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受外部冲击,总需求下降时,产出低于自然率水平,此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总需求,可使宏观经济重回均衡,降低失业度、减少资源闲置而产生的浪费。1998~2002年间,当我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时,有关部门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来应对短期经济衰退。
1.投资和总需求不足的表现
投资从1992~1996年平均28.0%的高速增长下降到1998年的12.9%,1999年,更是下降到4.1%。出口从1992~1996年平均增长30.6%急速下降,1998年,出口增长几乎停滞(0.4%)。GDP增速也从1992~1996年平均增速12.4%下降为1998年的7.8%。各种物价指数全面下降,CPI从1992~1996年的14.1%下降为1997年的2.8%,到1998年时出现0.8%的负增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均出现持续大幅下降,于1998年为负增长。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方向和幅度充分说明,到1998年经济已经明显走向衰退。
2.投资和总需求不足的原因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洪灾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速下降,宏观经济进入衰退。1997年起,始于东南亚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受主要出口国经济衰退和对我国产品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快速下降。此外,亚洲金融危机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有关危机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而国内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建设任务的完成。
导致需求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衰退出现时,国内各项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正在推进,仅1997年下岗职工就达到1275万人,1998年又有大量国企职工下岗,供给能力因生产能力的调整出现下降,消费需求也因职工收入减少而收缩。
3.扩张需求的主要措施
1998~2002年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刺激经济增长。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领域投资,优化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综合效能。1998~2002年的5年间,国家共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加快农林水利、环保与生态建设、教育、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公检法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政府投资支出的扩大以及通过信贷资金的配合,增加总需求。政府投资还通过其在行业和地区上的投资示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当时尚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社会投资。
上述领域也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提高这些公共服务领域的设施水平,有利于经济长期快速发展,还可以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资金、技术水平较高的跨国公司,提高国家竞争力。
(2)运用税收等政策扩大出口需求和刺激投资,通过财政手段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自1998年初开始,国家为鼓励出口,多次提高原材料产品、机电产品及设备、纺织品等商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并出台政策对外经贸企业实行封闭贷款管理,扩大企业自营进出口范围,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需求。配合我国“入世”进程,逐步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国家还修订了所得税法,开征居民储蓄所得税,希望引导居民扩大消费。国务院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国家还连续调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以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
(3)税收政策总体上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方向相反,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效力。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1999~2002年间,全国各项税收年均增长2093亿元,年均增速17.5%,为同期GDP平均增速7.8%的2.3倍。税收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强了征管,而并非提高了税率。从严格执法的角度看无可厚非,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看更是理所当然。
但即便如此,与经济衰退前相比,只要税收大幅增长并不是来自于企业效益的相应提高,这种增长对企业的实质性影响就是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对当时已处于衰退中的宏观经济的实质性作用就是紧缩。
(4)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刺激投资增长和经济复苏。央行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利率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量因有价证券和央行票据较少,作用十分有限),扩张需求。
从1996年8月21日起,央行将抑制前一次投资过热上调到13%的存款准备金率,分两次下调至2003年9月20日的6%。1997年10月23日~2002年2月20日,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分六次共下调了6.39和6.03个百分点,央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也分别做了相应下调。1年以上至3年、3年以上至5年和5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自1996年8月22日的高点连续6次下调,至最后一次下调的2002年2月20日,已分别降至5.49%、5.58%和6.76%,基准利率分别共下调了4.59、5.40和5.94个百分点(不考虑利率浮动),为刺激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扩大外需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配合长期建设国债政策,1998年,人民银行增加国有银行贷款指导性计划9000 亿元,其中,增加固定资产贷款2700 亿元,增加其他商业银行贷款1500 亿元,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1700 亿元。增加的信贷规模,主要用于与国债资金的配套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发挥了国债资金的效力。
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配套措施,2002年,CPI已从1999年的-1.4%上升到-0.8%,投资增速从1999年的4.1%回升到15.9%,GDP增速则达到9.1%,投资和经济已基本走出衰退。到2003年,CPI上升至1.2%,投资增速达到26.1%,GDP增速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