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研究》创刊以来的40年,是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的40年。一个严肃的刊物,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进入不惑之年,意味着自身的更加成熟,事业上的更大作为。因而,我们不仅为它走过的值得骄傲的40年而庆贺,同时更对它任重道远的未来岁月寄予殷切的期望。
《教学与研究》是一份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服务的刊物,围绕着这一特定的任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起到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大体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有机会在大学期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于自己一生的事业和生活都发生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走出校门的几十年生活磨炼中,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我们这一代,在祖国的风风雨雨中,经历过一些风骤雨急的风云变幻,也经历过若干急流险滩,受过顺境和逆境、成功与挫折的考验,但对多数人来说,都能够做到历难不悔,信念弥坚。这里起作用的因素固然是多种的,但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真切懂得人生的价值取向,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无疑起着重要的甚至有决定意义的作用。由此使我想到,坚持和完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锻造年轻一代完美的政治灵魂,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已往40年的实践证明,有这样一个专门的刊物来研究和探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问题,服务于巩固和发展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20世纪行将终结的今天,高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改革开放14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稳定的政治局面,为高校的出人才、出成果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同时还要看到,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形势,以及西方思潮的冲击等等,给高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些青年学生在历史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亟须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这种难度的增强,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表明理论教育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深信广大青年学生是向往和追求真理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思想上产生某种迷惘和疑惑,从某个角度上说,是青年人求索正确答案的表现,并非完全是消极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有说服力地传播真理,真理就一定能够说服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力量所在。我们殷切期望刊物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引导理论课教师具有浓烈的兴趣去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的问题,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释疑解惑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时也使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严肃的刊物是作者和读者的良师益友,能起到团聚队伍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凝聚力。高校系统有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承担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双重任务。我们深信,《教学与研究》作为理论研究工作的一方沃土和园地,一定会通过自己辛勤的采花酿蜜工作,使他们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得以发表,同时又能为他们不断深化理论修养、更新知识提供醇美的营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作。它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理论教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发挥这支队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业中的战斗作用。我作为这支理论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对此是深为感谢的。
(《教学与研究》,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