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 创造的理论基础

  1。1 创造的基本概念

  1。1。1 创造的基本概念

  历史事实证明,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发明创造,因为:

  ——一个人,离开发明创造就意味着失去人生最美好的意义和最宝贵的价值;

  ——一个企业,忽视发明创造就预示着企业将跌入低谷,走向衰败;

  ——一个民族,失去发明创造就丧失了全民族的进取精神。

  所以,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都要为生存发展而发明创造。什么是发明创造呢?

  一提到发明创造,人们自然想到相对论、原子弹、中国的四大发明、电灯、计算机等,这些无疑是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同样有很多的发明和创造。例如,工人为了防止冲床冲伤手指,将几颗钢珠填进手套的手指部;农民为了降低孵化成本,采用塑料薄膜水袋孵鸡;战士为了缩短整装时间,琢磨出快速打包行李的办法,所有这些也都是发明创造。可见,发明创造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在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事事、时时、处处都存在发明创造,大到航天飞机,小到纽扣、缝衣针。

  发明创造,不论大小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导弹和缝衣针,它们的功能虽然悬殊,但其发明创造的意义同样伟大。国际上曾评选出改变20世纪面貌的十项发明,其顺序为:拉链、微型电脑、飞机、水中呼吸器、石膏夹、尼龙、火箭、飞艇、电视机、电冰箱。冠于十大发明之首的竟是那不起眼的小玩意——拉链,世界上无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可见,发明创造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发明创造。所以,我们要认识发明创造、学习发明创造的规律和技法。

  我们通常听到人们议论:“某某人的脑袋好用、够用”、“某某人的脑袋不好用、不够用”,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是不是学历高、知识丰富的人,脑袋就一定好用、够用呢?粗略地看似乎是这样。其实要看是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想他所熟悉的常规问题,知识丰富的确能使思考效率提高;而如果要思考需要创新、有所突破的非常规问题,知识丰富的脑袋也可能会“不好用、不够用”,甚至还可能会比知识不丰富的脑袋更不好用、更不够用。因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善于运用创新思考方法。

  1。创造的定义

  创造的最一般的阐述是《辞海》中的解释: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人们不断地研究各种工程活动中创造实践的共同特征,并力图对创造进行学术上的定义,然而,要给出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目前仍是各抒己见。

  日本创造工程学家恩田彰教授在《创造的理论和方法》中,列举了人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的83个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下述几种。

  “创造是用新鲜的观点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现和发明出更好的东西的活动。”

  “创造是人类智慧行为的一种,它通过对储存的信息资料做出选择和判断,并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创造是以独特的设想和努力去开拓对于个人、集体、国家和人类未知的领域,以造福社会的活动。”

  “创造是指在破坏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新事物的活动。”

  “创造是在智慧作用下进行推陈出新,使事物产生性质突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

  尽管定义说法各种各样,但它不影响人们对创造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不影响对创造实质的认识。

  2。创造的实质

  (1)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生产实践。

  任何创造都有着特定的目的,并需要经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科学家创造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奥秘,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发明家发明的目的在于首创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技术革新的目的在于通过革新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提出新方案,把事情做得更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造必须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

  人们的生产实践多种多样,也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劳动成果,但并非全部是创造活动和创新成果,只有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才能被视为创造。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是创造,因为他的成果与当时的油灯相比,具有更先进的照明特性,是前所未有的突变;工程师设计时,超出设计手册和规范的约束,设计出转子式发动机,相对往复式发动机就是一种创新性成果;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学生参照设计手册和图册,设计一个两级减速箱,也设计出了图纸,但它不是创新性成果。

  (3)创造是创造者聪明才智高度发挥的行为。

  无论是重大创造还是一般水平的创造,都是人的智能在特定条件下的物化。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求解思路,只有运用智慧,选择与众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创造。例如:

  挂在教堂里的吊灯,在微风吹动下不停地摆动,人们习以为常。而伽利略仔细观察吊灯摇摆的幅度,发现无论摆幅大小,每一摇摆的时间竟和自己脉搏跳动5次的时间完全相同。回家后马上用绳子坠铅吊起来摆动,经大量实验,终于发现了著名的单摆等时性原理,并绘制出“摆钟”的图纸,几十年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摆钟,实现了人类计时史上的一次飞跃。

