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说:“事缓则圆,不必急在一时。”这句话,是他进退有度、掌控风险、大度充容的又一精神表现。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搏战于商场更是如此。如果遇到了紧急而又难以处理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学会运用这种办事之道。
胡雪岩做的第一批生丝生意就是一个事缓则圆的成功范例。
胡雪岩把在湖州收购的一大批新丝运到上海准备销洋庄,突然传来了帮会组织“小刀会”将在上海起事的消息。胡雪岩以他大商人的敏锐眼光一下子发现了一个囤积居奇大发横财的好机会。由于小刀会有洋人暗中帮助,朝廷肯定会想方设法治一治洋人,禁止和洋人通商。这样不到三个月,洋人将有钱也买不到生丝,那时生丝的行情就会大涨。
然而,机遇与风险同在,利润越大风险也越高。小刀会起事也就意味着上海将发生战乱,做生意比平常就有更大的风险。在常人看来,这时应尽快脱手求现才是良策,不然很可能血本无归。同时就胡雪岩当时的经济状况,按常理他也应该尽快脱手求现。因为他的钱庄刚刚开张不久,实力不是十分雄厚,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就连收购这批生丝的钱,也是胡雪岩挪借湖州解往省城杭州的公款,是他的一种借鸡生蛋之法。这样,如果血本无归,带来的一切后果将不可想象。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风险与机遇同在,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如果马上脱手求现,其损失也是巨大的。怎么办?这时,胡雪岩以他大商人的胆识,面对这样的棘手事件,便采取了“事缓则圆”的“缓”字诀:先把生丝囤积起来,放一放,以等待更好的时机。
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他联合江南丝业同行控制洋庄市场的条件也没有成熟。胡雪岩因为实力有限,运到上海的生丝数量很少。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与洋人讨价还价,只有联合丝业同行才能与洋商抗衡,而胡雪岩这个联合同行结成统一战线的运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许多时日做进一步的工作。以胡雪岩的办事作风,他是绝不会让事业半途而废的。“事缓则圆”,暂时压下一笔资金,也要耐心等待,等待最好的脱手时机和价位。
于是,胡雪岩一方面请熟悉洋务的朋友古应春与洋商谈判;另一方面又叫刘不才去拉拢上海的丝业巨头庞二,做联合同行的工作。到这一年年底和第二年年初,胡雪岩与上海丝商大户庞二已经结成了丝业联盟,对散户的控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洋商迫于江南丝业同盟的压力,开价也出现松动。但胡雪岩认为此时仍不是最佳时机,因此,仍没有将手中的生丝脱手。
因为这时洋商开的价钱还不是十分理想,本来为联合散户做工作时,胡雪岩等几个领头的丝商为了说服大家一致行动,许诺只要大家团结一致,迫使洋人就范,每个人必可大获其利。如果按洋人此时开的价格出手,这“大获其利”就成了一句空话,将受到大家的责难,并影响以后继续垄断价格,控制市场的长远大计。
就这样,胡雪岩与他的同行们一直坚持到第二年新丝上市前夕,这时,清政府要在上海设立内地海关,同时增加了茧捐,洋人为清政府和丝业同盟的压力所迫,终于低头认输,接受了胡雪岩他们开出的价格。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直到这个时候才最后脱手,净挣了十八万两银子,并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落得个圆满的结局。
一个商业项目的运作成功,往往需要具体的时机、资金、人力等各种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商业经营中如果缺乏某些成功的基本条件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个“缓”字。在这种暂缓处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去积极创造那些能够创造的条件,如胡雪岩要成功控制洋庄市场,必须与丝业同行结成联盟,这个条件是他可以创造的,因此,胡雪岩就努力去创造这个条件。因为这些条件是等不来的,一等就会使计划全面落空。另一方面对那些人力无法创造的条件,比如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等,我们往往就只能等待。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成熟时才出击。
商事运作,千变万化,千头万绪,时机不成熟时,切不可贸然行事,不要慌张着急,大度充容一些,事缓则圆是通向大成的良方。
在这一节我们讲述了胡雪岩进退有度掌控风险的一套精神战术,它们概括起来也就是要大度充容、机智灵活地处理一切问题,这是通向大成的不变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