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误区
文化建设不是企业时髦的游戏,也不是今天跟着某个潮流概念,明天选择某个激动的口号。部分企业的文化之所以没有产生实实在在的经营效用,其中的原因也包括企业文化缺乏明确的、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状态的价值主张,而只是即兴表演的产物。
管理对策
企业领导者的对企业经营本身的价值性主张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系,主张什么样的企业价值将生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领导的价值主张是文化之魂。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领导都即使有某一个正确的企业价值主张,但仍然无法将这种价值主张贯彻下去。这就是价值主张的落地问题。价值主张以及文化落地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尽管对企业文化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文化精神层面的价值主张被普遍认为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谓价值主张,即企业主张什么样的价值观,比如华为的价值观是“产业报国”,这是华为文化中一个非常高的支点,它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使命描述”或者说价值主张描述。围绕着这样的价值主张,华为在人才、科技方面都发展了自身的经营思路。转型后的IBM,其价值主张是服务于人类社会专业化的信息生活,因而它的企业文化在转型后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企业的价值主张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核心。事实上,企业的价值观界定了什么是企业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它引导着组织成员认识到什么对组织而言是有意义的行为,并有选择性地做出有效贡献,这恰恰是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发挥其组织功能的核心要素之一。所以,当我们讨论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论问题时,我们第一步要讨论的就是企业文化的价值主张问题。
但是,当下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自己所应有的价值主张和精神,有的只是空谈。笔者在一次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一家成立二十多年的销售公司,大部分员工不知道文化墙上倡导的内容是什么,部分知道的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述出来。其实这是因为在员工内心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这是谁之过呢?如果说企业没有自己的理念,他在文化墙上还宣扬不少。很多企业标榜现代、高科技,倡导公开、公正、公平。但绝大多数时候,对员工而言只是一句口号。
中国企业有一点不得不佩服,那就是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和复制能力。雷同的企业文化,形式大于内涵。
我们说每个企业的发展和行业领域不同,这些不同就像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一样。不同的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如果我们强行将一个人变得跟另一个的思想一模一样,那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诸多企业却极其希望自己跟别的企业一模一样,这同样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只不过很多管理者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文化仿照的直接后果,事实上抵消了企业所应具备的独特个性和品质,也反映出企业经营上含糊不清的价值取向,或者价值取向趋尽于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相信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成员做出恰当的价值贡献,也不要指望员工能有多么高尚的价值情操。企业文化着实应该体现企业本身的精神状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该有着自己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
说得不客气一些,用冠冕堂皇和虚伪来形容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谓更贴切,因为在我们所谓的企业文化里,确实存在着许多丑陋的东西。很多人企业文化看得那么玄乎,把企业文化说的天花乱坠,但事实上这些企业的所谓文化,不过是在前人用辛勤的汗水打下了企业的基础之后,经过几个热衷于企业文化的人们东拼西凑,相互抄袭、仿造出来的东西,是附在皮上的毛,除此之外,再弄个标识,弄几句口号,如此这般而已。
一些现实而具体的问题确实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意识倾向,比如一个刚初创的企业可能不在太乎企业文化,而更多的在乎企业收益,因而对企业文化不假思索的照搬照抄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
但是,即使是初创型的企业也不是说企业文化不重要。我曾经见过一个网络企业,这个企业刚初创的时候,员工和管理者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内。有一天,一个知名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这个初创企业的创业人打电话,说他要加盟这个公司。这个创业者当时很奇怪,他问: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待遇都很低,我们很多人几乎都是在自掏腰包做这个事。你为什么要吃这个苦?那个人的答话就让人受启发:我不是图钱,我图你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前景。
价值前景决定了一个人可以奉献,这就是事实。更重要的事实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在这种价值前景的基础上加以选择构建的。所以,我们说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从自己的价值前景和价值选择出发,而不是东拼拼,西抄抄——只有将这种价值前景和价值选择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具体的经营行为当中,只有通过这种全方面的融入,企业强劲的文化才会形成,才会反过来有效地推动企业价值前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