  台虎钳都是丝杆螺母机构,用它来夹紧一个100mm的工件时,若螺距为5mm,则需要转20圈,所以速度慢、工效低。国外专家曾设计过新的台虎钳,都因缺乏实用性而得不到推广应用。中国的范朝来,于1987年成功地开发了“范氏快夹台虎钳”,应用这种台虎钳,不管工件多么薄、多么厚,只需用手一推、一转手柄,不到一秒钟便把工件夹紧,而且可以夹持球形、椭球形、菱形、三角形、楔形等工件,其结构只是在原来机构上增加3个小零件。被国外媒体誉为“机械螺旋传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创造”。

  1。1。2 创造工程学科的形成

  创造活动自人类开始制作简单的工具起就存在,它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真正将人类创造活动进行理性化研究是古希腊以后的事。据考证,最早研究创造问题的文献是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学者帕普斯的《解题术》。而后,培根、伽利略等人在自然科学方法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为人们开展新的创造提供了实用工具。

  接着,1637年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发表专著《方法论》;1908年法国天文学家、哲学家彭加勒发表专著《科学与假说》、《科学的方法》;1931年美国心理学家洛斯曼调查了700名高产发明家,总结编写了《创造发明者心理学》等。随后,社会上出版了大量的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著作,都涉及创造问题。这些研究为创造工程学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创造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历史舞台的是1936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企业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不创新就会被淘汰,在这种压力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组织专家对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思路和技巧进行实用性研究,编写出《创造工程》的讲义,并对职员进行创造工程的教育,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大为增强。这一做法受到其他公司的关注和研究。

  1941年,美国BBDO广告公司经理奥斯本发表《思考的方法》,系统地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194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韦开教授提出“形态分析法”。

  1944年,日本东京大学市川龟久弥教授发表了《独创性研究的方法论》、《创造工程》,提出了“等价变换法”。

  1979年,苏联学者Г·С·阿利特舒列尔在《创造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解决发明创造课题的理论》中,创立了“物场分析理论与方法”。

  有了上述这些研究,创造工程学就从哲学、心理学体系中分离出来,以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两大研究方向构建了创造工程学的学科体系雏形。

  1。1。3 创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人们从事不同专业(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工程等)的创造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他们的创造活动总会遵循某些共同的认知模式和问题求解思路,表现出某些规律性的特征。所以,创造工程学是在对诸多创造工程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将创造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性化研究,以揭示创造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它以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法为主体进行应用性研究。

  创造工程学通过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革新等个体创造活动的研究、分析综合、抽象升华,使创造活动整体规律的研究得到发展。

  1。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是发现新的科学事实和新的科学理论的创造活动。它揭示客观世界存在、但还没有被人觉察到的事物、现象和规律。其目的是认识世界与探索世界的本源和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为人们认识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李四光发现中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打破了中外地质权威的“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定论。

  2。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是利用自然科学法则创造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的创造活动,是应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主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3。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是对已有技术和产品的改进、完善和应用,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再创造。主要任务是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

  4。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革新的相互关系

  (1)发现是产生发明的重要源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导致发电机的发明;激光的发现引发激光手术刀、激光武器、激光唱机的发明。

  (2)发明对发现有积极的反作用。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新天体的观察和发现。

  (3)技术革新是技术发明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是发明实用化的再创造。例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体积大(汽缸内径1米、冲程2米)、功率小(10马力),许多人的技术革新,获得了一种更具有实际价值的大功率蒸汽机。

  1。1。4 创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系统研究法

  创造活动涉及创造主体的行为、创造客体的实际要求、创造环境的约束,在研究时必须把它们看做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来考虑、来分析。所以,系统研究法就是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全面考察,以达到最佳研究效果的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创造案例的事实进行综合分析后揭示其中道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时,首先搜集若干典型的创造活动事实,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概括,把带有共性的、普遍性的东西从个性的、特殊的事例中抽取出来,升华为某种规律。例如,日本于1983年12月到1984年8月对821位发明家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在创造过程中都产生过灵感,其灵感产生的地点,在家中占42%、在户外占40%、在单位占18%。

  3。追踪研究法

  追踪研究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前延伸的研究方法。例如:

