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永留玄机的佝偻碑文

  遗落各地的佝偻碑

  自古以来,兰州人民和水都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据有关文献记载,在明代以前兰州当地的生活用水相当困难,农业用水甚微。这对于一个依傍着大河而又十分“干渴”的城市民众而言,免除水患和利用水利可谓是不言的期望了。这就难怪大众对兴修湟惠渠的张心一、对赈灾治水的王树中,对近年来引大工程的中外建设者充满那么由衷的敬仰之情了!

  夏禹从中原到甘肃治水的传说流传甚广。史书上多有记载,如《史记·夏本纪》:“导弱水至于合黎”,“导黑水至于三危”,“导河积石”,“导渭自鸟鼠(今渭源县鸟鼠山)同穴”等等。这里所说的弱水、黑水、渭水和黄河均在甘肃省境内。而在甘肃临夏的“泄湖峡石凿”和靖远黄河边发现的“中流砥柱”石据说都是夏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传说当年夏禹西巡积石,导河东流时,来过兰州九州台一带,所以古人特地将摹刻的一通岣嵝碑立在白塔山西南端半山腰的金山寺禹王庙前的六面亭内,恰好和山麓的金城关为邻。其中自然既有缅怀先贤之志,又有镇服水患之意。后来因为金山寺坍塌,岣嵝碑风雨莫蔽,为防止发生毁坏之虞,遂于1963年移至白塔山塔院后面的牡丹亭;1980年又将此碑辗转移至白塔寺院内,供游人观赏和研究。

  岣嵝碑亦即禹碑、禹王岣嵝碑,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因最初发现于湖南衡山岣嵝峰上而得名。正如李协所云:“盖九州之中,禹之迹无弗在也,禹之庙也无弗有也”,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禹王庙及其遗迹可谓不胜枚举。

  浙江绍兴城东南山清水秀的会嵇山麓也有一处气宇不凡、蔚为壮观的禹王陵和禹王庙。在大禹的雕塑立像边上,是由现代著名书家沙孟海所书的联语“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它颂扬了千百年来传说记载中制服洪水的英雄大禹。据说,当年夏禹巡狩至越,因病而崩,就葬于会稽山。在那里新建的碑亭之后,禹穴辨亭和禹穴亭就是前人在考辨大禹墓穴所在处而立的。使人最感兴趣的是禹庙午门前岣嵝亭中的岣嵝碑了。它高3.5米,宽1.7米,相传它是大禹治水时所书刻,亦称禹碑。此碑原刻于湖南衡山岣嵝峰上,故名岣嵝碑。其上凡77字,字形奇特非篆非蝌蚪文,难以辨识。韩愈诗为湖南衡山或以衡山南麓之《岣嵝山》诗说的正就是它: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

  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关于岣嵝碑的来历,在湖南长沙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长沙和其他地方一样,经常洪水成灾。一天,大禹治水路过长沙城,顺便登上岳麓山一看,才知道这里常闹水灾,是因为有一条独角龙在湘江里面作怪。于是,他便来到湘江岸边,手持除龙剑,毅然跳人江中,决心将这条独角龙斩除。谁知一连苦战了六天六夜,难解难分。大禹只好改变策略,利用独角龙六天六夜没吃东西想急于进食的心理,将铁链变作面条,自己则变作一个煮面条的老头,终于诱使独角龙就擒,并把它深深地压在了岳麓山底下。随后大禹又亲自刻了一通石碑,竖在岳麓山顶,以便永远将独角龙镇住,免得它再次出来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这通石碑,便是禹碑。

  不过岳麓山的禹碑也并非出自夏禹之手,而是根据衡山岣嵝碑摹刻的复制品。历史上最早提到衡山岣嵝碑的文字,是中唐时期的散文家韩愈和诗文家刘禹锡的两首诗。但从他们的诗作来看,前者的依据是衡山道士的叙述,后者的依据则是民间传闻,可见他俩并没有亲自目睹过此碑。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有个叫何致的人在南岳游览时,由于一位樵夫的指引,使他有幸目睹了这通神秘的石碑,并得以将碑文摹写了下来。他路过长沙时,特意将摹本送给了州官曹彦约一份。曹彦约看到摹本后,立即指示衡山县令搜访原碑,但是找了几天也没找到。于是,便让何致将碑文刻在了岳麓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太守潘镒在岳麓山搜得此碑,遂剔土拓片,公诸于世。从此,以岳麓山禹碑为模本而翻刻者,盛行于天下,金陵、扬州、云南法华山、成都、江宁栖霞山、汤阴、绍兴、西安、归德等地,都相继翻刻了禹碑。现在竖立于南岳岣嵝峰的禹碑,也是以岳麓山禹碑为模本而复刻的。

  兰州金山寺岣嵝碑

  兰州的岣嵝碑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由甘肃酒泉郡侯建功(升庵)摹立的。碑高3米,宽1米,碑首镌刻着戏珠巨龙两条。碑身阴刻着72字,字形怪异,好像是缪篆,又像是符篆,极难辨认。此碑与众不同的是:湖南衡山、长沙岳麓山上的岣嵝碑均是77字,而以此碑翻刻者盛行于天下,皆为77字。只有兰州的这通岣嵝碑少了5字,且碑文并无残损现象,排列方式也不相同。

  至于兰州金山寺的岣嵝碑摹自何处,志书和碑记都无记载,所以岣嵝碑的真伪,学者们一直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的模本绝对不会是岳麓山的禹碑,因为岳麓山的禹碑,碑文共有77字,分9行排列,每行9字(最后一行不足此数)。而兰州金山寺的岣嵝碑,碑文只有72字,比岳麓山禹碑少5字,而碑文并无残损现象,从排列方式来看,后者分为6行,每行13字(最后一行为7字),和岳麓山禹碑的排列方式也不相同。因此,要弄清金山寺岣嵝碑的摹本,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各地的禹碑作一番比较。可惜的是这一浩繁的工程还须待以时日。

  近几十年间,求水心切的甘肃人民像传说中的大禹那样,在各地兴修水利工程,普遍蓄水筑渠,使戈壁荒滩逐渐变成良田。尤其在兰州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库等完成以后,皋兰山的雄伟不改,而四周干涸的山塬荒野正变成一片片绿色。竖立在兰州白塔寺的岣嵝碑,已经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和立在湖南衡山、浙江绍兴的岣嵝碑,以及遍及大江南北的禹碑一起,传诵着大禹这位足迹遍及九州的治水英雄的千秋业绩和他与水患不懈斗争的精神,也诉说着古城兰州与水不同寻常的城市情缘。

  兰州的岣嵝碑以籀篆或是符篆书成,属大篆即汉字书体的一种,是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籀篆,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尽管字迹怪异,难以辨认,工稳的结体,规整的章法与活泼的布局都给人美的享受。时至今日,它仍不失为历史文物中的一件珍品,我们在对它的欣赏与审视中可以得到书法艺术的诸多感染和启迪。夏禹作为整个中华民族记载和传说中的一位治水的英雄,其足迹遍及中国,但只有夏禹来兰州治水的传说和矗立于白塔山巅的岣嵝碑,长久地陪伴着不舍昼夜的黄河水滚滚东流,给人们留下了永远的玄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