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九日,海成接到圣旨,立即就觉得情况不妙。可是,他认为自己已经处理得很圆满了,怎么竟会生出这样的事端?难道是和珅这小子捣乱?他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一边安排押解王锡侯进京的事宜,一边差人到京城打探消息。结果如他所料,正是和珅捣的鬼。
“和珅这孙子跟我杠上了,这可咋办呀?”海成急得直挠头。
“老爷,咱们还是补过要紧。我看咱们赶紧去王锡侯的家里查查,把事情处理得完满一些。只要上头能把气消了,一切都好办。”身边的心腹李才看老爷头皮都快挠出血了,连忙说道。
“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和珅这孙子要把我往死里弄,这下麻烦了!”海成摆出一副苦瓜脸。
“老爷,这时候您可得下点血本。听说和珅那孙子见钱眼开,不如……”李才常在京城混,他听说和珅爱财,连忙给海成出主意。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我这边抓紧忙活案子,你就替我去跑跑关系。不过,可不能全指望和珅这孙子。军机处有几位领导与我有些交情,这次进京你一定要去走动一下,和珅这孙子只怕靠不住啊!”海成虽然答应了下来,但仍不忘提醒一番。和珅的为人他虽然不了解,但心里对他却无论如何都没好感。
李才一走,海成就亲自前往王锡侯家,一举查获了《王氏通谱》、《国朝试帖》、《国朝诗观》等书籍。他日夜翻阅后发现,王锡侯在《王氏通谱》中说他是周朝皇帝的后代,周灵王就是他们的祖先。他还发现,王锡侯在诗文中多次暗示自己的皇帝后裔的高贵血统,实在居心叵测。
于是,海成连忙上了一道奏章,将王锡侯的罪状一一开列,还恳请皇上治他的不察之罪。
为了免罪,海成的确花费了不少心思,只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只是火上浇油……
王锡侯押解入京后,乾隆竟然亲自审问他。因为这《字贯》中不仅有各位皇上的名字,甚至还有他老妈的名字。乾隆刚死了娘,还没缓过劲来,没想到王锡侯还敢这么招他。乾隆简直要出离愤怒了,非要亲自审讯不可。
“你好歹读过几年书,应该懂点道理,可竟然敢对《康熙字典》说三道四,编他娘的什么《字贯》,你啥意思?”乾隆皇帝看到王锡侯就气不打一处出来,强忍着怒火问道。
“皇上,您别误会,小人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康熙字典》篇幅太大,本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精简为《字贯》。”王锡侯都快吓傻了。他知道自己被押解入京,皇上又亲自审问,估计脑袋保不住了。
“那你书中为何要把皇上的名字写出来?最可气的是还把我老娘的名字写出来,她招你了?”
“皇上恕罪,小人之所以写这些名字,就是想告诉后人这些字不能随便用。后来,小民也觉得这样不妥,准备修改,不信小人家中就有修改稿为证啊!”王锡侯苦苦解释着。这些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了,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
“别他娘的胡咧咧了,你还说自己是周朝皇帝的后代,想干啥?我看你小子就是欠收拾!”对于王锡侯的解释,乾隆听不进半句,反而更加气愤。
“皇上!自称为周朝后代,都是小民头脑中一闪而过的虚荣心,还请皇上恕罪啊!”王锡侯只好鸡叨米似的不停磕头。
“皇上,身子要紧,您快消消气吧!”和珅见乾隆气急了,连忙上前劝慰道。
“王锡侯,你作为知识分子,竟然冒犯皇族,叛乱谋逆,朕判你千刀万剐,查抄全部财产!王氏家族十六岁以上男子全部处死,女子及十六岁以下男子流放!”乾隆一字一顿地说道,随即摆了摆手,让侍卫们将王锡侯带下去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是老了,这么一会儿竟然觉得很累,下完圣旨就赶紧回后宫歇着去了。