  美国的特尔曼于1921年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1928年对这些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1936年通过信函方式继续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1940年把这些学生召集到学校座谈,并进行了各种心理测验;以后每经过5年进行一次通信调查,到1960年,这些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9岁,其人数仍然保持原来的80%;1972年,其人数保持原来的67%。通过这50年的追踪研究,证明早年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的工作成就,关键在于后天的创造力开发。这一结论,对于区别智力与创造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借助实验方法对创造活动进行观察与思考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

  湖南师范大学举办创造力开发短训班,讲解创造基本知识和理论,用试卷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前后的思维水平测验,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到以下两点结论。

  (1)培训前,学员可以提出一些创造性设想,但思维水平偏低,且呈偏态分布。表明每个正常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的一种属性。

  (2)培训后,学员的思维品质(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都有明显的变化,思维水平趋于正态分布,且整体品质大为提高,尤以思维的独特性水平提高最为突出。这表明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学习而得到强化和提高的。

  1。2 现代创造活动的基本特点

  1。2。1 现代创造活动的加速性

  加速性是指创造活动节奏的加快。这种加快可以从发明创造成果的数量和发明创造开发周期的变化趋势来分析。

  1。从专利申请增长率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统计信息,世界主要技术大国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都处于增长状态,尤以中国的增长最快。为世界主要技术大国的专利授权量增长曲线。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9年的7900件猛增至2010年的12339件,增幅达56。2%,已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2。从成果总量分析

  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1968—1978年的10年中科学发现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3。从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分析

  发明创造的加速,使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一般机械产品的市场寿命:20世纪60年代为13年,70年代为8年,80年代为5年。

  4。从发明创造的开发周期分析

  发明创造通常要经历产生创意、研制、商品化等阶段,从产生创意到使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发周期。列出了部分对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的开发周期,18世纪以前为70年以上,19世纪为20~70年,20世纪小于20年。所以,有了创意,要用最快的速度产品化,否则将会失去市场。

  1。2。2 现代创造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综合两种及以上的技术或产品进行创造活动的性质。国外学者统计了1900年以来480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构成,20世纪50年代以来,独创性成果比例日趋下降,综合性成果比例逐年增大。综合性创造已成为现代创造活动的最主要方式,有以下两个原因。

  (1)独创性成果依赖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长的时间。目前,基础理论研究越来越难,独创性成果也越来越少。

  (2)生产实践中,已有的技术经过有机综合可以产生新的组合技术。例如,遥感技术是微波技术、红外技术、照相技术、扫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多功能台灯、多功能扳手、多功能机床等都是几种产品或功能的组合。再如人手一部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有打电话的功能,而是集打电话、照相、上网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产品。

  认识现代创造活动的综合性特点,对于创造导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现有技术进行新的创造是一条多、快、好、省的创造途径。

  1。2。3 现代创造活动的群体性

  群体性是指创造发明仅靠个人的创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发挥群体的才智,通力协作。例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1985—2007年世界各国职务发明累计占96%,其中主要技术发达国家的职务发明情况为:英国占94%,法国占95%,美国和德国占96%,日本占98%。为什么要提群体性呢?

  1。与现代创造的复杂性分不开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创造发明的起点大为提高;创造发明涉及多学科知识,单人的知识有限,难以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要求。

  2。与创造的巨大研制费用有关

  虽然19世纪的研制费用与20世纪的研制费用难以进行具体的比较,但是,许多评论家仍然认为,19世纪没有任何一项科技创造的研制费用可与20世纪的高价研制费用相匹敌。例如,荧光灯研制费17万美元,密纹唱片的研制费为25万美元,尼龙的研制费为100万美元,电力机车辅助电流(逆变器)的研制费为960万元人民币。这种巨额的研制费用,个体创造者是望而生畏的。

  1。2。4 现代创造活动的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从事创造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最后不能预期取得创造成果,甚至遭受损失的现象。例如:

  据2011年1月27日媒体报道,英国国防部斥资4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29。24亿元)研发的9架“猎迷”MRA4海上侦察攻击机尚未正式服役却被报废,其拆卸工作已经展开。研发“猎迷”MRA4的工作始于1996年。该年7月,英国国防部与英国航空电子系统公司签订合同,决定对“猎迷”MR2海上巡逻反潜机进行升级改造。1998年初,这一改进型飞机被命名为“猎迷”MRA4海上侦察攻击机。后来,由于技术和资金等问题,该项目的进展受到影响。英国国防部对“猎迷”MRA4的订购数量也一再减少,从最初的21架减至9架。2004年8月,第一架“猎迷”MRA4首飞时曾引发了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2010年10月,英国政府在《战略防务和安全评估报告》中指出,为了节约国防开支,英国政府决定全面废止“猎迷”MRA4项目。这些高性能间谍飞机的服役期限原本是40年,但是还没有发挥作用就报废了。

