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81~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0.4%,累计完成额超过77.5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0.9%;与此同时,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体制框架,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状况,全面总结投资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剖析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投资建设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0部分:第一章全面论述30年来投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确立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增强了能源运输保障体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带动了技术进步等,同时系统总结了30年来投资领域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投资体制改革需要与其他领域改革协调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等。
第二章主要考察3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及其波动特征,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投资增长与通货膨胀、就业增长的关系,并预测了2009~203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规模。
第三章重点论述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回顾了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程,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相关政策取向。
第四章主要分析投资空间布局的变动趋势及其效率变化情况,比较了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和产出结构,并据此展望了未来投资和产出的空间结构变动可能的趋势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着重考察我国投资主体结构的演变趋势和行为特征,剖析了当前各类投资主体在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第六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融资体制的演变历程,总结了现行融资体制的主要特征,并展望了未来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分阶段考察了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论述了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剖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展望了下一步改革的趋势。
第八章回顾了30年来五次紧缩性投资调控和一次扩张性投资调控历程,剖析了历次投资调控的原因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进一步总结了投资调控的经验和启示意义。
第九章针对投资领域存在的投资过热判断标准、投资结构调控、重复建设、投资储蓄失衡、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发展方向等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或对策建议。
最后一部分内容,作为本书的附件,以大事记的形式,按年份列出了30年来我国投资领域的相关重大事件,包括国家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等。
本书不同于回顾性的史论,而是强调在理论探讨尤其是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回顾我国投资30年来的演变趋势和特征,重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功过得失,“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维持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优化结构和布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有所助益。
本书从研究内容确定、详细提纲论证、初稿征求意见、报告撰写到最后定稿,始终得到张汉亚、罗云毅等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和大力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各章撰稿人为:第一章吴亚平、王双正,第二章岳国强,第三章林勇明,第四章吴亚平、程选,第五章汪文祥、吴亚平,第六章王昕,第七章杨萍,第八章张长春、吴亚平,第九章吴亚平,最后由吴亚平统稿。
由于本书涉及的内容多,撰稿时间短,再加上受研究水平和能力所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08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