把诸葛亮说成是兰州水烟的鼻祖。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渡泸时,因士兵受瘴气危害,普遍生病,士气低落。诸葛亮非常着急,亲自到兵营查看病情。后来,在一个深山里遇到一个隐士,告诉诸葛亮有一种叫九叶芸香草(即烟叶),含在嘴里能防瘴气。诸葛亮便把九叶香草带回军营让士兵含在口中,病痛果然消除,而士兵却衔之成瘾。后六出祁山时传入甘肃,经当地群众精心栽培,逐渐发展为兰州水烟的原料。

  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水烟真者出兰州五泉,如葵,叶光泽,形如红蓼,色黄。”是说兰州五泉山红泥沟泉水浇灌之烟叶为最佳。其特点是色亮、味香、叶厚、油分足,以色味俱佳,冠于全省,驰名世界。各史料记载均对五泉红泥沟烟草评价颇高:烟草“皋兰五泉山下产者特佳”“全省烟草种植产量之丰以兰州河谷平原为最,兰州郊外水田纵横,多植烟草,称为‘兰烟’,品质最佳。”“泉水下灌城南田,产烟叶颇盛,制为烟丝,销及川、陕、津、沪以东至牛庄、营口。凡丝烟以兰州为佳,兰州又以红泥沟为佳,故兰烟则标红泥,而陇烟无不蒙兰州之称。”兰州水烟之所以风靡全国,是因为兰州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兰州背山临水,土质为淡栗色粉砂质土壤,肥土层深厚、石灰质和土壤中含钾较丰富,这些都是种植烟草的有利条件。

  兰州水烟配料讲究。原料主要来自榆中、临洮、靖远、皋兰及兰州市区。由于收获时采取的方法不同,故有“青烟”、“黄烟”两种。霜降前拔苗置于垄上阴干者,其色深绿,故叫“绿烟”,炮制成的烟丝叫“绿条”,也叫“白条”。在小雪后经霜杀而使烟叶全部变黄后收获的叫“黄烟”,制成的烟丝叫“绵烟”。另用绿、黄混合制成的烟丝叫“杂拌”或“麻黄”。兰州水烟炮制也独特精细。制作时除搓以清油、食盐、姜黄外,还加入槐花、紫花、油菜、冰碱、当归、石红、薄荷、苍术、丁香花、三柰、大黄、冰片、麝香、檀香木、香药等20多种佐料,所以,气味芬芳,独具特色。经化验测定,兰州水烟基本不含或极少含致癌化合物,是烟中的极品,所以深受烟民的喜爱。兰州水烟还有一个特点是东出潼关后,由于当地空气湿度较大,烟丝开始由绿变白,味道也变得更加醇厚芳香了,因此也被誉为“银丝”。据说,明代镇守金城的藩王,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八宝珍品”之一就是兰州水烟。

  兰州水烟的吸用也颇有讲究,据清《金壶七墨记》记载:“乾隆中,兰州特产烟种,铸铜为管,贮水而吸,谓之‘水烟’。”兰州本地人俗称之为“水烟瓶”。吸时,管内之水嘟嘟作响,富有节奏感,而且烟味经水后味润而不呛。清乾隆时,兰山书院山长、著名诗人吴镇嗜好吸水烟,喜欢用好友刘时轩所赠斑竹烟管,曾以《刘时轩司马送斑竹烟管》,填《行香子》,以记其事:“斑竹一枝秋老,呼吸湘烟袅袅。泪痕宜湿淡巴菰,渠是相思草。莫问吞多咽少,钓诗竿何妨饥咬。天台云气接苍梧,珍重刘郎惠好。”从诗句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兰州水烟有助于思维,有助于锤炼诗句,也说明当时兰州吸水烟已成时尚。如今江浙一带的老年人仍然喜欢吸用兰州水烟。

  兰州水烟为天下所知,清代诗人舒位功不可没。他的《兰州水烟》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颇有新意。诗人对兰州水烟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兰州水烟天下无,五泉所产尤绝殊。居民业此利三倍,耕烟绝胜耕田夫。有时官禁不能止,贾舶捆载行江湖。盐官酒胡各有税,此独无吏来催租。南人食烟别其品,风味乃出淡巴菰。迩来兼得供宾客,千钱争买青铜壶。贮以清水及扶寸,有声隐隐相吸呼。不知嗜者作何味,酸咸之外云模糊。吁嗟世人溺所好,宁食无肉此不疏。青霞一口吐深夜,且知屋底炊烟孤。且勿呼龙耕瑶草,转缘南亩勤春锄。”

  兰州解放后,私营烟庄组合为兰州水烟厂和榆中水烟厂,集中原有的能工巧匠,统一配方,统一牌号,以机械操作代替过去繁重落后的手工工艺,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所生产的“兰”字、“甘”字、“肃”字等品种品牌,生产8种口味不同的水烟丝,成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后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郊种植烟草的农田逐渐消失,城内水烟作坊逐渐停业,再加上兰州卷烟的兴起,风行600多年的兰州水烟终于淡出市场。

  现今,只有榆中苑川河流域、青城仍种植烟草,生产水烟,成为兰州水烟最后的守望者。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