  风险性包含两层意思。

  1。创造失误

  研究者选择了没有发展前途的课题,重复他人已完成的课题,产品化后经济效益不佳等。例如:

  河北香河司机饮酒控制器总厂在1988年就研制出了司机饮酒控制器。司机饮酒控制器有两盒香烟平着放那么大,接出两股导线,其中一头连接着一个景泰蓝的龙头,龙嘴里藏着接收器的探头。该产品非常灵敏,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万分之零点二五,就是说,只要司机喝了一瓶啤酒,或者喝了不到一两白酒,在60 80厘米距离内,控制器就会发出警报,并将车停住。发出警报到停车的时间可以在25秒或45秒间进行调整,这样就不会因突然停车而造成道路阻塞。这个产品已经申报国家专利,并于1988年通过技术鉴定。由于没有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因而市场没有打开。已生产的几万件产品没有销路。这种产品对社会肯定是有益处的:司机饮酒后车便不能开动,也就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了交通警察的压力。然而有酒后驾车毛病的司机,不会主动花300元钱把这个“劳什子”装在车上让它治自己的。

  2。创造失败

  选择的课题是对的,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没有达到目的。例如:

  北京交通大学摩擦学研究室从长期开展的运动机械摩擦副故障油液监测(离线式)中意识到,离线式监测的取油样间隔周期长短对故障预报的准确率有很大的影响:取油样间隔周期长,有些故障就会漏检;取油样的间隔周期短,监测分析的工作量就会明显加大,而机器在正常工作期内发生故障的概率并不大。也就是说,似乎所做的大量监测工作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从1995年开始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在线式监测仪的研究,通过认真的分析,决定研制电磁感应式在线铁谱仪。经过近两年的开发,研制成功了电磁感应式在线铁谱仪。但是,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该仪器只能检测大于几百微米的磨损颗粒,与机器磨损故障产生的颗粒尺寸范围(15微米 几百微米)不一致,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监测作用。从故障诊断发展方向看,该项目的选题是正确的;从开发仪器的角度看,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却是失败的。

  为了减少风险性,选择课题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效、自动化、多功能、小巧、外观造型好),创造发明的周期,环境制约(环保、能源、安全、经济性),重视市场的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决策。

  1。3 创造活动的基本要素

  创造活动的四种基本要素(创造主体、创造对象、创造手段、创造环境)客观存在及相互作用,认识到创造活动是这些相关要素构成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动态过程。

  1。3。1 创造主体

  创造主体是指创造者,是产生创造行为的载体,是占主导地位的要素。创造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个体与群体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从系统的观点看,群体的创造力大于各个个体的创造力之和。一项创造活动究竟由个体还是由群体来完成,取决于创造课题的技术水平、难度、经费大小、创造环境等,不管是个体创造还是群体创造,都要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任何创造活动都围绕着解决问题这一中心进行,尽管创造内容千差万别,创造主体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异常复杂,但创造活动的阶段性和有序性特征却是普遍存在,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提出问题阶段。工作动机具有启动创造行为的重要作用,给创造过程的发展提供动力保证。

  第二阶段是准备求解问题阶段。除了用已有的理论、规范、方法和操作规程去解决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方案。这个阶段,有关领域的知识越丰富,提供的求解途径越多。

  第三阶段是产生新设想阶段。决定着创造成果的新颖性程度,有关创造性技能和动机发挥着核心作用。例如: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糖公司每次把方糖运到南美时都发现方糖潮湿,损失巨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冥思苦想仍无良策。有一天,制糖公司的凯尔一反常态,异想天开地提出在密封方糖包装盒的角上戳个小孔,使它通风。经过试验发现方糖不再潮湿。为此,凯尔申请了专利,并以一百万美元的高价转让此专利,美国报纸曾以“一个针孔价值百万美元”为题报道了这件事。

  第四阶段是验证新设想阶段。需要掌握有关领域的分析技术、实验技术,有关领域的技能起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作用。例如:

  骡马因大便硬结导致死亡,虽经千年研究,没有治愈妙方。解放军某部兽医李留栓的责任感不时地激起他去攻克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看见妻子正在打鸡蛋,突然顿悟:鸡蛋握在手里捏不碎,但只要从旁边轻轻一敲就破碎了,粪结如同鸡蛋,是否也可以用这种办法呢?由此发明了“捶结术”:一只手伸入骡马肠管抓住粪结,并将其紧贴腹腔内壁上,另一只手用力在外面捶击,将粪结敲碎。用这种方法治愈2000多匹病马,无一匹死亡。

  第五阶段是成果阶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是成功,达不到预期目标,成为再次创造的经验教训。

  1。3。2 创造对象

  1。含义

  创造对象是指创造的课题。创造是有目的的,所以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创造课题的形成,反映了创造主体与创造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课题一经确定,它又反过来影响创造主体的思维方式和对创造手段的选择。

  2。创造课题的水平

  了解课题水平对调整创造活动系统诸要素的关系有指导意义,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可变因素和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范围宽窄,可将各领域的课题分为低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创造课题水平的高低没有绝对的界限,我国通常以立项标准来衡量课题的水平(自然基金、省部级、横向、自选项目等)。课题水平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水平来体现,例如,为了了解柴油机零部件的磨损程度问题,第一,可以拆开柴油机测量零部件的尺寸,需要发明专用的测量工具,课题水平较低;第二,不拆开柴油机,通过分析润滑油中的磨损颗粒来判别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发明铁谱或光谱技术,解决问题的水平较高。

  1。3。3 创造手段

  1。含义

  创造手段是指创造活动的硬手段(仪器、设备、材料、经费)和软手段(形成创意和方案的科学思考方法)。创造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应更加关注软手段。

  2。创造技法

  1)创造技法的概念

  创造技法是指解决创造问题的创意艺术、促使事物变革的思维方式与技巧。

  2)创造技法的基本特点

  (1)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实施程序和具体做法,创造者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应用这种技法要点的特点。

  (2)技巧性。应用创造技法时离不开经验与技巧等因素的参与。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技巧是解决问题的保证。

  (3)探索性。创造技法的应用并非一用则灵,要进行探索。

  3)创造技法的作用

  创造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这种指导是通过中间环节去完成的,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创造技法。创造技法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

  (1)驾驭知识的作用。知识是创造的基础,知识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知识支配得好、运用得恰当的人,才会获得新的创造,即使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可得到鲜为人知的新结论,获得新的创造发明。例如,平常大家都有这样的知识:“水的传热系数是空气的4倍”。现实中也这么用,在灌热水瓶时,最好不要灌得太满,否则,热量会以水为媒介,传热会加快,影响保温效果;水不装满,使热水与瓶塞之间保持适当的空气层,热量就丧失得慢,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大家既有这样的知识又利用这样的知识,但并没有想到去创造。有一位了解创造知识和技法的人,运用缺点列举法,发明创造出一种保温型瓶塞,在普通瓶塞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塑料制的空气囊,使保温效果大大提高。

  再如,大家知道鞋底各部位磨损程度不同的原因是每个人在走路过程中,鞋底着地各部位的受力不同造成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德国汉诺威一家电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行走过程脚掌受力分布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和两个有128个传感器组成的鞋垫及相应的接口电路。只要将鞋垫放入鞋中,穿上再走若干步,计算机即可给出各受力点的受力图,再请专业人员为你定做一个特制的反受力鞋垫。用这种鞋垫,一方面可以纠正鞋底偏磨,延长鞋的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合理调整重心,穿着舒适。

  例如:

  1947年的某一天晚上,德国动物学家科尔姆经过一天的工作后去看电影《南极考察记》。银幕上,勇敢的探险家们翻越冰沟、攀爬冰坡,加上严寒、冰雹,真是艰苦卓绝,电影中不时穿插一些南极动物:逆戟鲸、磷虾、企鹅等。科尔姆熟悉当时发现的17种企鹅,对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当看到企鹅时,仔细观察着、比较着,怎么也对不上号。他想,这是不是一种新的企鹅呢?不可能,因为探险队中有许多动物学家,他们不会这么疏忽,再说,发现不会这么省力?这么轻巧?可是,所看到的企鹅与他掌握的企鹅知识又对不上,决定弄清楚。他打听到探险队在新西兰,马上买飞机票到新西兰,谁知道,他到新西兰时,探险队又到另一个地方去考察了,有些懊丧。又一想,考察带回来的企鹅不会带走的,经打听,企鹅在新西兰动物园。经过仔细观察,这些企鹅确实是已发现的17种企鹅以外的一个企鹅亚种。

  (2)促进才能的发挥。创造才能主要是通过创造实践表现出来的。在棘手的课题面前,总能想出新主意,并给予妥当的分析和解决,就可以说具有高度的创造才能。所以,要促进创造能力的发挥,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各种创造技法。例如,医学上已经证明,“适量”的日光浴有益健康,而过量的日照会灼伤皮肤,甚至引起皮癌。但是,什么是“适量”?医生会告诉你一个模糊的提法:日照时间长短与每个人的体质、皮肤的种类和当时的阳光照射强度有关。作为普通人如何才能掌握和控制这些因素呢?为此,德国人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日光浴控制仪和测试皮肤类型的药水,使用时,只要将体质(强、中、弱)、皮肤种类、年龄等3个参数输入控制器,日光浴控制仪就会根据当时的日照强度自动确定日照时间,到点自动发出警报。

  3。实验手段

  创造过程有许多新设想、新方案,只有通过实验这种手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和认可。所以,实验是创新的重要手段。创造者不仅要掌握常用的创造技法,也要学会基本实验方法,能根据创造对象选择实验方法,编制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配置实验设备,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1。3。4 创造环境

  1。含义

  创造主体总是在一定的客观背景下表现自己的创造行为,并受到某种背景的影响,这种背景就是创造环境。

  创造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创造主体所处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社会风气等;微观环境是指创造主体从事具体创造时直接感受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例如:

  1842年,德国的青年医生迈尔(J。R。Mayer,1814—1878)写成了他的第一篇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论文:《论无机自然界的力》。论文发往当时德国主要物理学年鉴杂志,结果被主编波根多夫拒绝发表而退了回来。虽然化学家李比希主编的化学年鉴杂志1842年5月号上发表了迈尔的论文,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1845年迈尔的第二篇论文,则是以自己的经费才得以发表的。迈尔的论文很快受到权威的嘲讽,学术界偏见的打击使迈尔的精神受到严重刺激。1849年5月28日,迈尔从二层楼窗口跳下自杀未遂,大致恢复健康以后,他又写了一篇关于热的机械当量的论文。1851年,他被关进精神病院,受到残酷的折磨。1853年他恢复自由,可是精神却从此再未恢复正常,以致在痛苦中度过了二十多年的余生。

  1894年,中日黄海大战后不久,九江某制造匠发明了军用火箭,经过若干次试验,最好的能施放五里远,禀报中丞,中丞非常高兴。10月28日,火箭从九江运至北京,在德胜门的空地进行试验,结果只能施放一里左右,没有达到制造匠所说的“五里之遥”,中丞认为制造匠言过其实,非常不高兴,没有接纳这种火箭。一种在当时算不错的武器没有被得到应用。

  2。创造环境的二重性

  创造环境对创造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运用创造手段的状况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好的创造环境可以使创造者无拘无束地解放思想、大胆创造,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但优越的环境又会使人在创造活动中不想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时的环境就是障碍。不好的创造环境必然给创造者带来不利,但在逆境下也有可能激发起创造的内在动力。例如:

  1804年,33岁的机械技术专家特里维西克发明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在英国行驶,它依靠齿轮啮合着齿条轨道前进,运行时发出吱吱的声音,且速度不快,很难投入使用。当时,有位23岁的司炉工史蒂芬森总想提高机车的速度,为此做了许多试验,但总是不见效,也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专家们都认为机车要想在铁轨上前进,必须通过齿轮与齿条轨道的啮合,否则,车轮就会在铁轨上打滑或脱轨,因此,史蒂芬森做试验时都是安着齿轮,车速提不高。几年后,他开始怀疑起来,“莫非专家们的话有错”,一天,他横下心把齿轮取下来试验,奇迹出现了,机车的速度提高了5 10倍,既没有打滑也没有脱轨,而且消除了吱吱的响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